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实施大动作 北京打造航空产业基地
http://pic.carnoc.com/news/090303/09030310242146.jpg 图: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左三),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左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右一)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左二)共同为中航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揭牌。 摄影:记者暴帆民航资源网2009年3月3日消息:自从去年11月获批成立以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简称“中航工业”)频繁实施大动作。昨(2)日,北京市与中航工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出资210亿元组建中航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中航工业在京项目,并联合打造中国航空工业北京科技产业基地。
作为由中央管理的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领军企业,中航工业的一举一动都被视为中国打造自有航空产业链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格外引人关注。根据合作协议,中国航空工业北京科技产业基地由航空产业园和中关村航空科技园组成,其中航空产业园落户于北京临空经济功能区。中航工业与北京市合资组建的上述三大项目和其他若干实体将分别入驻产业基地。
按照计划,到2017年,中航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和中航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将分别实现1600亿元和2000亿元的销售目标。届时,中航发动机公司制造的上百种关键零部件随空客、波音飞机在空中翱翔,而中航系统公司将成为国际知名的系统和产品供应商。
昨日,中航工业顾问杨育中向记者分析:“通过此次合作可以看出,中航工业有意把飞机研发业务向北京转移,因为利用北京的优势,中航工业将在项目推进、吸引人才等方面获得很大的帮助。” 在他看来,此次落户北京的三大项目中要数中航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是重中之重。该公司是中国惟一的航空发动机研发集团,以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空零部件制造以及航空发动机技术延伸的产品研制生产和服务为主要业务。“飞机发动机一直被认为是飞机研发中最重要、最艰难的部分,也是现在我国飞机技术、工艺水平和国外差距最大的地方。目前,全球没有几个国家拥有生产飞机发动机的能力,包括美国通用电气在内的几家欧美发动机生产商几乎垄断了全球民用飞机发动机市场。”
目前,我国从军用飞机发动机到民用飞机发动机的技术都与欧美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民用飞机发动机技术差距最大。所以中国要制造自己的民用飞机发动机可能需要近20年的努力。不过,一旦研制成功,无论是国家的战略意义还是市场的商业前景都是巨大的。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双方共同打造中国航空工业北京科技产业基地将获得一举三得的效果。对北京而言,可进一步拓展首都制造业发展领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首都经济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能够落实中央提出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对中航工业集团而言,是推动企业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迈进的铺垫。
中航工业于2008年11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是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China 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I,简称“中国一航”)、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China 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II,简称“中国二航”)重组整合而成,注册资本金640亿元。
新成立的中航工业强调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打破目前全球航空制造业由空客和波音两强争霸的垄断局面。
为了尽快参与国际竞争,中航工业正加紧全国布局。此前,中航工业分别在上海成立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安成立中航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与天津保税区共同组建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等等,并且中航工业还为其直属的12家子公司、事业部和研究院的13名副总经理(副院长)职位进行全球招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