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鸟撞的生态防治
**** Hidden Message ***** 2009年第44 卷第9 期生物学通报1<BR>机场鸟撞是指飞机在起飞、飞行或降落过程<BR>中与鸟类撞击而发生的飞行安全事故, 简称“鸟<BR>撞”或“鸟击”。随着世界航空业的快速发展,飞机<BR>增多,航线增加,鸟撞事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已<BR>成为世界航空运输业的三大灾害之一[1-2]。国际航<BR>空联合会已经把机场鸟撞灾害升定为“A”类航空<BR>灾难, 因此机场鸟撞的生态防治是摆在人们面前<BR>的一个重要课题。<BR>1 鸟撞的危害<BR>1903 年人类发明了飞机,从此鸟类与人类的<BR>领空冲突随之出现。1912 年4 月3 日,美国飞行<BR>员卡尔·罗杰斯驾驶一架莱特EX 型飞机做飞行<BR>表演,在加州长滩上空遭海鸥撞击后坠入大海,飞<BR>行员身亡,是世界首例鸟撞飞机事故。从20 世纪<BR>40 年代的第2 次世界大战开始到60 年代初, 由<BR>于飞机由螺旋桨过渡到喷气式,飞行速度加快,鸟<BR>撞事故成倍增长,恶性事故迭出。1960 年10 月4<BR>日, 英国的一架彗星号客机在美国波士顿起飞撞<BR>上一群紫惊鸟, 飞机坠毁, 机上72 人中62 人丧<BR>生;1962 年11 月23 日一架子爵号在1 800 m 高<BR>度撞上天鹅坠毁,机上17 人全部遇难。另有报告<BR>说“苏联民航每年发生鸟撞达1 500 次之多。其中<BR>10%造成航空设备的损坏”。1993 年2 月24 日杭<BR>州空军强五飞机遭遇鸟撞,机毁人亡。据有关部门<BR>统计资料表明:每年全世界约发生2 万次鸟撞事<BR>故。美国防治鸟撞委员会提供的一组数字更令人<BR>震惊: 每年在全球因鸟撞造成死亡的人数超过<BR>400 人;1990-1999 年, 美国民航每年因鸟撞造成<BR>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9 亿美元[3]。<BR>空军战斗机鸟撞事故也很严重。1950-2002<BR>年,全球空军共发生353 起严重事故,公开报道的<BR>死亡人数达165 人, 西欧军用航空每年记录到<BR>2 000 次鸟撞。据1989 年7 月24 日在华盛顿发<BR>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1983-1987 年美国军用飞<BR>机和直升飞机共发生鸟撞16 000 次,平均每天9<BR>次”。美国空军在1985-2002 年,平均每年因鸟撞<BR>损失3 376 万美元。1991 年5 月24 日台湾省一架<BR>战斗机撞上鸽子坠毁。据以色列电台披露,因为鸟<BR>撞损失的战斗机比遭遇敌人攻击而损失的还多。<BR>一只飞鸟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威力? 为什<BR>么能把强度很高的金属体击中撞毁? 据研究证明:<BR>一只体重2 kg 的飞鸟撞在时速900 km / h 的飞机<BR>上, 瞬间产生的冲击力高达4 000 kg, 而且鸟越<BR>重,对飞机的冲击力越大。从物理学k=1/2mv2 公<BR>式得知:冲击力与鸟的质量成正比,并与相对速度<BR>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说:一只仅千克重的飞鸟与<BR>高速飞行的飞机相撞时产生的能量是非常巨大<BR>的。当然成群的小鸟也不容忽视,它一旦被吸入发<BR>动机,堵塞了发动机的进气道,就会导致发动机损<BR>坏熄火,甚至爆炸酿成空难事故。涡轮发动机出现<BR>后飞机的速度大大提高, 当速度超过160 km / h<BR>时,鸟类就来不及避让;装有高函道比发动机的飞<BR>机场鸟撞的生态防治*<BR>王占彬1 程相朝1 孙平1 胡艳红2 薛娴3<BR>(1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2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学院河南洛阳471003<BR>3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洛阳471003)<BR>摘要机场鸟撞是世界航空业的三大灾害之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经济和社会带来了相<BR>当大的危害。绝大多数鸟撞事故发生在机场及其附近空域,且主要发生于飞机的起飞滑跑、爬<BR>升、进近和着陆滑行阶段。