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 发表于 2010-8-30 10:03:02

民用航空飞行校验管理规则

**** Hidden Message *****

航空 发表于 2010-8-30 10:03:29

1<BR>民用航空飞行校验管理规则<BR>第一章 总则<BR>第一条 为了规范民用航空飞行校验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BR>国民用航空法》,制定本规则。<BR>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以下简称“飞行校验”)<BR>是指在运行环境下对设备空中辐射信号进行采样和测试,检查设备<BR>性能和飞行程序,为设备开放以及飞行程序使用提供必要依据的空<BR>中验证活动。<BR>第三条 本规则适用于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所使用的地面、空<BR>中设备和飞行程序的飞行校验。<BR>飞行校验验证的设备和飞行程序称为校验对象。<BR>第四条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以下简称“民航总局”)负责飞行<BR>校验工作的统一管理。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总局<BR>空管局”)负责办理飞行校验管理的具体事宜。<BR>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监督管理本辖区的飞行校验工作。民航地<BR>区空中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空管局”)负责办理本辖区飞行<BR>校验管理的具体事宜。<BR>飞行校验工作由民航总局指定的飞行校验机构和校验对象的运<BR>行管理单位具体实施。<BR>2<BR>第二章 飞行校验的基本要求<BR>第一节 飞行校验的种类和优先次序<BR>第五条 飞行校验分为特殊校验、定期校验、投产校验、监视校<BR>验等四类。<BR>第六条 特殊校验是指在出现下列特殊情况时,对校验对象受影<BR>响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飞行校验:<BR>(一) 飞行事故调查的情况;<BR>(二) 维护人员、飞行人员发现有不正常现象,校验对象的运<BR>行管理单位认为需要进行飞行校验的情况;<BR>(三) 由于设备的频率、辐射单元、射频组件、场地保护区域、<BR>电磁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可能导致空间信号发生变化的情况;<BR>(四) 非设备、场地原因造成的设备停用超过90 天后需重新<BR>投入使用的情况。<BR>第七条 定期校验是指为确定校验对象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和持<BR>续满足运行要求,按照规定的校验周期对运行中的校验对象所进行<BR>的飞行校验。<BR>第八条 投产校验是指为获取校验对象全部技术参数和信息而<BR>进行的全面飞行校验,包括航路航线和飞行程序增加、调整后的飞<BR>行校验。<BR>第九条 监视校验是指投产校验后的符合性飞行校验,或者总局<BR>空管局、地区空管局认为其他必要的情况下,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BR>的不定期飞行校验。<BR>3<BR>第十条 飞行校验应当按照飞行校验种类的优先次序安排。<BR>飞行校验种类的优先次序由高至低依次为特殊校验,定期校验,<BR>投产校验,监视校验。<BR>第二节 飞行校验科目<BR>第十一条 特殊校验应当至少完成本规则附录一有关科目。<BR>对于本规则第六条第一、二、三项所列的情况,飞行校验机构<BR>和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校验方<BR>案,确定校验科目,并报地区空管局批准或直接执行投产校验科目。