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哥 发表于 2009-2-5 13:57:53

[ZT]年薪1万,10万,100万人各异的生活状态

<DIV class=t_smallfont id=pm_8250984>年薪1万:幸福感+郁闷<BR>他大学毕业后,就在内地某小城市或并不算发达的中等城市工作,月薪800元,工作轻松,<BR>生活节奏较慢。<BR>职业生涯<BR>每天早上8点上班,他不提前也不迟到。拎着在街口买的包子油条等早餐来到办公室,先倒<BR>了一杯热茶,坐下来,边吃早餐,边看当天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中国青年<BR>报》和本省的报纸。差不多半个小时之后,他开始工作。<BR>午饭是在单位食堂吃,4块钱左右,单身的职工们在此相聚,成了家的同事大多回家吃饭,<BR>因为中午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在饭桌上,他与其他月薪800元的同事聊着社会上的杂事<BR>,偶尔发一点对单位的小牢骚,但基本上这些牢骚并不足以导致他们跳槽。很多时候,打<BR>听与传播本单位有关感情的私隐成为了大家的共同话题和乐趣。<BR>下午注定有同事要提早下班,去接他们在幼儿园上学的小孩,然后回家做晚饭。各自的家<BR>庭背景家庭成员家庭住址个人嗜好近期家事,同事之间了如指掌。上班时间经常有各人的<BR>私交为私事而来。一般而言,每个同事都乐于口头卖弄自己吃得开的社会关系。单位经常<BR>要开会传达精神,每次会议的结果对大家并不怎么惊动,除非是人事任免、竞聘、工资改<BR>革之类。在单位获得提拔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熬年头。<BR>他少有出差,因此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出差的机会成为同事们打破头闹翻脸也要据理力争<BR>的事,但大致上每次都是论资排辈地去。而从大城市出差回来的同事,在多年以后闲聊时<BR>还经常“不经意”地提到“上次我在北京的时候……”于是从未去过首都的同事暗自羞愧<BR>,他们之中有相当多的人一生从未坐过飞机。<BR>收入及福利<BR>工资在每月初就领了,公积金大家都要交,而用煤气罐是一种待遇,只有结婚了或在单位<BR>工作5年以上单位才能供应。在不多的工资之外,特别的日子令大家有特别的期待:夏天有<BR>降温费,冬天有取暖费,五一中秋元旦都有钱和东西发,春节有年终奖金。分房随着国家<BR>政策而取消,但单位号召集资建房;90%的同事住着单位分的房子,另10%住的是集体宿舍<BR>,一人或两人或三人一室,一室14平米,每月交3块钱。年假可休7天,晚婚者可休18天,<BR>产假可休4个月,剖腹产休四个半月。<BR>对单位中人来说,培训是一种待遇,旅游是一种待遇,陪主管领导出差也是一种待遇。单<BR>位有医疗所,小病自己出5%的医药费,大病到大医院治,单位全报。单位有男女浴室,普<BR>通职工每月5张,有人将澡票以5元1张卖出去。<BR>消费<BR>他买的多是几块钱一条的内裤,当然也有三枪牌内衣和几百块钱的西装,而同样收入的女<BR>朋友有几十块钱一件的文胸。批发市场、百姓超市和杂货店是他经常光顾之地,他一般不<BR>买名牌,除了打折季节和假冒货;名牌店他也常逛,当作风景和解馋。在国际名牌店,他<BR>一脸严肃地摸摸天价时装的衣料和标价签,然后在女店员的注视下有点猥琐和心虚地离去<BR>。<BR>他买了手机,每月话费基本控制在百元以下,用了多年的呼机还留着,打长途用200卡或I<BR>P卡。他不抽烟,或抽三五块钱的烟,烟瘾不敢太大,在一些体面场合也买红塔山抽。<BR>他有车,自行车,骑着上下班和社交,也经常搭公交,极少打的。同城的朋友们不时聚会<BR>,轮流坐庄而不是AA制;若谁有喜事朋友们准当作请客撮一顿的理由,一百多块钱可以吃<BR>得很体面;同事结婚送60元,朋友结婚送100-200元不等;结了婚的同事朋友不出一两年陆<BR>续生了小孩,用不起一次性尿片,所以男的都要洗尿布。<BR>出于兴趣,他也买书,但没有固定买报纸和杂志的习惯,铜版纸杂志的生活离他挺远。