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上印满外文 新闻时评:怎能忽视母语?
2009-11-11 《北京日报》 记者窦红梅虽然在中国境内乘坐飞机,可因为机票上没有中文标注,给消费者带来不少麻烦。昨天,北京、武汉、重庆、香港等17个城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呼吁,飞机票应加注中文说明。
在首都机场,每天都能遇到因看不懂英文四处打听“到哪个航站楼登机”等信息的消费者。而在上海,有消费者因为看不懂浦东机场与虹桥机场的英文缩写而发生误机。这些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目前,国外航空公司的机票或电子客票基本上使用的全是英文;国内航空公司机票有些信息加注了中文说明,但承运人、出行日期等关键信息却没有中文说明。
根据17个城市消协和消委会的调查发现,外文机票和电子客票让人如同雾里看花,给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重庆71岁的魏女士带着9岁的外孙女订了两张从北京到丹麦的往返机票。可是,拿着满纸英文的机票,老太太和外孙女一头雾水,航空公司、航班号、航班时间等信息全都无从知晓。这让祖孙俩急得直上火,还差点误了航班。消费者韩先生也遭遇了相同的事情。
“只要在中国从事经营服务活动,就有义务在出票时使用我国的通用文字。”为此,17个城市的消协联合建议,尽快对机票、电子客票行程单等乘机凭证中存在的类似问题进行整改,没有加注中文说明的英文信息需要全面加注中文说明。建议函指出,机票和行程单承载的信息量并不大,无非是承运人、航班号、机场、航班时间等,要让消费者看懂、弄清,并不存在什么困难。消协认为,造成消费者投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航空运输行业缺乏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尊重,服务意识不到位。
市消协有关负责人表示,机票和电子客票中应全面加注中文说明。否则,有关机构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明确告知义务,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经营者理应对消费者的相应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目前,17个城市消协的建议函已递交给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包括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及票务代理机构和国外各大航空公司驻中国办事机构。
新闻时评怎能忽视母语? 彭俐
国内航空公司面对国内乘客“说”外语,的确有些生分了,有点分不出里外,既不尊重自己同胞们的语言习惯,也不尊重民族语言本身。
在中国的土地上使用自己的母语再自然不过了。往重了说,这是国家主权的一种体现;往轻了讲,这是服务意识的一个检验;往大了看,这还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态度。经营者即便为了营销,为了满足广泛的客户需求,也应该重视这一问题。
在语言文字使用上“重外轻内”的现象,不光发生在一张小小的机票上。比如,不少家长对孩子外语成绩更加重视,对母语成绩反倒不很在乎。如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多可以轻松地读懂英文网络游戏,却不大容易理解一篇老祖宗写的文言文。再比如,一些出版物非要弄几句英文来装点门面,以凸显时尚。诸如此类,忧从中来。
但愿一票之“堵”,能唤醒我们对母语的敬畏之心,也能唤起有关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重视之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