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 发表于 2010-8-14 01:59:01

机场预报技术现场研讨会材料 东北地区气象预报

**** Hidden Message *****

航空 发表于 2010-8-14 01:59:38

机场预报技术现场研讨会材料东北地区气象预报<BR>—1—<BR>加强管理拓展思路提高预报服务能力<BR>东北地区气象预报队伍是一支活跃在生产一线的基层班组,是<BR>一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队伍,在飞行气象保障服务中,肩负<BR>着为航空气象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重任。随着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发<BR>展,航空气象用户对预报的服务范围和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R>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我们的预报队伍并没有退缩,而是牢固树立“安<BR>全第一”的思想,转变观念,拓展思路,以保障服务为重点,以技<BR>术培训为基础,加强规范化管理建设,努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较<BR>好地完成了的各项保障服务任务,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荣获“民<BR>航东北管理局优秀班组”、“民航黑龙江省局十佳班组”和“全国优<BR>秀质量管理小组”等荣誉称号,沈阳预报室还十一年蝉联省级“青<BR>年文明号”,八年蝉联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999 年,在全国民航<BR>气象预报业务竞赛中,东北地区获得个人团体两项第一。现将东北<BR>地区近几年气象预报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专家和代表们做如<BR>下汇报。<BR>一、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观念和服务意识<BR>能够认真传达和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细化安全措施,并结<BR>合安全形势和人员思想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BR>就是大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才能稳定”的安全观念。结合空管<BR>安全形势,认真查找预报岗位中的隐患和问题,并全面抓好落实和<BR>整改,起到了促进安全生产和强化服务意识的作用。<BR>机场预报技术现场研讨会材料东北地区气象预报<BR>—2—<BR>为了掌握不同时期天气特点,每逢季节转换时期,气象处都适<BR>时下发《换季学习演练计划》。各地预报室会组织业务骨干翻阅历史<BR>天气资料,组织预报员进行适合本地气候特点的换季学习和月前了<BR>解。在学习中还经常进行实战演练,挑选出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复杂<BR>天气,让预报员现场做预报,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的看法,最后进行<BR>讲评,总结成功经验,这样不仅加深了预报员对不同季节天气的了<BR>解,而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天气做到了心中有数,同时,预报<BR>员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加强。<BR>为进一步落实总局空管局《关于重申加强机场天气预报和服务<BR>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气象处对东北地区各机场预报报文中短时用<BR>语(TEMPO)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查。结果显示,各单位基本能够按<BR>照要求使用TEMPO 用语,但仍存在不符合规定的问题,对此进行了<BR>全区通报,并对相关气象部门提出整改要求。此外,气象处每年对<BR>东北地区各机场预报报文的发布情况进行一至二次的检查,以此强<BR>化预报员的责任观念和服务意识。<BR>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转变服务观念,变过去的被动服<BR>务为主动服务。遇有复杂天气时,主动向管制、签派等飞行保障部<BR>门通报天气演变情况,为航班飞行提供优质服务。2005 年第九号台<BR>风“麦莎”造成的巨大损失倍受各级政府及气象部门的关注,中央<BR>气象台和辽宁省气象台都做了“麦莎”对沈阳会造成较大影响,将<BR>有强风、暴雨,沈阳预报室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值班预报员认真<BR>机场预报技术现场研讨会材料东北地区气象预报<BR>—3—<BR>分析最新气象资料后,准确地预报台风将向北偏东移动,并迅速减<BR>弱,造成本场强风、暴雨的可能性极小,并向有关部门和值班领导<BR>通报了这一情况,之后的天气演变证明事后了预报是准确的,事后<BR>受到一致好评。2005 年2 月15 日下午,受南来倒槽系统的影响,大<BR>连地区普降中到大雪,大连机场从当日19 时到次日早8 时,因机场<BR>跑道积雪而关闭。在此次降雪天气保障过程中,预报员能够严格遵<BR>守规章制度,认真组织天气会商,及时准确地预报出此次复杂天气<BR>过程,并为相关保障部门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同时,也为<BR>大连机场做出何时关闭、开放及除雪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为航<BR>空公司及时调整运力和减少航班延误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东北空<BR>管局的通报表扬。