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之久的人生之旅 见证广州民航发展变化
2009-10-23 中国民用航空局网站 张东海今年春节后的一天,因工作事宜,我专程前往广州新白云机场。每次我来广州,尤其是来到白云机场,都会打开心里积淀多年的记忆。毕竟,我在这里度过了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一段长达22年之久的人生旅程。在这里,我见证了广州民航的发展与变化,见证了航空器从活塞螺旋桨到滑轮喷气式的进化过程,见证了民航从飞行大队到航空公司转变的阶段。
当我们的车从广州北二环进入白云机场专用道后,我看到了眼前八车道的机场高速路,心里格外兴奋,脑海里顿时出现40年前我第一次行驶在白云机场专用路上的情景。
上世纪60年代的最后一年,我与我的战友们来到广州。下火车后,我们分乘10辆解放牌大卡车,穿过广州市区。当车辆进入一条狭窄而笔直的马路时,接我们的领导告诉我:“这是机场专用的公路。”看着这条仅两车道且无其他车辆行驶的公路,我脱口而出:“这和我们乡下的小马路差不多,两边也有白杨树,车辆行驶也不见阳光。”领导很认真地讲:“这是白云机场的迎宾大道,是军事重地的重要通道。”当车辆继续前行,我果真看到了路边写有“军事重地,无关车辆禁止通行”的警示牌。从此,机场专用路给我留下一种自豪且又神秘的印象。如今,看到眼前的机场专用路,“无关车辆禁止通行”变成了车水马龙,两车道变成了八车道,普通公路变成了时速120公里以上的高速路……40多年过去了,民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午后,我登上了新白云机场高达110米的管制塔台,机场一派繁忙的景象顿时尽收眼底:管制员们不停地向将要降落或起飞的飞机发出许可命令,一架架飞机在管制员们的精心指挥下,有序起降。繁忙而有序的塔台管制,勾画出了大型空港繁忙的景象图。也许是触景生情,我想起了40年前第一次观光老白云机场塔台的情景。
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广州白云机场,从发展建设上讲,在全国应属于三甲之内。当年,当我登上仅有27米高的老白云机场的塔台时,也感到塔台很高,跑道很长。但是,我们在塔台待了足足一个小时却见不到起降的飞机,仅看到跑道两边的草地上有很多人在放牛。当年的工作人员说:“机场南北长达4公里,没有围墙,一般要在飞机起降前1小时通知警卫连,派人警卫。当时,广州局省内航线仅有湛江、海口2条;省外的有南宁、昆明,长沙、武汉、郑州、北京,南昌、杭州、上海,贵阳、重庆、成都等数条航线,飞机一般都是早出晚归。”当时工作人员还很自豪地讲:“除北京民航局外,广州民航局飞机最多、区域最大。”当我好奇地问广州民航局有多少飞机时,工作人员没有正面回答,仅用一句玩笑回答了我,讲广州民航局有“8只金凤凰、3只大青蛙,还有一群大蚂蚱”。在多年后我才搞清楚,当时广州民航有8架伊尔14型飞机,被誉为金凤凰;而在武汉民航省局有3架里2型飞机,称为青蛙;还有两个专业飞行大队有20架运5飞机,被称为一群蚂蚱。那就是现在中国南方航空的前身。再看一看现在的南方航空,飞机不仅大于当时的金凤凰,且飞机数量是当时的十几倍,航线多并布局全国所有大中城市,航线长且飞往全球诸多国家和地区。
当年,工作人员还告诉我们:“你们今天到塔台参观的机会很好,等下午4点多钟有两架大型机降落:一架是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波音707,从达卡飞来广州;另一架是北京民航局的伊尔18,从北京飞来广州。”大约在飞机到达前半小时,我看到塔台工作人员拿着信号枪走出窗外,向空中连放三枪,以示赶走跑道两边草地上放牛的人员。接着,又看到有大约一个班的解放军战士,在跑道一边散开,以约500米一人的距离上岗警卫。在塔台上,有线广播不断传来飞机雷达位置的报告。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雷达设在跑道南头,能在150公里内有效看到飞机。”我们看到塔台工作人员一边听雷达报告,一边不停地询问飞机的位置,尤其是在飞机接近本场时,显得特别紧张。工作人员拿着话筒一边在不停地与空中飞机通话,查问飞机位置;一边还不停地朝飞机着陆方向眺望。当工作人员看到了飞机以后,紧张的局面才渐渐放松下来。
在两架飞机都落地滑到机坪后,工作人员问我们:“这两架飞机有什么不同?”我的第一感觉是,北京民航局的伊尔18飞机虽然比广州民航局的伊尔14大得多,但和巴航的B707飞机一比又成了小弟弟。我脱口而出:“人家外航的飞机没有转动的‘轮子’,而中国的飞机有四个‘轮子’,而且飞机要小得多(轮子是指螺旋桨)。”引起大家阵阵笑声。当我们问起中国民航有没有B707飞机时,工作人员用深沉的语气回答了我们:“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不卖给我们飞机,苏联开始卖给我们一些,但现在也不卖给我们了。所以我们要靠自力更生,制造中国的大飞机。”也许我们中国人的大飞机之梦,从那时就开始了。
多少年过去了,自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民航从飞机数量、吨位到机场建设、航线发展、安全小时等都跻身于世界民航大国之列。看今朝,今非昔比;望明天,中国民航会更加美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