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扯淡!歌曲《常回家看看》性别歧视?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歌曲《常回家看看》脍炙人口。在日前召开的女性维权交流会上,武汉大学罗萍教授却从中看出了“不和谐音符”——性别歧视。罗教授逐句点评:“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哪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在大家心目中,爱唠叨的是女性,该受累的也是女性。而对于爸爸这个男性,歌词上是这么写的,“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虽然只是一首歌,但却反映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女性歧视。罗萍认为,这些“唯小人与女人难养”观念的“现代版”,麻痹了社会。(来源网络)<BR><BR>《常回家看看》被罗萍教授一上纲上线,说起来好像还真有那么一回事情,再细细品味一下,我笑得无可奈何,不就是一首歌吗,至于那么点品?如果说《常回家看看》歧视女性,让罗教授很不舒服,我要拜托这位教授大人,走出校门,去企业里看看,去机关里看看,去人才市场看看,女性被歧视的事情“罄竹难书”了,为什么不去呐喊一下?为什么不去批判一下,为什么不去纠正一下,一首歌无关痛痒,那些就摆在你眼前的“歧视”早就等待你去出口气了。为什么要隔靴瘙痒?<BR><BR>在当前的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对女性的就业歧视可谓随处可见。一些用人单位对职位的要求明确注明只要男性,或者男性优先。一些人才交流会上,女性甚至成为了男性就业的“附赠品”――单独的女生求职不予考虑,只有在有男生签订就业协议的条件下,才可以考虑接受由这位男生“推荐”一位女生。<BR><BR>为什么一些用人单位不愿意招收女性?这些岗位女性真的不能胜任吗?当然并非如此。一些招聘者坦承:“这些工作让女性来做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前来应聘的女生大多处于婚育年龄,工作不了几年就要怀孕、生育,精力大都放在家庭而不是事业上了,但她们的待遇却和男性一样,因此我们更愿意招聘男性。”显然,这是用人单位在规避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女性身负生育子女的社会职能,自然在子女和家庭上要多花费些时间,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应得到全社会包括用人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可一些用人单位只考虑自身经济效益,认为女怀生育会影响单位工作,或者对女性工作能力有所怀疑。就业歧视成为女性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么大的歧视,罗教授怎么不去关注?<BR><BR>一些用人单位道出了不愿招聘女生的理由:其一,生理和能力上,女生不如男生,在身体的强壮、精力的充沛、耐力的持久、工作的魄力和果断等方面女生不如男生。在工作和生活的方便程度上女生也有劣势,如单身女士外出出差不方便,有一定的不安全性等。其二,女生一进单位就面临着恋爱成家、结婚生育的问题,女性大多以家庭为重,必然在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专心工作和事业的开拓,从短期经济利益角度考虑是难以接受的。其三,性格上女生心思细密,心眼小、肚量小,爱搬弄是非,因而影响工作团结。这样的明目张胆歧视女性,罗教授怎么又没有去维权?<BR><BR>上海市妇联曾经公布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女大学生如要找到满意的工作,远要比男大学生付出更多。她们在复旦、交大、同济等上海10所高校的1000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求职过程中,55.8%女生认为遭遇了性别歧视,还有63.7%的女生和47.6%的男生认为用人单位存在着“很歧视”或“比较歧视”女生现象。<BR><BR> 《常回家看看》就是一首歌,说它好也罢,坏也罢,都无关紧要,因为它几乎影响不到女人们的生活,当那些“霸王”歧视女性的种种条款,剥夺了女性的就业权利,剥夺了女性的人格尊严,剥夺了女性的生存权利,这才是我们目前要奔走呼号的大事情。<BR><BR>把《常回家看看》称作为歧视女性,小而言之,罗教授无聊,大而言之,罗教授炒作。在此,我还是请教罗教授:关心女性,从做对女性有用的事情开始吧,<BLOCKQUOTE><SPAN class=bold></SPAN>
<DIV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1px solid; PADDING-RIGHT: 5px; BORDER-TOP: #000000 1px solid; PADDING-LEFT: 5px; PADDING-BOTTOM: 5px; BORDER-LEFT: #000000 1px solid; PADDING-TOP: 5px; BORDER-BOTTOM: #000000 1px solid; BACKGROUND-COLOR: #cc3333">千万别扯淡!</DIV></BLOCKQUOT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