<BR>对于本规则第六条第四项所列的情况,设备停机少于270 天的<BR>应当执行定期校验科目;超过270 天(含)的应当执行投产校验科<BR>目。<BR>第十二条 定期校验、投产校验应当按照本规则附录一有关科<BR>目执行。<BR>第十三条 监视校验中的符合性飞行校验科目应当按照本规则<BR>附录一执行。其他监视校验应当由总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根据具<BR>体监视要求确定校验科目。<BR>第三节 飞行校验的对象和周期<BR>第十四条 校验对象包括导航设备,通信设备、监视设备和飞<BR>行程序以及其他需要校验的设备。<BR>导航设备包括航向信标、下滑信标、全向信标、测距设备、无<BR>方向性信标、指点信标、卫星导航设备。<BR>通信设备包括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高频地空通信系统、内话<BR>4<BR>设备。<BR>监视设备包括航管一次雷达、航管二次雷达、场面监视设备、<BR>精密进近雷达、自动相关监视系统、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多<BR>点定位相关系统。<BR>第十五条 导航设备飞行校验按照如下周期执行:<BR>(一) Ⅰ类仪表着陆系统每270 天执行一次定期校验,但是在投<BR>产校验后90 天内应当增加一次监视校验。<BR>(二) Ⅱ类、Ⅲ类仪表着陆系统每120 天执行一次定期校验,但<BR>是在投产校验后90 天内应当增加一次监视校验。<BR>(三) 全向信标、无方向性信标、独立使用的测距设备,在承担<BR>进近导航功能时每540 天执行一次定期校验,但是在投产校验后270<BR>天内应当增加一次监视校验;在承担航路导航功能时每1080 天执行<BR>一次定期校验,但是在投产校验后540 天内应当增加一次监视校验。<BR>(四) 独立使用的航向信标每540 天执行一次定期校验,但是在<BR>投产校验后270 天内应当增加一次监视校验。<BR>(五) 测距设备或指点信标与其他导航设备配合使用时,与该导<BR>航设备同周期校验。<BR>(六) 其他导航设备的飞行校验周期按照需要确定。<BR>第十六条 监视设备按规定在设备投产前、大修后和系统升级<BR>后应进行飞行校验。<BR>第十七条 通信设备的飞行校验周期按照需要确定。<BR>第十八条 飞行程序的飞行校验周期按照需要确定。<BR>5<BR>第十九条 飞行校验周期按照以下方法计算:<BR>(一) 飞行校验周期应当从投产校验或上一次定期校验完成的日<BR>期开始计算。<BR>(二) 在特殊校验中,执行定期或投产校验科目的导航设备,其<BR>飞行校验周期从此次校验完成日期起重新计算;未执行定期或投产<BR>校验科目的导航设备,此次特殊校验不影响其飞行校验周期。<BR>(三) 监视校验不影响飞行校验周期的计算。<BR>(四) 导航设备同时承担航路和进近功能时,其飞行校验周期应<BR>当按照其功能分别计算。<BR>(五) 测距设备或指点信标与其他导航设备配合使用时,其飞行<BR>校验周期应当按照该导航设备的飞行校验周期分别计算。<BR>第三章 飞行校验的实施机构<BR>第一节 飞行校验机构<BR>第二十条 飞行校验机构负责校验任务的执行和组织保障,应<BR>当按照相关规定、标准执行飞行校验任务,确保校验飞行顺利实施,<BR>并对校验测量结果和飞行校验结论负责。<BR>第二十一条 飞行校验机构中执行飞行校验任务的飞行校验员<BR>应当经过有关部门考核、批准,并取得相应的资格。<BR>第二十二条 执行校验任务的航空器,应当配备适合执行飞行<BR>校验任务的飞行校验系统。<BR>第二十三条 飞行校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民航的有关规定,<BR>6<BR>对飞行校验所使用的飞行校验系统、测试仪器、仪表以及其备件进<BR>行管理,确保其符合使用要求。<BR>飞行校验系统应当按照维护手册的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检<BR>测和校准,以保证校验系统本身的准确度。<BR>飞行校验系统的定位系统应当独立于飞行校验接收机,其与飞<BR>行校验接收机等产生的累计误差应当优于公布导航信号性能的五<BR>倍。<BR>第二十四条 飞行校验机构应当制定完备的校验实施程序,并<BR>建立相关的校验技术档案。