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哥 发表于 2009-11-9 12:00:59

延误后流言起 流量控制成航空公司“阴谋”

2009-11-09 《深圳商报》 孙振华 

 乘飞机最怕的就是航班延误。在航班延误的各种情况中,最怕的又是这一种:有一次到成都,晚上9点登机,关上舱门后,不幸的情况出现了,成都方面由于“流量控制”,不能起飞;何时起飞?没有时间。
  在这种又闷、又燥、喧嚣嘈杂的环境中,索性认真倾听各种声音,或许是打发时间的最好办法。如果有社会学家做社会舆论和公众心理的调查,那此时的机舱就是一个最鲜活的意见现场。
  首先是“阴谋论”。这几乎是一种本能的反应。阴谋论的逻辑是,他们不幸陷入了航空公司精心设计的一个阴谋中,成心隐瞒真相。机上广播肯定与实情不符,只是隐瞒这个阴谋的借口。
  航空公司为什么要设一个局,成心整蛊这些可怜的乘客呢?他们并不深究,他们只是提出疑团:如果成都机场流量限制,那登机前就应该知道,为什么还让我们登机?打电话问过成都的亲友,成都方面气象条件、机场运行情况都很好,为什么偏偏是我们的航班要流量控制?……
  “阴谋论”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航空公司绝对掌握着信息的控制权。很多时候,航空公司的航班延误不需要说明任何原因,道个歉,说句“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就完了。这是典型的“被理解”、“被支持”。久而久之,乘客不知道航空公司在搞什么名堂。特别是经历了所谓“返航”事件之后,人们对航空公司越来越缺乏信任,而航空公司在公众中始终又有一种半军事化的神秘感。在这种情况下,普通老百姓怎么办?只好发挥想像力,拿阴谋论为自己糟糕的境遇找一个说法。
  其次是各种流言。由对航空公司的怀疑开始,乘客的想像力四处发散,索性开始对“流量控制”的原因进行各种揣测和判断:这架飞机是不是出了什么毛病,只好找流量控制的借口?成都机场不是一直都好好的吗,是不是成都又出了什么事情?会不会是军事演习?会不会因为专机到访,出于特别安保措施需要净空?……
  流言止于公开和信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思想,低估了民众的理解力和包容心,其结果,势必面对各种流言。的确,这么晚了,“流量控制”说很难服众。
  再次,就是五花八门的各种要求。既然起飞时间待定,机上广播又说“我们会以热情的服务,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话音刚落,要求真的来了。
  有乘客要求“能不能把空调温度降低一些”?乘务员笑答,不能。因为飞机在起飞之前,空调功率就只有这么大,起飞后才能好转。
  有乘客要求“能不能打开舱门,让我们到候机厅等候,机舱闷热实在受不了”?乘务员笑答,不能。出了舱再回来还得重新安检,同时机场调度根据关闭舱门时间来排队起飞,如果舱门不关,则排不上队。
  还有些要求则是“搞笑”要求,听了之后让人乐不可支,不知道是他们真不明白呢,还是故意要搞幽默的效果。例如:一位操四川口音的中年人在乘务员提前发放了点心之后,很认真地说,这点东西怎么吃得饱?乘务员说机上没有其他食品了。他又问,那能不能叫外卖呢?
  更雷人的是一个中年女士的川音,有没有麻将?我们要打麻将!
  能听到这种有趣的问题,甚至连延误都不感到很难受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延误后流言起 流量控制成航空公司“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