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哥 发表于 2008-12-21 16:51:35

ATP 飞行规则

飞行规则和基本规则部分
1.下面哪个单位领导全国的飞行管制工作:  

A.        国务院
B.        民航总局
C.        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
C
2.谁对机组成员遵守飞行基本规则负责:  

A.        航空单位负责人
B.        机长
C.        民航总局及其地区管理局
B
3.在遇到特殊情况,民用航空器的机长,为保证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的
安全:  

A.        应当及时向管制单位报告,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正确处置
B.        应当及时向签派或上级领导报告,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正确处置
C.        有权对航空器进行处置
C
4.仪表(云中)飞行空域的边界距离航路,空中走廊以及其他空域的边界,
不得小于:  
  
A.        5公里
B.        10公里
C.        15公里
B
5.等待空域的最低高度层,距地面最高障碍物的真实高度不得小于:  

A.        300米
B.        600米
C.        平原地区不小于300米,丘陵山区不小于600米
B
6.航路的宽度为:  

A.10 公里
B.20 公里
C.25 公里
B
7.航路的某一段受到条件限制时,可以减小宽度,但不得小于:  

A.8 公里
B.10 公里
C.15 公里
A
8.航空器可否飞入空中危险区或临时空中危险区:  

A.        不行
B.        可以,但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
C.        可以,但必须在规定时限以外
C
9.对于空中走廊的宽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常为8公里,受条件限制时宽度不小于5公里
B.        通常为10公里,受条件限制时宽度不小于8公里
C.        通常为15公里,受条件限制时宽度不小于10公里
B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飞行管制:  

A.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统一组织实施,各有关飞行管制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B.        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各有关飞行管制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C.        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统一组织实施,各有关飞行管制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A
1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按照飞行管制责任划分为:

A.        飞行管制区、飞行管制分区、机场飞行管制区
B.        飞行管制区、飞行情报区、机场飞行管制区
C.        航路飞行管制区、空域飞行管制区、机场飞行管制区
A
12.航路、航线地带和民用机场区域设置:   
A.        高空管制区、中低空管制区、机场塔台管制区
B.        航路管制区、终端(进近)管制区、机场塔台管制区
C.        高空管制区、中低空管制区、终端(进近)管制区、机场塔台管制区
C
13.获准飞出或者飞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空的航空器,实施飞出或者飞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空的飞行和各飞行管制区间的飞行:

A.必须经相关管制单位批准
B.必须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批准
C.必须经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批准
B
14.转场航空器的起飞,机场区域内、外飞行的开始和结束,均应当遵守预定的时间;需要提前或者推迟起飞时间的:  

A.        应当经上一级飞行管制部门的许可
B.        应当经区域管制部门的许可
C.        应当经地区管理局调度室的许可
A
15.转场航空器超过预定起飞时间(    )仍未起飞,又未申请延期的,其原飞行申请失效  

A.        半小时
B.        一小时
C.        两小时
B
16.飞行申请的内容包括:  

A.        任务性质、航空器型别、装载情况、飞行范围、起止时间、飞行高度和飞行条件
B.        任务性质、航空器型别、飞行范围、起止时间、飞行高度和飞行条件
C.        任务性质、航空器型别、装载情况、起止时间、飞行高度和飞行条件
B
17.无识别标志的航空器因特殊情况需要飞行的:  

A.        必须经相关管制单位批准
B.        必须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批准
C.        必须经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批准
B
18.相邻机场距离过近的:  

A.        可以合划一个机场区域
B.        不能合划一个机场区域
C.        不能在其上空划定机场区域
A
19.机场区域的界线通常与(   )的界线相同   

A.        区域低空管制区
B.        机场进近管制区
C.        机场飞行(塔台)管制区
C
20.接受转场飞行航空器降落的机场,必须在航空器到达机场(  )以前,
做好保障降落的各项准备工作。   

A.        30分钟
B.        45分钟
C.        1小时
A
21.昼间飞行,在航空器起飞、降落前,水平能见度小于(   )的,
应当打开机场全部障碍标志灯   

A.1.5公里
B.2公里
C.3公里
B
22.水平能见度小于(   )公里的,起飞时还应当打开跑道灯,着陆时还应当
打开航空器着陆方向(着陆的反航向)上保障飞行的全部灯光  

