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栋:绝地反击打场翻身仗 兼并收购为双赢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中远集团党组书记 张富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副董事长 刘锡汉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总裁 陈戌源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 常德传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港集团董事长 陈洪先
全国人大代表、营口港务集团总裁 高宝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 刘绍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集团总经理、国航董事长 孔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运集团总裁 李绍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纪昌
主持人:面对仍在继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航运业、港口业、航空业、交通建设行业的领军企业均表现出了沉着的心态和充足的信心。本期话题邀请来自这几大领域的代表、委员,畅谈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发展。对于企业乃至行业如何走出困境,他们有话要说。
绝地反击 打一场翻身仗 航空企业:兼并收购为双赢 孔栋:如果国民经济增长能够实现中央预计的8%,那么我对今年国内航空运输形势的判断还是比较乐观。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简称“国航”)的基本面是好的,其核心竞争力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并且在2008年还有所提升。我对2009年很有信心,国航将置之死地而后生,绝地反击。我们会调整一定的营销策略和服务策略,在竞争中体现优势,来一场效益“翻身仗”。
冬天来了,会冻死人。在航空业高涨时期成立的航空公司有可能会撑不下去。国航会借助这样的机会,做兼并收购。
领先企业兼并收购落后企业,不是以强欺弱,更不是施舍,而是要双赢。国航会选择对未来发展具有战略价值的企业进行兼并收购。目前,国航正在与东星航空洽谈收购之事,这需要经历一段艰苦的谈判过程。
联程航线是国航的一大优势。在全行业中,国航的国际航线最多,北京枢纽做得最好,加入了星空联盟,这三点为国航今年把通程登机的城市从32个发展到50个左右提供了保障。
停飞亏损航线是每个航空公司现在都在考虑的事情。国航不会大规模减调国际航线,因为国航的很多国际航线是有边际贡献的;相比之下,国内一些点对点航线严重亏损,国航会考虑进行调整。总体而言,国航今年将增加运力,计划净增16架飞机。
处于行业冬天的企业,首先要保证顺利地走出严冬,然后再捕捉机会,毕竟现在不是扩张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现金流和资金量的安全。
航运企业:借助国家政策发力 张富生:当前,鉴于国际航运市场深度下跌对国际航运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随着航运低谷的持续,会出现国际航运企业的破产倒闭潮,这为我国国有大型航运企业进行低成本的战略性并购重组提供了重要机遇。
面对当今领先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以及“先行者垄断”的市场竞争格局,我们应当从现代产业组织体系的视角出发,尊重和遵循行业发展和竞争规律,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统一运作的优势,加快培育上规模、有竞争力、能与跨国巨头相比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7年下半年,美国开始出现次贷危机,中远集团反应灵敏,立即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研究次贷危机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对中远集团的国外资金提前采取了风险防范措施。2008年,中远集团的航运、物流、修造船业务都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控制投资,取消了128艘船舶的建造计划。
李绍德:金融风暴还未见底,危机还在蔓延,要做好长期应对准备。作为航运企业,目前考虑的是如何采取措施,一方面扩大内贸运输,保障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实施;另一方面加快恢复外贸出口运输。
目前,像中海集团这样的大型航运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虽然内贸运输好于外贸运输,但是却有量无价。有幸的是,国务院日前出台了十项调整振兴规划,其中包括物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说明国家对现代物流服务业的重视。中海集团也是现代物流服务业中的一分子,会抓住这一机遇,在加大内部结构调整、优化船舶结构、扩大强强合作等方面采取措施。
刘锡汉:外运、长航两个企业进行重组,对应对危机有帮助。目前,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已经开始运行,但重组涉及到战略、经营、资产、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深层问题,深度整合的方案正在制定中。其中,应对危机是重组当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组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在应对危机方面,化危、寻机两个方面都要把握好,既要应对危机,又要在保增长保发展中抓住机遇。化危方面,企业必须要把金融危机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对现金流问题要高度关注。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正在考虑发行中期债券,估计发行60亿元。同时,企业还必须对市场变化有敏捷的反应,在投资项目上,对于有市场、有条件、可以持续发展的项目,要集中力量,保证尽快完成投资,形成生产经营能力。不能增产增收的项目要坚持“停、缓、下”。此外,资产整合上,要更好地发挥规模经营的效应,争取资产利用最大化。
