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 发表于 2010-5-16 20:01:03

曹允春:上海航空港在世博会期间的历史契机

 2010-05-15 人民网天津视窗

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覆盖了上海10小时飞行圈内的绝大多数国家。据预测,世博会举办期间将有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其中约有超过20%的人次乘坐飞机前来,国际旅客大概有350万,90%的参展物资通过空运到达上海。世博期间,机场成为各类实体“贯通”的重要节点,航班起降日高峰流量接近2000架次。
  作为世博会的空中门户和第一窗口,上海机场如何把握世博会期间的历史契机?如何成功架接沟通世界的桥梁,进而在后世博时代形成以机场为中心的上海新增长极呢?
世博会将使上海机场成为国内乃至亚太地区最繁忙的空港  勿庸置疑,世博会正考验着上海机场对大型航空运输活动的保障能力。但同样勿庸置疑,上海机场的成功保障必将为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转变历程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大胆预测,世博会带来的航空客流量大幅增加,使得上海机场今年可能超越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成为国内乃至亚太地区最繁忙的空港。
  本次世博会航空运输保障是我国民航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航空运输保障活动。相对于北京奥运会,世博会期间客货吞吐量更多;高端商务客户更多,世博期间,抵沪公务机将超过3000架次,大大超过北京奥运会期间;持续时间更长,奥运保障工作前后共计84天,而世博会时间跨度长达184天。
上海机场在世博会期间的机遇与挑战  世博会的举办,将迎来全球范围内的优质航空资源在上海机场集散并高效配置的高峰,推动上海机场构建国际枢纽、增强机场辐射力和拓展相关资源,从而提升上海机场在全球航空网络中的资源配置能力。
  世博会将会给上海机场带来四个方面的历史机遇。第一,完善机场国际航线网络,加快亚太航空枢纽港建设。一个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须具有联通世界的、发达的航线网络。目前上海机场的国际航线中,短程(包括亚洲及澳洲)接近75%,而远程欧美航线只占到25%左右,航线布局不尽合理。世博会吸引航空公司新开或加密更多的国际航线,以上海机场为基地的东航从以国内航线为主,转向国内和国际共同发展,在世博期间加密了远程航线,加快了上海建设亚太核心航空枢纽港的步伐。
  第二,拓展高端市场,提升地面服务功能。公务机服务是保障上海世博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满足世博会期间高端客户的需求,上海机场率先在国内建立第一家提供全方位公务机服务的专用地面保障基地。世博会期间大幅度增长的公务机保障需求,也将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公务机基地运营提供客户保障。
  第三,促进机场与会展旅游资源的整合,弥补航空旅游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目前很多航空公司已经把会展和旅游作为一项重要业务来抓,但机场在航空旅游产业链上仅仅作为一个流通环节,参与性远远不如航空公司。一方面,世博会带来了更多的商务人士和旅游人士,面对巨大商机,上海机场将改变服务水平以接轨世博会服务要求。另一方面,世博会将刺激上海会展业的蓬勃发展,而机场的快捷性满足商务人士对时间的要求,成为商务会议的理想举办地,使得机场由被动性变为主动性,积极融入航空旅游业,从而促进航空业与会展旅游业的纵向一体化。
  第四,加强以上海机场为龙头的长三角机场群的合作。世博会不仅促进了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增加,同时也带动了整个长三角机场群的客流量的提升。据预测,30%-35%的世博会参观人次将会继续在长三角地区游览观光,从而提高了上海周边机场的客流量。长三角机场群之间通过加强合作,保障交通衔接便利,在服务世博会的同时也会获得利益分享。
  面对世博会带来的大规模旅客量,上海机场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解决旅客只“流”不留的问题,如何最大程度地增加机场的非航收入。从上海机场的收入结构上看,非航收入仅为30%,远低于其他枢纽机场55%以上的比例水平,这正反映了上海机场某些功能不足。因此,发展临空经济、建设空港新城,将成为未来上海机场弥补功能劣势,延伸大规模客货增值服务的突破口。
引领后世博时代上海新发展全看今朝  随着数字化、全球化趋势以及以时间为标准的竞争理念不断深化,机场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正如20世纪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高速公路,19世纪是铁路,18世纪是港口一样。无论是纽约、伦敦和东京,还是数十年前只是大沙漠的迪拜,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拥有高度发达的航空枢纽港。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世界上许多大型机场都相继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机场发展模式,呈现出向功能区拓展,再到综合性的“航空城”转变的趋势。航空城以枢纽机场为核心,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集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上海机场正处于由功能区向航空城转变的关键阶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和虹桥商务区已被列入上海五大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地区。上海机场应以世博会的带动效应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吸引更多的人流在机场停留,以增加机场非航收入,形成全球航空资源、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的主要汇集地。唯有这样,上海航空港才能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两个中心建设,加快上海经济结构调整,进而成为引领上海跻身世界中心城市的新引擎。
  作者简介
  曹允春,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国际航协高级教官,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专家组成员。曹允春教授是临空经济理论首创者,在国内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临空经济作为特色经济的发展模式,被誉为“中国临空经济第一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曹允春:上海航空港在世博会期间的历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