<BR>第二节 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BR>第二十五条 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负责联络勤务保障,协<BR>调空域,调试地面设备,以确保校验对象具备校验条件。<BR>第二十六条 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应当安排人员配合完成<BR>飞行校验任务,并且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BR>第二十七条 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应当针对校验任务制定<BR>完备的校验协调程序。<BR>第二十八条 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应当向飞行校验机构提<BR>供与校验对象有关的航行、设备、勘测等资料,并确保其准确、有<BR>效。<BR>第二十九条 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按照指配的专用频率提<BR>供地面和飞行校验机组间的地空通信手段,并且不应当影响相关管<BR>制单位的正常工作。<BR>7<BR>第四章 飞行校验的实施<BR>第三十条 飞行校验机构应当与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建立<BR>协调机制,双方共同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主动提供服务,完成校<BR>验对象的飞行校验任务。<BR>第三十一条 飞行校验机构按照规定的校验周期和要求安排定<BR>期校验和监视校验。<BR>第三十二条 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应当提前向地区空管局<BR>提出特殊校验和投产校验的申请,地区空管局审核后向飞行校验机<BR>构提出飞行校验需求,并且协调确定校飞时间。<BR>投产校验申请应当至少提前10 天提出。<BR>第三十三条 在飞行校验实施前,飞行校验机构应当根据设计<BR>的有关航路航线、飞行程序确定飞行计划和校验方案,其中投产校<BR>验方案需报地区空管局审核同意。<BR>飞行校验机构应当至少提前7 天将飞行计划和校验方案通知校<BR>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并且报地区空管局备案。<BR>第三十四条 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应当在飞行校验实施前<BR>组织召开由校验机组和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议,确定飞行校验实<BR>施细节,指定专人负责协调飞行校验的实施。<BR>第三十五条 飞行校验通常应当依照目视飞行规则进行。<BR>第三十六条 校验对象在实施飞行校验期间不得对外提供使<BR>用,其运行管理单位应当及时发布航行通告。<BR>8<BR>第三十七条 飞行校验期间,飞行校验员应当及时通报飞行校<BR>验情况,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应当及时调整设备,使校验数据<BR>达到最佳值。<BR>第三十八条 飞行校验机构应当依据《飞行校验规则》(MH2003)<BR>和《飞行校验的技术要求和取值方法》的要求执行飞行校验,并确<BR>保校验结论正确。<BR>第三十九条 飞行校验机构应当在飞行校验完成后1 天内出具<BR>校验报告。<BR>第四十条 飞行校验机构在校验实施期间发现校验对象存在严<BR>重安全隐患时,应当及时向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和地区空管局<BR>报告。<BR>第四十一条 飞行校验机构应当向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提<BR>供飞行校验日常业务咨询、飞行校验结论问询等服务。