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 发表于 2010-11-15 12:41:20

加强体系建设 增强保障能力 努力推动民航安全发展上新水平

**** Hidden Message *****

航空 发表于 2010-11-15 12:41:39

10 Feb. 2010 (Vol. 110)<BR>一、2009年安全工作回顾<BR>2009 年,民航全行业各单位各部门深<BR>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践行持续安<BR>全理念,认真落实安全工作部署,齐心协<BR>力,扎实工作,在应对挑战和考验中前进,<BR>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安全目标和各项指标,<BR>保持了平稳的安全形势,有力促进了民航<BR>科学发展。<BR>——航空运输保持持续安全。全行业<BR>实现运输飞行442.4 万小时、214.9万架次,<BR>分别比上年增长12.4%和15%,没有发生运<BR>输飞行事故和空防事故。截至去年底,航空<BR>运输已连续安全飞行61个月零10天、1825<BR>万小时。中国民航荣获飞行安全基金会颁<BR>发的2009 年度“杰出贡献奖”。<BR>——安全运行品质稳步提升。去年发<BR>生事故征候152起,其中人为原因事故征候<BR>22 起,同比下降31.3%。发生通用航空事故<BR>2起,同比减少4起。东航获得飞行安全“三<BR>星”奖,民航飞行学院获得飞行训练安全<BR>“三星”奖。<BR>——圆满保障重大政治任务。以“零征<BR>候、零差错、零投诉”的成绩,出色完成国<BR>庆60 周年航空运输安全保障任务。圆满完<BR>成博鳌亚洲论坛保障、紧急救灾物资运送、<BR>接返滞留旅客等重大航空运输任务。<BR>回顾2009 年行业安全工作,主要有六<BR>个方面的特点:<BR>(一)持续安全理念凝心聚力。民航局<BR>通过编写青年读本、举办辩论赛和征文活<BR>动,大力宣传持续安全理念。西北、中南、<BR>东北管理局分别开展了“持续安全在西北”、<BR>“中南民航持续安全论坛”,以及东北民航<BR>“规范务实、和谐共生”等主题鲜明的持续<BR>安全理念宣贯活动,华北、华东、西南管理<BR>局突出“五抓一推进”、“两严两反”以及隐<BR>患治理“两手抓”等工作特点,把持续安全<BR>理念贯穿于安全工作始终,有力促进了辖<BR>区安全形势稳定。<BR>(二)安全监管工作多策并举。一是加<BR>强安全政策引导。出台《民航安全监管若干<BR>政策意见》。二是严格安全责任落实。制定<BR>《民航安全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绩效考核办<BR>法》,试行安全监管绩效考核。进一步明确<BR>航空公司子公司安全主体责任,规范运行<BR>组织管理。依法实施行政约见制度,全年实<BR>施行政处罚73起。严肃查处违规违章行为,<BR>其中对120多起人为原因飞行不安全事件责<BR>任机组采取了暂停飞、降低型别等级处罚。<BR>三是加大重点单位管控。奥凯、东星、深圳<BR>等航空公司出现经营或其他问题后,民航<BR>局、地区管理局及时派出工作组,确保队伍<BR>稳定。四是继续实施安全审计。完成3家航<BR>空公司、37家机场和6家空管系统单位的安<BR>全审计,以及27个机场的保安审计和22个<BR>机场的后续保安审计工作。五是突出指导<BR>和服务作用。<BR>(三)前移防范关口管控风险。全行业<BR>按照李家祥局长“九个安全防范关口前移”<BR>指示要求,积极抓好前瞻性安全管理。一是<BR>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教“三项<BR>行动”,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二是针对国<BR>外航空事故多发势态,及时通报情况,部署<BR>工作,防患于未然。三是积极开展安全风险<BR>评估分析,明确监管重点和防范项目,着力<BR>解决难点问题。南航强化安全运行措施,实<BR>施A320 系列单机版手册,提出防空停、鸟<BR>击、危险接近、擦机尾等“七防”要求,细<BR>化64 条具体措施,并在机务系统持续开展<BR>“五零”活动。云南监管局积极推动地方立<BR>法,治理机场鸟害,仅昆明机场清理禁养区<BR>639户19483羽鸽子。辽宁机场集团针对桃<BR>仙机场围界外五米内树木超高问题,多方<BR>协调、投入补偿资金,完成了303棵超高树<BR>木的砍伐工作。