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场鸟击防治策略的思考_以成都双流机场为列
**** Hidden Message ***** 关于机场鸟击防治策略的思考<BR>———以成都双流机场为列<BR>付 令1 夏 洲2 杨向东3<BR>(1.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3. 西南空中交通管理局四川成都610202)<BR>摘 要: 民航飞行量的迅速增长,使得鸟击航空器的事件更加频繁。本文针对易发生鸟击事件的重点季节、重点时段,结合<BR>机场进离场程序特点,编制鸟击防范进近图与机组操作程序,采用先期环境改善、设施配合,飞行实施阶段积极防范,飞行后<BR>调研统计分析,即被动防御与主动防治两种手段,辅以鸟情信息报告制度,构建多方参与的鸟害防治系统。<BR>关键词: 鸟击; 防治<BR>中图分类号: C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28320 (2006) 0920096203<BR>收稿日期:2006208228<BR>作者简介:付令(19772) 男,重庆人,硕士,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航务安全监察员兼飞行签派员,毕业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BR>中交通管制专业及重庆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民航运行控制。<BR> 每到春、秋季节,各航空公司报告发生的鸟击事<BR>件往往会大幅度的增加。据民航总局统计,我国鸟<BR>击事件已占据民航飞行事故征候的26. 2 %。防治<BR>鸟击,已经成为航空公司、机场、空管、民航管理局、<BR>农林、环保等单位不能回避的严峻课题。<BR>1 对鸟击的规律性认识的再认识<BR>1. 1 鸟击发生的地域规律<BR>在我国,鸟击较少发生在西北地区,多数发生在<BR>南方和华北地区。这是因为西北部地区机场外多为<BR>沙石戈壁滩,各类杂草、树木很难生长,没有非常适<BR>宜的鸟类生存繁衍条件;而南方及华北地区机场周<BR>围水源充足,草类及灌木生长较快,为鸟类的生存栖<BR>息繁衍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特别是西南地区的重<BR>庆、成都等地,位于两条以上的鸟类迁徙路线之上,<BR>鸟类活动相对频繁,因而发生鸟击的概率相对较高。<BR>1. 2 鸟击发生的时段规律<BR>鸟击发生的季节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约占<BR>80 %. 主要因为,在春季,雏鸟学飞,感官不完备;避<BR>让能力弱,在秋季侯鸟迁徙、换毛。<BR>每天发生鸟击的时段不尽相同,有统计显示,我<BR>国黄昏和夜间鸟击比例52 % ,主要是在黄昏前后光<BR>线暗淡,鸟类辨别能力减弱,精力疲惫,一旦遭遇飞<BR>机这个庞然大物更容易发生撞击。<BR>1. 3 鸟击发生的飞行阶段规律<BR>目前,世界范围内每年发生的鸟击事件,已占据<BR>事故征候的近30 %。根据统计,75 %的鸟击发生在<BR>60 米以下,发生在60 米至1000 米的鸟击约占20 % ,<BR>也就是说,95 %的鸟击发生在1000 米以下,1000 米<BR>以上的鸟击仅占极少比例。<BR>若按飞行阶段划分,根据美国GE 公司的统计,<BR>在起飞阶段发生的鸟击占40 % ,着陆阶段为35 % ,<BR>爬行阶段为13 %。<BR>1. 4 鸟击航空器受损部位规律<BR>民航运输飞机通常装备高涵道比涡轮发动机,<BR>发动机转速高、吸气量大,鸟类更容易被吸入发动<BR>机。发动机遭遇鸟击后会造成巨大冲量甚至停车,<BR>严重的会造成机毁人亡的后果。据加拿大1994 年<BR>对655 鸟击飞机事件的统计中,发动机遭遇鸟击占<BR>24 %、雷达天线占17 %、机翼占16 %、座舱盖、机头<BR>占14 %、风挡占10 %、起落架占4 %、机身占1 %、其<BR>他占7 %。20 年来,俄罗斯发生的鸟击事件已超过<BR>5000 起,不仅使2500 台发动机受损而提前更换,还<BR>因此而发生了20 起飞行事件和32 起空难。<BR>2 鸟击的危害<BR>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民航37. 1 %的飞机遭遇<BR>过鸟击。而据测算,一只500 克的飞鸟与300 公里P<BR>小时速度进近的飞机相撞,将产生111 公斤的冲击<BR>力,其破坏性可想而知。冲击力与鸟的质量及相对<BR>速度平方成正比。国际报告显示,88 %的鸟击对飞<BR>机没有造成功能性损伤,但也常引起航班返航、影响<BR>96<BR> 湖南农机2006. 9<BR>航班正点率及造成旅客恐慌等后果。