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 发表于 2010-6-8 15:54:02

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

<P>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P>
<P>**** Hidden Message *****</P>

航空 发表于 2010-6-8 15:54:23

CCAR一397<BR>中国民用航空局<BR>民航局令第196号<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BR>(2010年3月16日公布)<BR>中国民用航空局令<BR>第196号<BR>&nbsp;&nbsp;&nbsp; 《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CCAR一397)已经2010年1<BR>月25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5月<BR>1日起施行。<BR>局&nbsp; 长<BR>老字<BR>二。一。年三月十六日<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BR>(民航局令第196号)<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BR>第一章&nbsp; 总&nbsp; 则<BR>&nbsp;&nbsp;&nbsp; 第一条&nbsp; 为加强和规范民航应急工作,保障民用航空活动安<BR>全和有秩序地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BR>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制定本规定。<BR>&nbsp;&nbsp;&nbsp; 第二条&nbsp; 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民航地区管<BR>理局(以下统称为“民航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为履行以下责<BR>任和义务而开展的预防与应急准备、预测与预警、应急处置、善后<BR>处理等民航应急工作遵守本规定:<BR>&nbsp;&nbsp;&nbsp; (一)防范突发事件对民用航空活动的威胁与危害,控制、减<BR>轻和消除其对民用航空活动的危害。<BR>&nbsp;&nbsp;&nbsp; (二)防止民用航空活动发生、引发突发事件,控制、减轻和消<BR>除其危害。<BR>&nbsp;&nbsp;&nbsp; (三)协助和配合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BR>工作。&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第三条&nbsp; 民航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分级响应制度。根据突发事<BR>件对民用航空活动的威胁与危害,民用航空活动发生、引发的突发<BR>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以及协助和配合国家、地<BR>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等因素,实行分级响<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nbsp;&nbsp;&nbsp; (民航局令第196号)<BR>应,在相应的范围内组织、指挥或协调民航相关单位采取相应的应<BR>急处置措施。<BR>&nbsp;&nbsp;&nbsp; 民航应对突发事件分级响应等级划分标准由民航局制定。<BR>&nbsp;&nbsp;&nbsp; 第四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组织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应当与突<BR>发事件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以选择时,<BR>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BR>第二章&nbsp; 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BR>&nbsp;&nbsp;&nbsp; 第五条&nbsp; 民航应急工作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BR>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BR>&nbsp;&nbsp;&nbsp; 第六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成立应急工作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全<BR>国或所辖地区的民航应急工作,监督、检查和指导下级民航管理部<BR>门、企事业单位的民航应急工作。<BR>&nbsp;&nbsp;&nbsp; 企事业单位的民航应急工作应当接受民航管理部门的监督、<BR>检查和指导。<BR>&nbsp;&nbsp;&nbsp; 第七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设立应急工作办事机构,协助应急工<BR>作领导机构组织开展民航应急工作,与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BR>部门的应急工作办事机构建立必要的工作联系,履行信息汇总与<BR>综合协调职责。<BR>&nbsp;&nbsp;&nbsp; 民航应急工作办事机构的人员配备应当满足本部门应急工作<BR>的需要o&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 第八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设立或者指定应急值守机构,负责接<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nbsp;&nbsp;&nbsp; (民航局令第196&nbsp; 。)<BR>报、报告和通报突发事件的预警与发生信息,协助组织、指挥和协<BR>调应急处置。<BR>&nbsp;&nbsp;&nbsp; 应急值守机构与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急值守<BR>机构建立必要、可靠的工作联系。<BR>&nbsp;&nbsp;&nbsp; 第九条&nbsp; 企事业单位应当设立或者指定应急工作机构,负责<BR>联系民航管理部门应急工作办事机构,向民航管理部门应急值守<BR>机构报送突发事件信息。<BR>&nbsp;&nbsp;&nbsp; 第十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的各个职能部门根据工作职责负责具<BR>体管理相关民航应急工作。<BR>&nbsp;&nbsp;&nbsp; 第十一条&nbsp; 突发事件对民用航空活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民<BR>用航空活动发生、引发突发事件,或者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BR>部门要求民航协助和配合应急处置工作时,民航管理部门可以视<BR>情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组织、指挥或协调应急处置。