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要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中国民航报》 张永莉高速铁路网络规划覆盖了中国东中部的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大部分地区,与中国民航运量最大、收入最多的大部分航线相互重叠。随着2012年全国高速铁路主干网的完工,可以预料,会有更多的中短程航线不再具有竞争优势而停航,这是铁路技术进步带给运输市场的必然变化。
对此,民航业也不必恐慌,因为相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巨大增量运输需求,我国运输系统的发展仍有很大空间。目前,中国铁路客流13亿多人次,民航客流不到2亿人次,人均民航和铁路出行次数一年仅一次多一点,而发达国家则多达十几次、几十次。只要国人平均出行次数提高到几次,这个增量市场足以支撑铁路和航空的共同发展。
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高铁技术的革新,必然影响运输系统的竞争格局,影响到民航的发展空间。
民航也没有坐视不理,早在2007年,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就发起了“京沪空中快线”建设工程,快线建设改进了旅客服务质量,也提高了航空公司的收入水平。面对高铁的发展,各公司也纷纷宣布开通不同的空中快线进行应对。但应当看到,在应对高铁的竞争方面,仅仅在快线上做文章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快线对民航竞争优势的提升是很有限的。
民航需要做的,是改变“民航市场相对封闭,民航业发展相对独立”这一传统观念,增强民航发展的忧患意识。在战略上主动出击,从根本上提升民航业的竞争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和其他运输方式一起共同满足社会对高质高效安全运输的需求。
这需要民航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加强市场需求研究,明确民航业的市场定位。这也需要对整个民航系统的运行进行评估改进,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民航系统基础资源布局合理,适应市场需求;民航系统流程简练、运行顺畅,是民航运行效率提高的关键。
中国民航的竞争力,说到底是航空公司的竞争力。面对高铁的竞争,航空公司有必要重新审视并主动调整自身的航线网络、运行方式和营销策略,在成本和服务等方面提升竞争力。航空公司对于因高铁竞争而失去竞争力的航线应该主动放弃,把运力调整到更具有竞争力的航线上,而不能等到高铁开通之后,仍勉强运营,直到迫不得已时才无奈放弃。
目标是明确的,民航要提高竞争力,要高质高效安全地服务于民航优势市场。但这不能仅仅是理念,而要转化成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并落实在行动中。
发达国家民航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经验。但必须认识到,中国的运输市场有中国的特点,比如这么宏大的、长距离的高速铁路网在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这意味着国际上航空运输的发展经验我们不能照搬。我们必须针对中国的市场特点,采取有中国特色的航空运输服务方案。
(作者系中国民航大学教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