起飞滑跑中遭<BR>遇鸟击,如飞行机组决策时飞机速度大于V1 ,则飞<BR>机可能冲出跑道,致使旅客受伤和飞机结构损坏。<BR>在起降阶段更易遭遇小鸟群,小鸟一旦被吸入发动<BR>机,堵塞进气道,容易导致发动机熄火、损坏。如果<BR>鸟类撞击部位在驾驶舱风挡玻璃,还可能使飞行员<BR>受伤,影响判断和操纵,危及整机安全。<BR>3 机场生态<BR>2001 年4 月,某飞机厂在执行试飞任务,飞机<BR>在离地高度10 米左右遭遇鸟击,致使发动机停车,<BR>最终机毁人亡。事后分析,其机场跑道边杂草丛生,<BR>野兔和鼠类种群数量很大,鸟类活动也很活跃。此<BR>后该厂定期剪割杂草,没有再次发生重大鸟击事件,<BR>这一事故说明,防治鸟击,首先要控制机场周边的生<BR>态环境。<BR>生态位理论认为,路过、进出机场区的鸟类都有<BR>其特定时间、空间和相关种群的功能关系。机场作<BR>为一个相对封闭、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为鸟类生存<BR>创造了条件。自1997 年民航法颁布实施以来,各个<BR>机场均采取了封闭措施,加之个别小机场没有定期<BR>清除杂草,生物种群数量都有了一定增长。即使是<BR>较大的机场,如成都双流机场,定期清除草小灌木,<BR>整治场区环境,仍然存在山鼹鼠、野兔等以草根、草<BR>籽为食物的啮齿类动物。双流机场的护场河,排水<BR>沟以及东北边江安河、水渠等丰富的水系也为植被<BR>生长提供有利条件。跑道和滑行道道肩边的开花植<BR>物和豆荚类植物是植食和杂食性鸟类的食物。场区<BR>土壤和草类是无脊椎动物的乐园,土壤动物和草丛<BR>植物被鸟类取食,形成完备的食物链。<BR>此外,双流机场北边、南边为田地,主要种植水<BR>稻、菜花。稻田的钉螺等水生动物,蚂蚱、飞蛾以及<BR>水稻籽等都是雀类喜爱的食物。而此片区正好在起<BR>落航线的一边和五边覆盖范围内。<BR>4 鸟击的系统性防治<BR>成都双流机场防治鸟击的技术不断升级,从稻<BR>草人到恐吓布标,再到驱鸟车、驱鸟炮、声波驱鸟、光<BR>刺激;以及依靠监控设备,及时开启驱鸟设备等等。<BR>此外,随着法制化管理的推进,机场当局已依法解决<BR>机场周边居民饲养的上万只鸽子问题。笔者主张,<BR>采取系统性技术与管理防范措施来防治鸟害。<BR>4. 1 防治鸟击,管理先行<BR>长久以来,美国民航对飞机遭遇鸟击事件的报<BR>告数量远多于中国民航。除飞行量和地理特征巨大<BR>差异外,观念和安全管理体系也是中国民航鸟击事<BR>件报告较少的原因。近年来,随着安全责任的明确<BR>划分,以及对鸟击的重视程度提升,鸟击事件报告次<BR>数明显增加。特别是为加强管理,明确责任,中国民<BR>航管理部门已将”飞机起飞100 米高度以内,进近着<BR>陆60 米高度以内发生的鸟击事件”责任单位明确为<BR>机场当局。鸟击万架次鸟击率由2001 年的0. 227<BR>上升到2005 年的0. 589。<BR>笔者以为,现在的鸟害防治应该由被动的及时<BR>防御,扩展到先期的预见性的全面防治。(1) 结合全<BR>国机场区鸟情防治系统,对机场周边出现鸟类频度、<BR>飞行高度进行观测、统计,对场区生态系统进行分析<BR>研究。(2) 对场区进行进一步整治。一些成为鸟类<BR>食物的杂草,特别是花果类杂草、小灌木要清除。合<BR>理喷洒一些低毒高效的驱虫剂。(3) 切断鸟类在机<BR>场的食物链,减少机场对鸟类的吸引力。尤其在夏<BR>季种子成熟期进行割草。条件成熟时,场区采用单<BR>一草种,便于管理。(4) 投放灭鼠药具。(5) 机场周<BR>边水域治理。对于水域边的垃圾场、污物进行清理。<BR>(6) 各驻场单位清理环境卫生,不种植果类树木,严<BR>禁敞开堆放垃圾。(7) 开展行业内外的鸟害防治学<BR>术交流会。(8) 航空公司方面,机组训练增加鸟击内<BR>容,尤其是鸟击后单发处置程序,积极研究制定鸟击<BR>后机组操作检查单。(9) 空管方面, ATIS 机场通波<BR>增加鸟情服务程序。(10) 建议飞机制造商改进发动<BR>机,提高其抗撞击能力。(11) 加强机务航后检查工<BR>作,发现鸟击痕迹,仔细判断撞击部位,受损程度,并<BR>及时上报。<BR>4. 2 编制防鸟击进离场示意图的构想<BR>鸟击事件的发生与各机场程序也有密切的关<BR>系。如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设立金堂、资阳、崇州三<BR>个出港走廊口,五凤溪、富加场、崇州三个进场走廊<BR>口,C 类航空器进出走廊口高度约3000 - 3900 米。<BR>大致在走廊口连线以内的为进近区域,航空器飞行<BR>高度大多低于3000 米,只有鹰、鹞的飞行高度能在<BR>此限;切入盲降前飞机高度在1000 米左右,迁徙的<BR>白鹭、野鸭子可达此高度;而切入盲降前后1000 米<BR>以下的高度,可受鸽子、迁徙的大雁影响。I 类盲降<BR>进近C 类航空器决断高60 米,在此高度下发生的鸟<BR>击占鸟击事件的35 % ,起飞至100 米高度发生的鸟<BR>击占鸟击事件的40 %。