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鸟撞预防的基础性研究
**** Hidden Message *****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鸟撞预防的基础性研究*<BR> 赵欣如①蔡益②郭冬生①汤传峻③张晓峰⑧<BR>((D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②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北京100026)<BR> (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机场管理处,北京100621)<BR> 摘 要 根据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面临的鸟撞威胁,采用生态学方法对首都机场开展鸟<BR>撞预防的基础性调查研究,除完成本底调查外,结合发现的鸟情,开展对野生鸟类定向管理<BR>工作及生态治理实验,并取得初步成效.为我国民航鸟撞预防工作做了积极探索。<BR> 关键词机场鸟撞北京<BR>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全国各中、大型机场一样,随着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乌机相撞问<BR>题日显严重。鸟类种类和数量的季节性增多给安全飞行(特别是飞机在机场的起降)带来极<BR>大的影响。从90年代开始,鸟击征候越来越多,直到1996年10月数万只家燕(}tirundo rus一<BR>‘tica)和金腰燕(}tirundo daurica)等候鸟云集机场上空,机场不得不采取果断措施关闭跑道<BR>避免随时发生的鸟撞事故。1996年、1997年和1998年因鸟类原因分别关闭跑道1小时、5.<BR>5小时和2.5小时。由此为机场安全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也使得我们开始了积极的思考。<BR>在民航总局的关怀和指导下,特别是针对首都机场存在的鸟害问题,首都机场全面开展了鸟<BR>撞预防的基础性研究和鸟撞预防的日常工作。几年来研究与实施均取得了一些进展,现总结<BR>如下:<BR> 1、认真开展基础研究<BR> 从1998年开始,在首都机场正式立项和北京师范大学的鸟类专家合作调查、收集首都<BR>机场的生态问题,着重调查鸟类的种类、数量、季节变动以及重要鸟种在机场栖息与活动的<BR>规律。另外,对和鸟类相关的机场地区植被、常见昆虫及土壤动物也开展了佯方调查。调查<BR>的结果显示,大量鸟类与机场的景观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对首都机场而言,吸引鸟类的因<BR>素至少有机场草丛、东跑道边的水塘、机场周边的垃圾场、机场周边的作物区、鱼塘等,不同<BR>季节、不同的生态因素吸引不同类型的鸟,因此,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和管理野生鸟类,改变<BR>和整治机场环境可有效地减少鸟害问题发生。<BR> 1.1基础研究过程中,注重机场环境因素与鸟情的相关研究<BR> 经过调查发现首都机场的鸟类问题和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BR> 1.1.1 机场草坪可吸引百灵科鸟类和金眶鸽(Charadr’ius dubius)在地面造巢;<BR> -jE京师范大学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合作项目<BR>一112—<BR> 1.1.2机场草坪的草籽和蜗牛吸引大量家鸽(Columba 1ivia)前来觅食;<BR> 1.1.3机场草坪的昆虫(成虫)在大发生时可吸引大量家燕、金腰燕云集机场低空觅食<BR>与休息(跑道地面);<BR> 1.1.4机场草坪的果实、种子、昆虫吸引大量麻雀(Passer montanus)、喜鹊(Pica pica)<BR>及其它中小型食虫鸟、食谷鸟;<BR> 1.1.5 机场草坪中的野兔及啮齿类及中小型鸟类季节性吸引大鸳(Buteo<BR>hernilasius)、红隼(Faclo tinnunculus)、短耳鹗(Asio flammeus)、纵纹腹小鹗(Athene rloc—<BR>tua)等猛禽;<BR> 1.1.6机场草坪的昆虫夜间吸引大量蝙蝠捕食;<BR> 1.1.7 东跑道东北角的水塘吸引黑水鸡(Gallinula choropus)、黄苇鸦(Ixobrychus<BR>sinensis)、大苇莺(Acrocephalus orientalis)及大杜鹃(Cuctllus canorus)繁殖;<BR> 1.1.8机场周边的垃圾场吸引鸦科鸟种取食;<BR> 1.1.9机场周边的果园,春秋吸引大量鸟类栖息或觅食;<BR> 1.1.10机场周边的作物区吸引中小型食虫鸟与食谷鸟,特别是家燕与金腰燕以及地<BR>面取食的食虫食谷鸟种l<BR> 1.1.11机场周边的杨树林及行道树有大量灰喜鹊(Cyanopica cyana)和喜鹊造巢;<BR> 1.1.12机场南侧(温榆河北岸)已建立了千只以上的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池<BR>鹭(Ardeola bacchus)群巢。