<BR>第四十二条 飞行校验期间,出现以下情形的可中断本次飞行<BR>校验:<BR>(一) 如果校验对象出现不正常情况且48 小时内不能排除的;<BR>(二) 如果因为校验飞机或校验设备故障、恶劣天气、空域限制<BR>等影响,造成飞行校验无法在48 小时内继续进行的。<BR>第四十三条 中断飞行校验后,执行本次飞行校验的飞行校验<BR>机组应当出具已校科目的书面报告,并且说明具体情况。<BR>第四十四条 因为第四十二条(一)导致中断飞行校验时,校<BR>验对象应当停止对外提供使用。<BR>9<BR>因为第四十二条(二)导致中断飞行校验时,校验对象的运行<BR>管理单位应当与飞行校验员对校验对象状况和未校验项目进行研<BR>究,如果调整项目已经恢复正常,已校验项目数据正常,未调整项<BR>目数据正常并且该校验对象没有超出定期飞行校验周期的,该校验<BR>对象可继续提供使用。若校验对象不满足上述要求,则该校验对象<BR>应当继续停止提供使用。<BR>第五章 飞行校验报告管理<BR>第四十五条 飞行校验记录数据和飞行校验报告是每次飞行校<BR>验结果的基本证明文件。<BR>第四十六条 飞行校验机组应当根据校验对象及其种类、科目<BR>实施飞行校验,准确记录每个测量参数的检查结果。在飞行校验结<BR>束后,应当根据各参数记录的最终结果,结合其所支持的运行标准,<BR>分析飞行校验记录数据,出具校验结论,提出校验建议,填写飞行<BR>校验报告。<BR>第四十七条 飞行校验机组应当按照附录二的要求记录飞行校<BR>验记录数据。<BR>第四十八条 飞行校验员和飞行人员应当共同完成飞行校验报<BR>告,并由飞行校验机构提交给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BR>飞行校验报告应当包括对校验对象参数及系统状况的描述、测<BR>量参数的最终结果和校验结论,具体内容见附录三。<BR>第四十九条 设备校验结论分为合格、限用和不合格。<BR>10<BR>合格是指校验对象的所有技术参数均符合《飞行校验规则》<BR>(MH2003)中规定的标准值和容差。<BR>限用是指校验对象的技术参数不能在标准覆盖区域内均符合<BR>《飞行校验规则》(MH2003)中规定的标准值和容差,但在部分区域<BR>内符合上述规定的标准值和容差。导航设备的标准覆盖区域见附录<BR>四。<BR>不合格是指校验对象的主要技术参数不符合《飞行校验规则》<BR>(MH2003)中规定的标准值和容差,不能提供安全可靠的引导,或<BR>存在安全隐患,信号质量不可靠。<BR>第五十条 飞行校验结束后,校验结论为限用或者不合格的,<BR>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应当立即向校验对象所在的空中交通管理<BR>部门通报,并且按照规定发布航行通告。<BR>第五十一条 飞行校验机构和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应当妥<BR>善保存飞行校验记录数据和飞行校验报告,直至校验对象被撤销。<BR>第六章 监督检查<BR>第五十二条 民航总局和地区管理局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方式<BR>对飞行校验机构、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飞行校验的执行情况进<BR>行监督检查。<BR>第五十三条 飞行校验机构应当每季度向总局空管局报告校验<BR>对象飞行校验完成情况。<BR>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应当每年向地区空管局报告校验对象<BR>飞行校验执行情况。<BR>11<BR>第五十四条 飞行校验机构和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应当建<BR>立自检制度,开展自检活动,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当予以及时解决或<BR>者通报有关部门。<BR>第五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于违反本规章的行为,有权向<BR>民航总局或者地区管理局举报。