机场起落航线一边、五边十<BR>公里为最重要防治区域。图1 为简单的双流机场防<BR>鸟击进场、进近图;若为离场图,还将增加遭遇鸟击<BR>后的返航程序。<BR>97<BR> 湖南农机2006. 9<BR>图1 双流机场防鸟击进场、进近图<BR>4. 3 信息报告、收集与鸟害预防<BR>在我国发生的鸟击事件报告,有75 %没有明确<BR>飞行高度,42 %不明事件发生阶段,这对防治工作的<BR>开展极为不利。鸟击事故和事故征候已实行强制报<BR>告制度,而对于可能危及飞行安全的鸟类飞行情况,<BR>笔者主张采取自愿报告制度。在信息传递方面应实<BR>现全员参与。鸟情防治不再只是机场当局的事,场<BR>区内任何工作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向机场指<BR>挥中心或相关部门报告及时鸟情信息。飞行机组通<BR>过航空公司签派P飞行服务中心报告室可向机场当<BR>局提供即时有效鸟情信息。特别是在候鸟迁徙时<BR>期,仅靠机场方巡场,人力物力有限,难以兼顾各方<BR>位情况,机组对于候鸟编队飞行的方向却可以有一<BR>个大致的判断。在五边、一边的居民区设置义务观<BR>测站,聘请鸟情观察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激<BR>励。<BR>5 展望<BR>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鸟类雷达将得到广泛应用,<BR>及时观测鸟害,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可有效,防止鸟击<BR>事件的发生。如美国的AHAS 系统,可对场区鸟类<BR>飞行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作出评估,进行必要预警。<BR>将来的飞机发动机抗撞击能力也必将提升,如美国<BR>联邦航空局已要求飞机发动机有良好的抗击鸟击性<BR>能,我国也应要求飞机制造厂商在这方面作出努力。<BR>鸟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局方、机场、航<BR>空公司、空管等单位通力合作,以及学术研究的深入<BR>开展,鸟击事件的发生概檬一定可以控制一个可以<BR>接受的范围内。<BR>参考文献:<BR> 张新华. 防治鸟害,确保安全[ Z] . 第六届全国飞行技<BR>术和飞行安全研讨会论文. 2001<BR> 吴琦,唐思贤,乐观. 机场鸟击事故灾害的生态防治<BR>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6 (1)<BR> 熊杰. 飞行中防止鸟击的方法 . 中国民用航空. 2003<BR>(6)<BR> 李敬,卢贤锋. 以人为本,立足科技创新,科学防范鸟击<BR>航空器 . 航空安全. 2006 (4)<BR>Reflection on Protection Against Bird Attacks at Airports<BR>FU Ling XIA Zhou YANG Xiangdong<BR>Abstrant : With the increase of civil aviation ,there happened more and more attacks of birds against aviation equipments. According to<BR>the key periods and seasons of bird attack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ke2off and landing ,this thesis makes a programme to protect against<BR>bird attack. That is firstly to improve the envioriment and facilities , then positively protectagainst bird attack during the flight , and then analyze<BR>the situation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flights. Therough such methods we construct a bird information reporting system.<BR>Key Words : bird attack ; protection<BR>98<BR> 湖南农机2006. 9 English for Aviation Safety 航空安全英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