<BR> 上述问题是生态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基本问题,重要之处是总结出相关鸟种与机场环境<BR>的关系。努力寻找鸟害问题的根源,从而才能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鸟害防治的管理工作。<BR> 1.2确定重点鸟种和鸟撞重点防治时期<BR> 在基础调查之后,逐步弄清了在首都机场最危险的鸟种和重点时期。重点鸟种有家鸽、<BR>喜鹊、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红隼(Falco tinnunculus)、大写、达乌里寒鸦(COrVUS<BR>dauuricus)、夜鹭、苍鹰(Accipiter gentilis)、金腰燕、家燕,重点防范时期有以下几个,9月中<BR>旬——10月上旬是金腰燕、家燕大量集群的时期,1997年、1998年曾多次因燕群密布机场<BR>(多达数万只)而关闭跑道,根据研究结果,我们采取了在此基础上9月中旬前将全部草坪割<BR>光(20公分以下)并全场同期打药灭虫相应措施。首次成功地解决了因燕子聚集而关闭跑道<BR>的问题,2000年又一次成功地预防了家燕集群问题,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进一步积累经验,以<BR>求彻底避免燕子集大群的问题。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也是大量大型鹰隼类迁徙的高峰期,<BR>也应特别注意。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是大鸳冬候居留期,此间对大驽的活动情况应充分注<BR>意。4月至5月底是凤头麦鸡、田鹨(Anthus richardi)、云雀(Alauda arvensis)等集中迁徙的<BR>时期,它们在此期间常在机场居留近1个月,飞机起降时常四处惊飞,也是重要危险期。由于<BR>总结出重点鸟种和重点防范时期,使得管理人员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BR> 2、首都机场鸟害防治工作的实施<BR> 2.1 组建专业的鸟害防治队伍,建立较完备的鸟害防治工作制度<BR> 1997年4月1日正式成立以机场副总经理为组长的鸟害防治领导小组,并在场务队成<BR> 一】1 3—<BR>立专业的鸟害防治小组,设有4名鸟害防治员,专职负责驱鸟设备的使用和机场鸟害的防治<BR>工作。同时建立了机场鸟害防治制度;制订了驱鸟设备的维护和使用制度,实行每天24小时<BR>机场鸟情巡视检查制度,积极进行危险鸟类的驱赶等,同时每天认真写鸟情巡视记录和驱鸟<BR>工作记录,并输入电脑,定期分析和总结。<BR> 2.2积极购置驱鸟设备和设施<BR> 1993年3月,机场投资近300万元,购置并安装了美国艾特公司生产的驱鸟设备,煤气<BR>炮40门、恐怖眼40套、恐怖鸟40套、马铃薯鸟粘胶30管、恐怖胶带50、驱鸟王40套、驱鸟<BR>枪10支及配套的子弹和点火弹。并于4月初投入使用。1999年5月,购置了驱鸟猎枪两支,<BR>1999年9月,投资48万元,购置了清华大学驱鸟车一部。所有的这些驱鸟设备和设施的相<BR>继投入使用,都在不同程度地改进和促进了我们的驱鸟工作,并对设备的驱鸟效果作实地测<BR>试。<BR> 1998年以后,在使用驱鸟设备的基础上,积极想办法,尝试了多种驱鸟措施,主要有:在<BR>飞行区重点地段如跑道的两端,定点投放用毒药浸泡的玉米作为毒饵,诱杀家鸽;在跑道两<BR>侧草地架设捕鸟网20多张,网捕各类鸟40多只;在飞行区周边的树木上捣毁鸟窝,历时近<BR>2个月,捣毁鸟窝300余个。特别是1999年的5月,驱鸟猎枪投入使用后,更是发挥了较大<BR>的作用,猎杀各类鸟360余只,其中,家鸽300余只,短耳鸨18只,大莺1只,有效地缓解了<BR>动物及鸟类对飞机威胁的压力。1999年7月及9月,我们配合草坪割草,对草地三次喷洒速<BR>灭杀丁和氧化乐果,以杀灭草地里的各种昆虫,收到了明显的成效,首都机场连续三年的成<BR>千上万的燕子聚集跑道,造成跑道关闭的鸟害情况从1999年没有再发生。