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客A380与波音787引发航空业发展趋势争论
一个产品的商业价值在市场运营的时候才真正显示出来。当然还有其他的问题。波音787和空客A380,是两家民机巨头最尖端的战略产品,也代表了两家公司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和赌注。
尤其是A380,这个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飞机”还没下线的时候就已经万众瞩目。
但A380对全世界的机场都提出了挑战。还在生产线上的时候,许多机场已经开始为他买单。不得不花费巨资对跑道、廊桥、地勤服务等等进行改造。
比如法国戴高乐机场投入1亿欧元改造机场;美国肯尼迪机场投入1亿美元进行改造;广州白云机场投入几千万迎接A380,因为美国联邦快递等货运巨头买了A380,并把白云机场作为中转枢纽,投资改建机场也有助于广州争取物流桥头堡的地位。
关键是如果号称“可以起降世界上最大的飞机”,这无疑对机场资质是一种提升。所以即便花费不菲,但一些枢纽机场还是愿意为A380买单。
但是,当A380实际投入运营之际,现实的问题还是接踵而至。
9月份,首都机场不得不将汉莎航空每周运营A380三班的计划缩减到每周一班。原因是,A380的到来给地勤服务带来了很多不协调。
这是否会为A380的商业未来蒙上阴影还不好说。
许多行业的老板被问到同行敏感问题时经常会说“我们不评价竞争对手”,但波音空客的做派完全不同。
空客的老板和波音的老板在许多场合都会赞扬自己的产品,不屑对方的产品。事实上,对自己产品的高度肯定就是给行业信心。
比如,波音高层评价“A380所有的技术都是20世纪的技术。而波音787是唯一21世纪最新技术的飞机。”“庞然大物A380是对市场判断绝大的失误。”“A380并不代表民航全新时代的开始,而代表着逝去时代的最高成就。”
空客则反唇相讥,波音造不出大飞机才出此言。
双方都认定对手的拳头产品是与现实背道而驰的飞机。
目前,波音787和空客A380哪种机型更适合市场业内仍在争论。这也是对航空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争论。
目前,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大型枢纽机场的拥堵,飞机起降趋近饱和如何疏通却迟迟无解。
空客的理念是“容量解决现状”,A380能容纳555人,可以将一个枢纽上的人运到另一个枢纽,再通过小飞机分流。
比如国泰航空,新加坡航空,虽然在亚洲一个区域位置上,但是拥有国际密集网络着眼于把中转客输送到世界。新航就是A380的一大买家。
波音认为未来航空市场将更多的是点对点的直航为主。未来更需要波音787这种定位于远程的217~257座级的中型飞机。这让许多中小城市有直飞世界的能力。目前787的买家也非常多。包括中国的三大航。
或许未来哪种机型更受青睐,取决于不同航空公司的战略选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