A.        3
B.        2
C.        1
C
23.飞行人员(   ),必须同空中交通管制员或者飞行指挥员保持无线电通信联络,并且严格遵守通信纪律:  

A.        在整个飞行阶段
B.        自起飞前开车起到着陆后关车止
C.        进入驾驶舱后到飞行结束离开驾驶舱
B
24.滑行速度应当按照相应航空器的飞行手册或者飞行员驾驶守则执行;在障碍物附近滑行,速度不得超过:  

A.        每小时15公里
B.        每小时20公里
C.        每小时50公里
A
25.直升机可以用(    )的飞行代替滑行   

A.        1米至5米高度
B.        1米至10米高度
C.        1米至15米高度
B
26.机场的起落航线通常为(   )航线,起落航线的飞行高度,通常为(      )

A.        左,300米至600米
B.        右,300米至500米
C.左,300米至500米
C
27.航空器飞离机场加入航路、航线和脱离航路、航线飞向机场,应当(  )规定的航线和高度上升或者下降   

A.        按照该机场使用细则
B.        公布的进离场程序
C.        按照该机场使用细则或者进离场程序
C
28.航空器进行空域飞行时,应当按照规定的(   )进入空域或者脱离空域,
并且保持在规定的空域和高度范围内飞行   

A.        航线(航向)、高度、次序和进出点
B.        航线(航向)、高度、次序
C.        航线(航向)、高度
B
29.除等待空域外,一个飞行空域,在同一个时间内,只允许安排(   )航空器飞行。各批航空器飞行活动的高度范围之间,通常应当保持(   )以上的高度差  

A.        一至三批,2000米
B.        一至两批,2000米
C.        一至两批,1000米
A
30.空中交通管制员或者飞行指挥员允许航空器飞入机场区域时,应当及时向飞行员通报:  

A.        机场区域内有关的飞行情况;气象条件;
B.        进入的飞行高度;机场区域内有关的飞行情况;气象条件
C.        进入的飞行高度;气象条件
B
31.对于备降的航空器,空中交通管制员、飞行指挥员或者航空公司签派员及其代理人,应当立即通知备降机场准备接受航空器降落,同时指示航空器:  
A.        飞往备降机场的航向和通知备降机场的天气情况
B.        飞往备降机场的航向、飞行高度和通知备降机场的天气情况
C.        飞往备降机场的航向、飞行高度﹑油量和通知备降机场的天气情况
B
32.航空器使用航路和航线,应当经(     )同意。   

A.        负责该航路和航线的飞行管制部门
B.        空中交通管理局下属的区域管制部门
C.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A
33.沿(    )航路和固定航线应当设有备降机场   

A.        国际﹑国内干线航路和固定航线
B.        国际航路和固定航线
C.        航路和固定航线
C
34.穿越航路和航线的飞行,应当明确(   ),穿越时还应当保证与航路和航线飞行的航空器有规定的飞行间隔。  

A.        穿越的地段、高度和时间
B.        穿越的地段、方法﹑高度和时间
C.        穿越的地段、进出点﹑高度和时间
A
35.飞行任务书是许可飞行人员进行转场飞行和民用航空飞行的基本文件。
飞行任务书由(    )签发。  

A.        驻机场航空单位或者航空公司的调度或签派部门
B.        驻机场航空单位或者航空公司的负责人
C.        驻机场航空单位或者航空公司的运行管理部门
B
36.在飞行任务书中,应当明确:   

A.        飞行任务、起飞时间、航线、高度、允许机长飞行的最低气象条件以及其他有关事项
B.        飞行任务、机组成员﹑起飞时间、航线、高度、允许机长飞行的最低气象条件以及其他有关事项
C.        飞行任务、起飞时间、航线、允许机长飞行的最低气象条件以及其他有关事项
A
37.航路、航线飞行或者转场飞行的航空器的起飞,应当根据(    )确定  