<BR>二、加强培训交流,重视科研开发,提高预报整体素质<BR>(一)突出培训重点,提高技术水平<BR>在航空气象保障服务中,掌握短时、临近预报的先进技术,以<BR>及较为全面地了解大气科学领域的新进展,对预报工作有着深远的<BR>意义。近几年来,根据全区气象预报人员现有技术状况和未来发<BR>展需要,结合安全生产和航空用户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了形式多<BR>样的技术培训。<BR>举办了“天气预报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班”、“数值预报产品应<BR>用及短期预报培训班”和“气象技术发展暨多普勒天气雷达培训班”。<BR>培训班邀请北京大学和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的资深教授授课,讲授<BR>了气象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短期天气预报方法、统计预报方法、<BR>机场预报技术现场研讨会材料东北地区气象预报<BR>—4—<BR>MOS 预报方法和新一代天气雷达等知识内容,不仅使预报员开拓了视<BR>野,增长了知识,对实际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BR>为了使预报员提高讲解天气水平,专门邀请了中央电视台天气<BR>预报节目主持人介绍天气讲解的方法、技巧,达到了预期效应。<BR>(二)扩大对外交流,拓宽预报思路<BR>为了进一步拓宽预报员思路,开展预报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与<BR>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BR>通过与北京气象中心、上海气象中心、成都气象中心、以及地<BR>方省、市气象台预报员之间的广泛交流,不仅学到了同行的先进经<BR>验,增长了见识,同时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通过开展<BR>东北地区内部的预报员交流,也有效促进了预报业务的进展和人员<BR>水平的提高。<BR>哈尔滨气象台与黑龙江省气象局气象台通过交流,建立了良好<BR>的沟通机制:天气复杂情况下的交互式天气会商;免费使用黑龙江<BR>省气象局下属的80 个气象自动站的实时气象资料;成为“黑龙江专<BR>业气象信息网”的内部会员,可以免费查询气象资料等。<BR>(三)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科研工作<BR>结合安全生产实际,鼓励和提倡科技开发,有利于促进安全生<BR>产。近几年来,一些科研项目和技术总结已经应用到实际生产中。<BR>如,沈阳的《预报发报软件系统》、《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和<BR>《天气讲解系统》;哈尔滨的《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BR>统》和《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冬雾预报系统》;长春的《长春机场冬<BR>机场预报技术现场研讨会材料东北地区气象预报<BR>—5—<BR>季烟雾条件飞行安全气象保障系统》;大连的《大连机场航空中尺度<BR>数值预报业务模式》、《GRIB 数据的开发和应用》和《大连机场气候<BR>性研究》等科研项目。项目成功地应用在实际生产后,不仅解决了<BR>生产上的技术难题,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BR>沈阳预报室将天气影响与航班延误联系在一起,通过认真总结<BR>和分析,完成了《2004、2005 年沈阳桃仙国际机场重要天气综述和<BR>服务保障总结》,这种总结和分析过去一段时间重要天气预报情况的<BR>做法,对提高重要天气预报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很大帮助。<BR>哈尔滨和大连预报室非常重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预报<BR>室QC 小组以提高气象要素预报准确率为活动课题,严格按照QC 活<BR>动程序,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地开展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BR>哈尔滨预报室成果曾连续多年荣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奖,自2000<BR>年以来,2 次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3 次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大连<BR>预报室完成的“改进大连机场雾的预报准确率”QC 项目,获得了总<BR>局“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BR>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安全保障措施<BR>不断加大规范化管理力度,从安全生产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BR>行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通过细化各项保障预案,研究和分析工<BR>作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安全措施。