<BR>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查处,并为举报人保密。<BR>第七章 法律责任<BR>第五十六条 飞行校验机构安排未获得资格的飞行校验员或者<BR>使用未按照规定检测和校准的飞行校验系统执行飞行校验任务的,<BR>由民航总局对飞行校验机构处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BR>第五十七条 飞行校验机构违反本规章第三十一条、第三十八<BR>条影响校验对象正常对外提供使用的,由民航总局责令限期改正,<BR>处以警告、通报批评或者人民币20000 元以上30000 元以下的罚款。<BR>第五十八条 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对外提供使用未按照规<BR>定进行飞行校验的校验对象,或者校验对象对外提供使用的范围与<BR>飞行校验结论不符的,由民航总局或者地区管理局责令限期改正,<BR>处以警告或者人民币20000 元以上30000 元以下的罚款。<BR>第五十九条 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违反本规章第二十八条<BR>导致飞行校验结论错误的,由民航总局或者地区管理局处以警告或<BR>者人民币20000 元以上30000 元以下的罚款。<BR>第七章 附则<BR>第六十条 本规则自二ΟΟ×年×月×日起施行。<BR>12<BR>附录一<BR>飞行校验科目<BR>一、航向信标、下滑信标、指点信标的飞行校验科目<BR>(一)航向信标的投产校验、定期校验、投产校验后增加的符合<BR>性飞行校验按照下表中所要求的科目进行检查。<BR>序号 校验科目 投产校验 定期校验<BR>投产校验后增加<BR>的符合性飞行校<BR>验<BR>1 识别 △ △ △<BR>2 调制度 △ △ △<BR>3 航道宽度/对称性 △ △ △<BR>4 平均宽度/对称性 △<BR>5 航道校直 △ △ △<BR>6 航道结构 △ △ △<BR>7 宽度告警 △ △<BR>8 校直告警 △ △<BR>9 余隙 △ △ △<BR>10 高角余隙 △<BR>11 覆盖 △ 17nm/±35°<BR>12 极化 △ △<BR>13 调制平衡<BR>14 相位<BR>根据需要检查<BR>15 功率告警 △<BR>注:△表示应检查的科目。<BR>(二)下滑信标的投产校验、定期校验、投产校验后增加的符合<BR>性飞行校验按照下表中所要求的科目进行检查。<BR>序号 校验科目 投产校验 定期校验<BR>投产校验后增加<BR>的符合性飞行校<BR>验<BR>1 调制度 △ △ △<BR>2 下滑道宽度/对称性 △ △ △<BR>3 平均宽度/对称性 △ △ △<BR>4 下滑角 △ △ △<BR>5 下滑道结构 △ △ △<BR>6 入口高度 △ △ △<BR>7 宽宽度告警 △ △<BR>8 窄宽度告警 △<BR>13<BR>14<BR>9 下限告警 △ △<BR>10 余隙 △ △<BR>11 覆盖 △ △<BR>12 调制平衡<BR>13 相位<BR>根据需要检查<BR>14 超障余隙 △ 根据需要检查<BR>15 功率告警 △<BR>注:△表示应检查的科目。<BR>15<BR>(三)指点信标的投产校验、定期校验、投产校验后增加的符合<BR>性飞行校验按照下表中所要求的科目进行检查。<BR>序号 校验科目 投产校验 定期校验<BR>投产校验后增加<BR>的符合性飞行校<BR>验<BR>1 覆盖 △ △ △<BR>2 识别信号 △ △ △<BR>3 音频频率 △ △ △<BR>注:△表示应检查的科目。<BR>(四)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当按下表中的对应科目对仪表着陆系统<BR>进行特殊校验:<BR>a.在仪表着陆系统保护区内或附近新增了障碍物、建筑物或架空电<BR>缆等,可能会影响导航信号的质量;<BR>b.在仪表着陆系统保护区内或附近进行建设活动或跑道修补等,不<BR>能确定其对导航信号质量的影响;<BR>c.设备的工作频率发生了改变;<BR>d.更换、维修、移动或重新安装了下滑天线辐射单元;<BR>e.更换、维修、移动或重新安装了航向天线阵辐射单元;<BR>f.更换了整个发射机单元或发射机的射频组件(如射频电缆和天线<BR>部件,射频电桥,调制器,功放、功分器)。