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 发表于 2010-8-11 09:01:40

2003年度鸟击数据分析报告

<P>2003年度鸟击数据分析报告</P>
<P>**** Hidden Message *****</P>

航空 发表于 2010-8-11 09:02:05

1<BR>2003 年度鸟击数据分析报告<BR>根据总局适航信息网和航空安全信息网的信息,2003 年全国各机场、航空<BR>公司和飞机维修公司等有关部门共上报鸟击事件79 起,其中定为鸟击事故征候<BR>的18 起。发生在低空机场驱鸟责任区内的鸟击事件4 起,其中3 起为事故征候。<BR>1. 鸟击事件发生的季节与地域分布规律<BR>鸟击航空器事件按月份的分布情况与去年同期的比较如图1 所示。<BR>图1 鸟击事件的月份分布<BR>对比去年同期,除2003 年1、3、10 和11 月外其它各月份的鸟击次数都有<BR>所下降。其分布规律与历史平均数据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BR>(1) 历史平均数据在3-5 月份出现第一个鸟击事件高发期,5 月为局部的鸟<BR>击次数最高峰。而2003 年由于受非典型肺炎(SARS)影响,5 月份航班量急剧<BR>减少,该月鸟击次数仅为1 起。但是,从3、4 两个月相比1、2 月鸟击次数明显<BR>上升的趋势来看,仍然能体现出3-5 月份这一时间段为鸟击事件高发期的规律。<BR>究其原因,可能与我国民航的航班活动量以及北半球鸟类生活、迁徙的规律有关。<BR>例如,航班活动量较大的春节期间(2 月份)鸟击次数并不多,这说明鸟击事件<BR>发生的规律受鸟类生活、迁徙规律的影响更大。<BR>2<BR>(2) 历史平均数据在7-9 月份出现第二个鸟击事件高发期,从10 月份起鸟击<BR>次数逐渐减少。然而,2003 年鸟击次数的高峰出现在10 月,并且在11 月份仍<BR>然有比较多的鸟击次数。从发生的地区来看,10、11 两月集中在华东和中南地<BR>区,说明这一新的特点一方面可能与2003 年我国冬季气温比往年偏高的暖冬气<BR>候状况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鸟类越冬栖息的活动规律相关。<BR>总的来说,2003 年的鸟击事件季节规律尽管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但仍然<BR>体现了一贯的两个高发期规律。这两个高发期对应鸟类迁徙和繁殖的高峰。<BR>结合鸟击事件发生的月份和地区,如表1 所示。按照地区划分,鸟击事件的<BR>分布规律如图2 所示。<BR>表1 鸟击事件发生的月份和地区<BR>月份 东北 华北 西北 新疆 华东 中南 西南<BR>一月 0 0 1 0 0 0 1<BR>二月 0 0 0 0 1 0 0<BR>三月 0 1 0 0 0 1 2<BR>四月 1 1 1 0 0 2 2<BR>五月 0 0 0 0 0 1 0<BR>六月 0 0 0 0 0 1 0<BR>七月 0 0 4 0 0 1 0<BR>八月 0 0 3 0 3 1 5<BR>九月 2 3 0 1 3 0 0<BR>十月 0 0 0 0 1 2 1<BR>十一月 0 0 1 1 3 4 1<BR>十二月 0 0 0 0 0 1 0<BR>合计 3 5 10 2 11 14 12<BR>百分比 5.3% 8.8% 17.5% 3.5% 19.3% 24.6% 21.1%<BR>注:有22 次鸟击事件发生地区不祥。<BR>图2 鸟击事件的地区分布<BR>3<BR>从地区分布规律上看,我国鸟击事件大多发生在沿海和西部地区。对比我国<BR>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候鸟迁徙区的迁徙路线示意图(图3),可以初步认为鸟<BR>击事件的发生在地域上和时间上与候鸟迁徙路线和时间存在关联性。<BR>图3 我国候鸟迁徙路线示意图<BR>2003 年发生在机场责任区范围内的4 起鸟击事件和鸟击事故征候均发生在<BR>中小型机场。这可能与中小型机场人员、设备和措施不足有关。<BR>2. 鸟击对航空器造成的损伤程度和后果<BR>在上报的79 起鸟击事件中,构成事故征候的18 起,导致返航2 起、换机2<BR>起、航班延误12 起、航班取消7 起和中断起飞2 起。通过分析鸟击事件对航空<BR>器造成的损伤程度和后果的规律,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我国目前的鸟情状况对航<BR>空器安全运营的影响。<BR>将航空器受鸟击的损伤划分为四个等级:严重损伤、中等损伤、轻度损伤和<BR>无损伤。