A.        飞行人员和航空器的准备情况,起飞机场、降落机场和备降机场的准备情况﹑油量以及天气情况等
B.        飞行人员的准备情况,起飞机场、降落机场和备降机场的准备情况以及天气情况等
C.        飞行人员和航空器的准备情况,起飞机场、降落机场和备降机场的准备情况以及天气情况等
C
38.当临时航线与航路、固定航线交叉时,水平能见度大于(   ),应当按照规定的飞行高度通过   

A.        5公里的
B.        8公里的
C.        10公里的
B
39.当天气情况不低于机长飞行的最低气象条件时,机长方可在(   )以下进行目视飞行,飞行时航空器距离云层底部不得小于(    )。

A.        300米,30米
B.        600米,30米
C.        300米,50米
C
40.航空器沿航路和固定航线飞行通过中途机场(   )公里前,除有协议的外,飞行人员应当向该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员或者飞行指挥员报告预计通过的时间和高度。  

A.        100至50
B.        200至100
C.        150至100
A
41.飞行中,飞行人员因为与地面联络中断而飞往就近的备降机场降落,当保持原高度飞向备降机场不符合飞行高度层配备规定时:  

A.        应当上升到上一层高度飞向备降机场
B.        应当下降到下一层高度飞向备降机场;因飞行安全高度所限不能下降到下一层高度的,应当上升至上一层高度飞向备降机场
C.        因与地面联络中断,可以保持原高度飞向备降机场,由地面管制指挥其他飞机避让
B
42.航路、航线飞行或者转场飞行的航空器降落后,机长或者其代理人必须到机场飞行管制部门或者航空公司办理以下工作:  

A.        报告飞行情况和航路、航线天气情况,送交飞行任务书和放行单
B.        报告飞行情况和航路、航线天气情况,送交飞行任务书和飞行计划
C.        报告飞行情况和航路、航线天气情况,送交飞行任务书和飞行天气报告表
C
43.真航线角在0度至179度范围内:  

A.        高度由900米至66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6600米以上,每隔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
B.        高度由900米至81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8700米以上,每隔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
C.        高度由900米至81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9000米以上,每隔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
C
44.真航线角在180度至359度范围内:  

A.        高度由600米至84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8400米以上,每隔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
B.        高度由600米至60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6000米以上,每隔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
C.        高度由600米至90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9000米以上,每隔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
A
45.飞行高度层应当根据(   )计算   

A.        标准大气压条件下平均平面
B.        标准大气压条件下假定海平面
C.        实际大气压条件下假定海平面
B
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磁航线角应当从航线起点和转弯点量取
B.        真航线角应当从航线起点和转弯点量取
C.        大圆航线角应当从航线起点和转弯点量取
B
47.飞行的安全高度是避免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相撞的:  

A.        航图网格最低飞行高度
B.        最低飞行安全高度
C.        最低飞行高度
C
48.航路、航线飞行或者转场飞行的航空器,在航路中心线、航线两侧各25公里以内的最高标高不超过(   ),大气压力不低于1000百帕(750毫米水银柱)的,允许在(   )米的高度层内飞行   

A.100米     600米
B.150米     600米
C.200米     600米
A
49.航路、航线飞行或者转场飞行的航空器,在航路中心线、航线两侧各25公里以内的最高标高超过(   ),大气压力低于(    )的,飞行最低的高度层必须相应提高,保证飞行的真实高度不低于安全高度   

A.        150米,1000百帕(750毫米水银柱)
B.        100米,1000百帕(750毫米水银柱)
C.        100米,1013百帕(760毫米水银柱)
B
50.飞行高度层应当根据(   )配备  

A.        航线或航路走向、航空器性能、飞行区域以及航线的地形、天气和飞行情况等
B.        飞行任务的性质、航空器等级、飞行区域以及航线的地形、天气和飞行情况等
C.        飞行任务的性质、航空器性能、飞行区域以及航线的地形、天气和飞行情况等
C
51.航路、航线飞行或者转场飞行的航空器起飞后,在未规定过渡高度或者过渡高的机场,航空器应当:  

