中国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布网(图)
<DIV align=left><IMG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09/1/2/2009010211294805a9e.jpg" border=0></DIV><P align=left></P>
<P style="TEXT-INDENT: 2em" align=left></P>
<P style="TEXT-INDENT: 2em" align=left>“北斗”将跨入第二代。图为中国的北斗卫星系统仿真图。</P>
<P style="TEXT-INDENT: 2em" align=left>
<DIV align=left><IMG src="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09/1/2/20090102113004f2c74.jpg" border=0></DIV>
<P align=left></P>
<P style="TEXT-INDENT: 2em" align=left></P>
<P style="TEXT-INDENT: 2em" align=left>12月30日,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主办的“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五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P>
<P style="TEXT-INDENT: 2em" align=left><STRONG>中新网1月2日报道</STRONG>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官员近日表示,2009年前后将有12颗卫星发射升空。观察人士分析,此举意味着中国正在进行“北斗二号”的布网工作。届时,由数十颗卫星组成的与GPS系统相类似的卫星数组,可以轻松实现不需要通过地面中心站联系和传输信号的无源定位。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align=left>定位精确在“厘米”之内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align=left>据悉,较之目前仍在运行的“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在诸多方面具有优势,包括可以有效避免遭受电磁干扰和攻击,实现无源定位。另外,在精确度方面,“北斗二号”也可以精确到“厘米”之内。中国此项技术优势将广泛应用在气象、交通、环境监测等方面。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align=left>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官员介绍,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第二代系统的研制建设工作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2009年将有多颗卫星发射升空,3年内完成系统组网,并具备基本的运行能力。在此基础上将逐步发展到为全球服务。未来卫星导航不仅在军事,而且在交通运输、气象测报、国土测绘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align=left>作为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和战略设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003年12月,中国自行研发设计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成并正式开通运行,“北斗一号”精确度在10米之内。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align=left>系统可靠性达99.98%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align=left>据悉,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运行5年来,已累计提供定位服务2.5亿次、通信服务1.2亿次、授时服务2500万次,系统可靠性达99.98%;已成功应用于水利水电、海洋渔业、交通运输、气象测报等领域。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align=left>在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全力保障了救灾部队行动,发挥了独特优势。目前,入网用户突破4万</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