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仙机场一次罕见低能见度天气分析
<P>桃仙机场一次罕见低能见度天气分析</P><P>**** Hidden Message *****</P> <P>2010-07-24<BR>桃仙机场一次罕见低能见度天气分析<BR>民航东北空管局沈阳空管运行中心气象中心<BR>刘伟朱东升<BR>一引言<BR>2010-07-24<BR> 国际民航事故原因分类中,气象原因造成的<BR>飞行事故占20%,仅次于机组差错。<BR> 低能见度造成的事故占气象原因的16%,高<BR>于雷暴。<BR> 在国内低能见度造成的事故占气象原因的<BR>29.2%。<BR> 可见能见度对飞行安全的影响,特别是低能<BR>见度对飞机起降危害极大。<BR>低能见度对飞行的影响<BR>雾的分类方法<BR> 孙奕敏把雾分成气团雾和锋面雾两大类。<BR> 气团雾包括冷却雾、蒸发雾和地方性雾三种。<BR> 锋面雾包括锋前雾和锋后雾两种。<BR> 冷却雾包括辐射雾、平流雾和平流辐射雾。<BR> 产生雾的原因是大气中水汽增加和温度降低。<BR> 黄建平认为逆温层对雾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BR>的作用,而雾又对大气边界层中的温、湿、风<BR>结构产生重要影响。<BR> 刘昌泽应用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大雾<BR>的最优预报方程。<BR> 近年来,有人通过数值模式来研究辐射雾。<BR>以<BR>前<BR>的<BR>研<BR>究<BR>本文一切从辐射雾的预报出发,根据沈阳桃仙机<BR>场现在业务所能得到的天气资料,来探讨辐射雾<BR>的预报着眼点。<BR>判断出2004年1月5日至6日桃仙机场的大雾为辐<BR>射雾。<BR>总结出了成雾区于正涡度区的对应关系和成雾后<BR>温度返升等特点。<BR>立足于桃仙机场的预报业务<BR>我们的出发点<BR>二辐射雾天气过<BR>程简介<BR>2004年1月5日至6日,沈阳桃仙机场出现了<BR>一次历史罕见的大雾和烟共同影响的低能见度<BR>天气。这次低能见度天气过程是桃仙机场有气<BR>象资料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也相对较强的<BR>一次过程。仅在5日一天就造成1架次返航,5个<BR>航班备降长春,12个航班取消。自5日下午16:<BR>10至6日中午11:46能见度低于700 m。且绝大<BR>多数时间低于300 m。6日午后能见好转在1000<BR>m到2000 m之间。晚19:15以后又转为1000 m,<BR>19:50为700 m,并继续缓慢下降到21:25又下<BR>降到300 m,23:17以后转为1000 m,以后逐渐<BR>好转。<BR>辐射雾天气过程简介<BR>天气过程简介<BR>五个特点<BR>天气过程特点<BR>一是形成因素复杂:有辐射因素,同时还有<BR>烟;<BR>二是能见度降低速度快:5日15:52能见度还在<BR>1000 m,16:19能见度仅有500 m,随后300 m;<BR>三是持续时间长:31个小时时间内,有21小时<BR>49分钟能见度低于500 m;<BR>四是变化反复:能见度多次在500 m上下变<BR>化,时好时坏;<BR>五是范围大:辽宁大部地区都出现了大雾天<BR>气。<BR>三气象要素特点<BR>均压场、弱暖脊<BR>气象要素特点</P>
<P> </P>
<P>正涡度区<BR>气象要素特点</P>
<P> </P>
<P>非水汽通量大值区<BR>气象要素特点</P>
<P><BR>降温、逆温敏感温度<BR>气象要素特点<BR> 5日15:00-16:00降温接近3 C ;<BR> 5日白天有近3小时在0度以上;<BR> 逆温敏感温度: –4C ;<BR> 成雾后温度返升、起伏现象5日16:00-<BR>16:30;17:00-18:00<BR> 升温:6日11:00-12:00,升温接近<BR>2C,能见度好转。</P>
<P> 6日受云(4-6个量)和锋面接近的影<BR>响,降温率低,成雾晚19:00-19:30<BR>降0.5度,成雾后温度返升1度(20:00<BR>-21:00),也有起伏现象。另外,6<BR>日白天最高温度没达到0度。<BR> 逆温层形成判断用到最低温度的预报,<BR>兹维列夫公式:M=0.5*(T+τ)-b<BR>风:大雾消散的决定因素<BR>气象要素特点</P>
<P> </P>
<P> </P>
<P>预报着眼点<BR>讨论<BR>(1)辐射雾往往形成在晴夜、微风、层结稳定和相对<BR>湿度大的大气边界层内。<BR>(2)风是影响辐射雾的关键因子,而准确的预报风需<BR>要依据数值预报产品。<BR>(3)水汽来源在冬季需要有积雪或降水与之配合,通<BR>过水汽通量的分析有利于分析水汽来源。<BR>(4)水平的涡度正值区和垂直的逆温层的形成有利于<BR>水汽的堆积,是形成辐射雾的有利条件。<BR>(5)通过对最低温度的计算,可以判断是否能形成逆<BR>温层。<BR>(6)辐射雾都是形成在降温阶段,并在通过逆温敏感<BR>温度以后。<BR>(7)辐射雾形成后有温度返升和起伏现象,这可能是<BR>因为水汽成雾滴的潜热释放作用。<BR>2010-07-24<BR>谢谢!!!</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