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拉响防空警报纪念九一八事变(图)
核心提示:9月18日,中国多个地方拉响防空警报,提醒人们勿忘“九一八”国耻。视频说明:各地纪念“九·一八”事变79周年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9/19/2010091901015688554.jpg
9月17日,学生在沈阳“九 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杨新跃 摄) 查看高清图集<<<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9/19/2010091901015843db4.jpg
9月17日,一名沈阳市民在“九 一八”历史博物馆内参观。新华社发(杨新跃 摄)查看高清图集<<<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9/19/201009190101583600f.jpg
9月17日,学生来到沈阳“九 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杨新跃 摄)查看高清图集<<<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报道 警报长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8日,中国多个地方拉响防空警报,提醒人们勿忘“九一八”国耻。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史称九一八事变。这次事件爆发后,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
在“九一八”事件爆发地沈阳,当晚,凌厉的警报声划破夜空,所有人垂首默立,行驶的车辆一律停驶鸣笛。
当天上午10时至10时15分,陕西西安市上空拉响了防空警报,以提醒人们勿忘“九一八”。这是西安市20多年来第四次在全市范围内鸣放防空警报。
在黑龙江省,13个市地当天上午全部拉响防空警报。9月18日上午10时,哈尔滨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启动了防空警报系统,刺耳的防空警报声笼罩着哈尔滨城区,大街上一些行人停下脚步,在警报声中感受着历史。整个过程持续10分钟,于10时10分结束。
当尖厉的警报声在哈尔滨上空回荡。今年70岁的朱玉芬噙着眼泪,手捧黄花,在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殉难者纪念墙前,向被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用活体试验残忍杀害的父亲和二叔表示哀悼和思念。
“希望人间无战事。”朱玉芬说,“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要时刻警醒、居安思危,也希望日本政府正视历史、正视现实。”
上午9时18分,吉林省长春市上空鸣响防空演习警报。当日拉响的防空演习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部分。警报从9时18分一直持续到9时41分,整个过程长达23分钟。
当警报声响起时,正在长春市文化广场军训的近300名吉林大学新生,停止了训练,向国旗行注目礼,他们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凝重;在广场两旁的街道上,疾驰的汽车也减速慢行,长鸣车笛;而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门前,一些大中学生和解放军武警战士自发来到这里举行宣誓仪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一声声慷慨激昂的誓言,伴随着警报声久久回荡,令一旁的参观者也深受感染,纷纷停下脚步,加入宣誓队伍。
长春工程学院大三国防生野环鹏说:“振聋发聩的防空警报,正提醒我们要永远铭记那段惨痛的历史。我作为一名国防生,更应该奋发图强,不断提高自己的战斗能力,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
伴随着警报长鸣,长春市还举行纪念“九一八”事变发生79周年大型演讲比赛。人们通过这种方式,铭记历史,表达对和平的祈愿。
这一演讲比赛由长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伪满皇宫博物院主办。来自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吉大附中、吉林大学等十余所学校的学生,以及武警长春支队、吉林省公安厅警卫队的战士们参加了比赛。选手们以“勿忘国耻 爱我中华”为主题进行演讲。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的一声炮响打破了中国大地寂静的夜空,也深深地在中国人民心理烙下永远的痛 ”选手们的演讲饱含深情,慷慨激昂,将在场观众带回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更提醒人们要以史为鉴,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当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也迎来参观高峰,特别是免费开放的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更迎来大批游客。据伪满皇宫博物院宣教部主任蒋海燕介绍,预计当日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将接待近万人。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9/19/20100919010200f45a5.jpg
9月18日,一位参赛选手在演讲比赛中。当日,吉林省长春市举行纪念“九 一八”事变79周年大型演讲比赛。新华社记者 常亦殊 摄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9/19/2010091901031428c68.jpg
9月18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园内,市民们高呼“勿忘国耻、牢记历史”等口号。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9/19/20100919010156f204d.jpg
9月15日,一名大学生在长达91.8米的纪念横幅上签名。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毛海峰)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img07/end_i.gif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