<BR> 2.3投巨资搞好飞行区的环境管理和场地改造<BR> 破坏鸟类的栖息环境是搞好机场鸟害防治工作的关键一环。为此,首都机场先后投资<BR>200多万元,对飞行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清除草地的积水洼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回填土,<BR>10多万方,对东跑道东侧废弃鱼坑进行了回填处理,保持机场内排水设施的完好畅通.飞行<BR>区内明沟改盖板沟,加强航空垃圾的管理等,尽可能地减少了机场对鸟类的吸引力.为鸟害<BR>防治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BR> 2.4 广做宣传,加强沟通.为机场鸟害防治工作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BR> 1999年前.机场的鸟害防治工作还只是局限在一个很少的范围内开展.机场的鸟害问<BR>题还鲜为人知。场务部门还只是单兵作战.沟通不够.信息不畅。工作起来比较被动。今年年<BR>初.我们加大了鸟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在机场电视台、机场报上广做宣传。今年,我们在<BR>邀请了机场安全监察处、华北局航安办、国航安全监察处、国航飞行总队安全处、空管局等有<BR>关职能部门的同志一起就机场鸟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座谈。各方面反响热烈.一方面大家通过<BR>机场鸟害防治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并给予了我们鸟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并促进<BR>了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如在收集鸟撞现场第一手资料方面.需要飞行部门积极配合.变一<BR>家孤军作战为大家通力合作,为机场的鸟害防治工作争取了更多的支持和宽松的外部环境,<BR> 3、鸟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BR> 3.1 基础研究需要继续深入.鸟类的活动规律复杂多变.掌握其规律必需经过多年的<BR>一1 14—<BR>不断研究,因此根据近几年首都机场开展的研究工作成果和发现的问题,进一步确定研究方<BR>向和着手解决重点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鸟害防治工作不是阶段性工作,而是长期的战略<BR>性的工作。<BR> 3.2 亟待收集我国鸟撞飞机时间的资料,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收集到的鸟撞资料<BR>很少,且不够详尽,对制定防治工作战略和方案十分不利。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10000次鸟<BR>撞事故。曾有数据表明每一万架次飞行的鸟撞事故率,在民用机场和军用机场有明显差别。<BR>如澳大利亚机场为4.3次/每万架次,法国机场为9.74次/每万架次,德国机场为7.1次/每<BR>万架次,非洲和南欧机场为20次以上/每万架次,而西欧军用机场的鸟撞率低于2.O次/每<BR>万架次。我国每年鸟撞事故的准确数字究竟有多少,很难说清。既然鸟撞率在世界各国和地<BR>区都这样高,我们目前确定的每万架次鸟撞事故率的标准是否合理,值得进~步研究。<BR> 3.3 鸟防人员的业务需要不断提高,使他们能有效地发现问题,并能根据现有的设备<BR>技术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首都机场的鸟防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能完成日常的<BR>驱鸟任务.但距离总局对我们的高标准严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在熟悉鸟类活动规律、野外<BR>识别鸟类和灵活使用技术手段等方面亟待提高,因此,我们将对今后的培训工作下大力气开<BR>展。<BR>参考文献<BR>张劲挺 1992 飞机的鸟撞事故.江苏航空 4:11一12.<BR>‘Yossi Leshem and Ofer Bahatl999 Flying with the Birds Yedioth.Ahronoth—Chemed<BR>Books Isael:109—193<BR> 好东西,支持一下 好东西,支持一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