A.        上升到距该机场道面600米高度时,应当将航空器上气压高度表的标准海平面气压值调整到固定指标,然后再继续上升到规定的飞行高度层
B.        上升到距该机场道面900米高度时,应当将航空器上气压高度表的标准海平面气压值调整到固定指标,然后再继续上升到规定的飞行高度层
C.        上升到距该机场道面1200米高度时,应当将航空器上气压高度表的标准海平面气压值调整到固定指标,然后再继续上升到规定的飞行高度层
A
52.航路、航线飞行或者转场飞行时,因航空器故障、积冰、绕飞雷雨区等原因需要改变飞行高度层,飞行管制部门允许航空器改变飞行高度层时,必须明确改变的高度层以及(     ):

A.        改变高度层的地段和速度
B.        改变高度层的速度和时间
C.改变高度层的地段和时间
C
53.遇有紧急情况,飞行安全受到威胁时,机长可以决定改变原配备的飞行高度层,改变高度层的方法是:  

A.从航空器飞行的方向向右转90度,并以此航向飞行20公里,再左转平行原航线上升或者下降到新的高度层,然后转回原航线。
B。从航空器飞行的方向向左转90度,并以此航向飞行20公里,再左转平行原航线上升或者下降到新的高度层,然后转回原航线。
C。从航空器飞行的方向向右转30度,并以此航向飞行20公里,再左转平行原航线上升或者下降到新的高度层,然后转回原航线。
C
54.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遇险时,应当使用国际通用的遇险信号和频率。在海上飞行遇险时,设备允许的,还应当:  

A.        使用121.5兆赫频率发出遇险信号
B.        使用500千赫频率发出遇险信号
C.        使用900千赫频率发出遇险信号
B
55.航路、航线地空通信、导航设备的增设、撤除或者变更,应当经(   )同意。  

A.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或者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
B.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
C.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或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局
A
56.外国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航路、航线飞行时,由(   )负责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
B.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C.        相应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
A
57.外国航空器飞入或者飞出领空前(   ),其机组必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报告,并取得飞入或者飞出领空的许可   

A.        30分钟
B.        15至20分钟
C.        10至15分钟
B
58.飞行人员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规则规定履行职责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吊扣执照(   )的处罚,或者责令停飞(   )。   

A.        半年,一至三个月
B.        一至三个月,半年
C.        一至六个月,一至三个月
C
59.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从(   )实施。   

A.        2001年8月1日零时起施行
B.        2001年6月1日零时起施行
C.        2001年10月1日零时起施行
A
60.在多少高度的高原机场起飞和着陆前,飞行人员必须使用氧气  

A海拔2500米以上;
B海拔3000米以上;
C海拔3600米以上
B
61.目视飞行时,两机在同一高度上对头相遇,应当各自向右避让,相互
间的间隔应当保持在   

A300米以上;
B500米以上;
C800米以上
B
62.目视飞行时,两机在同一高度上交叉相遇,飞行员从座舱左侧看到
另一架飞机时应当   

A下降高度;
B上升高度;
C向左转弯
A
63.目视飞行时,两机在同一高度上交叉相遇,飞行员从座舱右侧看到
另一架飞机时应当   

A下降高度;
B上升高度;
C向左转弯
B
64.目视飞行时,在同一高度上超越前面飞机应当从前面飞机右侧超越
,其间隔应保持   

A200米以上;
B300米以上;
C500米以上
C
65.以起飞机场作为备降场时,航行备用油量不得少于多少时间的油量   

A45分钟;
B1小时;
C1小时30分钟
C
66.降落机场没有跑道边界灯或者机长没有夜航最低天气标准,飞机
到达降落机场的降落时限,平原地区为日落前   

A10分钟;
B15分钟;
C20分钟
A
67.等待空域飞行高度层,从高度600米开始到6000米,每隔多
少米为一个高度层  

A150米;
B300米;
C450米
B
68.飞行中失去地空联络,目视飞行时机长应当   

A保持目视飞行,飞往就近机场降落;
B保持目视飞行,飞往降落站降落;
C保持目视飞行,返航回场降落
A
69.装有应答机的航空器,失去地空联络时空勤组应将应答机置于  

