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2012年开征排放费 全球航空成本增35亿
2009-08-25 《第一财经日报》 陈姗姗不久的将来,航空排放可能成为令航空公司头疼的一项新的重要成本。
当地时间8月22日,欧盟公布了一份包含2000多家航空公司的名单,进入名单的航空公司,2012年起都将被纳入欧盟的排放交易体系(下称“ETS”)。这也意味着,自2012年起,这些航空公司进出欧盟以及在欧盟内部航线的飞行,都将要为它们排放的温室气体付费。
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33家中国的航空公司在列,其中包括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简称“国航”)、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东航”)、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简称“南航”)三大国有航空巨头,春秋航空有限公司(Spring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简称“春秋航空”)、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Shenzhen Airlines Ltd.,简称“深航”)等民营航空,以及香港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imited,简称“国泰航空”)等香港的航空公司和多家货运航空公司,它们被分属10个不同的欧盟成员国管理。
成本将激增 按照欧盟的规定,自2012年起,这些航空公司将被分配一定的温室气体排放限额,排放总量低于限额的航空公司可出售其限额剩余部分,而排放总量超标的则必须购买超出限额的部分。
根据欧盟公布的航空排放法律的初步规定,从2012年开始,航空公司获得的排放配额将逐年减少,比如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航空公司可以获得的排放配额相当于历史航空排放(指在2004-2006这三年中年排放的平均数)的97%。而从2013年1月1日起,排放配额只相当于历史航空排放的95%。
而除非商业航空运营人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低于10000吨(约相当于一架波音747客机执行13个上海—伦敦航班的排放量),才能取得完全的豁免。
对于未能完全豁免的航空经营者,可向各管理成员国的有关当局申请免费获发排放额,而如果在每年4月30日前未能购买交足配额冲抵其上年排放,将会被处以每吨二氧化碳排放100欧元的罚金。
“中国的航空公司到欧洲的航线正处于增长期,如果ETS实施,预计将增加不少运营成本。”国内一家航空公司的高层昨天对CBN记者表示,比如目前在国际航线上份额最大的国航,就已经拥有10多条欧洲航线,每周航班数就达到了40~50班。随着未来航班量的增加和排放配额的减少,要为碳排放支付的费用显然是要持续增加的。
一位航空业内人士估算,对一个快速成长的航空公司来说,如果在2005年有15架新飞机,到2012年机队增加到30架,到2020年增加到60架以上的飞机,其整体碳排放成本将可高达2.3亿欧元。
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更是预计,如果ETS执行,第一年进出欧盟的航空公司需要为碳排放缴纳的费用将会让航空业的成本增加35亿欧元,相当于去年全球航空业亏损额的一半,并且这一数字会逐年递增。
反对和应对 显然,ETS执行后,碳排放额将会成为航空公司的一项重要资产或负债。据记者了解,为了应对可能来临的碳排放收费,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已经成立了应对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工作小组,国航也成立了项目工作小组研究应对,而国内大多数航空公司对此还未引起重视。
不过,欧盟的这一碳排放收费计划,已经受到来自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强烈反对,认为各国政府应该更加关注改进环境绩效的措施,而不是加倍地征收排放费,另外国际航协也指出,并没有任何机构来监督征收来的资金会用作环保之用。
据记者了解,除了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在酝酿推行ETS,如果这些碳排放收费最终都得以实行,一架从澳大利亚飞往欧洲的飞机还可能会不断被征收碳排放费用。因此,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也建议,应该达成一些全球性的一致意见,而不是各国各自行事。
也有航空业内人士指出,不管ETS的具体实施细则如何,中国的航空企业应该尽早进行准备,比如建立温室气体监测系统并对这个系统进行审核;主动了解和研究欧盟的政策,并就具体操作细节和技术问题与相对应的管理成员国进行沟通,提出自己的方案,争取最大限度的免费排放额;同时,通过优化航路、节油等节能减排措施,以确保在加入ETS后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减排量交易。
而更长远的应对措施则是可替代燃料的研制。目前,空客和波音都已经积极投入到了寻找可替代性燃料的试验中,已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是液化气燃料和生物燃料。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行业预期第二代生物燃料将在2012年开始正式商用,在2040年其比例将达到总燃料的50%,摆脱对石油的唯一依赖,并希望在2050年实现减排50%的目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