<BR>&nbsp;&nbsp;&nbsp; 民航管理部门不能有效控制、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需<BR>要上级行政主管部门采取措施时,应当及时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BR>报告。<BR>&nbsp;&nbsp;&nbsp; 第十二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可以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BR>民航应急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参与应急处置指挥。<BR>第三章&nbsp; 预防与应急准备<BR>&nbsp;&nbsp;&nbsp; 第十三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弋行政法规、规<BR>章,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民航运行实际<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nbsp;&nbsp;&nbsp; (民航局令第196号)<BR>情况,制定应急预案。<BR>&nbsp;&nbsp;&nbsp; 第十四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主要包括<BR>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地区应急预案。<BR>&nbsp;&nbsp;&nbsp; 第十五条&nbsp; 企事业单位及其分支机构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BR>规、规章和民航管理部门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BR>案。<BR>&nbsp;&nbsp;&nbsp; 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和跨地区运营的航空服务保障公司的<BR>应急预案应当报民航局备案,其他企事业单位及其分支机构的应<BR>急预案应当报所在地民航地区管理局备案。<BR>&nbsp;&nbsp;&nbsp; 第十六条&nbsp; 应急预案应当明确适用的情境条件,并根据其性<BR>质、特点、影响、应对需要,明确工作原则、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指<BR>挥与运行机制,规定预防与应急准备、预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BR>援、善后处理等工作环节的操作程序、相关标准和保障措施。<BR>&nbsp;&nbsp;&nbsp; 第十七条&nbsp; 应急预案的制定单位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当加强<BR>与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相关民航管理部门、企事业单<BR>位的沟通、协调,确保相关应急预案之间形成良好的衔接。<BR>&nbsp;&nbsp;&nbsp; 民航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工作指<BR>邑<BR>寸。<BR>&nbsp;&nbsp;&nbsp; 第十八条&nbsp; 应急预案的制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况变<BR>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BR>&nbsp;&nbsp;&nbsp; 第十九条&nbsp; 应急预案的制定单位应当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演<BR>练的周期应当在预案中明确规定。<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nbsp;&nbsp;&nbsp; (民航局令第196号)<BR>&nbsp;&nbsp;&nbsp; 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的预案演练应当接受民航管理部门的监<BR>督、检查。<BR>&nbsp;&nbsp;&nbsp; 第二十条&nbsp; 民用机场与民航重要设施的规划应当符合预防、<BR>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民航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在制定规划时,<BR>应当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配备和基础设施建设,<BR>采取必要的容灾备份措施。<BR>&nbsp;&nbsp;&nbsp; 第二十一条&nbsp; 企事业单位应当保证重要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BR>水平,加强运行管理,及时发现影响民用航空安全与正常的不利因<BR>素,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可能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的风险隐患,防止和<BR>减少由于民航原因导致的突发事件发生。<BR>&nbsp;&nbsp;&nbsp; 第二十二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事<BR>业单位,共同建立民航协助和配合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BR>应急处置的工作机制。<BR>&nbsp;&nbsp;&nbsp; 第二十三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民航<BR>应急工作培训制度。<BR>&nbsp;&nbsp;&nbsp; 第二十四条&nbsp; 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民航有关法律、法规、规章<BR>要求,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BR>&nbsp;&nbsp;&nbsp; 第二十五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当开展民航应急<BR>工作知识宣传普及活动。<BR>&nbsp;&nbsp;&nbsp; 第二十六条&nbsp; 民航局鼓励、扶持具备相应条件的科研教学机<BR>构组织、开展民航应急工作教育、培训活动;鼓励、扶持教学科研机<BR>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研究、开发用于民航应急工作的新技术、新设<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BR>(民航局令第196号)<BR>备和新工具。