一<BR>般他按时睡眠,有时上网吧,有一些不太费钱的个人爱好,夜生活不过是和女友逛街看电<BR>影看电视或厮守,不会熬夜很晚,除非打牌。他几年下来存了一万多块钱,部分炒了股;<BR>如果要筹划婚礼或买房,父母是最大的赞助商。<BR>状态<BR>这是一种人情味很浓的生活,身体健康,衣食无忧,同事融洽,家庭和睦,轻松悠闲,一<BR>切按步就班,他大多数时候习惯了;有时很享受,并从中获得幸福感(调查表明月收入500<BR>-1500元的人是中国最有幸福感的一类人);偶尔也郁闷,憧憬大城市和另一种生活方式,<BR>想改变,但害怕代价太大,本事不够。<BR><BR><BR>年薪10万:优越感+压力<BR>他有一技之长和职业追求,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工作的白领一族,月薪8千,高学历<BR>、高智商、高收入、高消费、压力大、节奏快。<BR>职业生涯<BR>他的上班时间固定而灵活,但一上班往往就像打仗一样忙碌,因为老板或客户盯着出活儿<BR>,也因为薪水是以工作量计。<BR>因为忙和注重私隐,同事之间有合作也有距离。他在公司接打电话都非常职业化,讲求效<BR>率和服务意识,并综合电话、传真、上网等方式来处理工作。每件工作都有一个明确的时<BR>间表,延迟意味着公司与个人的经济和信誉损失。<BR>他与所有同事一样,追求资讯的海量和效率最大化,因此网络是日常工具。他经常出差,<BR>坐飞机是家常便饭,在城市之间处理业务、结交同行、获取信息并以此站在行业的最新前<BR>沿;只要干得好,他有大把提拔的机会。<BR>因为工作没有规律,经常加班,他与同事常叫外卖,有时间有心情的时候也与朋友到档次<BR>讲究一点的馆子吃饭,事实上他乐于在本城新开的地方菜馆尝鲜。<BR>与收入获得的满足相衬,他大部分时间不得不更处于工作状态。他是靠专业吃饭的,是食<BR>脑一族,竞争对手不但是同事,而且是全国的同行。如果有必要,他随时要充电要学习,<BR>但他的身体也在透支。<BR>他的工作有付出必有回报,但工作的惯性使他不付出都不行,而回报的不合理则可能导致<BR>他的跳槽。他所处的行业跳槽算是平常事,但工作环境和性质没有太大区别。已经开始有<BR>猎头公司关注他。糟糕的是,他的工作与生活不分,生活成了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他没<BR>有太多时间顾及家庭及感情生活,相关问题由此而生,倒是办公室恋情在这个阶层显露迹<BR>象。<BR>开会是日常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务虚的会基本不开。他的性格再内向也走向了沟通与<BR>合作。他可以基于私人的理由选择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却很难有决心和胆量尝识换一个行<BR>当。<BR>收入及福利<BR>他的工作业绩被记录下来,体现在月底发放在工资卡里的钱或额外奖励,因为进入高收入<BR>阶层,所以被税务局盯得很紧,每月纳税。培训和旅游的福利随公司的制度而定。同事之<BR>间因业绩不同的收入差异彼此保密,工作满一定年份即享受7天带薪年假。公司或可租房供<BR>其居住,或有通讯交通和伙食补贴,出差补贴或高于国家机关标准。公司为其购买养老保<BR>险和医疗保险,或许有部分公司股。公司还可能有逐年加薪制度。<BR>消费<BR>他追求时尚,有品牌观念,对时装及日用品、聚会性质、吃饭场所、购物场所、居住场所<BR>甚至打火机都有口味选择;他完全有能力按揭供楼,选择潮流社区楼盘,并倾向于个性化<BR>装修;他有旅游或摄影爱好,对祖国的名山大川有自己的视点;当然,他也小有出国旅游<BR>的机会和实力,只要有时间。<BR>习惯固定阅读一份或几份报纸杂志,经常自己掏钱买来看;他可以用手机煲电话粥直至没<BR>电,可以周末看一场演唱会或到邻近城市只为探一位朋友;他不自觉地归入某个共同趣味<BR>的圈子,以此展开社交;他也看电影,但看的是VCD和DVD碟,在家庭影院体验音响效果。<BR><BR>他是持卡一族,有若干张银行卡,存款不等,日常开销毫无金钱的后顾之忧,出行偏向坐<BR>地铁和打的,有购车的短中期目标,有初级状态的投资观念,比如炒股、炒外汇、买足彩<BR>;他的夜生活丰富,可呆家,可泡吧,可购物,可上KTV,可……因为工作的压力大,所以<BR>夜生活是他喘息之机,而加班和城市的繁华使他养成晚睡习惯。