AA7500;
BA7600;
CA7700
B
70.装有应答机的航空器,飞行中遇到劫持时,空勤组应将应答机置于  

AA7500;
BA7600;
CA7700
A
71.飞行中,遇到严重威胁航空器和机上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空勤
组应当按规定发出遇险信号如“SOS”,装有应答机的航空器,应将其置于  

AA7500;
BA7600;
CA7 7 0 0
C
72.超低空飞行,按照飞行高度区分为   

A距地面或水面50米以下;
B距地面或水面100米以下;
C距地面或水面5米至100米
B
73.中空飞行,按照飞行高度区分为   
A100米(含)至4500米(含);
B1000米(含)至5400米(含);
C1000米(含)至6000米(不含)
C
74.高空飞行,按照飞行高度区分为   

A4500米(含)至9000米(含);
B8000米(含)至12000米(含);
C6000米(含)至12000米(含)
C
75.平流层飞行,按照飞行高度区分为   

A12000米(不含)以上;
B9000米(含)以上;
C12000米(含)以上
  A
76.在飞行时间内,飞行记录器和驾驶舱话音记录器应  

 A同时打开;
   B交换使用;
C间断使用
A
77.等待空域飞行高度层,从高度600米开始到6000米,每隔多
少米为一个高度层  

A150米;
B300米;
C450米
B
78.在规定有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的机场,航空器在过渡高度以下飞
行使用  

AQFE高度 或Q N H 高度;
BQNH高度;
C真实高度
A
79.巡航表速250KM/H以下航空器,目视气象条件为  

AVIS不小于3KM;距云水平距离不小于300M,垂直距离不小于100M;
BVIS不小于5KM;距云水平距离不小于300M,垂直距离不小100M;
CVIS不小于5KM;距云水平距离不小于500M,垂直距离不小150M
C
80.巡航表速251KM/H以上航空器,目视气象条件   

AVIS不小于3KM;距云水平距离不小于300M,垂直距离不小于100M;
BVIS不小于5KM;距云水平距离不小于500M,垂直距离不小于100M;
CVIS不小于5KM;距云水平距离不小于1000M,垂直距离不小于150M
C
81.飞机请求着陆的辅助联络符号和信号是   

A飞机通过跑道上空;昼间摇摆机翼,夜间闪烁航行灯或者打开着陆灯;
B飞机通过跑道上空并发射绿色信号弹;
C昼间飞机通过跑道上空并放下起落架,夜间打开着陆灯
A
82.飞机请求立即强迫着陆的辅助联络信号是   

A飞机通过跑道上空,昼间放下起落架,夜间打开着陆灯;
B飞机通过跑道上空,昼间摇摆机翼,夜间打开着陆灯;
C飞机通过跑道上空并发出一颗或者数颗信号弹(昼、夜间相同)
C
83.飞行中,灭火后的发动机能否重新开车   

A只有确实判明着火原因,并有相应措施才能重新开车;
B任何情况下都不准重新开车;
C只有发动机冷却后才能重新开车
B
84.航空器为脱离结冰区,改变高度时可采用   

A允许的最大垂直速度进行
B上升下滑有利速度进行;
C允许的最小垂直速度进行
A
85.积冰航空器进入着陆和接地时,速度应当比正常增大   

A5~10公里/小时;
B10~20公里/小时;
C10~30公里/小时
C
86.急救飞行在无法取得目的地天气实况时,如何掌握放飞条件   

A根据天气预报放行航空器;
B根据起飞站天气实况放行航空器;
C根据任务需要放行航空器 A
87.云外绕飞雷雨时,航空器距离积雨云、浓积云昼/夜间不得少于   

A5公里;
B5/10公里;
C15公里
B
88.飞机在云中绕飞雷雨应具备的条件是   

A能够确切判明雷雨位置、装有雷达设备的飞机;
B距离积雨云和浓积云10公里以上;
C飞行真实高度在1000米以上
A
89.昼间航空器在安全高度以上,从云下目视绕飞雷雨时,航空器与云
底的垂直距离不得少于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C
90.起落航线飞行开始一转弯和结束四转弯的高度一般不得低于   