四是深入开展安全调研,解<BR>在1 月13 日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副局长李健代表民航局作了题为《加强体系建<BR>设,增强保障能力,努力推动民航安全发展上新水平》的安全工作报告,对2009 年的安全工作进行<BR>了回顾,提出了2010年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明确了实现2010年安全工作目标要着力抓<BR>好的七个方面的工作。报告将2010 年确定为民航安全体系建设年。<BR>加强体系建设 增强保障能力<BR>努力推动民航安全发展上新水平<BR>—— 民航局确定2010 年为“安全体系建设年”<BR>Enhancing system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support capability<BR>and endeavoring to propel civil aviation safety to a new level<BR>特别关注: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经验与反思<BR>2010. 2(Vol. 110) 11<BR>决突出安全问题。<BR>(四)系统安全建设初见成效。一是完<BR>成《国家航空安全纲要》第一阶段编制工<BR>作,启动了中南地区安全绩效试点前期准<BR>备工作。二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BR>民航局完成安全管理体系相关规章标准和<BR>指导手册的制定工作,并进行了广泛宣贯<BR>和培训。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南航、东航、<BR>海航、春秋等航空公司,西双版纳、舟山机<BR>场空管运行单位以及长沙黄花、南京禄口<BR>等机场SMS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航投资<BR>2100万元开发完成 “飞安系统”,基本实现<BR>了以安全信息为基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BR>的闭环控制。航空保安监管系统获得国际<BR>民航组织审计组的高度认可,被誉为是“开<BR>展第二轮航空保安审计以来运行最具成效<BR>的保安监管系统之一”。三是飞行标准监督<BR>管理系统(FSOP)进展顺利,完成FSOP总<BR>体规划、实施路线图以及审定监察工作流<BR>程的编制,启动了航空运输审定、运营人维<BR>修和维修单位审定及其子系统建设,为全<BR>面系统开发奠定了基础。<BR>(五)航空安全保卫严防布控。2009年<BR>对空防安全工作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BR>日益复杂严峻的反恐和空防形势,尤其是<BR>“7.5”事件,更加剧了空防安全工作的压力。<BR>各单位各部门认真落实年初全国民航空防<BR>安全暨公安保卫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形势<BR>分析和情报研判,进一步规范监管方式、程<BR>序和手段,明确177项监察重点,系统梳理<BR>机场、航空公司航空保安职责,督促建立企<BR>业内部质量控制机制,狠抓系统性质量控<BR>制和监管协调。突出地面防范在空防安全<BR>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加强安全检查工<BR>作,采取分片包干、暗访和测试等办法,严<BR>格公共区域的治安管控和运行环节的监督<BR>控制,并开展拉网式督查,努力实现空防安<BR>全的动态科学管理。<BR>(六)夯实基础彰显科教支撑。一是不<BR>断完善规章标准。全年发布规章1部,完成<BR>修订6部,正在修订11部。空管方面的立法<BR>步伐加快。二是加强适航能力建设。推进和<BR>严格审定国产炭刹车PMA项目,关注并督<BR>促制造厂家改进航空器使用存在的持续适<BR>航重大工程。重点保障ARJ21 飞机型号合<BR>格审定项目,与FAA签署航空技术合作协<BR>议备忘录,为推动FAA影子审定迈出关键<BR>性一步。三是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安全<BR>科研和对外交流与合作。四是加快航行新<BR>技术应用。