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
发表于 2010-8-11 09:13:11
飞机防冰与除冰的若干技术
**** Hidden Message *****
航空
发表于 2010-8-11 09:13:26
54 飞 机工 程 2004年第1期<BR>飞机防冰与除冰的若干技术<BR>沈海军 史友进<BR>(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南京,210016)<BR>摘要 阐述了飞机表面“水滴结冰”、“干结冰”、“升华结冰”等结冰现象、结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总结了现<BR>有的飞机液体、电热、气热防冰与气动带、电脉冲除冰技术;还对冰风洞、干空气飞行、模拟结冰飞行、结冰模拟<BR>以及自然结冰等飞机防冰试验进行了综述。<BR>关键词 飞机结冰 防冰 除冰防冰试验<BR>引 言<BR>飞机结冰指的是飞行时飞机外表面上水分积<BR>聚冻结成冰的现象。它影响飞机的气动外形和飞<BR>行安全,给飞行带来极大危害。如:飞机风挡结冰<BR>会影响驾驶员视野;测温、测压传感头结冰会导致<BR>仪表指示失真;机(尾)翼结冰将影响气动外形,增<BR>大飞行阻力、减少升力,影响全机操纵性、稳定性;<BR>螺旋桨、直升机旋翼结冰就会降低效率;轴流式压<BR>气机进气部件结冰能使发动机熄火等等。长期以<BR>来,飞机的防冰、除冰技术一直是飞机系统设计的<BR>重要研究课题。<BR>2 飞机表面结冰及其影响因素<BR>高空飞行,飞机的迎风表面通常会伴随有三<BR>种不同形式的结冰现象,即“水滴结冰”,“干结冰”<BR>和“升华结冰”。“水滴结冰”指的是飞机部件表面<BR>的平衡温度低于冰点,那些存在于对流层下部温<BR>度低于冰点但未冻结的水滴(称过冷水滴)撞击并<BR>积聚冻结于部件前缘表面而发生的结冰现象。水<BR>滴结冰严重时常常会影响飞机的气动外形、危害<BR>飞机的飞行安全,因此是飞机防冰与除冰技术的<BR>主要研究对象。“干结冰”指的是飞机在含有大量<BR>冰晶或有雨夹雪的云中飞行时,因气动力加热或<BR>收稿日期:2003—10—23<BR>飞机防冰设备工作等原因使部件迎风表面温度高<BR>于冰点,冰晶沉积融化、然后再冻结成冰的现象。<BR>飞机干结冰现象很少遇到,但发动机进气道拐弯<BR>处和进气部件表面发生的干结冰现象,积聚的冰<BR>晶进入发动机后,会损坏压气机叶片或使发动机<BR>熄火,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升华结冰”指的是飞<BR>机由冷区飞入暖区,机体表面温度低于周围气温<BR>达到结霜温度时,空气中水汽在飞机表面凝华成<BR>冰的现象。只要飞机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平衡<BR>时,升华结冰的冰层便能很快地被融化消失,故不<BR>存在危险。因此,“水滴结冰”成为本文讨论的主<BR>要内容。<BR>影响水滴结冰及其严重程度的因素很多,包<BR>括气象条件、飞机部件外形及飞行状态等诸多因<BR>素。一般来说,在液态水含量较大的过冷云中飞<BR>行时,容易发生结冰。大气温度约为0~ 一15℃<BR>时,发生结冰的概率最大,水滴直径大于2O m时,<BR>结冰会威胁飞行安全。飞行速度越大,由于过冷<BR>水滴撞击数增加使结冰量也越大;但飞行速度达<BR>到足够大时,又会因气动力加热使部件表面不再<BR>发生结冰。<BR>飞机表面结冰的形状则主要取决于云层中的<BR>水滴直径、大气温度及飞行速度。高速飞行,飞经<BR>单位体积内过冷水滴多而大、过冷却程度较小的<BR>云中时,易形成如图1(a)所示的“双角状冰”。“双<BR>角状冰”通常透明坚硬,增长很快,冻结牢固,不易<BR>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BR>2004年第1期 沈海军等:飞机防冰与除冰的若干技术<BR>破除,对飞机气动性能影响很大,对飞行安全具有<BR>严重的危害性。低速飞行,飞经单位体积内过冷<BR>水滴少而小、过冷却程度较大的云中时,飞机表面<BR>的结冰形状通常称作“矛状冰”,如图1(c)所示。<BR>该冰结构呈现为粒状或多孔的白色不透明冰层,<BR>较“双角状冰”为松,飞机振动和颠簸时易脱落,对<BR>飞机气动性能和飞行安全影响较小。