<BR>第四章&nbsp; 预测与预警<BR>&nbsp;&nbsp;&nbsp; 第二十七条&nbsp; 民航局建立统一的民航应急工作信息系统,汇<BR>集、储存、分析和传输有关突发事件信息,并在上、下级之间,相关<BR>单位、部门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加强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BR>&nbsp;&nbsp;&nbsp; 第二十八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收集对辖区内民用航空<BR>活动具有潜在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信息,分析影响民用航空安全<BR>与正常的主要因素。<BR>&nbsp;&nbsp;&nbsp; 第二十九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在收到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及相<BR>关部门发布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预计突发事件将对民用航空活<BR>动构成严重威胁时,应当及时向相关民航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通<BR>报预警信息,并要求下级民航管理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预先做好<BR>应对准备。<BR>&nbsp;&nbsp;&nbsp; 第三十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收到突发事件预警信<BR>息后,应当针对突发事件的特点、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及<BR>时采取相关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BR>&nbsp;&nbsp;&nbsp; 第三十一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收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后,可以<BR>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采取下列部分或全部措施:<BR>&nbsp;&nbsp;&nbsp; (一)启动相关应急预案;<BR>&nbsp;&nbsp;&nbsp; (二)组织对突发事件相关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收集、分析和评<BR>估,预测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的严重程度与范围;<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nbsp;&nbsp;&nbsp; (民航局令第196号)<BR>&nbsp;&nbsp;&nbsp; (三)向相关机构和人员宣传避免、减轻突发事件危害的常<BR>识;<BR>&nbsp;&nbsp;&nbsp; (四)组织、协调相关应急处置人员、机构进入待命状态,动员<BR>后备人员、机构做好参加应急处置的准备;<BR>&nbsp;&nbsp;&nbsp; (五)了解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工具及相关设施、场所<BR>准备情况,做好投入使用的准备;<BR>&nbsp;&nbsp;&nbsp; (六)加强对民航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护,增强民航关键设备、<BR>设施的容灾备份能力;<BR>&nbsp;&nbsp;&nbsp; (七)转移、疏散或撤离易遭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与重要财<BR>产,并给予妥善安置;<BR>&nbsp;&nbsp;&nbsp; (八)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遭受突发事件危害的民航工作、服<BR>务场所;<BR>&nbsp;&nbsp;&nbsp; (九)检查本单位民航应急工作信息系统与相关部门、单位的<BR>互联互通情况,启用信息系统与相关部门、单位建立联系;<BR>&nbsp;&nbsp;&nbsp; (十)其他能够防止突发事件发生或防范、控制和减轻突发事<BR>件危害的必要措施。<BR>&nbsp;&nbsp;&nbsp; 第三十二条&nbsp; 有事实证明突发事件对民用航空活动的危害不<BR>可能发生或者危险已经解除时,民航管理部门应当立即终止已经<BR>采取的有关措施,尽快恢复民用航空活动的正常。<BR>&nbsp;&nbsp;&nbsp; 第五章&nbsp; 应急处置<BR>第三十三条&nbsp; 突发事件对民用航空活动造成严重危害,或者<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nbsp;&nbsp;&nbsp; (民航局令第196号)<BR>民用航空活动发生、引发突发事件时,获悉相关信息的企事业单位<BR>应当及时向民航管理部门报告,并依据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BR>响范围,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BR>&nbsp;&nbsp;&nbsp; 民航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有关<BR>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报告或通报。<BR>&nbsp;&nbsp;&nbsp; 报告和通报相关信息时,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BR>报、谎报、瞒报、漏报。<BR>&nbsp;&nbsp;&nbsp; 第三十四条&nbsp; 报告与通报相关信息的内容应当包括突发事件<BR>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BR>围、突发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内容。在时间紧迫的<BR>情况下,可以先报告部分内容,但应尽快补充、完善信息内容。<BR>&nbsp;&nbsp;&nbsp; 第三十五条&nbsp; 突发事件对民用航空活动造成严重危害,或者<BR>民用航空活动发生、引发突发事件时,民航管理部门应当依据职<BR>责、权限,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与影响范围,立即启动相关等<BR>级应急响应,根据应急预案组织、指挥或协调应急处置。<BR>&nbsp;&nbsp;&nbsp; 发生专项应急预案未涉及的情况时,民航管理部门应当依据<BR>总体应急预案与地区应急预案规定的工作原则、职责分工、指挥与<BR>运行机制、程序、标准,组织、指挥或协调应急处置。<BR>&nbsp;&nbsp;&nbsp; 相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接受民航管理部门的组织、指挥或协调,<BR>积极参与应急处置工作。