发布《中国民航基于性能的导航<BR>实施路线图》,完成相关机型在拉萨、昌都、<BR>九黄、林芝、丽江、玉树、西宁等机场RNP<BR>运行合格审定。其中,A330在拉萨RNP运<BR>行批准,开创了全球宽体机RNP试飞先河。<BR>截至目前,已有10 家机场和3 家航空公司<BR>具有RNP 运行能力。完成B737NG基于卫<BR>星导航(GNSS)的进近程序(RNP APCH)<BR>试飞,为预防非精密进近中可控飞行撞地<BR>(CFIT)等风险奠定了安全基础。航行新技<BR>术的推广,不仅增强了安全裕度,而且提高<BR>了运行效益。<BR>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BR>到,安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BR>节。<BR>第一,机组违规操作问题典型。一是去<BR>年发生冲偏出跑道事故征候7起、擦机尾事<BR>故征候4起。深航3月6日在黄山机场跑道<BR>外滑跑150米后复飞,上航7月24日在丽江<BR>机场冲出跑道,南航7 月30 日在义乌机场<BR>撞坏跑道边灯,国航4月4日在首都机场擦<BR>机尾,中货航6月3日在乌鲁木齐机场擦机<BR>尾等事件,暴露出一些机组对不稳定进近<BR>风险认知不足、复飞决策意识薄弱、操作能<BR>力不强、飞行作风不严谨。二是一些机组理<BR>论知识欠缺,单纯凭经验判断,对危险天气<BR>缺乏足够认识,导致航空器遭电击、雷击事<BR>件多次发生。三是空中颠簸造成人员伤害<BR>问题突出,目前航空公司普遍存在重客舱<BR>服务轻客舱安全的管理误区,尤其是一些<BR>单位对客舱安全认识不到位,执行措施要<BR>求行动迟缓,缺乏落实。四是去年深航两起<BR>机组错误判断处置燃油泄漏事件十分典型,<BR>暴露出机组理解执行检查单存在严重偏差,<BR>更说明公司安全管理中存在严重漏洞。<BR>第二,发动机维护质量问题突出。发动<BR>机停车事故征候25起,同比增加2起。除发<BR>动机产品质量原因外,主要原因是预防空<BR>中停车管理不到位。一些维修单位资金投<BR>入不足、发动机性能监控和维修项目深度<BR>不够、个别维修单位保障能力不强问题还<BR>很突出。<BR>第三,鸟击和机坪运行不安全事件屡<BR>有发生。一是去年发生鸟击原因事故征候<BR>71起,占全部事故征候的46.7%。缺乏有效<BR>的鸟害预防手段和机场周边环境治理难度<BR>大,是鸟害日趋严重的两大主要原因。二是<BR>违规操作造成地面设备刮碰航空器事件多<BR>次发生。三是外来物(FOD)损伤航空器多<BR>次发生。<BR>第四,空管安全保障隐患较多。应急处<BR>置程序不完善、缺少快速处理程序、设备运<BR>行保障安全责任缺乏落实以及内部管理制<BR>度不健全等问题,对空管安全和正常运行<BR>构成威胁。“3.26 成都”、“3.30 北京”和“4.<BR>22深圳”等事件均暴露出这些方面的问题。<BR>此外,中小机场空管运行单位管制人员紧<BR>缺、培训滞后、设施设备老化等问题还很普<BR>遍。<BR>二、2010年安全工作思路和目标<BR>根据国务院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BR>生产年”活动和全国民航工作会议的总体<BR>部署,结合民航安全工作实际,民航局确定<BR>2010年为“安全体系建设年”。2010年安全<BR>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BR>导对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民航工作<BR>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BR>落实持续安全理念,加快推进安全体系建<BR>设,着力提高安全监管效能,切实增强综合<BR>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安全运行品质,努力推<BR>动民航安全发展上新水平。<BR>2010 年行业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是:<BR>保持航空安全形势平稳并向好发展。2010<BR>年具体安全指标是:运输航空重大事故率<BR>10 年滚动值不超过0.2 次/百万小时,亿客<BR>公里死亡人数10 年滚动值不超过0.02。防<BR>止劫机、炸机事件,杜绝空防事故。通用航<BR>空事故万架次率不超过0.3,其中死亡事故<BR>万架次率不超过0.15。防止重大航空地面<BR>事故和特大航空器维修事故。