<BR>状态<BR>优越感和压力感并存,一方面他比很多人有事业成就感和生活质素上的优越感,自认是城<BR>市精英,另一方面工作压力不断掏空他的智慧和体力,淘汰的危机与发展的危机四伏。他<BR>处在不穷也不富的尴尬阶段,放弃工作等于一穷二白,努力向上亦难成百万富翁。他的身<BR>心高度紧张,患得患失,工作的余暇获得的不像是幸福而更像偷来的快乐。<BR><BR><BR>年薪100万:成就感+责任<BR>她是民营企业老总或IT业的CEO或上市公司董事长,平均月薪8万有余,压力与风险巨大,<BR>对团队和企业负有责任。<BR>职业生涯<BR>她的工作重心在于决策和管理,因此她的私人时间与工作能否区分开来,取决于她的管理<BR>方式和管理水平。一般来说,上下班的概念于她形同虚设。<BR>她的视野在于全国或全球,根据商机在任何可能的地方会见生意伙伴,因此她是标准的“<BR>空中飞人”。她会有秘书或助手处理事务,她的日程与企业的发展和命运息息相关。她还<BR>负有从团队中培养和提拔后起之秀之责,向团队灌输经营理念。在发掘人才的同时,她本<BR>人也很容易地成为了猎头公司的重点布控目标,因为她属于职业经理人或金领之列。<BR>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她要代表企业接受媒体采访,出席各种有关的行业论坛会议,并在任<BR>何时候都能把握政策的走向带来的变化,制定出应对之策;她要面对危机进行公关,在整<BR>个市场发生变化之后把企业带入安全航道;而在平时,她要维护企业形象和市场渠道,创<BR>造企业的新赢利点和项目。<BR>在工作上,她可能要百分百地漠视自己的性别,而纯以生意人的身份与外界打交道。她的<BR>个性为企业所用,而她别的方面的才华在很大程度上要隐藏起来,甚至窒息阉割掉;偶尔<BR>她以公众人物的身份出席在与企业无关的传媒场合,也算在另一种意义上为企业宣传加分<BR>。<BR>收入与福利<BR>她的收入是一个组合:除了可观的现金之外,还有企业的股份、期权以及各种达到企业当<BR>年赢利目标之后的奖金。<BR>汽车、住房和通讯工具是企业配备给她享用的硬件,秘书和司机服务是企业配备给她的软<BR>件;而在员工所能拥有的补贴和保险之外,她的个人补贴会比员工更多、各项保险会比员<BR>工更高。因为拥有决策权,所以她的个人福利会主动与她的贡献平衡,基本到了随心所欲<BR>的范畴。<BR>消费<BR>从时间、精力和金额上,她在生意上的企业公关消费多过于个人的生活消费。<BR>她已跨入中国社会的富人阶层,房子和车子在身份和品位上的象征意义多过了实用价值。<BR>旅游实际上被商务旅行所代替,频繁程度和地域之广非常人可比拟。<BR>她没有太多余暇来执着于消费的细节,除非是个人非常偏爱的某些癖好,因此名牌几乎成<BR>了她最有效率最经济学的选择;她的社交圈子与商务活动紧密结合,生意上的朋友的消费<BR>观念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到她。<BR>匀出整块的时间看电视于她是奢侈的事,相比之下,用数万元买一张俱乐部会员卡于她倒<BR>不奢侈;对于高科技消费,她不是时尚科技产品的试验者,而更愿做成熟科技产品的使用<BR>者。因为工作对私人时间的侵占,所以在消费上她愿意予家人和朋友大方的补偿;与消费<BR>品的售价相比,她更在乎服务的质量,因她是尊贵的信用卡一族。她从事健身运动的成本<BR>比市价高出很多,但高级会所能让她感觉到私隐的尊重和与众不同。<BR>状态<BR>心系企业安危,她享受工作,胜过享受生活。企业发展壮大、带出一个优秀团队所给予她<BR>的成就感,替代了个人成就感。她的抱怨很少来自生活,多是来自对体制和政策妨碍企业<BR>发展或竞争对手恶性竞争的抱怨。她进入社会财富的最大创造者之列的同时,也进入了社<BR>会财富的最大拥有者之列。<BR></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ZT]年薪1万,10万,100万人各异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