<BR>&nbsp;&nbsp;&nbsp; 第三十六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在组织、指挥或协调应急处置时,<BR>可以组织相关企事业单位采取下列部分或全部应急处置措施:<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nbsp;&nbsp;&nbsp; (民航局令第196号)<BR>&nbsp;&nbsp;&nbsp; (一)组织、协调有关单位、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技术人<BR>员实施民航应急处置;<BR>&nbsp;&nbsp;&nbsp; (二)搜寻、援救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航空器与人员,开展必<BR>要的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妥善安置受到突发事件威胁或影响的<BR>人员;<BR>&nbsp;&nbsp;&nbsp; (三)控制危险源,划定并有效控制民航应急处置区域;<BR>&nbsp;&nbsp;&nbsp; (四)启用备份设备、设施或工作方案;<BR>&nbsp;&nbsp;&nbsp; (五)抢修被损坏的民航关键设备与重要设施;<BR>&nbsp;&nbsp;&nbsp; (六)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民航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BR>使用民航有关工作、服务场所,中止或者限制民用航空活动;<BR>&nbsp;&nbsp;&nbsp; (七)制定并采取必要的次生、衍生灾害应对措施;<BR>&nbsp;&nbsp;&nbsp; (八)调集应急处置所需的民航专业人员、物资、设备、工具及<BR>其他资源;<BR>&nbsp;&nbsp;&nbsp; (九)组织优先运送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物资、设备、工具和<BR>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BR>&nbsp;&nbsp;&nbsp; (十)其他有利于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危害的必要措<BR>施。<BR>&nbsp;&nbsp;&nbsp; 第三十七条&nbsp; 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求民航管理<BR>部门协助和配合应急处置时,民航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应<BR>急处置所需要的行动规模、民航运行情况与相关应急预案,启动相<BR>关等级应急响应,组织、协调相关企事业单位给予协助和配合。<BR>&nbsp;&nbsp;&nbsp; 企事业单位应当依据民航管理部门的部署和本单位相关应急<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nbsp;&nbsp;&nbsp; (民航局令第196号)<BR>预案,迅速制定落实方案并组织实施。<BR>&nbsp;&nbsp;&nbsp; 企事业单位有义务协助和配合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BR>门的应急处置工作。<BR>&nbsp;&nbsp;&nbsp; 第三十八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在组织、指挥或协调应急处置过<BR>程中,应当准确、及时地发布民航应急处置信息。<BR>&nbsp;&nbsp;&nbsp; 企事业单位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可以发布有关本单位遭受突<BR>发事件影响和采取应对措施的信息。<BR>&nbsp;&nbsp;&nbsp; 第三十九条&nbsp;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BR>或者民航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发布的信息应当避免干扰或<BR>者妨碍民航应急处置工作。<BR>&nbsp;&nbsp;&nbsp; 第四十条&nbsp; 参加应急处置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及时向组织、指<BR>挥或协调应急处置的民航管理部门报告工作情况。组织、指挥或<BR>协调应急处置的民航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BR>工作情况。<BR>&nbsp;&nbsp;&nbsp; 第四十一条&nbsp; 参加应急处置的民航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应<BR>当详细记录应急处置工作过程。<BR>&nbsp;&nbsp;&nbsp; 第四十二条&nbsp;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消除,或者协<BR>助和配合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的任务完成<BR>时,负责组织、指挥或协调应急处置的民航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应急<BR>预案的规定终止应急处置。<BR>&nbsp;&nbsp;&nbsp; 第六章善后处理<BR>第四十三条&nbsp; 应急处置结束后,负责组织、指挥或协调应急处<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nbsp;&nbsp;&nbsp; (民航局令第196&nbsp; )<BR>置的民航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尽快组织、协调损失评<BR>估、受损设备与设施修复、受影响民用航空活动恢复、补助、补偿、<BR>抚恤和费用结算等工作。<BR>&nbsp;&nbsp;&nbsp; 第四十四条&nbsp; 民航局根据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制定或向有<BR>关部门申请扶持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优惠政<BR>策。<BR>&nbsp;&nbsp;&nbsp; 第四十五条&nbsp; 应急处置结束后,负责组织、指挥或协调应急处<BR>置的民航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总结、评估工作,查明突发事件发<BR>生的经过与原因,总结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BR>第七章&nbsp; 法律责任<BR>&nbsp;&nbsp;&nbsp; 第四十六条&nbsp; 民航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未按本规定履行职责<BR>的,由民航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BR>&nbsp;&nbsp;&nbsp; 第四十七条&nbsp; 企事业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BR>民航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BR>上10000元以下罚款:<BR>&nbsp;&nbsp;&nbsp; (一)违反本规定第九条,未设立或指定民航应急工作相关机<BR>构。<BR>&nbsp;&nbsp;&nbsp;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五、十八、十九条,未制定应急预案、未<BR>及时修订应急预案或未按规定组织预案演练。