A50米;
B100米;
C150米
B
91.复杂气象条件下或者夜间起落航线飞行,开始一转弯和结束四转
弯的高度不得低于   

A50米;
B100米;
C150米
C
92.在起落航线飞行中,A类航空器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   

A500米;
B1000米;
C1500米
C
93.夜间着陆,航空器打开着陆灯的高度通常至少在  

A30~10米;
B80~50米;
C100~70米
C
94.非增压舱航空器的机上人员昼间必须使用氧气的高度是   

A3600米;
B4000米;
C4500米
B
95.巡航表速251公里/小时以上的航空器,航线目视飞行最低安全
高度的规定是  

A距航线左右5公里地带内最高点的真实高度不低于600米;
B按航线目视飞行最低安全高度的规定执行;
C按航线仪表飞行最低安全高度的规定执行
C
96.巡航表速250公里/小时以下的航空器,如果低于最低高度层飞
行时,距航线两侧5公里地带内最高点的真实高度不得低于   

A平原和丘陵地区50米;山区200米;
B平原和丘陵地区100米;山区300米;
C平原和丘陵地区150米;山区400米
B
97.巡航表速250公里/小时以下的航空器,在同航线、同高度目视
飞行时,其航空器之间的距离不少于   

A1000米;
B1500米;
C2000米
C
98.巡航表速250公里/小时以上的航空器,在同航线、同高度目视
飞行时,其航空器之间的距离不少于   

A2000米;
B3000米;
C5000米
C
99.巡航表速250公里/小时以上的航空器,在同航线、同高度目视
飞行,超越前面航空器时,应当   

A从其右侧,保持300米以上的间隔超越;
B从其右侧,保持500米以上的间隔超越;
C从其左侧,保持300米以上的间隔超越
B

100.不同高度目视飞行的航空器,航空器之间的高度差不得少于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C
101.飞机地面滑行速度一般不得超过   

A20公里/小时;
B30公里/小时;
C50公里/小时
C
102.飞机跟进滑行,后机不得超越前机,前后飞机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   

A30米;
B50米;
C80米
B
103.滑行中两机对头相遇,在保持必要间隔的前提下各自   

A主动避让;
B靠左方滑行;
C靠右方滑行
C
104.滑行中两机交叉相遇,飞行员   

A应增大滑行速度,迅速通过;
B从座舱左侧看到另一架飞机时,应当停止滑行,主动避让;
C从座舱右侧看到另一架飞机时,应当停止滑行,主动避让
B
105.进行起落航线飞行时,经过飞行指挥员许可,大速度飞机可以在
三转弯前超越小速度飞机,超越时应当从前面飞机的外侧超越,其间隔不得小于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B
106.起飞时间(陆上)的含义是指  

A航空器开始起飞滑跑轮子转动的瞬间;
B航空器起飞滑跑抬前轮的瞬间;
C航空器进入跑道对正起飞方向的瞬间
A
107.降落时间的含义是指   

A航空器接地的瞬间;
B航空器着陆后前轮接地的瞬间;
C航空器着陆滑跑终止的瞬间
C
108.飞行时间的含义是指   

A从航空器自装载地点开始滑行直到飞行结束到达卸载地点停止运动时为止的时间;
B自航空器开始起飞滑跑至着陆滑跑终止的时间;
C从航空器起飞进入跑道至着陆脱离跑道的时间
A
109.当着陆机场、航线天气低于最低天气标准时,机长应当   

A对空勤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做好特殊情况处置的准备;
B果断决定航空器返航或者飞往备降机场并将决定通知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和飞行签派机构;
C及时向地面报告情况,听从地面指挥
B
110.航空器滑行中需要通过着陆地带时,机长在滑进着陆地带前应当   

