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哥 发表于 2009-3-16 16:33:34

写在厦航机长自杀后:请关注民航人心灵健康

<P>  这两天看到了很多关于厦门一位冯姓机长自杀的报道,心理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并不是因为惊讶心理素质非常高的飞行员也会自杀,而是没想到这样的事件会来得那么的快。在我周围有很多的同事朋友都是与飞行有关的一线员工,从一名普通的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来说,我几乎每天都在为他们担忧着,因为他们在默默承受着世人看不到的压力,在与他们的沟通中让我感受到很多隐深于他们潜意识中的不安因素,人们总是过多的关注着他们的高薪收入,却少有人明他们也是一个平凡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这样那样的无法言语的痛苦,钱不会给你带来永远的幸福,却时儿会带来痛苦。无奈心理咨询的原则“不求不助,助人自助”我也只好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P>
<P>  在此,我并不想去评价冯机长的行为对错值得于否,为什么要在其行为上争论不休呢?“生活太压抑……”,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体会到的感受,只是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样的压抑。我们看似他走得很无奈,去得很痛苦,离得很不值,但这是他的选择,既然是选择的,就应对他来说是最好的、最值得的、最洒脱的方式,我尊重他的选择!</P>
<P>  行为背后必有原因,冯机长走了,世人会想到这是某种不良管理制度所造成的,也会想到是家庭生活压力所致,还会想到是他个人的人格力量所决定的;在此我试想从另一个角度来探究产生行为的根本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外在的一切压力是经常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是伴随着我们内心需要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伴随着我们的需要停止而停止的,幸福感与挫折感又是在需要的过程中,被个人能量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大小所左右的。</P>
<P>  在中国,有种“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点,人们常常习惯的、自我保护的把内心的“丑态弱势”掩盖着,无形中拒绝了社会或家庭支持系统会给予的帮助,根深蒂固的思想不是有苦难言,而是不能言,再加之各种产生负面情绪的压力,如工作中职业的人际关系、文化适应、转型、倦怠;生活中生理的疾病、酒精药物依赖、家庭/儿童/老人关系成长、危机及创伤事件、亲密/恋爱/婚姻关系、丧失亲人/朋友/财产等之痛及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焦虑等等,压抑之感随之而来。个人内心能量大的、动力强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好的,还能维持现状、或解化痛苦、或化压力为动力而感受幸福。要是个人内心能力弱的呢?可能就会不停的在徘徊、迷茫、不公、挫折、抑郁、焦虑中渡过。</P>
<P>  就现状来看,我们航空一线员工的心理健康也是一直被受关注的,但似乎总是找不到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或者说还没有被真正的、正确的关注着,其实这样的状态并不仅仅存在于民航界,整个中国的各大小企事业、民企、机关单位都有着类似的状态,这也是和中国的心理学发展起步较晚,被正确认识和重视的程度不够相关的。更甚至于仍有很多人把心理健康于否与精神疾病划为等号。</P>
<P>  是时候让我们正确的大力宣传心理健康了,让人们都明白我们其实一直是处于一个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循环状态下活着。在痛苦与迷茫时应找各种可行的方式去排泄掉自身的负性情绪,让健康的心态更持久些。同时从一名航空乘务员的角度来说,提倡各航空公司应成立一个独立的心理咨询室,让一线员工有个不被第三方打扰的,可真正倾诉的地方,或引进良好的EAP机构进行员工援助计划。所有个体都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经历不同程度的个人问题。这些都能较早发现这些问题并着手处理问题,使有情绪的员工将能较好地应对人生危机,另一方面还可更好的便于企业的管理与中国民航的未来发展。</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在厦航机长自杀后:请关注民航人心灵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