机场地形开阔平坦,较大的面积、丰富的植物和昆虫等条件为鸟类的<BR>栖息、取食、嬉戏、饮水、隐藏、繁殖等需求提供了理想的场所,机场鸟类的数量和出现频率与<BR>机场的地理位置、机场区域内低洼地雨后积水、气候和天气以及机场周边环境都有密切的关<BR>系。作者认为生态防治是机场防治鸟撞的根本途径,并介绍了生态防治的措施。<BR>关键词机场鸟撞生态防治<BR>中国图书分类号:Q145+.2 文献标识码:A<BR>*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资助项目(65170015)<BR>2 生物学通报2009 年第44 卷第9 期<BR>机使自身迎面面积增大, 极大的空气吸力进入发<BR>动机入口,从而增加了鸟撞发动机的可能。此外,<BR>飞机体积增加、噪音降低也加大了鸟撞飞机发生<BR>的频率。<BR>早期人们主要把防治鸟撞工作放在如何提高<BR>飞机的防鸟撞性能上。直到20 世纪60 年代初,才<BR>将注意力转到鸟类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方向上。研<BR>究表明, 绝大多数鸟撞事故发生在机场及其附近<BR>空域,且主要发生于飞机的起飞滑跑、爬升、进近<BR>(指飞机快要着陆并准备降落的过程)和着陆滑行<BR>阶段[4-11]。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统计表明,飞机<BR>鸟害75%发生在距地面60 m 以下范围,15%发<BR>生在距地面60~300 m 空间, 所以飞机被鸟撞多<BR>发生在起飞和着陆过程中。另据GE 发动机公司<BR>统计, 发动机遭鸟撞, 起飞占40%, 着陆占35%,<BR>进近占13%,爬升占10%。加拿大运输部的统计<BR>记录也表明, 飞机在起降和进近爬升过程中遭鸟<BR>撞的比率占70%以上。全世界每年均有几万架次<BR>飞机受到不同程度的鸟撞,其中85%发生在飞机<BR>的起降阶段。由此可见,发生鸟撞飞行事件的危害<BR>主要集中在机场及其周围。因此机场应是鸟撞灾<BR>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BR>2 机场生态环境<BR>机场地形开阔平坦, 中大型机场面积一般都<BR>在1.5 km2 以上, 场内除了跑道、滑行道、联络道<BR>和场内环形道为混凝土道面, 其余则为大面积的<BR>土道面和草地,植物和动物种类繁多。以洛阳机场<BR>为例, 机场内分布最多的植物为菊科和禾本科杂<BR>草,机场跑道及滑行道两侧植物共60 种,隶属17<BR>科50 属,其中单子叶植物2 科12 属12 种,占总<BR>数的20%;双子叶植物15 科38 属48 种,占总数<BR>的80%。以泥胡菜、艾、野艾蒿、青蒿、白草、臭草、<BR>芒、牛皮消、狗牙根等为优势种。5-10 月共调查到<BR>昆虫10 目,41 科,96 种, 以直翅目和半翅目昆虫<BR>所占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18.75%,其中直翅目<BR>昆虫共5 科18 种,半翅目昆虫为7 科18 种;其次<BR>为同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种数占15.63%, 其中同<BR>翅目昆虫共6 科15 种,鞘翅目昆虫共6 科15 种;<BR>种数最少的是螳螂目昆虫,仅1 科2 种,种数只占<BR>2.08%。这些为鸟类的取食、栖息、嬉戏、饮水、隐<BR>藏、繁殖等需求提供了理想的场所。<BR>2.1 机场的地理位置许多机场在选址时忽略<BR>了鸟撞的生态环境问题, 有的机场建在了鸟类富<BR>集的地区或候鸟的迁徙路线上[12],为鸟撞灾害的<BR>发生埋下了隐患。有些机场周边村庄的高大乔木、<BR>林地、果园、农田距离机场较近,栖息于其间的鸟<BR>类时常在觅食或归巢时途经机场飞行区, 从而影<BR>响到机场的正常运营。候鸟的迁徙是指每年的春<BR>季和秋季,鸟类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进行定期、<BR>集群迁飞。其特点是:种群数量多,集群规模大,<BR>昼夜活动频繁。因此,如果机场处于鸟类的某条迁<BR>徙路线上,在迁徙期内会有大量鸟类经过、出现或<BR>栖息于机场。因此新机场的选址、设计及施工都必<BR>须充分考虑鸟撞的生态环境。<BR>2.2 水源机场区域内低洼地雨后积水, 周边地<BR>区的河流、湖泊或湿地会吸引大量鸟类栖息或前来<BR>饮水,尤其是水鸟和涉禽,而这样的机场鸟撞灾害<BR>发生的几率也往往较大[4],场内土道面低洼地的积<BR>水会孽生水生昆虫,也会吸引大量的鸟类觅食[6]。<BR>2.3 气候和天气雨季机场鸟撞事故发生频率往<BR>往较高。雨后土壤动物(如蚯蚓)和草丛动物会出现<BR>在土道面表面甚至爬向跑道, 吸引鸟类前来觅食<BR>[7]。