重大以下航<BR>空地面事故万架次率不超过0.05。运输航<BR>截至去年底,航空运输已连续安全飞行61 个月<BR>零10 天、1825 万小时。中国民航荣获飞行安全基<BR>金会颁发的2009 年度“杰出贡献奖”。<BR>特别关注: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经验与反思<BR>12 Feb. 2010 (Vol. 110)<BR>空事故征候万时率不超过0.5,其中人为原<BR>因事故征候万时率不超过0.2,严重事故征<BR>候万时率不超过0.15。通用航空事故征候<BR>万架次率不超过5。地面事故征候万架次率<BR>不超过0.1。空管原因事故征候万架次率不<BR>超过0.12。机场原因事故征候万架次率不<BR>超过0.1。油料原因事故征候万架次率不超<BR>过0.01。<BR>三、2010年安全工作主要任务<BR>为实现今年安全工作目标,要着力抓<BR>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BR>(一)全面加强安全体系建设,增强<BR>抵御风险能力<BR>推进国家航空安全纲要建设。以民航<BR>强国战略构想为指导,全面梳理“十一五”<BR>安全规划执行情况,围绕提高安全综合保<BR>障能力,开展持续安全对策研究。高度重视<BR>安全政策和程序,管理资源配置、先进经验<BR>推广以及法规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整体设计,<BR>开展可接受安全水平研究,确定重点安全<BR>项目和具体方案,编制国家航空安全纲要<BR>实施路线图和“十二五”安全规划。<BR>开展安全绩效管理试点。实现由规章<BR>符合性向基于绩效监管方式的转变,是国<BR>家航空安全纲要的核心战略,也是完善规<BR>章有效性、提高政府和企业安全风险控制<BR>能力的重要举措。今年,将在中南地区进行<BR>安全绩效管理试点,选取南方、海南、深圳<BR>三家航空公司及其所在地监管局作为试点<BR>单位。<BR>加快飞行标准监管系统(FSOP)建设。<BR>根据FSOP路线图,今年要在前期系统框架<BR>研究、核心技术分析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BR>加大推进力度,同步开展模块流程设计、监<BR>督检查文件制定、权重原则确定、风险管理<BR>流程和程序设计,做好FSOP监察员手册编<BR>写和审定、课程开发以及培训等工作。<BR>实施安全管理体系(SMS)审核。按照<BR>“以审促建,以审促效”的思路,开展安全<BR>管理体系审核。上半年完成准备工作,依照<BR>规章符合性、运行有效性以及实现安全绩<BR>效能力等体系审核要求,修订安全管理体<BR>系总体实施方案,制定审核管理方案、指南<BR>手册和检查单,开发审核工具。在民航局、<BR>管理局以及监管局选拔业务素质高的监察<BR>员,作为第一批审核人员,开展专项培训。<BR>下半年将选取规模大的航空公司、维修单<BR>位、机场和空管单位实施初次审核,主要审<BR>核安全管理体系规章符合程度和满足规章<BR>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下一步将逐步开展<BR>对安全绩效的有效性以及运行持续的有效<BR>性等方面的审核,力争在3-5年的时间内覆<BR>盖所有审核要求。<BR>根据目前安全监管实际,日常监管以<BR>安全审计为目的,为避免重复性监管,提高<BR>效能,今年10 月底前,完成安全审计的相<BR>关工作,总结近年来审计工作取得的成功<BR>经验,将有成效的做法扩展应用到日常监<BR>管工作中。<BR>(二)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强化安全<BR>保障机制<BR>完善安全监管指导政策。进一步完善<BR>《民航安全监管若干政策意见》。<BR>制定安全投入管理政策。一是明确企<BR>业生产经营性投入与安全投入的比例,确<BR>保整改措施有效落实,加快安全管理长效<BR>机制建设。二是建立有效配置资源的激励<BR>和约束机制,对安全裕度高的企业给予相<BR>关激励措施。三是加大经营领域的安全监<BR>管,规范生产经营行为,防止企业生产盲目<BR>扩张。四是完善政府部门安全投入机制。提<BR>高用于安全基础性投入比例,重点扶持航<BR>行技术、规章标准、设施设备、安全信息、<BR>安全研究、安全文化、教育培训等项目,提<BR>高安全投入的使用效益。<BR>加强安全责任机制建设。