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飞行员驾幻影2000B与法军飞行员"空战"
核心提示:2010年4月14日,年轻的中国空军某飞行团团长王乐,与他的战友李福,穿好了抗荷服,在位于法国东南部风景秀丽的奥朗日115空军基地,登上了法制幻影-2000B多用途战斗机。他俩将分头与法国飞行员同乘战机,在异国36000英尺的高空进行“一对一”的自由空战。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6/10/2010061010031596903.jpg
中法飞行员在一起合影。(图片来源:《中国空军》)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6/10/20100610100315c22a1.jpg
资料图:法国空军现役的幻影2000B型双座战机。
新华网6月10日报道 2010年4月14日上午9时15分,年轻的中国空军某飞行团团长王乐,与他的战友李福,穿好了抗荷服,在位于法国东南部风景秀丽的奥朗日115空军基地,登上了法制幻影-2000B多用途战斗机。他俩将分头与法国飞行员同乘战机,在异国36000英尺的高空进行“一对一”的自由空战。
与王乐同架飞机的是法国空军大队长Juss,与李福同机的是法国飞行员Deadly。一切准各就绪,两架飞机准时起飞。
一场空中自由搏击,在没有任何预先协同的情况下展开了。空域中,两架飞机相向靠近,控制战机的Juss迅速把油门推到全加力位置,下降高度进入急俯冲,到达对方下视盲区,欲躲避对方的目视与雷达发现。Juss将飞机拉起. 进入太阳方向。李福所乘战机发现雷达目标丢失后,进入目视搜索,突然一个巨大的黑影从他们的左侧出现,像一条巨鲸跃出海面。由于相距非常近,李福感到从未有过的压迫感,他立刻判断出对方想占居高度优势,前舱飞行员迅速左转,意图置尾,占据主动,但为时已晚,王乐所乘战机构成了射击条件。这个回合,王乐方险胜。
如此完全自主与高度刺激的空中对决,令王乐体验到法国人的自由风格与冒险精神,也体验到异国空军训练难度与强度。落地后,坐在前舱的Juss回头冲者王乐笑着竖起了大拇指。
回到北京,在空军总部的宾馆里,王乐与记者在交流中深有感触;“走出去,才发现外军的组训模式与训练理念有者鲜明的特点,令我们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和碰撞。此次收获的不仅是阅历,还有开阔的视野与新的感悟。”交谈中,王乐对于大国空军对外交往的话题显得更感兴趣。
“作为一支正在崛起的大国空军,我们需要在国际上展示自己的存在价值,游离于国际体系之外,我们的发展和存在就无从体现,国际交流的模式不仅仅是学习与走访,还要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在参与中体现我们的价值,从而提升大国空军的形象。”
正如王乐所说,如令,战略空军的显著特征是外向型与开放型。新时期对空军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维护国家利益,在国际环境下实现联合作战的理念,树立大国空军的责任意识,担负更多的国际义务,来协助并参与维护世界和平,是任何一个大国空军必经之路。如此,我们必须懂得面向世界,走出国门的意义所在。
作为新一代的战斗机飞行员,有了这次在异国天空的飞行经历,王乐的视野同样变得开阔起来。
开放的基因
历史是一面镜子,站在它的面前,我们反复审视那段辉煌的年代。经过了岁月的打磨,中国空军发展的每一根脉络都变得清晰明朗。
显然,在中国空军的发展进程中,学习借鉴世界空军强国的经验,在横向的比较中找到差距,找到机遇,不仅有提升技术、战术的价值. 更具有吸收挖掘和固化军种特质的重要忘义。初创时期. 中国空军就在其血液中播下了开放的基因,从此,这种基因在不断传承,为这支年轻空军的成长传递着一种向着更高、更快、更远、更强境界飞翔的意志。
让我们把目光回转到60多年前初创时期的中国空军——
在当时的情况下,只靠一已之力组建空军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组建初期,对外军事交往. 获取苏联帮助,成为迅速提升、形成空军战斗力直接而有效的途径。
1947年7月中旬,刘少奇率中国代表团正在苏联访问。7月25日,毛泽东给刘少奇并转斯大林的电报中提到,希望同斯大林交换意见,请苏联为中国空军提供武器、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援助。
在莫斯科,刘少奇向斯大林、国防部长华西列夫斯基、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提出购买飞机和航空装备,并派遣专家帮助中国空军创办航空学校的请求。7月27日,斯大林痛快答应卖给中国飞机,但提出不要在苏联训练飞行员,而是派专家到中国帮助建航校。中央军委决定立即派刘亚楼赴苏联,与苏联空军具体商谈购买飞机、聘请专家和帮助开办航校等事宜。