<BR>&nbsp;&nbsp;&nbsp; (三)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未及时消除突发事件发生隐<BR>患o&nbsp;&nbsp;&nbsp; .<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nbsp;&nbsp;&nbsp; (民航局令第196号)<BR>&nbsp;&nbsp;&nbsp; 第四十八条&nbsp; 企事业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BR>民航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30,000<BR>元以下罚款:<BR>&nbsp;&nbsp;&nbsp; (一)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一条,收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后未按<BR>民航管理部门要求及时采取措施o<BR>&nbsp;&nbsp;&nbsp; (二)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三条,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突发事<BR>件信息,或未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o<BR>&nbsp;&nbsp;&nbsp; (三)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六条,未按照民航管理部门要求及时<BR>采取应急处置措施。<BR>&nbsp;&nbsp;&nbsp; (四)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七条,无正当理由拒绝执行民航管理<BR>部门关于协助和配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工作部署o<BR>&nbsp; ‘(五)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九条,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或者<BR>民航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或发布的信息干扰或者妨碍民航<BR>应急处置工作。<BR>第八章&nbsp; 附&nbsp; 则<BR>&nbsp;&nbsp;&nbsp; 第四十九条&nbsp; 本规定部分用语定义如下:<BR>&nbsp;&nbsp;&nbsp; (一)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BR>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BR>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o<BR>&nbsp;&nbsp;&nbsp; (二)企事业单位,是指直接从事、参与或保障民用航空活动<BR>的民航企事业单位。<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nbsp;&nbsp;&nbsp; (民航局令第196&nbsp; )<BR>&nbsp;&nbsp;&nbsp; (三)应急预案,是指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协助和配合国家、<BR>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急处置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BR>章、规范性文件预先制定的行动计划或方案。<BR>&nbsp;&nbsp;&nbsp; (四)总体应急预案,是指民航局为组织、指挥或协调民航管<BR>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应对突发事件,协助和配合国家、地方人民政<BR>府及相关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而制定的综合性应急预案。<BR>它是组织、指挥或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整体<BR>计划和程序规范;是指导制定民航专项、地区应急预案的规范性文<BR>件;是民航管理部门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BR>&nbsp;&nbsp;&nbsp; (五)专项应急预案,是指民航局为组织、指挥或协调应对某<BR>种具体突发事件,或为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突发事件应<BR>急处置工作提供具体协助和配合而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BR>&nbsp;&nbsp;&nbsp; (六)地区应急预案,是指民航地区管理局为在辖区内组织、<BR>指挥或协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协助和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BR>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而制定的,经民航局批准的综合性应<BR>急预案。<BR>&nbsp;&nbsp;&nbsp; 第五十条&nbsp; 本规定颁布前施行的其他民用航空规章对民航应<BR>急工作的具体内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BR>&nbsp;&nbsp;&nbsp; 第五十一条&nbsp; 本规定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BR>(民航局令第196号)<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编写说明<BR>&nbsp;&nbsp;&nbsp; 一、编制的必要性<BR>&nbsp;&nbsp;&nbsp; 2003年“非典"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BR>工作,于2005年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与一<BR>批专项预案,于2007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BR>对法》。民航局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要求,先后<BR>牵头制定了《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处<BR>置劫机事件应急预案》等2件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初步建立了应急<BR>工作管理体制,组织民航各单位共同应对或参与应对了多起突发<BR>事件。但随着应急工作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BR>露出来。<BR>&nbsp;&nbsp;&nbsp; 一是对于民航应急工作的职责缺乏统一界定。