严重损伤指航空器严重损坏、更换发动机或更换6 片叶片以上;中等损<BR>伤指航空器出现破洞或发动机叶片损伤;轻度损伤指航空器出现凹坑。根据该定<BR>义,2003 年鸟击事件导致的航空器损伤程度分布如图4 所示。<BR>4<BR>图4 航空器受鸟击的损伤程度<BR>对比历史数据(见表2),可以看出:2003 年报告的鸟击造成的航空器损伤<BR>程度多为轻度损伤或无损伤,中等以上损伤程度的鸟击事件占全部鸟击的比例保<BR>持在较低的水平(如图5 所示)。<BR>表2 国内鸟击造成航空器损伤程度的统计(1991-2002)<BR>鸟击次数 严重损伤 中等损伤 轻度损伤 无损伤<BR>中等以上占总<BR>数的比例(%)<BR>1991 4 3 1 100<BR>1992 22 1 4 3 14 22.7<BR>1993 18 1 4 13 27.8<BR>1994 27 4 9 12 2 48.1<BR>1995 22 2 5 12 3 31.8<BR>1996 30 4 12 12 2 53.3<BR>1997 39+11 3 14+1 19 3 46.2<BR>1998 34 4 12 12 6 47.1<BR>1999 53 6 16 23 8 41.5<BR>2000 50 3 14 14 19 34<BR>2001 44 5 9 18 12 31.8<BR>2002 94 1 19 42 32 21.1<BR>2003 79 2 14 29 34 20.2<BR>1:“+1”是一次事件同时打坏两台发动机。<BR>5<BR>图5 中等以上损伤的鸟击事件占总数的比例<BR>图6 1991-2003 年度鸟击次数统计<BR>由图6 可以看出,全部鸟击事件和中等以上损伤程度的鸟击事件的比例由<BR>2002 年以前的2:1~3:1 下降到2002、2003 年的5:1 左右。<BR>2003 年鸟击事件万架次率为0.62,鸟击事故征候万架次率为0.14,低空机<BR>场驱鸟责任区发生的鸟击事故征候万架次率为0.023。2003 年鸟击事件和事故征<BR>候的万架次率按月分布规律如图7 所示。<BR>6<BR>图7 鸟击事件和事故征候的万架次率<BR>3. 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阶段<BR>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高度分布如图8 所示。<BR>图8 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高度<BR>从图8 可以看出,我国鸟击多发生在1000 米以下的中低空。并且已知发生<BR>高度的事故征候集中发生在该高度层。其中,发生在100 米以下5 次,发生在<BR>100 米至1000 米之间5 次,1000 米以上2 次。在100 米以上的高度层,机场管<BR>7<BR>理人员缺乏直接的驱赶手段。因此,需要做好机场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控<BR>制草地池塘,减少吸引鸟类的各种因素,尽量减少中高空的鸟击事件。<BR>在79 起鸟击事件中,有37 起报告了发生的飞行阶段;18 起鸟击事故征候<BR>中,有11 起报告了发生的飞行阶段;其余为航后检查发现。鸟击发生的飞行阶<BR>段分布如图9 所示。<BR>图9 鸟击事件发生的飞行阶段<BR>从鸟击发生的飞行阶段分布来看,起飞爬升和进近着陆阶段是鸟击多发的飞<BR>行阶段,这也印证了鸟击多发生在1000 米以下的分布规律。与我国1991-2002<BR>年的鸟击统计数据相比较,有如下规律:<BR>起飞和着陆阶段(低空)的鸟击次数由占总数的56.2%下降到18.9%,低于<BR>国际上的38.3%。而发生在爬升和进近阶段(中间高度层)的鸟击数量由占总数<BR>的23.8%上升到64.9%,较我国往年的数据有明显增加,高于国际上的55.1%。<BR>而且,在爬升和进近阶段发生的事故征候次数占已知飞行阶段鸟击事故征候次数<BR>的72.7%。<BR>这一特点表明:<BR>l 随着加强低空和地面的机场责任区范围内的鸟击防范工作,低空和地面的机<BR>场责任区范围内的鸟击概率有所降低,但仍不能放松。因为在此高度层发生<BR>的鸟击造成的损伤程度较高,对飞行安全的威胁较大。<BR>8<BR>l 中间高度层鸟击的增多可能与机场周边环境吸引鸟类活动有关,而且机场缺<BR>乏防范该高度层鸟类活动手段。为此,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已着手进行中国鸟<BR>类迁徙规律路线的研究,并组织中高空驱鸟枪的开发工作,积极寻求对策,<BR>控制机场附近该高度层的鸟类活动、降低鸟击概率。<BR>l 鸟击多发生在进近着陆阶段值得关注。