从季节上来看,春秋这2 个鸟撞事故的高峰期<BR>对应鸟类的迁徙高峰,夏末繁殖期结束,雏鸟学飞、<BR>成鸟换羽,鸟类飞翔能力较差,使鸟撞事故保持较<BR>高水平。从发生时间来看,大多数鸟撞事故发生在<BR>白天(68.2%)和夜晚(23.8%),清晨和傍晚仅占8%。<BR>3 机场鸟撞灾害的生态防治<BR>3.1 生态环境控制措施机场吸引鸟类的因素<BR>主要是食物、水和庇护场所(尤其是开阔的空间),<BR>以及可供鸟类繁殖、筑巢、休息或安全过夜的场<BR>所。设法控制机场内鸟类的食物来源对于减少机<BR>场对鸟类的吸引力至关重要。采取环境控制的方<BR>法消除或尽量减少鸟类可以利用的食物、水和停<BR>歇场地。<BR>3.2 机场草地的管理机场的植被类型应尽量<BR>单一化。改变机场内草地成单一草种,不但便于观<BR>察机场鸟类动向和草坪管理,而且缺乏土壤动物、<BR>昆虫和鼠类所适宜的生存条件, 它们的数量也会<BR>相应减少,对鸟类的吸引力也减小。在加拿大,推<BR>荐采用的草的高度是10~15 cm。在这一高度的草<BR>丛中,许多鸟类因感到不安而不能有效地躲藏。填<BR>平低洼草地,杜绝雨后积水。机场内的杂草应及时<BR>清除。机场选择种植结缕草,对于草坪内生长严重<BR>2009年第44 卷第9 期生物学通报3<BR>衰退的区域,应及时补植结缕草,适应该草的昆虫<BR>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吸引的鸟类种类和数<BR>量也较少,是有效控制机场鸟类的措施之一。<BR>3.3 昆虫和土壤动物的控制夏秋两季是微生<BR>态环境昆虫及土壤动物种类及数量最多的季节,<BR>地上部分优势种主要为鳞翅目幼蝗虫、草履蚧等,<BR>土壤动物优势种主要为环节动物蚯蚓, 软体动物<BR>螺、蜗牛、蛴螬等,这些昆虫及土壤动物是夏季和<BR>秋季鸟类的食物,是吸引鸟类的一个主要因素。<BR>化学防治仍是当前防治草坪害虫的重要应急<BR>措施。蝗类、甜菜夜蛾、草地螟、斜纹夜蛾等食叶昆<BR>虫容易爆发, 一旦大发生一定要根据昆虫习性合<BR>理选择药剂进行控制, 控制幼虫时间三龄前是适<BR>期,选择合适的农药剂型,高效低毒的农药喷雾。<BR>4 机场周边环境的管理<BR>对机场周围群众进行鸟害防治教育。通过上<BR>级机关与地方政府部门协调, 对机场周围村庄的<BR>群众进行鸟害防治教育, 劝阻当地群众不要饲养<BR>家鸽、信鸽及其他鸟类,同时禁止在机场周围打谷<BR>晒粮,避免人为地提供鸟类的聚集地;加强机场周<BR>围树林的综合治理,从鸟类栖息地着手,砍除有利<BR>于鸟类栖息的树木, 种植一些对鸟类不具吸引力<BR>的树种;加强机场周围居民卫生环境管理,不要在<BR>机场附近随处倾倒生活垃圾。通过综合整治,把机<BR>场周围鸟类数量和活动频率降到最低。<BR>小鸟撞飞机导致的事故尽管偶尔发生,但发生<BR>的概率极低,飞机仍然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BR>主要参考文献<BR>1 Alian J. R., Watson L.A..The impact of alumbricide treatment<BR>on airfield grassland. BirdStrike Committee Europe, 1990,20:<BR>531—542.<BR>2 Edmund H..Applied ecology as a basis for birdstrike prevention<BR>on airports.VogelundLuftverkehr,1995,15(1):23—35.<BR>3 张振明.构筑鸟害预警防治系统的探讨.空中交通管理, 2005,<BR>(3):41—45.<BR>4 Baron Rochard, Nigel. Deacon.Bird hazard created by wetlands<BR>near aerodromes. International Birdstrike Committee (IBC 26/<BR>WP-LE2,5~9),Warsaw,2003.<BR>5 Thorpe J.. Fatalities and destroyed civil aircraft due to bird<BR>strikes,1912-2002.International Birdstrike Committee (IBC 26/<BR>WP-LE2,5~9),Warsaw,2003.<BR>6 Buckley P.A., McCarthyMG..Insects,vegetation,and the control<BR>of Laughing gulls at Kennedy Airport, New York City.Journal<BR>of Applied Ecology,1994,31:291—302.