<BR>航向信标特殊校验科目<BR>序号 科目 对应的特殊校验情况<BR>1 识别 a,b,c,e,f<BR>2 调制度 a,b,c,e,f<BR>3 航道宽度 a,b,c,e,f<BR>4 宽度对称性 a,b,c,e,f<BR>5 航道校直 a,b,c,e,f<BR>16<BR>6 航道结构 a,b,c,e,f<BR>7 宽度告警 a,e,f<BR>8 校直告警 a,b,c,e,f<BR>9 余隙及高角余隙 a,e,f<BR>10 覆盖 a,e,f<BR>11 极化 a,e,f<BR>12 调制平衡 根据需要检查<BR>13 相位 根据需要检查<BR>14 功率告警 a,e,f<BR>下滑信标特殊校验科目<BR>序号 科目 对应的特殊校验情况<BR>1 调制度 a,b,c,d,f<BR>2 下滑半宽度 a,b,c,d,f<BR>3 宽度对称性 a,b,c,d,f<BR>4 下滑角 a,b,c,d,f<BR>5 下滑道结构 a,b,c,d,f<BR>6 入口高度 a,b,c,d,f<BR>7 宽度告警 a,d,f<BR>8 下限告警 a,b,c,d,f<BR>9 余隙 a,d,f<BR>10 覆盖 a,d,f<BR>11 调制平衡 根据需要检查<BR>12 相位 根据需要检查<BR>13 超障余隙 a,b,c,d,f<BR>14 功率告警 a,d,f<BR>指点信标特殊校验科目<BR>序号 科目 对应的特殊校验情况<BR>1 识别 a,c,f<BR>2 音频 a,c,f<BR>3 副轴覆盖 a,c,f<BR>4 主轴覆盖 a,c,f<BR>17<BR>二、全向信标、测距设备的飞行校验科目<BR>(一)全向信标的投产校验、定期校验、投产校验后增加的符合<BR>性飞行校验按照下表中所要求的科目进行检查。<BR>序号 校验科目 投产校验 定期校验<BR>投产校验后增加<BR>的符合性飞行校<BR>验<BR>1 覆盖 △ △ △<BR>2 识别信号 △ △ △<BR>3 话音 △ △ △<BR>4 辩向、旋转 △ △ △<BR>5 极化 △ △ △<BR>6 圆周 △ △ △<BR>7 基准方位 △ △ △<BR>8 飞行可用性 △ △ △<BR>9 方位误差 △ △ △<BR>10 弯曲 △ △ △<BR>11 抖动和摆动 △ △ △<BR>12 调制度 △ △ △<BR>13 监控器 △<BR>当发现设施超过告警值而监控器不<BR>告警时应检查<BR>14<BR>接收机地面<BR>检查点<BR>15 频率干扰 △ △ △<BR>16 航路、航线 △ △ △<BR>17<BR>等待和进近程序<BR>涉台径向<BR>△ △ △<BR>18<BR>进离场程序<BR>涉台径向<BR>△ 36 个月<BR>注:<BR>1、 △表示应检查的科目。<BR>2、 16、17、18 项根据航路航线及涉台程序是否使用检查。<BR>3、 投产校验、定期校验、投产校验后增加的符合性飞行校验应对进近程序中所有涉台<BR>径向,包括等待、初始、中间、最后进近航段,进行检查。<BR>4、 投产校验应对进离场程序中所有涉台径向,包括等待程序,进行检查;投产校验后<BR>增加的符合性飞行校验不检查进离场程序中涉台径向;投产校验之后按照36 个月<BR>的周期对进离场程序中的所有涉台径向,包括等待程序,进行定期校验。<BR>18<BR>(二)测距设备的投产校验、定期校验、投产校验后增加的符合<BR>性飞行校验按照下表中所要求的科目进行检查。<BR>序号 校验科目 投产校验 定期校验<BR>投产校验后增加<BR>的符合性飞行校<BR>验<BR>1 覆盖 △ △ △<BR>2 识别信号 △ △ △<BR>3 测距误差 △ △ △<BR>4 航路、航线 △ △ △<BR>5 等待和进近程序 △ △ △<BR>6 进离场程序 △ 36 个月<BR>注:<BR>1、 △表示应检查的科目。<BR>2、 4、5、6 项根据航路航线及涉台程序是否使用检查。<BR>3、 其他校验科目与和DME 配合使用的设备同期检查。<BR>4、 投产校验、定期校验、投产校验后增加的符合性飞行校验应对进近程序中所有涉台<BR>径向,包括等待、初始、中间、最后进近航段和DME 圆弧,进行检查。<BR>5、 投产校验应对进离场程序中所有涉台径向,包括等待程序和DME 圆弧,进行检查;<BR>投产校验后增加的符合性飞行校验不检查进离场程序中涉台径向;投产校验之后按<BR>照36 个月的周期对进离场程序中的所有涉台径向,包括等待程序和DME 圆弧,<BR>进行定期校验。