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训练强度增加 换代初期事故难避免
核心提示:近年来,中国空军的飞行训练强度不断加强,呈现向西方同行看齐的趋势。然而,在自身战斗力提升的同时,加强训练也会相应造成飞行事故增多。而另一方面,此次发生事故的是一架歼教7型飞机。该机由于设计限制,作为教练机来说性能也很不理想。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5/29/201005291157358a975.jpg
资料图:冯思广烈士生前参加飞行训练。事故时他所驾驶的就是歼教7教练机。
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5/29/20100529115735719c2.jpg
资料图:歼教7由歼7改进而来,对于教练机来说该机不易操控且留空时间短,作为教练机性能并不理想。
青年参考5月29日报道 5月6日晚,济南航空兵某部一架战机在起飞过程中突遇故障,为避免飞机坠毁在人口稠密地区,飞行员冯思广毅然改变飞行轨迹,因错过了弹射跳伞的最佳时机而壮烈牺牲。冯思广的英雄事迹被媒体披露后,人们为这位英雄飞行员的离去唏嘘不已。同时,这起坠机引出的一系列有关战机飞行安全的话题,也被军事爱好者们广泛讨论。
训练加强与事故增加是光影关系
从官方媒体及各类专业出版物透露的情况来看,近年来,中国空军的飞行训练强度不断加强,呈现向西方同行看齐的趋势。然而,在自身战斗力提升的同时,加强训练也会相应造成飞行事故增多。这从一系列的公开报道中就可看出端倪,如广州军区某部歼-10战斗机2009年3月份的空中停车事故,2006年11月兰州军区某部歼击机遭遇撞鸟意外……
事实上,纵观全球各大空军强国,训练加强与事故增加都是“光与影”的关系。再考虑到新一代装备进入部队后,其事故率总会随时间推移呈现出“U”型曲线,在初始阶段事故高发,是很难完全避免的。
举例来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段时期内,美国空军基于越战的经验而改革训练体系,加之战机换代升级带来的可靠性问题,事故率也曾有明显上升。反观我国,在资源有限的过去,部队由于担心损失宝贵的飞行员,又考虑到燃油消耗、飞机寿命等因素,不得不减少训练时间,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对国防是有害的。只有在训练中多花精力模拟真实的空战,才能在未来战争中克敌制胜,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适度精兵可化解军地矛盾
在媒体披露的多起事故中,无论有无人员伤亡,飞行员之所以延后甚至放弃跳伞,都有相似的背景——航线附近存在较密集的民用目标。战机为何一定要在人口密集的地区飞行呢?事实上这样做属于“不得已”,因为我国的军用机场多建设于几十年前,而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些原本地处偏远的机场,如今已被城市化浪潮“淹没”,许多被民居重重包围。此次事故涉及的济南某机场及上述的广空、兰空机场,都面临类似问题。
飞机发生险情时,如果已经远离机场,飞行员自然可以从容跳伞。而考虑到我军的光荣传统,一旦在起飞后不久就遇险,飞行员必然要先顾及地面人员及财产的安全,个人安危被排在了第二位。在这起事故中,冯思广正是在从机场起飞的过程中突遇发动机停车,他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避开数百米外的民居。最终,飞机坠落在了无人区域,他自己却在几秒之间错过了弹射跳伞的最佳时机,不幸牺牲。
为了化解这方面的矛盾,最佳选择自然是在别处另建机场,乃至适当减少战备机场的数量。从技术角度而言,这种思路有相当的可行性。目前,随着一大批火力强、航程远的新型战机开始服役,我军只需更少的飞行员和战机,就能够实现与以往同等甚至更强的整体战斗力。既然适度“精兵”成为可能,地方经济建设与军队的利益就更容易获得平衡。
研发新机型改善训练质量
留意公开报道细节的人,大都会注意到,这次发生事故的是一架歼教-7型飞机。该机定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我军培训飞行员的惟一一种高级教练机。受设计限制,该机起降速度较快,失去动力后的滑翔性能也不理想,这不仅会影响正常训练的质量,在出现事故的场合,对飞行员的自救也是非常不利的。
另一方面,军方调查指出,导致这起事故的罪魁祸首,正是因过度磨损而失效的机载燃油泵,这虽然排除了人为因素导致坠机的可能性,但也从侧面说明,服役多年的歼教-7型飞机的确落伍,用来训练飞行员已经勉为其难了。
实践证明,性能优秀的教练机不仅是确保飞行训练质量的必备条件,也是保证飞行员安全的重要环节。为此,我国近年来相继推出了两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教练机——FTC-2000“山鹰”和L-15“猎鹰”。它们大量服役后,我军飞行员的训练质量有望得到改善。
(本文来源:青年参考 作者:楚水昂)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img07/end_i.gif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