<BR>7 B Louise Chilvers,Christine J.Ryan,Graham J.Hickling. Factors<BR>affecting pilot-reported bird-strike rates at Christchurch International<BR>Airport, New Zealand.New Zealand Journal of Zoology,<BR>1997,24:1—7.<BR>8 Eschenfelder P..Advice to flight crews concerning the wildlife<BR>hazard to aircraft. International Birdstrike Committee-Europe,<BR>1998,24:23—25.<BR>9 Andy Baxter,Katherine St.James,Richard Thompson,et al .Predicting<BR>the birdstrike hazard from Gulls at landfill sites.International<BR>Birdstrike Committee (IBC 26/WP-LE2,5~9), Warsaw,<BR>2003.<BR>10 Carolina Bloise, Susana Reis, Van da Miravent,et al . Diurnal<BR>local bird movements in the area of the new Lisbon Airport.<BR>International Birdstrike Committee (IBC 26/WP-LE2,5~9),<BR>Warsaw,2003.<BR>11 Richard M.,Engeman,Jeffrey Peterla,Bernice Constantin. Methyl<BR>anthranilate aerosol for dispersing birds from the flight<BR>lines at Homestead Air Reserve Station.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BR>& Biodegradation,2002,49:175—178.<BR>12 Juad Shamoun-Baranes. Bird migration, weather and flight<BR>safety: Towards a bird avoidance model in the Middle East.<BR>International Birdstike committee (IBC 26/WP LE 2,5~9),<BR>Warsay,2003.<BR>(E-mail:wangzhanbin3696@126.com)<BR>骨质疏松中的重要调控分子被发现<BR>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教授刘明耀和罗剑博<BR>士等研究人员最近利用生化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BR>因敲除小鼠模型上, 从整体、组织细胞和分子3 个层次,<BR>证明了一个新的荷尔蒙受体———G 蛋白偶联受体48<BR>(Gpr48)基因在胚胎骨骼发育、青春期骨质建成和骨质疏<BR>松症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从理论上阐明了Gpr48 基因在<BR>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机理。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BR>国际学术期刊《发育》(Development ) 上, 题为“G 蛋白偶联<BR>受体48 调控骨骼发育与骨质建成”。<BR>通过研究, 刘明耀和罗剑从理论上阐明了Gpr48 基<BR>因在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机理。Gpr48 基因在成骨细胞中<BR>起到促进骨形成的作用,而在破骨细胞中起到抑制吸收骨<BR>的作用,所以如果能找到Gpr48 基因的激活剂, 就能同时<BR>促进骨形成而抑制骨吸收,从而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BR>疗提供了新的候选药靶,也为揭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BR>提供了新思路。<BR>该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上海市科<BR>委的资助。<BR>摘自《科学时报》2009 年8 月4 日<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