一是根据国<BR>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BR>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制定贯彻落<BR>实的具体方案。二是要使政府部门的决策、<BR>执行、监督机制建立在法律和制度基础上,<BR>强化政府监管权威性。三是按照权责一致<BR>原则,下发执行《民航安全监督管理局安全<BR>监管绩效考核办法》,对监管局履职情况实<BR>施考核,提高安全监管效能,并将考核结果<BR>纳入对各级领导班子、各级领导干部落实<BR>持续安全理念的政绩、业绩考核内容。四是<BR>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体系,<BR>健全有效落实安全责任的体制机制。<BR>健全法规标准评审程序。结合监管工<BR>作实际,定期评审规章标准的运行效果,加<BR>快制定、完善安全运行工作亟需的规章标<BR>准,提高法规标准作为风险控制手段的有<BR>效性。同时,根据最新修订的国际民航公约<BR>附件要求,完成安全规章标准的修订。按照<BR>年度安全立法计划,加快相关法规标准以<BR>及《民航监察员行政执法手册》等修订工<BR>作,完善各专业监察员的工作手册,促进依<BR>法行政、依法监管和依法运行。<BR>(三)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前移安全<BR>防范关口<BR>降低冲偏出跑道和擦机尾发生频次。<BR>航空公司要按照《航空承运人湿跑道和污<BR>染跑道运行管理规定》,严格特殊运行环境<BR>下的安全管理。开展系统性、针对性培训,<BR>提高机组综合判断决策意识,以及对飞机<BR>性能和操纵技术的理解能力;明确安全管<BR>理政策,树立飞行员以规避风险为目的的<BR>复飞意识;严格高原特殊航线飞行员准入<BR>条件。机场、空管单位要做好跑道道面状况<BR>监测、天气预防等服务。<BR>降低跑道入侵、刮蹭航空器、外来物<BR>(FOD)损伤航空器发生频次。一是机场单<BR>位要加大对不停航施工秩序管理,持续开<BR>展机场通行证件管理、安检质量等检查。二<BR>是继续做好机场标志标识的治理工作。三<BR>是各单位要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教育,规<BR>范机坪运行操作程序。四是开展针对飞行<BR>人员机场标志标识的培训。五是落实管制<BR>员防止跑道入侵工作的程序和措施,提升<BR>对跑道运行的安全管理能力。六是大型机<BR>场要积极推进跑道外来物监测设备的使用,<BR>提升防范跑道外来物的能力。七是机场管<BR>理机构、航空公司要加大航空器除冰雪设<BR>备的配备,全面提高机场的冬季保障能力。<BR>降低发动机空中停车发生频次。航空<BR>公司要加强发动机监控和预防空中停车管<BR>理,开展对发动机性能、状况的评估工作,<BR>完善发动机维修方案,增加维修项目深度。<BR>改进发动机性能监控工作,加大对发动机<BR>整体性能参数、关键系统及其零部件可靠<BR>性状况的监控。研究空停事件的技术成因,<BR>挖掘深层次管理问题。加大培训力度,提高<BR>机务、飞行人员维修能力和特情处置能力。<BR>适航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内航空器发动机型<BR>号、批次,密切跟踪国外同型号、同批次发<BR>动机故障信息,及时通报,提出针对性预防<BR>措施要求。<BR>降低航空器遭电击/雷击、严重空中颠<BR>簸发生频次。一是航空公司要开展相关教<BR>育培训,改变机组传统观念中一些错误的<BR>认识,避免对危险天气认识不足的情况发<BR>生。二是加大飞行准备质量检查,保证机组<BR>对航路天气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完善<BR>客舱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客舱安全领导责<BR>任落实,深入开展客舱安全隐患治理,切实<BR>加强客舱安全工作。四是空管部门要掌握<BR>特别关注: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经验与反思<BR>14 Feb. 2010 (Vol. 110)<BR>管制区域航路天气情况,及时通报重要天<BR>气信息。<BR>降低机场活动区域鸟击发生频次。积<BR>极协调当地政府部门,推动地方立法,出台<BR>有利于治理机场周边环境的规定。