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 发表于 2010-7-20 12:01:19

发展带来诱人市场 谁在圈地中国公务机市场

2010-07-20 《中国商报》 林见 

经济发展催生诱人市场
  日前,“本山”号飞机抵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著名笑星赵本山以2亿多元的代价拥有公务机的消息,从传言变成了现实。
  目前,国内购买公务机的私人和民营企业已越来越多,中国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公务机市场,今年的增速预计将达60%。
  所谓公务机,是在行政事务和商务活动中用作交通工具的飞机,亦称行政机或商务飞机。公务机一般为9吨以下的小型飞机,可乘4-10人。如果说民航班机是“公共汽车”的话,那么公务机就是“私家车”和“出租车”。
  据介绍,公务机具有安全性高、灵活度大、私密性强、服务个性化、能提升公司形象、提高商务旅行效率等优点,广受政要、商界领袖、社会名流的青睐。统计显示,《财富》500强企业,2/3拥有自己的公务机。在美国排名前3000名的企业,几乎都经常使用公务机,年均使用100小时以上。
  去年,据亚洲公务航空协会统计,中国内地总共只有42架公务机。而在美国,公务机总量多达1.75万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公务机总量也达到714架,巨大的反差表明,中国公务机市场才刚刚起步,但目前公务航空运量逐年递增。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已拥有公务机近50架,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公务机起降量已经超过2000架次,预计未来每年将有10%-15%的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代表市场最高端的中国公务机市场将迎来“井喷时期”。据权威资料分析,到2020年,在中国境内将有1000到2000架公务机。
  分析人士表示,对于中国公务机市场来说,目前的形势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
  按照经济学家们的预测,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这一发展过程势必产生大批独具魄力的企业家、众多的商业机会和开放的商业观念。这正是公务航空市场发展应具备的土壤。
  中国的企业家将在国内外大量接触外国同行,其商务模式和工作方式的趋同亦是很自然的事。这其中当然包括运用公务飞机进行商务旅行。
  实际上,中国部分公司,像中国银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远集团、海尔、一汽、二汽等大型企业眼下已有能力购买和使用公务机了,从公司业务上讲,这些公司购买和包租公务机是必要和合理的。
  另一个方面来自国内公务机公司拓展市场的努力和需求。随着海南航空、远大公司在国内开展公务航空,建立政府对于公务机市场的管理规则就摆到了民航管理部门议事日程上。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民航改革核心是政企分开,在安全上,加强监管;在市场准入上,鼓励民资进入。最新出台的《通用航空飞行管理条例》为包括公务航空在内的通用航空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外资突击抢占有利位置  面对中国公务机市场的巨大商机,国外公务机制造商如空中客车公司(Airbus S.A.S.)、庞巴迪公司(Bombardier Inc.)、达索公司等开始将“竞技场”移往中国,力求在这个刚刚起步的新兴市场上占据有利的位置。
  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旗下的空中客车公司表示,有信心获得至少一半中国市场,空客预计今年向中国交付的大型公务机数量将占该公司全球交付总量的三分之一。
  不久前,空客公司在北京表示,在中国销售出第一架ACJ公务机型的买家是海航集团有限公司(HNA Group,简称“海航集团”)旗下的金鹿公务航空有限公司(Deer Jet,简称“金鹿公务航空”)。
  此次空客卖给金鹿公务航空的公务机被称为内地首架顶级豪华公务机,可搭载29名乘客,航程可从北京辐射到全球绝大部分城市,其客舱配备了卧室、会议区、健身房、卫生间和吧台,甚至在飞机上还可以淋浴,乘客在空中可享受五星级酒店服务。
  而加拿大庞巴迪公司更是看好中国公务机市场,著名笑星赵本山之前购买其公务机的消息,无异于给庞巴迪公司做了一次免费广告。
  而另一家制造商法国达索集团也紧盯着中国市场。达索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军用飞机制造商,目前在中国只有3架公务机的达索集团在未来六七年将以每年约20架的速度进入中国,以追上先行的竞争对手。
  据称,达索进入中国比较晚,从3年前在中国卖出第一架公务机至今,只有3架公务机出售、出租给中国客户。
  美国雷神飞机公司北亚地区销售部有关人士表示,该公司这几年在中国市场公务飞机的销售,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计。目前该公司生产的“首相一号”轻型飞机在中国的订单已超过20架。