A加强观察,缓慢通过;
B注意着陆地带活动,迅速通过;
C经过塔台管制员许可,并判明确无起飞降落的航空器时,才能通过
C
111.航空器夜间滑行(牵引)时,必须   

A打开航行灯和滑行灯,用慢速滑行;
B在引导车的引导下滑行;
C用慢车速度滑行
A
112.山区飞行,当航线上有大风或者强烈的上升下降气流时,距离障碍
物的最低安全高度不得低于   

A600米;
B800米;
C1000米
C
113.飞行人员在飞行前必须有充分的休息,一般不应少于多少小时,方
可参加飞行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B
114.飞行的组织与实施包括   

A飞行预先准备、飞行直接准备、飞行实施和飞行讲评四个阶段.
B飞行直接准备、飞行实施和飞行讲评三个阶段;
C飞行预先准备,飞行准备和飞行实施三个阶段
A
115.在外单独执行任务的机长,申请飞行计划通常应当于飞行前一日什
么时间向机场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提出申请,并通知有关单位   

A15时前;
B16时前;
C17时前
A
116.空勤组执行飞行任务应于预计起飞前几小时到达工作岗位,充分
做好飞行准备   

A40分钟;
B1小时;
C1小时30分钟
B
117.实施雷达引导,航空器之间的安全间隔由谁负责   

A机长;
B雷达管制员;
C程序管制员
B
118.管制员向进近的航空器发布可以进近的许可后,哪些指令仍然有效   

A航空器的速度限制;
B航空器的高度限制;
C航空器的着陆顺序
C
119.下列哪组管制区都是高空管制区   

A贵阳、武汉、青岛、大连;
B南昌、乌鲁木齐、长沙、杭州;
C西安、合肥、湛江、珠海
A
120.航路飞行,区域航空器是由中低空管制室还是高空管制室进行管制,取决
于航空器的   

A型别;
B巡航速度的大小;
C飞行高度
C
121.飞机在高原机场进近下降的过程中,气压高度表指示(   )高度   

A真实高度;
B场面气压;
C修正海平面气压
C
122.航路飞行中,飞行高度表的气压基准面是  

AQFE;
BQNH;
CQNE
C
123.当机场的场压为1010.2Hpa,而机长误调为1001.2Hpa
时,飞机实际进场高度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A
124.目视飞行时,对航空器之间的间隔安全负主要责任的是   

A机长;
B管制员;
C签派员
A
125.同时有按IFR和VFR飞行的飞机时,它们之间的间隔应按(   )执行  

AVFR;
BIFR;
CIFR和VFR的中间值
B
126.航空器起飞着陆时使用跑道主要取决于   

A地面风向风速;
B机型;
C进场航迹与跑道中心延长线夹角大小
A
127.双流机场跑道号02——20,当有一架B737预计到达时,地
面有阵性大风,风向350度风速最大达18米/秒,塔台管制员应安排飞机   

A去备降机场备降;
B向南着陆,提醒机长侧风影响;
C向北着陆,提醒机长侧风影响
C
128.当地面导航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未经值班管制人员许可  

A不得关机;
B不得更换机器;
CA和B
C
129.航空器进入二次雷达覆盖区以前,未得到指定编码时,使用   

A2000; B3000;
C4000
A
130.下列二次雷达编码哪个正确  

A1309;
B2537;
C8824
B
131.我国民航中低空管制区的高度范围   

A6000米(不含)以下空间;
B6000米(含)以下空间;
C6600米(不含)以下空间
C?
132.最低下降高度是指   

A进行精密进近时的进近界限高度;
B进行非精密进近时的进近界限高度;
C以上都对
B
133.空中走廊内高度层的间隔为   

A300米;
B600米;
C150米
A
134.着陆或者复飞由谁最后决定,并且对其决定负责   

A机长;
B塔台管制员;
C进近管制员
A
135.各机场的飞行计划,由本机场的(   )拟定   

A报告室;
B管理局调度室;
C现场指挥部门
A
136.对于通用航空飞行任务的飞行预报,有关管制室应当不迟于飞行
开始前(   )前批复   

A一日的15:00;
B一日的12:00;
C一日的20:00
A?
137.放行航空器必须由(    )共同决定   

A签派员和机长;
B签派员或其代理人和机长或代理人
C值班首长和机长或其代理人
B
138.航空器所携带的航行备用油量少于规定数量时,应   

A禁止放行航空器;
B由公司值班首长同意,可以放行航空器;
C航线、起降航站天气均有把握,可以放行航空器
A
139.下列陈述中哪一种是指飞机的“级别等级”   