近年来的工作<BR>实践表明,突发事件与民用航空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十分复杂,民<BR>航应急工作不应仅限于航空器事故与劫机事件两个方面。但由于<BR>缺乏统一界定,一些单位已经开展的应急工作与应当履行的责任<BR>义务还存在着明显差异。<BR>&nbsp;&nbsp;&nbsp; 二是对于民航应急工作的内容缺乏全面认识。突发事件的应<BR>对工作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BR>恢复与重建等多个环节。但实际工作中却普遍存在着将突发事件<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nbsp;&nbsp;&nbsp; (民航局令第196号)<BR>应对工作等同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现象,实际工作内容与<BR>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的要求存在着巨大差距。<BR>&nbsp;&nbsp;&nbsp; 三是对于民航应急工作的方法缺乏正确理解。突发事件应对<BR>工作的复杂过程及其与民用航空活动的复杂作用关系决定民航应<BR>急工作需要各个单位及其内设机构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应当<BR>依据网络型组织的原理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但实际工<BR>作中一些单位的工作体制仍然不够健全,机制仍然不够顺畅。<BR>&nbsp;&nbsp;&nbsp; 四是民航应急工作的基础不够牢固。民航是全国少数几个实<BR>行统一监督管理的行业之一。现行体制决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BR>各个环节最终将落实到民航企事业单位身上。因此,《突发事件<BR>应对法》规定的普遍原则与民航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不<BR>解决这一问题,民航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将无法充分发挥,加强民航<BR>应急工作将缺乏坚实、可靠的基础。<BR>&nbsp;&nbsp;&nbsp; 以上因素使一些单位危机意识不强、资源投入不足、预先准备<BR>不够充分、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应急处置能力不高的问题依然存<BR>在,民航各级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与监督检查工作也难以开展。<BR>因此,有必制定并颁布《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以促进民<BR>航应急工作的全面加强。<BR>&nbsp; 二、编制过程<BR>&nbsp; 2006年,民航局成立了《中国民用航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BR>案》编写小组,但在起草过程中遇到了《预案》效力不足的问题。<BR>经民航局与办公厅领导同意,编写小组于2007年确定同步起草<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nbsp;&nbsp;&nbsp; (民航局令第196号)<BR>《中国民用航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BR>理规定》,并于2008年6月参照《突发事件应对法》、《民用航空<BR>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近些年来民航加强应急工作的实<BR>践经验,完成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编写工作,并下发全民航<BR>征求意见。经过对各单位九十余条意见(建议)的分析、汇总和采<BR>纳,于2008年9月18日至19日在西安召开了评审会,邀请来自民<BR>航局、各地区管理局、安技中心和部分航空公司、机场等单位的16<BR>位专家代表对《规定》进行了逐条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再次进行<BR>修改。2008年10月报请民航局法规部门审查。2009年12月,民<BR>航局法规部门在北京召开了法规审查会,并在会后由法规部门与<BR>编写组依据评审意见对《规定》再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o 2010年1<BR>月25日报请中国民用航空局局务会议审查通过。<BR>&nbsp;&nbsp;&nbsp; 三、基本内容<BR>&nbsp;&nbsp;&nbsp; 《规定》由8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总则、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BR>预防与准备、预测与预警、应急处置、善后处理、法律责任和附则o<BR>《规定》对民航应急工作的职责、内容进行了定义;提出了实行分<BR>级响应的原则;借鉴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原理,规划了以民航局突发<BR>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为领导机构,以领导小组办事机构为核心<BR>机构,以民航局各职能部门为工作机构的应急管理体制;对突发事<BR>件与民用航空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力求准确的解释;对民航应急工<BR>作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做出了相应的规定。<BR>&nbsp;&nbsp;&nbsp; 本《规定》在编写中以明确应急工作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求<BR>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nbsp;&nbsp;&nbsp; (民航局令第196号)<BR>为主要目标,以现有民航规章尚未做出规定的应急工作为主要规<BR>范对象,努力保持与现有民航规章的一致,并在附则中增加了“本<BR>规定颁布前施行的其他民用航空规章对民航应急工作的具体内容<BR>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的例外条款,以符合加强应急管理是在原<BR>有机构工作职责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统筹规划与综合协调,促<BR>进原有机构在应急工作中更加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原则。<BR>

21712671 发表于 2010-8-25 20:54:04

新版的应急管理规定

lht520yy 发表于 2011-4-15 09:35:04

版的应急管理规定

sheikhcn 发表于 2011-8-15 14:43:45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kevinbrieven 发表于 2011-10-13 15:53:16

thank you thank you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