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航空黑名单”制度规范化不留法律空白
2009-11-12 《新安晚报》 张遇哲在我国,哪些人可以在登机时“被拒绝”,并没有法律法规来规定,而这一权力,由航空公司自行判断和掌握。虽然如此,航空公司终究不是在网吧进行QQ聊天的少年,看谁不爽就拉谁进黑名单。
前厦航安徽籍员工范后军因与厦航发生劳动争议等原因,被列入“航空黑名单”。在7次遭厦航拒载后,范后军以侵犯人格尊严为由将厦航告上法庭。10日,北京朝阳法院一审驳回范后军的诉讼请求。(11月11日《新安晚报》)
作为一个司法个案,我们要尊重法院的判决。不过,在不影响司法独立的前提下,公众有权发表看法。事实上,人们之所以关注这场诉讼,不完全冲着“全国首例”的噱头,而在于此案今后很可能成为其他航空公司效仿的样本。与其说我们是在关心范后军,倒不如说是在关心自己的命运。
“航空黑名单”,国人此前大多是从国际新闻中接触到这个词汇。一提到它,人们最先想到的应该是基地恐怖分子“本·拉登”。如今厦航将“黑名单”制度引入国内,也是和国际接轨了。只是,当得知范后军主要是因为与厦航有过劳动争议,被对方认定“对飞行安全有潜在危险”,从而上了“黑名单”时,我们也许能嗅到一丝借“机”报复的味道。
无论是在劳资关系中,还是和消费者之间,航空公司都处在强势地位。这些年,我们领教了太多航空公司“店大欺客”的傲慢,一会儿要状告跳槽的飞行员,一会儿航班延误却对乘客不理不睬。就在前几天,广州白云机场受天气影响航班延误,大批乘客心生不满而拒绝登机,结果一架飞机将乘客丢下,兀自空机飞回成都。
试想,如果各家航空公司从“范后军”案中尝到甜头,在整个行业推而广之,乘客不都得噤若寒蝉?航班延误,没关系;服务不好,只当没看见;反正,只要不拒载,不安排进“黑名单”,怎么着都成!对了,这么好的制度只给航空公司用多可惜啊,干脆在各行各业来次大推广。大家一起来,看谁黑得过谁。
玩笑归玩笑,凡事得讲个道理。就拿这航空黑名单来说,人家国外航空公司可不是像厦航这样,黑名单像个“筐”,啥都往里装。哪些人能被列入“黑名单”,都有严格的标准,而且还要安全、司法部门进行核准才行。通常,只有参与或涉嫌恐怖组织、危及航空安全,或威胁其他乘客安全的人才会被列入“黑名单”。
而在我国,哪些人可以在登机时“被拒绝”,当前还没有法律法规来规定,而这一权力,被下放给航空公司自行判断和掌握。虽然如此,航空公司终究不是在网吧进行QQ聊天的少年,看谁不爽就拉谁进黑名单。
范后军明确表示要上诉,我们拭目以待。希望此事能有一个积极的结局,也期待黑名单制度因此规范化、公开化,不要留法律空白。否则,我们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范拉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