港口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好“过冬” 陈戌源:听到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感到十分振奋人心,应对危机的信心大增。在严重的危机面前,我们要始终咬住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这个国家战略目标,不能松懈,不能动摇。
目前,上海港提出加快两个中心建设——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和水水中转中心(尤其是国际中转),提升上海港的枢纽港地位。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由于航运业低迷,空箱率在15%左右,上海港推出了空箱商务计划,将堆放在其他港口的空箱调运到上海,延长产业链,形成空箱从清洗、运输、修理、改造的全过程服务。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上海港空箱商务计划完成60万箱的规模,今年空箱商务计划的目标是要发展成为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在水水中转尤其是国际中转中心的建设上,上海港今年国际中转要争取完成200万标箱。
常德传:应对危机信心是最重要的,青岛港就是在逆境中磨砺出来的。青岛港作为国有企业,应该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好支柱作用,越是形势严峻,我们越要勇挑重担,挺起“国企脊梁”。我们紧密结合港口实际,破除盲目乐观,破除等待观望,破除惊慌失措;树立“三感”(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意识、机遇意识、大局意识;加强市场、政策、内部研究;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增长指标不动摇,造福职工不动摇”,直面挑战,应对危机。
陈洪先:广州港对长期合作客户下调了收费标准,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提高装卸效率,与船东货主“抱团取暖”。在经营方式上,着力从传统的以港口装卸仓储为主,向提供综合物流服务转变。突出抓营销和物流体系建设,加强专门营销机构设置,加强考核,提高市场占有率;建设物流体系,增加珠三角集装箱穿梭巴士航线,增开连接内陆腹地的铁路集装箱班列。同时,生产没有以前繁忙,港口正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加大老码头改造开发和转型力度。根据广州港大型码头、专业化码头较少的情况,建设粮食等专用码头,调整码头结构。
高宝玉:营口港的前景依然乐观。港口主要运输与扩大内需关联度比较大的货种,比如电煤、铁矿石、粮食、成品油、钢材。别人负增长的时候,我们还略有增长;等别人有增长的时候,我们可能增长比较大一点。按计划,营口港今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7亿吨,同比增长13%。
国家政策、资金两倾斜 航空企业:建议出台民航振兴规划 刘绍勇:航空业对扩大国内需求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航空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处境艰难。建议国家出台“中国民航振兴规划”,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对三大航空集团的注资力度,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可不限两岸空中直航的通航点和航班,满足市场需求;对广州、北京、上海等枢纽机场采取延长过境免签证或落地签证政策。
孔栋:呼吁国家给予税收优惠和注资。2008年,国航的总收入只比2007年降了0.4%。从今年1月和2月来看,国航的运营非常健康,与去年同期相比,运量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国家应给予优秀的航空企业注资。在当前金融危机仍在蔓延的情况下,国家不能救穷,但可以救急、救命。国航是国内最有机会打造成国际最具竞争力的航空企业,是最有可能为国家航空事业添彩的企业。当然,如果没有注资,我也有信心带着国航绝地反击。
航运和港口企业: 建议国家优惠政策“落地” 张富生:建议国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包括支持利用前不久我国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优惠政策等,支持国有大型航运企业择机并购重组、进一步壮大远洋运输船队,打造我国远洋运输的“航空母舰”,以有效应对跨国航运、物流集团的挑战。
陈戌源:建议加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体系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力度,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尤其要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形成以上海港为中心的公路、水路、铁路集疏运网络。希望上海市政府加快以外高桥港区为主、连接沪宁和沪杭两大高速公路的港口集装箱运输专用道建设,解决集卡运输与城市交通混合造成拥堵的问题。
高宝玉:行业管理非常重要,可采取非常规的措施加大管理力度。
现场监督就很好,只要派工作组检查各个港口的运输合同,就知道谁在杀价恶性竞争了,一个季度去一次就行。
交通建设企业:关注新环境下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周继昌: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有关部门关注两个问题。第一,不光是公路加快建设,铁路投入也很大,原来在公路上的施工队伍很多到铁路上去建设,可能会出现施工力量不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情况,公路建设质量问题需要高度关注。第二,各地投资热情相当高,但资金不足,有可能会形成新的“三角债”,要注意防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