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怎样在亚太“空港战”中突出重围?
http://pic.carnoc.com/news/080512/08051211141845.jpg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又称“T3”),摄于2008年4月上旬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在此间举行的第15届世界航线发展论坛上,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重申2015年建成大型国际枢纽机场的同时,坦率地承认: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及香港等大型机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突出重围,是首都机场枢纽建设面临的难题之一。
枢纽航空系统是当今世界大型航空公司和机场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航空运输生产组织形式。目前世界上旅客吞吐量排名前20位的机场无一例外都是航空中枢港,枢纽机场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早在2001年,首都机场就把将自身建设成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当成发展目标,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战略实施体系。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亚太地区,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大型机场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首都机场枢纽建设面临的难题之一。在这种情势下,要突出重围,首先必须解决首都机场枢纽建设主要面临的两个内在问题,一是空中的问题,包括航线网络尚不完善、时刻资源与航权政策不能完全满足枢纽网络与航班波构建的需要;二是地面的问题,包括地面交通接驳网络仍需布局和完善、中转效率有待提升。
按首都机场制定的近期目标,包括创造每周14000个两小时以内的中转机会,中转旅客流量比例达到15%,高峰小时起降飞机100架次,最短转机时间缩短15%等。在推进这些目标的实践中,一个关键是要进一步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并寻求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实现机场、基地航空公司及海关边检部门的网络建设、战略协同,使枢纽“联盟化运行”。
尽管面临内部环境限制和外部激烈竞争,首都机场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熟的枢纽机场一般要具备的主要要素,首当其冲就是足够的旅客和货物吞吐量、优越的地理位置。北京具有巨大的客货市场发展潜力,据今年一季度最新数据显示,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全球排名第二。
世界级的枢纽机场,大体上都是围绕着四方面推进,即充足的机场资源、高效的地面运行、丰富的空中航线网络和便捷的旅客中转流程。黄刚说,首都机场拥有目前世界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年旅客吞吐容量增加至82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容量达220万吨,为枢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在与航空公司实施联盟化运行同时,协调相关政府部门,争取到了“中国公民免填出入境登记卡”“24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进一步改善了通关环境,优化了中转流程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