介于两者之<BR>间的,形成所谓的“中间冰”(如图1(b)所示),其危<BR>害程度和增长速度介于“双角状冰”和“矛状冰”之<BR>间。<BR>图1 结冰形式<BR>3 飞机的防冰与除冰技术<BR>为了防止飞机某些部位结冰,或结冰时能间<BR>断地除去冰层,保证飞机安全飞行,人们常常采取<BR>适当的防冰与除冰技术。需要采取防冰与除冰技<BR>术的飞机部位主要有风挡、空速管、螺旋桨、直升<BR>机旋翼,机翼、尾翼、发动机进气道前缘及进气部<BR>件。 如图2所示,飞机防冰与除冰技术按工作方<BR>式可分为机械除冰技术、液体防冰技术和热力防<BR>冰技术等。其中,机械除冰技术又可分为气动带<BR>除冰和电脉冲除冰技术。热力防冰技术按热源和<BR>加热方式又分为电热防冰、气热防冰技术,以及连<BR>续防冰和间断除冰技术。<BR>具体取何种防冰、除冰技术种类,取决于机<BR>种、动力装置、电源功率、待防护表面大小以及防<BR>冰重要程度等因素。一般来说,对于待防护表面<BR>的面积较大、防冰要求较高的机翼、发动机进气道<BR>前缘等部件,常采用气热防冰技术;对于待防护表<BR>面的面积较小、防冰要求较低的尾翼、螺旋桨等部<BR>件,可采用电热周期除冰技术;对不允许结冰而且<BR>耗电功率不大的风挡、空速管等部件,则多采用电<BR>热防冰技术。<BR>(1)气动带除冰技术<BR>图2 飞机防冰、除冰技术分类框图<BR>该技术又称“膨胀管除冰技术”。利用飞机部<BR>件前缘表面上膨胀管的膨胀作用,使其外表面冰<BR>层破碎而脱落的机械除冰技术。该技术系统由空<BR>气泵、控制阀、卸压阀、输气管及膨胀管等组成。<BR>膨胀管常由涂胶的织物制成。用于机翼,尾翼前<BR>缘的膨胀管通常有展向、弦向两种形式。周期地<BR>使膨胀管充气而膨胀,卸压而收缩,从而使冰层破<BR>裂,脱离表面,然后被气流吹去。<BR>(2)电脉冲除冰技术<BR>电脉冲除冰是将高能量的电脉冲作用在飞机<BR>待防护部位的蒙皮上,在弹性变形范围内使蒙皮<BR>快速鼓动,从而破除该蒙皮表面上的冰层。电脉<BR>冲除冰系统一般由电源、电脉冲源、功率存贮器,<BR>脉冲发生器和控制装置等组成。除冰时常采用以<BR>下两种方案:a.将电磁线圈置于十分靠近蒙皮的<BR>内表面处,由电容向线圈输入大量静电能,产生高<BR>峰值电磁波,使蒙皮鼓动而破冰。b.将不可燃、不<BR>导电的液体填充在由部件防冰表面蒙皮制成的腔<BR>体内,由浸在液体内的电极释放大量静电能,产生<BR>很高的液体压力,使蒙皮鼓动而破冰。<BR>(3)液体防冰技术<BR>液体防冰就是向部件待防护表面喷射防冻<BR>液,与撞击在蒙皮表面上的过冷水滴混合,使液体<BR>凝固点低于蒙皮表面温度而不结冰。通常采用连<BR>续喷射防冻液的防护方式,有时也用周期性喷液<BR>的方式。液体防冰系统一般由贮液箱、泵、过滤器、<BR>控制装置、输液管及液体分配器等组成。常用乙<BR>烯乙二醇、异丙醇、乙醇、甲醇等低凝固点的液体<BR>作防冻液。在泵的压力作用下,防冻液经液体分<BR>配器被均匀地送至部件表面。常用的喷液方式有<BR>以下三种:a.利用螺旋桨、直升机旋翼旋转产生的<BR>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BR>56 飞机工程 2004年第1期<BR>离心力将防冰液甩到桨叶、旋翼前缘表面。b.由<BR>雾化喷嘴将防冻液喷射到风挡、雷达罩外表面。<BR>c.用安置在机(尾)翼前缘驻点线附近的多孑L金属<BR>条渗出(在压差作用下)防冻液,并借助气流作用<BR>将防冻液均匀地分布到前缘表面。使用液体防冰<BR>技术时,不会在部件的防冰表面之后形成冰瘤,而<BR>且停止供液后,还具有短时间的防冰作用。但因<BR>防冻液消耗量较大,不仅使系统重量增加,而且喷<BR>液孔易堵塞、维护麻烦,因此现已很少采用。<BR>(4)电热防冰技术<BR>该技术将电能转变为热能,加热部件的待防<BR>护表面,使其不结冰。电热防冰系统一般由电源、<BR>选择开关、过热保护装置,及电加热元件等组成。<BR>选择开关有“手动”、“自动”等位置。当位于“自<BR>动”位置时,飞机结冰传感器感受结冰电讯号,自<BR>动接通或断开系统电源。过热保护装置(包括温<BR>度传感头和继电器)用来防止部件表面蒙皮过热<BR>而变形。电加热元件将电能转变为热能,对部件<BR>表面加热、除冰。电防冰的加热方式有连续加热<BR>和间断加热两种方式。对表面不允许结冰或加热<BR>耗电功率较小的部件(如风挡、空速管等).常用连<BR>续加热的方式;对表面允许少量结冰或加热耗电<BR>功率较大的部件(如机翼、尾翼等),常用周期加热<BR>的方式。