减少进近着陆风险(Approaching &amp;<BR>Landing Risk)的研究已成为国际航空界的热点,我们应从防范鸟击的角度<BR>加强研究,避免由于鸟击引发的进近着陆阶段事故和减少在该阶段发生的事<BR>故征候。<BR>4. 鸟击发生的部位<BR>鸟击损伤的部位分布如图10 所示。<BR>图10 鸟击的损伤部位<BR>由图10 可以看出,发动机、机翼和机头(包括雷达罩和风挡)是鸟击经常<BR>发生的部位。其中,撞击部位最多发生在发动机。尽管发动机的撞击/损坏比不<BR>大,25 次撞击中有12 次受损;但是发动机机遭受鸟击对航空安全造成的危害最<BR>大,在16 起造成中等以上程度损伤的鸟击事件中有13 起是发动机受损。相对应,<BR>在18 起鸟击事故征候中有13 起撞击部位在发动机。<BR>9<BR>5. 鸟击的规律与对策<BR>通过对2003 年鸟击数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鸟击事件的一些规律和这些规<BR>律对鸟击防治工作的指导意义:<BR>(1)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鸟击次数依然较多;但是大多造成的损伤<BR>较小或无损伤。对鸟击经常发生和撞击/损坏比较高的重点部位,如发动机、机<BR>翼、机头、雷达罩和风挡在航空器检查时应给予更多的关注。<BR>(2) 重视鸟击发生的飞行阶段,尽最大可能减少由于鸟击引发的进近着陆阶<BR>段事故征候。<BR>(3) 鸟击的发生有明显的高发期,且从地域分布上有随时间由南至北发展的<BR>趋势,应在高发期加强鸟击防范工作并且提前作出预警和有效的应对措施。<BR>(4) 各地区管理局应加大对机场鸟击防范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力度。机场应加<BR>强综合防范措施,对于低空发现的鸟类活动,采用多种手段互相配合的方法进行<BR>驱除;对于缺乏直接驱赶手段的中高空鸟类活动,应与地方政府协调加强对机场<BR>及其周边区域土地使用的控制和环境综合治理,对池塘、垃圾场等采取控制措施,<BR>科学地控制草高,适时地做好灭鼠灭虫工作,减少吸引鸟类的各种因素,从而减<BR>少鸟击事件特别是起飞和着陆阶段的鸟击事件的发生。<BR>(5) 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在民航总局机场司的指导下,积极开展鸟击防范信息<BR>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组织中国迁徙鸟规律路线研究和中高空驱鸟方法研究和设<BR>备开发,为更加有效地开展机场鸟击防范工作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BR>(6) 机场应重视迁徙鸟对航空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注意鸟类迁徙的开始时<BR>间,对可能经过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的迁徙鸟加强防范工作。<BR>(7) 从2003 年发生在机场责任区范围内的鸟击事件和鸟击事故征候规律来<BR>看,中小型机场应加强机场鸟击防范工作,不能因为航班活动量较小而放松对鸟<BR>类活动的控制和机场自身的环境治理工作。<BR>10<BR>附录一 发生在机场责任范围内的4 起鸟击事件概述<BR>一、<BR>发生地点: 郑州新郑机场<BR>发生日期: 2003 年6 月13 日<BR>航空器类型: B737-3<BR>航空器注册号: B2936<BR>航空器使用单位:中原航空公司<BR>飞行阶段: 着陆<BR>简要情况:<BR>该机执行CZ3476 航班贵阳-重庆-郑州,预计14:55 在郑州落地,着陆过<BR>程中无线电高度2-3 英尺时遭鸟击,鸟从飞机右侧撞到右上皮托管,造成该皮托<BR>管堵塞,雷达着后缘和右机翼根部有血迹,但未造成损伤。机组反映:发生鸟击<BR>时,有抖杆现象,航后下载飞行数据,证实如此。<BR>二、<BR>发生地点: 阜阳机场<BR>发生日期: 2003 年9 月1 日<BR>航空器类型: DORNIER328<BR>航空器注册号: B3961<BR>航空器使用单位:海南航空公司<BR>飞行阶段: 起飞<BR>简要情况:<BR>该机执行阜阳-虹桥航班,起飞速度80-100 节左右时,右发遇鸟击中断起<BR>飞,滑回后机务检查发现进气道和叶片上有血迹和鸟毛,西安派人在阜阳做孔探<BR>和试车后确认需要换发。该起鸟击事件被认定为机场责任的鸟击事故征候。