几天之后,刘亚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第二天,他率代表团赶赴苏联,与苏联国防部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苏联空军总司令维尔希宁元帅商谈帮助中国建立空军事宜。经过多次磋商,8月18日,双方签订协议:苏联售给中国434架飞机,派遣878名专家顾问来中国帮助建立6所航校(其中4所歼击航校,两所轰炸航校),1 所修理总厂、6所小型飞机修理厂,以及提供必备的教学器材及书籍资料。
协议在新中国成立5天后生效,10月16日,刘亚楼一行回到北京,自此,组建中国空军的工作全面铺开。
在随后的5年中,中国空军共购买苏联各型飞机4361架。同时,聘请大批苏联专家,包括成建制的苏联空军部队,连同携带的武器装备和中国空军各级机关、部队、航校所需配置的苏联专家达4000余人,开始着手中国空军的前期组建。期间,苏联空军帮助中国空军培训了大量的空地勤人员及专业技术人才,保障了初创时期中国空军的需要,完成了大批部队组建和战备训练任务。到朝鲜战争结束,中国空军已经发展到拥有25万人、27个师、4000余架各型飞机的强大空军,成为当时世界上仅次于美、苏空军的第三大空军。
战争的结果最有说服力。在朝鲜战争中,空战双方使用了喷气式飞机,与一个老牌的空军强国相比,那些驾驶米格战斗机的志愿军飞行员,是刚刚脱离战壕,不久前手里还拿着步枪手榴弹、文化程度不高的陆军战士。这些陆军战士经过短暂而简陋的培训,就驾驶当时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冲向蓝天。
历史的硝烟已经弥散,年轻的志愿军空军在朝鲜上空打出的“米格走廊”永远成为辉煌。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军种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对外的务实交流与合作,当成快速有效建立空军、建设空军、发展空军的重要途径。在那个武器装备还非常落后的年代,中国空军果断地打开了通往异国的跨越之门,以引进技术、人才、装备为主要手段,一下飞出地平线。中国空军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使空战并未出现一边倒的局势,而是对当时作战样式、战争的进程和结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本是一场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战争,变成一场创造奇迹的传奇故事。
毫无疑问,走出国门,引进装备,寻求最佳对外军事交往与合作途径是促成这支初生的军种战斗力跃升的决定性因素。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空军像中国空军这样,从诞生到奔赴战场再到一支军种的崛起,并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当我们透过组建初期中国空军积极对外开放的一个个历史瞬间,我们解读出这支军种之所以能够更高更远地飞翔在高远的天空,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当人们还没有完全认清这支年轻的高科技军种所拥有的独特优势之时,中国空军就以广阔的胸怀与高远的视野,跟随时代变迁的步伐,果断走出国门,在更广阔的天空舞台演绎着成长的传奇。
经过初创时期大力度、大手笔的对外军事交往与合作,中国空军军事对外交往在随后相当长的时间,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与互动阶段。在此期间,国家的对外交往转变为涉及多国不同层次的对外交往,中国空军遵照中央军委和总部的指示,以高层互访、援外和外训为主要方式,与第三世界国家展开广泛交流活动。期间,中国空军以真诚的态度和无私的付出,在受援国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受到他们的普遍赞誉。
此时的中国空军,已经承担了一支军种在国家军事对外交往与合作当中所应承担的使命及重要角色。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林源)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img07/end_i.gif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