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 发表于 2010-3-4 12:37:00

代表委员热议11大话题 为航空工业发展支招

2010-03-03 人民网 记者杨铁虎

  2日下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简称“中航工业”)举行2010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就航空业发展热点话题进行交流讨论,与会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1、重型直升机研制刻不容缓
  张洪飚(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科技委主任):建议加紧开展自主研制重型直升机的项目,通过独立研发,早日制造出我国的重型直升机。
  建议加大对航空发动机产业的支持,包括航空新材料和工艺等,形成自己的材料和供应体系。建议国家加大对航空产品出口支持力度,要有重大的支持政策,这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2、航空工业的“三追”现象喜人
  金兴明(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杨浦区区长):现在航空工业形成了各地政府追“邀”合作、各地股民追“捧”投资、年轻大学生追“随”就业的对象,这“三追”现象反映出了我国航空工业日益强大,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
  3、号召“先锋用户”支持国产民机
  吴光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Ltd.,简称“中国商飞”)副总经理):建议国家对国产民机市场予以大力支持,在国产民机购买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建议国内三大航空公司要积极做大飞机的先锋用户。国家在航线审批上优先审批由国产民机执飞的航线。
  4、航空应急救援:国产直升机数量质量没问题
  冯培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吁继续加强以国产直升机为核心的航空救援体系建设。中航工业目前在救援直升机方面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可以在直-8,直-9改装的基础上成型,一年可提供救援直升机100架,同时,我国机载救援、探测系统水平不错,完全可以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中航工业同时辅以服务、维修等后期保障工作,确保服务质量。
  建议可以先给一些省市免费提供使用,证明国产直升机的质量。
  5、发动机研制绕不开基础研究,“十二五”规划应将航空发动机作为重大专项
  傅惠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航空发动机的研制难度很大,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撑,建议国家加大对航空发动机基础研究方面的关注,争取在“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时候,能够将航空发动机专项纳入其中。
  此外,在直升机发展上,建议尝试和北京市政府合作,开创示范新模式,争取能够利用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势。
  6、继续推动低空空域开放
  吴方辉(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洪都董事长):低空空域开放最主要的在于思想认识和观念的转变,要集中力量,趁热打铁,继续推进低空空域开放。
  上海金兴明代表说:去年两会期间,我和一些代表提交了关于低空空域开放的议案,受到了空管委的高度重视,空管委办公室专门派人到上海听取我的意见。我认为,应加大对支线航空的支持力度。
  吴光辉委员建议,要加强通用航空的开拓,继续推动低空空域开放的提案,将通用航空开放放在中国的航空的出路问题的高度来提。
  7、必须加大对材料和工艺的支持
  戚发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航宇航学院院长):相对来说,我国的材料和工艺比较落后,必须加大支持。
  8、加速用信息化改造航空工业
  张桂平(全国人大代表、北方软件学院院长):建议我国航空工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比如利用先进的信息化工具,对资料进行管理、整合,形成高效的共享机制,提升软实力,加快传统制造业不断科技创新步伐。
  9、航空工业要抓科普,抓网络,激发航空迷的航空热情
  黄因慧(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航空工业要形成一批航空迷,他们就是未来的飞行员,要抓科普,抓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力),激发中小学生对的航空热爱,充分激发网上航空迷对航空的热情,加大社会群众对航空的认识,从根本上制造飞行员诞生的良好环境。
  10、结合产学研,加强航空研发前瞻性
  高正红(全国政协委员、西工大教授):建议不断加强航空工业的产学研结合,中航工业要从集团公司层面开展和高校的战略前瞻性合作。
  11、让高校研究成果更加贴近工程实际
  李椿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建议重视航空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具有前瞻性的学科研究,做好产学研结合,建立基础研究与工程设计结合的长效机制,改变以发表文章为指标来评估基础研究成绩的传统,使研究成果的评价更贴近生产,使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与工程背景、型号背景挂钩,将来能更好地为工程服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代表委员热议11大话题 为航空工业发展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