<BR>11<BR>三、<BR>发生地点: 伊宁机场<BR>发生日期: 2003 年9 月15 日<BR>航空器类型: B737-7<BR>航空器注册号: B2163<BR>航空器使用单位:中国新疆航空公司<BR>飞行阶段: 着陆<BR>简要情况:<BR>该机执行乌鲁木齐-伊宁航班,1:07 从乌鲁木齐机场起飞,2:06 在伊宁机场<BR>降落滑行时机组向塔台报告接地瞬间遭鸟击;场务人员随即上跑道检查,在跑道<BR>内侧距跑道东头760 处有猫头鹰尸体,在跑道内侧距跑道东头1200 米处有半个<BR>猫头鹰翅膀,此猫头鹰翼展174 厘米,估计体重约为4 公斤;后对飞机进行检查,<BR>发现鸟击点位于左外后缘襟翼的后襟翼下表面前部、后襟翼2、3 号襟翼滑轨之<BR>间,尺寸为20 英尺×7 英寸,深度为1.1 英寸;同时后襟翼相对于收上位外测端<BR>部前移0.6 英寸,内侧端部后移8.7 英寸;飞机落地后机组正常收襟翼。该起鸟<BR>击事件被认定为机场责任的鸟击事故征候。<BR>四、<BR>发生地点: 太原武宿机场<BR>发生日期: 2003 年9 月23 日<BR>航空器类型: DONRIER328<BR>航空器注册号: B3977<BR>航空器使用单位:海南航空公司<BR>飞行阶段: 起飞<BR>简要情况:<BR>该机执行太原-西安航班任务,起飞后上升50 米左右遭鸟击,机组发现各<BR>系统正常继续飞行。09:06 在西安安全落地。地面机务检查发现风挡上部有血迹,<BR>左发动机里有鸟毛,左发吊架整流罩有一个30×15×3 厘米的凹坑,左发进气道<BR>下部有一个17×15×2 厘米的凹坑。该起鸟击事件被认定为鸟击事故征候。<BR>12<BR>附录二 中国民航鸟击航空器信息网试运行情况简介<BR>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机场司的指示,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和北京航空航天大<BR>学联合开发了以“鸟击报告及分析系统”为核心的中国民航鸟击航空器信息网(以<BR>下简称“鸟击信息网”)。<BR>2003 年5 月16 日,正式注册域名www.birdstrike.cn和www.birdstrike.org.cn<BR>后,鸟击信息网进行试运行。现将试运行情况简介如下。<BR>鸟击信息网包括两大功能版块:一是新闻资料发布功能;二是鸟击航空器事<BR>件报告、统计和分析功能。其主页如附图1 所示。<BR>附图1 鸟击信息网主页<BR>1. 信息资料发布<BR>鸟击信息网可向所有浏览用户提供有关鸟击总体数据、相关法规政策、新闻<BR>动态和研究资料等。除在首页显示中国民航前12 个月的鸟击航空器事件次数的<BR>动态图之外,还包括8 个栏目:新闻、公告、简报、年度报告、政策法规、出版<BR>物、常用链接和联系方式。<BR>13<BR>例如,在鸟击信息网上发布的《关于机场鸟害防治有关问题的通知(民航机<BR>发207 号)》如附图2 所示。<BR>附图2 政府法规文件的发布<BR>2. 鸟击事件报告、统计和分析<BR>鸟击信息网面的所有浏览用户都可以报告鸟击事件,鸟击报告的格式如附图<BR>3 所示。<BR>附图3 鸟击事件报告表<BR>14<BR>鸟击事件的统计分析功能采用用户分级管理,分为民航总局、地区管理局、<BR>机场营运人、航空公司、普通浏览用户5 级。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鸟击事件数据<BR>进行分类查询,如附图4 所示。<BR>附图4 分类查询<BR>例如,用户可以查询2003 年度鸟击事件的月份分布规律,如附图5 所示。<BR>附图5 鸟击事件月份分布规律查询<BR>数据库系统能够以图表的形式返回查询结果,如附图6 所示。<BR>15<BR>附图6 查询结果<BR>除此之外,数据库系统还可对单次鸟击事件给出详细报告,如附图7 所示。<BR>16<BR>附图7 鸟击事件详细报告<BR>3. 小结<BR>鸟击信息网以“鸟击报告及分析系统”为核心,采用浏览器(Browser)-服务<BR>器(Server)的结构模式(B-S 结构),借助Internet 广泛收集、统计和分析鸟击航空<BR>器事件的信息,并向民航总局、各地区管理局、机场、航空公司提供及时、准确<BR>的信息参考,为更好地开展鸟击防范工作提供技术支持。<BR>鸟击信息网在试运行期间运行稳定,成为鸟击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资料共享<BR>交流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工作组建议对鸟击信息网进行评审验收,适时开展培训<BR>推广,使其更充分高效地为中国民航鸟击防范工作服务。<BR>航空安全技术中心<BR>鸟击防范工作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3年度鸟击数据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