  A运输、普通、通用、和特殊;
  B飞机、旋翼机、滑翔机和轻于空气的航空器;
C单发陆地、多发陆地、单发水上、多发水上
C
140.下列陈述中哪一种是指航空器的“类别等级”  

  A运输、普通、通用和特殊;
  B飞机、旋翼机、滑翔机和轻于空气的航空器;
  C单发陆上、多发陆上、单发海上、多发海上
B



直升机部分   

1. 根据基本VFR最低天气标准要求,在管制地带内云幕下进行直
升机飞行所需能见度不得小于  

  A1公里;
  B2公里;
C3公里
C
2. 直升机的航行备用油量通常不得少于多少时间的油量   

A15分钟;
B30分钟;
C45分钟
B
3. 直升机在广阔水域上空进行各种渔业飞行的最低天气标准   

A云高不得低于100米,水平能见度不得小于1公里;
B云高不得低于150米,水平能见度不得小于1.5公里;
C云高不得低于200米,水平能见度不得小于2公里
C
4. 直升机在丘陵、山区机外载荷飞行最低天气标准:直升机距云底的
垂直距离不少于(   ),风速限制按该机型规定、能风度(   )  

A50米、2公里;
B100米、3公里;
C150米、4公里
B
5. 直升机在平原地区机外载荷飞行最低天气标准:直升机距云底的垂
直距离不少于(   ),风速限制按该机型规定、能风度(   )   

A50米、1公里;
B50米、2公里;
C100米、2公里
C
6. 直升机在停机坪上起飞和着陆时,距离其他航空器或者障碍物的水
平距离不少于     

A10米;
B20米;
C25米
A
7. 直升机飞行时间的含义是指   

A自直升机起飞离地到着陆接地的瞬间;
B自直升机起飞滑跑至着陆滑跑终止的瞬间;
C自直升机旋翼开始转动至旋翼停止转动的瞬间
C
8. 直升机可以在距离障碍物10米以外,1~10米的高度上飞移,
但飞移速度不得超过   

A10公里/小时;
B15公里/小时;
C20公里/小时
B
9. 机外载荷飞行遇有特殊情况时,允许驾驶员   

A上升高度,向空中交通管制室或基地报告情况,听从指挥;
B应急投放吊挂物和临时选场着陆;
C紧急情况下,带吊挂物着陆
B

     专业飞行

1. 执行昼间专业任务的航空器,在山区进行作业飞行时,起飞时间最
早不得早于日出前   

A10分钟;
B15分钟;
C20分钟
C
2. 执行昼间专业任务的航空器,在山区进行作业飞行时,着陆时间最
晚不得晚于日落前   

A10分钟;
B15分钟;
C20分钟
B
3. 农业作业飞行的最低天气标准,平原地区是  

A云高不低于100米,能见度不小于3公里;
B云高不低于150米,能见度不小于5公里;
C云高不低于200米,能见度不小于5公里
C
4. 在丘陵、山区(高原)进行农业作业飞行的最低天气标准是  

A云高距作业区的最高点不低于150米,能见度不小于3公里;
B云高距作业区的最高点不低于200米,能见度不小于5公里;
C云高距作业区的最高点不低于300米,能见度不小于5公里
C
5. 在广阔水域上空进行各种渔业飞行的最低天气标准   

A云高不得低于100米,水平能见度不得小于2公里;
B云高不得低于150米,水平能见度不得小于3公里;
C云高不得低于200米,水平能见度不得小于5公里
C
6. 执行昼间专业任务的航空器,在平原、丘陵地区进行作业飞行时,
起飞时间最早不得早于日出前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TP 飞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