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航国内首推零碳航班 碳抵消到底谁买单?
2010-06-21 《解放日报》 记者王志彦日前,一架从北京至广州的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简称“国航”)航班通过自愿减排的方式,中和抵消了飞行所产生的全部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成为中国民航首个 “零碳航班”。
据介绍,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国航特别选用了空中客车A330这种高燃油效率的客机来执行此次“绿色航班”。
该航班的飞行时间约为3小时,约消耗航空煤油18吨,排放二氧化碳57吨。飞行结束后,国航将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进行企业自愿减排,通过购买碳排放指标,最终实现本次航班的零排放。
国航此举显示了该公司的环保意识,也凸现了民航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迫切性。事实上,1990年以来,在整个工业碳排放下降12%的同时,全球运输业碳排放却增长了36%。其中,航空业碳排放增长势头最迅猛。以航空煤油为燃料的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排放出氮氧化物等传统污染物,以及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官方统计显示,从 1990年到 2006年间,欧盟15个成员国的国际航线碳排放几乎翻了一番,增加了102%。
针对民航业的碳排放,各国政府趋向于采取强硬政策。欧盟此前规定,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所有在欧盟境内机场起飞或降落的航班,排放的二氧化碳都将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这意味着,航空公司将得不到低价或者免费的碳排放指标,反而需要为“碳罚单”缴付上千万甚至过亿欧元的费用。
在严峻形势面前,航空公司必须有所行动。而此前,很多公司也曾经推出过碳抵消计划,不过这些计划都基于旅客自愿的基础上。比如,英国航空公司就曾宣称,旅客只需在登录英航网站预订航班时,同时购买其抵消碳排放的数量,就能为飞行减排出一份力。与此类似,中国香港国泰航空公司和港龙航空也曾推出一项名为“绿色飞行”的碳抵消自愿计划,该计划使乘客有权选择使用现金或飞行常旅客里程支付碳抵消费用。
不过,这些计划最终都“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效果一般。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航空公司采取旅客自愿原则,想通过旅客额外付费来抵消碳排放,这样的想法未能被大多数人认可,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民航专家认为,现阶段人们还没有养成为碳排放买单的习惯,而航空公司本身已从飞行服务中获得利润,应该首先担负起减少或抵消碳排放的责任,用实际行动培养旅客环保意识,而不是将责任简单地推诿给乘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