开展鸟<BR>击防范专项评估,各机场要进行一次全面<BR>的自我评估,找出差异,确定整改方案,逐<BR>项落实机场鸟击防范各项规章要求。各地<BR>区管理局要选择辖区内2-3 个鸟情形势较<BR>为严重的机场开展专项评估。<BR>(四)突出重点强化保障措施,夯实<BR>安全防范基础<BR>规范适航维修质量管理。航空公司要<BR>进一步加强完善维修方案、超差修理控制、<BR>适航指令及服务通告的评估管理,发动机<BR>性能监控、重大机械故障处理及预防措施<BR>等维修工程管理。特别是针对部分航空器<BR>已经进入老龄阶段,制定符合公司机队情<BR>况的老龄飞机维修方案,细化老龄飞机的<BR>管理要素、标准和工作流程。加强航线维修<BR>工作,进一步提高外站的放行能力。严把维<BR>修系统岗位人员资质关,按照培训大纲要<BR>求,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和复训工作。重点推<BR>动航材采购送修领域的治理整顿,借助企<BR>业自律和行业协会的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BR>各地区管理局、监管局要依据规章,加<BR>大监察力度。要将那些运行时间较短、缺少<BR>维修工程管理经验、合格工程技术人员匮<BR>乏、机队规模较小、执管航空器较为老旧的<BR>航空公司作为检查重点,帮助他们总结经<BR>验,建立程序,培养专家,树立典型,交流<BR>信息,真正把机队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此<BR>外,针对目前航空公司维修人员短缺不能<BR>适应机队快速增长的现实,民航局将制定<BR>《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维修系统人<BR>机比配备的试行办法》。<BR>严格货物运输安全管理。近年来,动物<BR>逃逸、隐载、瞒报危险品等事件逐年增多,<BR>直接影响运行安全。为此,各地区管理局、<BR>监管局要加大货物运输监管,严格对违规<BR>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罚。今年民航局将<BR>出台《民用航空运输销售代理管理办法》,<BR>并修订《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内运输规则》、<BR>《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规则》,规范货物<BR>运输安全环节,增加相应罚则。航空公司要<BR>规范货物运输管理操作流程、规章制度和<BR>手册,完善操作程序和代理协议,落实货物<BR>运输各环节的安全职责,加强对其销售代<BR>理人和地面代理人的监督管理。各单位要<BR>加强货物接收、装卸等环节的监控和检查<BR>工作,建立货物装卸监控机制和应急处置<BR>预案。<BR>做好空管安全运行保障。继续做好军<BR>民航防相撞工作,加强协调沟通机制,着力<BR>解决长期困扰军民航飞行安全的突出问题,<BR>尤其要切实解决北京首都机场和周边军用<BR>机场的对头飞行问题。按照新修订的空管<BR>设备使用、开放许可管理办法,加大空管设<BR>备准入的管理力度,努力化解设备风险,加<BR>强设备准入的测试。完善空管安全信息协<BR>调通报报送机制,建立空管行业管理部门<BR>与机场空管单位间的信息传输渠道,及时<BR>掌握中小机场空管运行状况,协调解决运<BR>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完善应急处置、快<BR>速处理程序,加强空管不安全事件的应急<BR>管理工作。全面做好京沪、京广PBN平行<BR>航路运行各项保障工作,确保世博会、亚运<BR>会期间的航班运行安全。<BR>全面加强空防安全工作。以上海世博<BR>会和广州亚运会空防安全为重点,全面加<BR>强安全保卫工作。一是建立和推进空防安<BR>全问责机制。二是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BR>航空安保运行质量,推进开展空防安全和<BR>公安、安检体制机制建设工作。总结提炼奥<BR>运、国庆安保工作中行之有效的保安措施,<BR>通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以固化,形成空<BR>防安全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航空保安体<BR>系(SeMS)建设工作,研究部署第二轮国<BR>家航空保安审计工作。