<BR>(5)气热防冰技术<BR>气热防冰是利用热空气加热飞机部件的待防<BR>护表面。活塞式发动机的飞机,多用汽油加温器<BR>等加热冲压空气作热气源;喷气发动机的飞机,一<BR>般从发动机压气机内引气作热气源。被引出的热<BR>压缩空气流过流量限制器、单向活门、防冰控制<BR>阀,输入表面加热器,对部件表面加热以防冰。<BR>由于热空气加热蒙皮时的热惯性大,周期加<BR>热控制较难,故很少采用周期加热的方式,而常用<BR>连续加热的方式。连续加热方式多用于待防护表‘<BR>面面积较大的部件,如机翼、尾翼、发动机进气道<BR>前缘等。气热防冰系统使用维护简单,工作可靠,<BR>但热量利用率较低。<BR>(6)蒸发防冰与流湿防冰技术<BR>蒸发防冰技术又称“干防冰”技术,是气热防<BR>冰方式的一种。它是指飞机在云层中飞行时,气<BR>热防冰系统对部件表面连续加热,将部件表面收<BR>集的水分全部蒸发的防护技术。这种技术需热量<BR>大,一般用在不允许表面后部形成冰瘤的部件上,<BR>如悬挂发动机的机翼翼根前缘表面。<BR>流湿防冰技术又称“湿防冰”技术。它是指飞<BR>机在云层中飞行时,由气热防冰系统对部件表面<BR>连续加热,但又不能将部件表面所收集的水分全<BR>部蒸发的防护技术。该技术将使部件表面呈流湿<BR>状态,因而在防冰茬面后部常常会形成冰瘤。这<BR>种防护方式所需的热量较小,对表面后允许结少<BR>量冰瘤而不影响飞行安全的部件(如机翼、尾翼,<BR>风挡等),一般都应采用这种技术。<BR>气动带除冰和液体防冰技术始于20世纪三、<BR>四十年代,但因膨胀管充气时对飞机气动性能影<BR>响较大,目前已很少使用。电脉冲除冰技术兴起<BR>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系统具有重量较轻、耗<BR>电功率小、除冰效果良好等特点,许多现代飞机上<BR>依然使用该技术。然而,当前飞机上使用最为广<BR>泛的却是热力防冰技术,已成为现代飞机防冰与<BR>除冰技术发展的主流。<BR>4 飞机防冰系统试验<BR>飞机防冰系统试验可测定飞机部件防护表面<BR>的结冰情况和飞机防冰系统的工作性能,验证防<BR>冰技术系统的可靠性。目前,飞机防冰系统试验<BR>主要有以下四种:<BR>(1)冰风洞试验<BR>“冰风洞”是研究飞机部件迎风表面和某些仪<BR>表机外传感器在飞行时的结冰问题及其防(除)冰<BR>方法的特种风洞。冰风洞稳定段前装有大容量的<BR>冷却器,稳定段中设有可控制的喷雾装置,以便模<BR>拟真实飞行时遇到的结冰云雾条件。风洞风扇前<BR>设置防护网,防止冰块打伤风扇叶片。冰风洞试<BR>验主要是测定防冰系统的最小需用功率(热空气<BR>流量、防冰液消耗量或耗电功率),确定防冰系统<BR>设计方案。在试验时,为了维持风洞正常运行,某<BR>些风洞部件和测试设备的传感器须有防冰措施。<BR>例如,拐角导流片常用蒸汽加热以免其表面结冰<BR>而堵塞风洞回路,试验段观察窗用电加热,以免玻<BR>璃内表面结冰而影响其透明度;总压管用电加热,<BR>以免结冰而影响试验段风速的正常测试等。<BR>防冰技术系统设计阶段通常需要反复进行冰<BR>风洞试验,一般可获得满意结果。但由于试验件<BR>的尺寸往往受冰风洞设备的限制,以及气压高度<BR>很难模拟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测试结果有一定偏<BR>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BR>2004年第1期 沈海军等:飞机防冰与除冰的若干技术<BR>离。<BR>(2)干空气飞行试验<BR>带有热力防冰系统的飞机在预定高度、气温<BR>的干空气中飞行,测定部件防冰表面温度分布值<BR>及防冰技术系统的性能数据。根据飞行试验测得<BR>的数据,再通过相应的计算分析可评估热力防冰<BR>技术系统的防护能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干空<BR>气的标准可参照有关的适航条例规定。如文献<BR>在冰型的理论模拟时,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条例<BR>(CCAR一25)的有关条款,选取了如下的干空气标<BR>准:大气中水分含量0.5g/m。、大气温度一4~C、飞<BR>行高度3000m。事实上,这种干空气的标准在实<BR>际飞行试验中是很难精确保证的。<BR>(3)模拟结冰飞行试验<BR>飞机在人工模拟的结冰气象条件下飞行,测<BR>定防冰系统的工作性能和未设防冰系统部件表面<BR>结冰对飞行性能的影响。