<BR>(三)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当按下表中的对应科目对全向信标、测<BR>距设备进行特殊校验:<BR>a.在台站附近新增了较大的障碍物或建筑物,可能会影响覆盖、信<BR>号场强和航道的质量;<BR>b.对地网进行过较大面积的维护或扩展;<BR>c.设备的工作频率发生了改变;<BR>d.为增加或减少服务区域,对设备输出功率进行了调整。<BR>全向信标特殊校验科目<BR>序号 科目 对应的特殊校验情况<BR>1 识别 a,b,c,d<BR>2 辨向 a,b,c,d<BR>19<BR>3 极化 a,b,c,d<BR>4 圆周校直 a,b,c<BR>5 弯曲 a,b,c,d<BR>6 抖动和扇摆误差 a,b,c,d<BR>7 可飞性 a,b,c,d<BR>8 覆盖 a,b,c,d<BR>9 调制度 a,b,c,d<BR>10 基准径向 a,b,c<BR>11 监控器告警 a,b,c<BR>12 程序方位 a,b,c,d<BR>测距设备特殊校验科目<BR>序号 科目 对应的特殊校验情况<BR>1 识别 a,c,d<BR>2 覆盖 a,c,d<BR>3 准确度 a,c,d<BR>4 支持程序 a,c,d<BR>20<BR>三、无方向性信标的飞行校验科目<BR>(一)无方向性信标的投产校验、定期校验、投产校验后增加的<BR>符合性飞行校验按照下表中所要求的科目进行检查。<BR>序号 校验科目 投产校验 定期校验<BR>投产校验后增<BR>加的符合性飞<BR>行校验<BR>1 有效覆盖 △<BR>2 航路、航线覆盖 △<BR>选择一条航路、航线飞到所要求的<BR>最大距离<BR>3 识别信号 △ △ △<BR>4<BR>等待和进近程序<BR>涉台径向<BR>△ △ △<BR>5 过台 △ △ △<BR>6<BR>进离场程序<BR>涉台径向<BR>△ 36 个月<BR>注:<BR>1、 △表示应检查的科目。<BR>2、 2、4、6 项根据航路航线及涉台程序是否使用检查。<BR>3、 投产校验、定期校验、投产校验后增加的符合性飞行校验应对进近程序中所有涉<BR>台径向,包括等待、初始、中间、最后进近航段,进行检查。<BR>4、 投产校验应对进离场程序中所有涉台径向,包括等待程序,进行检查;投产校验<BR>后增加的符合性飞行校验不检查进离场程序中涉台径向;投产校验之后按照36 个<BR>月的周期对进离场程序中的所有涉台径向,包括等待程序,进行定期校验。<BR>(二)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当按下表中的对应科目对无方向性信标<BR>进行特殊校验:<BR>a.在台站附近新增较大的障碍物或建筑物,可能会影响信号场强和<BR>覆盖。<BR>b.更换了不同类型的天线,或对原天线进行了更改,或对地面进行<BR>了处理。<BR>c.为扩大或缩小服务区,对天线电流进行了更改。<BR>21<BR>d.设备的工作频率发生了改变。<BR>无方向性信标特殊校验科目<BR>序号 科目 对应的特殊校验情况<BR>1 识别 a,b,c,d<BR>2 覆盖 a,b,c,d<BR>3 过台 a,b,d<BR>4 等待和进近程序 a,b,c,d<BR>22<BR>附录二<BR>飞行校验记录数据<BR>一、飞行校验记录数据包括飞行校验所使用的设备数据、地形<BR>数据、飞行程序以及校验中记录飞行校验状态和结果的记录图纸。<BR>二、飞行校验记录图纸包括下列信息:使用的设备数据,校验<BR>日期和时间,系统的状态,校验系统自检的结果,记录仪的校准,<BR>飞行校验系统的校准,机载接收机的输出,机组成员,设备的识别,<BR>设备的类型,校验的类型,校验的数据,飞机的机尾号,飞机的姿<BR>态,距离、高度以及其它与校验有关的数据。<BR>三、飞行程序的飞行校验记录数据另行规定。<BR>23<BR>附录三<BR>飞行校验报告<BR>飞行校验报告必须准确地反映出系统的工作状态、空间信号的<BR>质量、仪表飞行程序以及地形数据等。飞行校验报告应当包括下列<BR>几个方面的内容:<BR>一、有关飞机的信息,包括机号,机载系统的名称和数据库版<BR>本号,是否在有效期内,机长的姓名,校验起止日期和时间。