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实现高水平盈利 居安思危方能长盛不衰
2011-01-04 《中国民航报》 李芳芳中国民航业在2010年的强势增长,让国际航协再次提高对全球航空业的盈利预测。在“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中国民航业的这一表现,提振了中国民航人的信心,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增添了底气。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2010年的一些数字间接反映了全球航空业的重点在悄悄地发生转移,由传统意义上的老牌民航强国,转向新兴国家。中国民航业2010年突破450亿元,预计约占世界民航业利润总额的60%;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7300万人次,排名世界第二;国际航协公布的2010年全球五大市值航空公司中,有两家来自中国内地,分别是以200亿美元排名首位的国航和以110亿美元排名第四的南航。
对中国民航业的骄人成绩追根溯源,离不开国家经济形势的整体发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研究,当人均GDP在1500-5000美元时,国民每人每年坐飞机的次数,将由0.01次迅速增长为0.5次左右。2009年,我国人均GDP为3700美元,2010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达到11.1%。目前,美国每人每年乘坐飞机2.6次,中国每人每年不到0.2次。这一差距表明,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市场蕴含着巨大潜力等待挖掘,有利于中国民航业从国内市场寻求增长引擎。除此之外,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极大提升了航空需求,一系列行业支持政策的密集出台等多重利好都让中国民航业景气度节节攀升,创出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红火气象。
中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世界民航业的复苏。经历了世界民航发展史上最困难的2009年,民航业在2010年终于迎来了复苏的曙光,全球客运及货运需求大幅上升,民航业营收利润率得到改善,主要航空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在此背景下,中国民航于2010年多个月份中,国际航线的运输总周转量、旅客吞吐量和货邮运输量的增长幅度高于国内航线的增长幅度。
顺境需节制,逆境要坚韧。对于意气风发的中国民航业而言,虽然2010年成绩斐然,但仍需以审慎之心对待2011年。居高不下的燃油成本、长期存在的供需矛盾、亟须解决的成本控制等都是横亘在世界民航业发展之路上的问题。对于中国民航业而言,在思量上述问题的同时,还需要在推进空域改革、发展通用航空、鼓励科技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加强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进行筹划和努力。
欢欣之余客观思考,庆祝同时冷静展望。中国民航业只有时常保持审慎之心,居安思危,才能以2010年的优良业绩为基础,延续良好的发展态势,谋求长盛不衰,才能在迈向建设民航强国的道路上,步伐更稳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