三是建立健全民航<BR>局信息指挥机制,完成民航公安机关金盾<BR>网接入工作。四是全面推动《民用机场公安<BR>机关警力配备标准》的贯彻落实工作。五是<BR>加强反劫、防恐、处突工作,完善空警勤务<BR>派遣机制。<BR>(五)加快航行新技术应用步伐,提<BR>高安全运行裕度<BR>按照《中国民航基于性能的导航实施<BR>路线图》,加快包括所需导航性能(RNP)在<BR>内的基于性能的导航(PBN)航行新技术的<BR>应用。加快推进机场实施RNAV、RNP<BR>APCH、RNP AR 飞行程序,以及ADS -<BR>B 和EFB 相关的工作。编写制定《RNP<BR>APCH运行批准指南》咨询通告,做好PBN<BR>相关培训工作。按照飞行程序新的职责分<BR>工,加强飞行程序管理,规范和管理飞行程<BR>序的设计、审批和优化工作,确保做到平稳<BR>过渡。做好航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管理<BR>工作,建立航行新技术应用风险预测机制,<BR>对高原复杂机场RNP 运行可能引发的风<BR>险、飞行机组过于依赖航空器自动控制可<BR>能引发的风险以及新机载设备可能引发的<BR>风险重点进行监控,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BR>风险,保障航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顺利进<BR>行。<BR>(六)推进适航审定系统建设,支持<BR>民族航空产业<BR>民航局将积极建议国务院重视适航审<BR>定工作对发展我国大型客机的重要意义,<BR>加强适航审定能力建设,落实机构人员编<BR>制和审定中心运行经费。同时,民航局将加<BR>快适航审定体系建设的步伐,完善适航审<BR>定规章、程序,做好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BR>生产许可审定程序和监造工作指南等规章<BR>程序的修订工作。加强适航审定中心建设,<BR>要把安全关口前移至飞机设计、制造、验证<BR>的全过程。一是为上海、沈阳审定中心增加<BR>编制。二是着手在北京、西安、成都分别建<BR>立发动机适航审定中心、航空器适航验证技<BR>术研究中心和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推进<BR>职责下沉,在监管局增加适航审定职能的试<BR>点工作。加强对航空产品设计和制造单位的<BR>监督检查,继续抓好ARJ21新支线飞机、新<BR>舟600(MA600)飞机以及直15(Z15)直<BR>升机型号合格审定和预投产适航管理工作,<BR>做好对C919 大型客机、蛟龙600 大型水陆<BR>两栖飞机型号审定的前期准备工作。<BR>(七)巩固通航安全基础工作,扶持<BR>通航安全发展<BR>今年要充分把握好低空空域改革试点<BR>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通航安全基础建设。<BR>一是完善通航相关规章标准。二是要服务<BR>于通航企业的培训工作,通航企业效益普<BR>遍不佳,培训工作开展不到位。一方面民航<BR>局组织的管理培训要给通航企业提供优惠<BR>政策,另一方面管理局、监管局也要组织对<BR>管理人员、飞行人员、签派人员、维修人员<BR>技术培训,提高通航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三<BR>是加强通航监管队伍建设,加大监管力度。<BR>各管理局要根据监管任务,建设通航主任<BR>监察员制度。帮助通航企业查找隐患,解决<BR>问题,规范通用航空安全运行。严格通航飞<BR>行训练检查考核和通航飞机的年度适航检<BR>查,加强航空护林和农化作业一线监察。各<BR>通航单位要切实抓好安全工作,合理安排<BR>作业生产,保证保障能力和运行量相适应,<BR>严格管理,确保通航飞行安全。<BR>(编辑 肖静)<BR>特别关注: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经验与反思

hero8848 发表于 2011-2-7 15:09:11

谢谢分享

有用的资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加强体系建设 增强保障能力 努力推动民航安全发展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