<BR>二、有关飞行校验的情况,包括校验系统的名称,校验数据库<BR>版本号,校验员的姓名,校验飞行的圈数和各科目的名称,校验持<BR>续的总小时数。<BR>三、有关设备资料的情况,包括台站名称,设备名称,设备类<BR>别,设备类型,频率/呼号,组成部分,校验类型。<BR>四、有关校验的参数,包括校验前的参数,校验后的参数,各<BR>参数的标准值、容差,各参数的取值方法(范围)。<BR>五、校验结论是根据各参数最终被校验的情况,结合其支持运<BR>行标准,校验员对校验的结果做出客观的评价。<BR>六、由于受非校验因素的限制,无法对被校设施的标准覆盖区<BR>进行完整的空中检查时,校验结论应为限用,并应当在校验报告中<BR>注明其受限的范围。对限用的设备,应按照如下方式描述:<BR>(一)准确描述出不可用的径向线或方位。<BR>(二)准确描述出不可用高度和海里数。<BR>(三)对于VOR/DME/NDB,描述径向线或方位时应使用顺时针<BR>24<BR>方向,高度应使用术语:高于或低于平均海平面(MSL)高度,距离<BR>应使用术语:超出XX 海里距离或在XX 海里距离范围内。<BR>(四)对航向信标的方位应使用前向航道(进港)的左侧或右<BR>侧和距跑道入口的海里数来描述其横向位置。描述高度应使用高于<BR>或低于平均海平面(MSL)高度。如果DME 是标准仪表进近图中的一<BR>部分,也可以使用DME 距离。<BR>(五)下滑信标应使用前向航道(进港)的左侧或右侧和距跑<BR>道入口的海里数来描述其横向位置。描述高度应使用高于或低于平<BR>均海平面(MSL)高度。如果DME 是标准仪表进近图中的一部分,也<BR>可以使用DME 距离。<BR>七、飞行校验报告中微安数精确到1 微安,高度精确到1 米,<BR>方位精确到0.1 度,百分比精确到百分之0.1,海里数精确到0.1NM,<BR>角度精确到0.01 度,宽度精确到0.01 度。<BR>八、飞行校验报告中有初始和最终结果项目的应当分别记录设<BR>备初始和最终的测量结果。<BR>飞行程序的飞行校验报告另行规定。<BR>25<BR>附录四<BR>导航设备的标准覆盖区<BR>导航设备的标准覆盖区是指导航信号组成的一个空间区域,在<BR>这个区域内存在可用的信号场强且在运行上不受信号干扰的限制。<BR>一、仪表着陆系统的标准覆盖区如下:<BR>(一)对于航向信标,前向±10 度以内为25NM,+10 至+35 度<BR>和-10 至-35 度范围内为17NM。<BR>(二)对于下滑信标,水平方向航道中心线两侧各8 度范围,<BR>垂直方向0.3 倍下滑角至1.75 倍下滑角之间,最小覆盖为10NM。<BR>(三)如果存在测距设备与仪表着陆系统配合使用的情况,则<BR>测距设备的标准覆盖区同航向信标。<BR>二、全向信标和测距设备的标准覆盖区如下:<BR>(一)对于终端区的导航系统,高于台站标高300 米(对于山<BR>区机场600 米)或最低扇区安全高度以上至台站标高3600 米以下最<BR>小覆盖为25NM。<BR>(二)对于航路导航系统,高于台站标高300 米(对于山区机<BR>场600 米)或最低扇区安全高度以上至台站标高5500 米以下最小覆<BR>盖为40NM;高于台站标高5500 米以上至台站标高13700 米以下最<BR>小覆盖为100NM。<BR>三、无方向性信标的标准覆盖区如下:<BR>(一)载波功率输出300W(含)以内的,高于台站标高450 米<BR>或最低安全高度最小覆盖25NM。<BR>26<BR>(二)载波功率输出介于300w 至600W(含)之间的,高于台<BR>站标高450 米或最低安全高度最小覆盖50NM。<BR>(三)载波功率输出600W 以上的,高于台站标高450 米或最低<BR>安全高度最小覆盖75NM。

lightszzn100 发表于 2010-9-11 22:32:50

xiangwodkfsdkfdskfj

jl0642 发表于 2010-9-14 09:06:50

民用航空飞行校验管理规则

ahz 发表于 2011-5-13 10:59:26

是不是航标飞行校验

zszs 发表于 2011-6-8 12:18:49

:handshake 正好需要这资料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用航空飞行校验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