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鸟击防范 安全共享蓝天
100 年前人类第一次像小鸟一样地在空中“飞行”了59 秒,共260 米的距离,这是人类航空史上第一笔载人动力飞机的飞行记录;这项创举是由莱特
(Wright)家族的两兄弟威尔伯与奥威尔所完成,他们从北卡罗莱纳州的Kitty
Hawk 镇出发于1903 年12 月14 日至17 日总共试飞了4 次,终于由哥哥威尔伯
完成。然而早在1 亿5 千万年前,鸟类就以其独特的飞翔能力成为蓝天的主宰。
纵观航空百年,鸟类一直对航空器构成潜在的威胁。第一个成功驾机穿越美
国本土的航空先驱Calbraith Rogers 不幸地成为第一个在鸟击航空器事故中丧生
的飞行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航空器的体积、载运量、飞行速度迅速增
加,并且使用了高涵道比发动机,鸟类的飞行能力无法及时躲避运动中的航空器,
被吸入或撞向航空器。相对高速运动的鸟象枪弹一样对航空器造成损坏。鸟击航
空器的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成为航空安全的极大威胁。因此,
各国民航组织对鸟击防范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纷纷成立专门鸟击防范研究部门,
研究分析鸟击特点,制定预防措施。
针对国际鸟击防范要求和我国鸟情形势,民航总局领导在2000 年安全工作
会议上提出了“要抓好鸟击防范工作”,并将开展鸟击预防工作明确写入2000
年12 月批准发布的《中国民用航空安全规划纲要(2001~2010)》中。
2001 年4 月5 日,民航总局机场司为了有效地开展机场鸟击防范工作,消
除鸟击对民航飞行安全的威胁,在认真研究和听取专家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机
场鸟击防治研究实施计划》,并在5 月21 日得到总局领导的正式批准,由机场司
和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共同实施,开展机场鸟击防范课题研究。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广泛吸收国际上的先进经验,编译了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机场勤务
手册(第三部分)》,以及航空发达国家的鸟击防范指导书籍和手册,如加拿大运
输部的《共享蓝天》和美国联邦航空局的《机场野生动物管理手册》,并注意追
踪国际鸟击防范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翻译了《2001 鸟击国际年会
论文集》。
分析总结国内外的鸟情数据,编译了国际民航组织发布的年度鸟击事件报告
和深入分析了中国民航1989 年至2003 年的鸟击事件记录。以论文、简报等多种
形式进行宣传,提高民航各界对鸟击防范工作的关注和了解。
实地调研各地区机场的现状,收集了机场周边环境、管理制度和鸟击防范方
法的第一手资料,并为各个机场因地制宜地开展鸟击防范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
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场鸟类快速识别查询数据库系统和机场鸟情
信息系统,并建成了中国民航鸟击航空器信息网,使鸟击事件报告和鸟情信息通
报实现了电子化。
随着鸟击防范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根据调研情况并结合各机场的基本经
验,民航总局机场司发布了“关于机场鸟害防治有关问题的通知”(民航机发
207 号文件,以下简称207 号文),对鸟击防范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新
的要求,突出了“各方协同综合防范鸟击”和“对鸟击事件原则归属于‘意外’,
对责任按照一事一认定的原则处理”的精神。
为了宣传贯彻207 号文的精神,介绍鸟击航空器防治研究工作的成果,2003
年8 月26~27 日在昆明召开了机场“鸟害”防治工作研讨会。正像机场司覃章高
副司长在总结中指出的那样,这次研讨会是一个成功的专题研讨会。信息量大,
汇集了全民航的宝贵经验,提高了鸟击防范的认识水平,促进了机场鸟击防范工
作的开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鸟击防范工作,依据《机场鸟击防范研究实施计划》,课题
组在下一阶段将着重开展《鸟击航空器及野生动物危险防范工作评估方法》的制
定,机场鸟类快速识别查询数据库系统、机场鸟情信息系统和中国民航鸟击航空
器信息网的培训推广,夜间驱鸟、高空驱鸟的设备方法评估及配套使用的方法研
究,候鸟迁徙路线、候鸟对航空安全影响的专题研究和中国民航鸟击防范工作指
导手册的编写等重点研究工作。
我国民航机场鸟击防范工作正稳步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之路,回首航空百年
我们展望未来,更加自由安全地共享同一片蓝天的愿望终将实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