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 发表于 2010-1-18 16:25:10

国际旅游岛带给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机遇

 2010-01-18 环球旅讯 邹建军

 当人们还在争论2010年的世界经济将何去何从,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是否会放缓以及中国民航发展的进程将出现什么样的变革时,2009年12月31日的国务院国发4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无疑给了人们新的亮点与追逐的目标。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在实业界,都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国际旅游岛风”。对于与旅游业、服务业息息相关的航空运输来说,这同样是个不小的利好。
  《意见》中,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明确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定位,其中至少有三个方面给了航空运输业一个较大的想象空间,即: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的定位、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的定位,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国际与国内客人穿梭的景象。同时,《意见》也明确了未来的建设目标:到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45%以上;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
  事实上,在这个《意见》出台之前,海南省已经从战略筹备的角度,获得了一些优惠政策,为全面的国际旅游岛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未来海南航空运输业、旅游业、乃至服务业、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2000年10月31日,国务院就批准了在海南省实行21国旅游团队免签证便利政策。根据政策,来自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俄罗斯、瑞士、瑞典、西班牙、荷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等21个国家的5人以上旅游团,经由海南省内注册的国际旅行社组团,在海南停留时间不超过15天的,可以免办签证从海南入境。海南省从2000年底开始正式实行这项政策,仅在2001年通过21国免签证渠道来海南旅游的外国客人就达1.2万余人,而到2008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20万,增长了15.5倍,21国游客已占到海南省全部海外游客的60%以上。而本次发布的《意见》中,又进一步将这个政策延伸到在已有21国免签证的基础上,先期增加芬兰、丹麦、挪威、乌克兰、哈萨克斯坦5国为入境免签证国家;对俄罗斯、韩国、德国3国旅游团组团人数放宽至2人以上(含2人),入境停留时间延长至21天。支持海南在境外主要旅游客源地设立旅游推介分支机构。这些政策的实施,无疑会为海南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
  而在与国际航空运输配套的“航权开放”政策方面,海南省也可谓是早有准备。2003年3月,经国家民航总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前身)批准,海南成为首个开放三、四、五航权的试点省份。此举意味着,海南的航空运输市场对外国开放,外国航空公司只需申请,就可获得在海南省内及更远的某第三国一个或多个地点之间经营航空客货运输的权利。但此时,与航权相匹配的航路没有开放,国内外航空公司经营海南航线绕行大、航程长,消耗多、成本高,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制约。面对这一难题,海南省一直在积极争取进出海南岛的便捷空中通道,并于2004年,与国家民航总局一道,共同制定了“南面开口、北面开放”的目标,即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开一个临时航线,直接与三亚飞行责任区内A1航路合并,对接南海上空的国际航路和北部湾上空的国际航路;海南地区向北的航线,原来对国内航空公司开放的,也将对外航开放或调整,供海南地区往返欧洲等方向飞行使用。2007年8月30日,主管部门正式批准了海南新开辟和对外开放海南地区部分航段,并正式投放使用,这标志着海南开放第三、四、五航权的试点工作突破了政策瓶颈,并且在中途分程权方面,给予了俄罗斯洲际航空公司执飞莫斯科——三亚——广州——莫斯科航线。可以说,此时的海南省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发展,已经没有了政策上的障碍。
  因此,接下来重要的是旅游产品开发,服务业配套设施建设与发展。2009年2月27日上午,海口边检总站推出的“21国免签证快速通关系统”正式启用,已经为海南省服务能力攻关发起了冲锋。此次《意见》的出台,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必然为海南省的航空运输市场发展带来更大的契机。尤其是外界期待较高的免税政策(海南试行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的具体办法和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影响将不容忽视。未来,一旦这两大政策获得突破,我们将看到一个新“港澳地区”,她不但会成为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重点,也会是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的重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际旅游岛带给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