制定了<BR>《夏季、冬季复杂天气保障预案》、《预报室关于加强气象保障工作<BR>的补充规定》、《机场警报发布标准》、《预报室工作质量检查及处罚<BR>规定》等。此外,还加强班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岗<BR>机场预报技术现场研讨会材料东北地区气象预报<BR>—6—<BR>位行为。加强天气会商制度、复杂天气答询及主动通报制度,坚持<BR>安全自检、互检制度。在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注重抓好各<BR>项规章的落实。<BR>四、存在问题<BR>预报员数量偏少。沈阳预报室现有10 人,在负责机场预报和区<BR>域预报的情况下,还要承担大量的服务讲解工作,对科研工作造成<BR>不利影响,也对预报业务的发展形成一定阻碍。各机场预报普遍存<BR>在此种现象。有些机场集团的预报员数量严重不足,素质偏低,无<BR>法承担本机场的预报工作,需要采取异地预报的方式。<BR>五、下一步工作思路<BR>面对未来的大好形势,我们应注重改进预报方法,精细产品制<BR>作,重视人才培养,转变服务观念,增强航空气象系统整体服务能<BR>力,提高航空用户对航空气象服务的信任度。<BR>(一) 改进现有预报技术方法,提高综合预报能力<BR>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引进和开发中小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BR>式。提高包括卫星、雷达、航空器气象探测在内的多种气象探测资<BR>料的使用水平和使用效率,提高数值天气预报初始场的质量,建立<BR>中小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逐步运用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实<BR>现航空气象预报由定性预报向定量预报过渡。<BR>通过气象信息资源网络系统进行异地天气会商,充分发挥现有<BR>的人力资源,加大气象人员间的交流和合作。<BR>(二) 转变服务观念与方式,提高服务保障水平<BR>机场预报技术现场研讨会材料东北地区气象预报<BR>—7—<BR>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充分利<BR>用新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服务手段,提升航空气象服务水平,改进<BR>航空气象服务方式,增强航空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能力,实现对飞<BR>行机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航空公司等用户的全时空服务。<BR>1、航空气象用户服务的重点任务<BR>由现场讲解、咨询与磋商的服务方式逐步向自助式飞行前气象<BR>服务终端服务方式过渡,通过改善天气预报质量,提高地面和空中<BR>气象观测(探测)精度、分辨率和分发速度减少重要天气对空中交<BR>通流量的影响;根据用户需求,改进航空气象服务的技术和水平;<BR>开发提高航空运输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气象产品,使气象信息<BR>为用户实现更大的效益;<BR>2、建立航空气象服务的质量体系<BR>为了保证提供的气象产品符合《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BR>和《中国民用航空气象标准》的规定,加强对供应航空用户的气象<BR>情报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建立包括航空气象服务程序、过程<BR>和必要资源的质量体系。<BR>(三) 科教兴业战略<BR>建成一个具备提高人员素质的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可以设在某<BR>个具备高素质人才较多的气象部门,也可以选取一些具备培训能力<BR>的优秀人才进行组合,配备合理的培训教材和教学设备,对刚参加<BR>工作和转岗的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也可以对在岗<BR>人员进行新技术、新知识和规章的培训,还可适时对航空气象用户<BR>机场预报技术现场研讨会材料东北地区气象预报<BR>—8—<BR>进行气象知识培训。<BR>深入了解航空气象用户需求,开发适合飞行气象保障的服务产<BR>品。整合东北地区技术优势,建成具备研发能力的科研团队,提高<BR>全区气象系统的科研探索和钻研能力,选取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项<BR>目,真正解决一些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具体研发方向:一是重要天<BR>气总结分析;二是数值天气预报和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及应用技术<BR>的研究;三是建设集天气会商、咨询、讲解和设备远程监控、维护<BR>为一体的气象信息网络;四是探测资料联网,以及天气雷达和管制<BR>雷达的资料叠加;五是中小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的研究及航空气象数<BR>值天气预报模式产品的试验;六是与航空气象用户合作,进行气象<BR>新产品的研发。

desperado 发表于 2010-9-9 15:09:12

桂林民航气象预报的现状

天上星 发表于 2010-10-12 17:17:08

学习学习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机场预报技术现场研讨会材料 东北地区气象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