  外资公务机巨头进入中国,均紧盯富豪。法国达索集团在中国的目标客户为国企高层和私人企业主,计划在未来5年内开发50个客户。
  从去年7月17日起,庞巴迪“全球快车”载着近百名中国富豪从天津启程开始它在中国多达数十站为期3个月的巡演。这已经是这款售价约5000万美元的豪华公务机的第五次中国之旅,而仅在去年就有两次。像这样的巡回展今年在中国至少会有七八次,比去年多一倍。
  而另一家制造商美国豪客比奇公司去年4月初登陆中国。两周后,其旗舰机型豪客4000也降临中国。100多位中国上市公司老总和民营企业家参与了豪客比奇的体验活动。
  豪客比奇北亚地区销售经理彭欣确认,今年年底会向一位中国企业家交付1架豪客4000,而今年以来已有十余位中国顾客和公司接洽。
  在外资公务机销售商的眼中,中国的上市公司以及民营企业的老板是他们的主攻“猎物”。一部分中国富豪认为私人公务机高不可攀,即使有购买实力也不愿露富。而另外一些则追求高档豪华,不买则已,要买就买最大最贵的。
  据透露,空客公务机在内地有三个细分市场:政府、企业包机和航空公司以及富裕人群。而内地最早的公务机消费群是来自世界500强的在华企业。
外资遭遇中国式瓶颈  不过,正如中国航空业的一些特殊性,日渐红火的公务机消费背后仍存在着掣肘这个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比如说空中管制,低空空运不开放,而相对较高的关税和增值税也是不利于行业发展的。
  有关专家强调,目前国内公务机航空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中国的公务机市场已经启动并在最近有一个比较高的发展速度,但总的来说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还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
  据介绍,中国大约80%的领空处于军方的直接管制之下,而美国逾90%的领空留作民用。目前,中国公务机使用的是现有民用航空的设施、航线、航路,但随着中国空域日趋饱和,公务机快速发展很可能会出现与航班飞行的空域矛盾。
  此外,中国通用机场和支线机场数量较少,结构布局上不够完善,缺乏机场的公务机也不能真正做到任意到达。
  目前中国机场仅有160多家,且多半是运营大型民用飞机的大机场,真正可以用于公务机运营的小型机场欠缺。在美国,其机场数目不仅多至20000多个,有不少是公务机可以操作的小型机场。
  据称,未来10年中国将出现100个新机场,而其他机场也会相应地扩容。这对于外资公务机巨头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内地购买飞机、使用和运营飞机都需要民航局批准。比如要买一架公务飞机,首先要向民航局递交申请报告,而批复的时间最短也要两个月,等到真正购买后,去民航局注册也有关卡,而且飞行员聘请也受到控制。
  而公务机申请飞行要提前一天,并且从飞行计划申报、航线审批到空中管制都受到限制,在北京、上海等繁忙的机场,还时常申请不到航线。而在国外,公务机只需要几个小时申请,审批手续也十分简单。
  据称,外资巨头在中国卖出的公务机中,进行纯粹公务运营的并不多。中国已有的公务机中,大部分被航空公司购买,用作通用航空运输工具,除承担通用运输任务外,还在履行诸如遥感探测、航空摄影等使命。原本担负高端飞行业务的公务机,在中国实际被用来执行比较低级别的飞行任务。
  分析人士表示,之所以造成目前的局面,主要是购机费用、空管体制以及经营成本等因素。按照目前的规定,国内购买公务机需要缴纳4%的进口关税、17%的增值税,而购买普通客机仅需1%的进口关税和5%的增值税,购机成本的差别显而易见。
  虽然公务机制造商们一直向中国政府呼吁降低税收,但看来很困难,毕竟公务机是奢侈品。业界预计,倘若税收降下来,中国公务机的消费可在原来基础上增长三成。
  在中国空管体制仍比较严格的情况下,公务机在国内飞行所需的起降费、航路费、维护保养、航油、航材等管理成本,也远高于其在国外的支出。
  据称,外籍公务机在京沪航线上飞行所需支付的航线费就达6000美元,而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所需的费用则仅为国内的1/4。
  业内人士表示,公务机无人开的局面更值得担忧,目前中国只有300多名专业飞行员,对飞行员要求更高的私人飞机,以后很可能就处于找不到驾驶员的尴尬。
  另外,不仅公务机销售未被激活,公务机租赁市场的行情也颇为惨淡。在国外,公务机不用的时候可以租赁出去,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维护成本。
  而国内有限的需求量导致拥有公务机的企业在业务闲置时想租都租不出去,有些飞机只能“养”在机库里,而租赁业务的冷淡不仅导致巨幅折扣的出现,更降低了企业购买公务飞机的热情。
  有关专家表示,有意买飞机的人的确越来越多,但是这块市场不可能呈现爆发式发展。飞机的产量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进行批量生产。因为飞机毕竟不是一种普通商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展带来诱人市场 谁在圈地中国公务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