模拟结冰飞行试验可以<BR>用来对大部件及整机防冰系统作初步鉴定。该试<BR>验常用以下三种方法:a.被试部件的前方安装雾<BR>化喷水设备,在预定气温的大气中,模拟过冷云雾<BR>条件,接通防冰技术系统,测取系统性能数据。b.<BR>带有雾化喷水设备的飞机在预定温度的大气中飞<BR>行,控制喷水设备建立所需的过冷云雾区,测取防<BR>冰技术系统的性能数据。C.利用地面低温和风向<BR>条件,控制喷雾装置以形成所需的过冷云雾区,测<BR>定防冰技术系统的性能。<BR>(4)结冰模拟试验<BR>结冰模拟试验是将飞机部件表面的结冰模型<BR>固定于相应的部位上,测定结冰对飞行性能影响<BR>的试验。结冰模型可用橡皮、夹布胶木、泡沫塑<BR>料、木材或有弹性的材料制作,常胶接于部件表<BR>面。可按预定的结冰气象条件、飞机飞行状态以<BR>及所用防冰系统的类型,选取适当的结冰模型。<BR>用于机翼、尾翼前缘的结冰模型,见图3所示。对<BR>未设防冰的机翼、尾翼前缘部位,可用(a)、(b)型;<BR>对于流湿防冰或周期除冰的方式,可用(c),(d)冰<BR>型。为安全起见,结冰模拟试验必须先在冰风洞<BR>中试验,而后再进行机载飞行试验。对试验测得<BR>的有关气动性能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决定被<BR>试部件是否需要采取防(除)冰措施。<BR>( 二<BR>图3 机/尾翼结冰模型<BR>(5)自然结冰飞行试验<BR>飞机在结冰计算状态的云中飞行,测定防冰<BR>技术系统的工作性能。自然结冰飞行试验仅用于<BR>新机防冰系统的最后鉴定。由于完全符合预定设<BR>计状态的云层很难遇到,一般只能在近似的预定<BR>气象条件下进行测定,然后再根据所测的数据,分<BR>析、推算该防冰系统的工作能力。<BR>5 结束语<BR>随着飞机飞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多数飞机的<BR>时速已超过结冰的飞行速度,所需的结冰防护部<BR>位因而也有所减少。但任何高速飞机都有低速飞<BR>行阶段,如起飞,着陆等,风挡和某些仪表的机外<BR>传感头等重要部件仍需防冰,所以飞机的防冰与<BR>除冰依然是飞机系统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BR>节。<BR>参 考 文 献<BR> 航空工业科技词典编委会编.航空工业科技词典.<BR>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BR> 林肖芬.飞机系统设计.航空工业出版社,2002<BR> 李勤红,乔建军.Y7—200A 飞机模拟冰型飞行试验<BR>飞行力学,1998 16(3):73~77<BR>作者简介:<BR>沈海军(1971一) 男,籍贯:陕西户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BR>航空宇航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飞机设计、疲劳断裂、纳<BR>米电子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4O余篇。<BR>E-mail:Shj@nuaa.edu.Cn<BR>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chendu1987
发表于 2010-9-7 23:19:31
谢谢!!!
deepred44
发表于 2010-9-8 10:14:36
<P>好东东啊啊</P>
Virgin
发表于 2010-9-8 12:55:03
看看,谢谢!
422676686
发表于 2010-10-3 15:06:40
好东西呀 真的好东西
cbataihei
发表于 2010-11-9 09:23:36
学习学习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samueltong
发表于 2010-11-23 15:21:05
非常感谢楼主
醒不来睡不着
发表于 2010-12-2 19:44:33
向各位老师学习
yj_1989
发表于 2010-12-5 22:06:45
haohaohaohaoahoahaoh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