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企如何化解“飞不进”“不愿飞”两难困局
2011-04-01 《中国民航报》 记者徐业刚近年来,伴随民航的持续快速发展,一个普遍的现象值得关注和深思:大型干线机场,航空公司欲开辟新航线或增加运力,受航班时刻紧张及保障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飞不进”;小型支线机场受客源有限及航线收益欠佳等原因影响,航空公司却“不愿飞”。
业内人士分析,造成航空公司这种两难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利益最大化目标驱使下,飞繁忙机场自然“趋之若鹜”,而飞相对冷清的支线机场则“去留无意”。但是,剖析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不难发现,这其中又影射出民航干线、支线机场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科学,重干线机场发展、轻支线机场扶持的问题。
2010年,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提出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和实施步骤。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邱连中认为,民航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民航走进千家万户,坐飞机成为大众化出行方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构建顺畅的干线运输网络和通达的支线运输网络,实现干支线相得益彰,进而追求发展平衡。
干线机场大都集中在一二线经济发达城市,支线机场大部分坐落于三四线经济欠发达城市,一个干线机场周围又集聚数个支线机场。干线机场由于航线多而集中,票价收益较高,造成航空公司运力投放较多,支线机场则与之相反。这一特征,使繁忙干线机场航班时刻更趋紧张,不少机场基础设施滞后,运营保障能力跟不上,航空公司扎堆叠加效应使干线机场患上了众多“综合症”。
与全国很多支线机场烦恼一样,浙江省衢州市民航局局长邵勤多年来一直在为如何开辟新航线,增加航班奔波。新年伊始,远在西安的他为开辟衢州至西安航线协调各方关系。电话那头,疲惫的邵勤掏出心里话:“支线机场尽管国家已给予多项政策、资金扶持,但现状是发展还是举步维艰,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航空公司还是不愿飞进来;同样,机场计划开通至干线机场航线,又因时刻等原因,航空公司又飞不进。”
“如何化解航空公司两难局面,不仅关系到干线支线机场发展均衡问题,更影响到民航强国建设的进程。”浙江省委政研室研究员沈建明说,要改变现状就必须要创新思维,在发挥枢纽、干线机场中转功能的情况下,更要充分发挥支线机场“中转”的独特功能。他建议,选择一些有较大市场潜力、发展较快且距离干线机场较近的支线机场进行试点,将集聚起的客货源通过高铁、巴士专线等运输工具接驳到干线机场,这样即缓解了不少干线机场高负荷运营压力,又可促进支线机场的自身发展。“民航机场中转功能不能全部依托大型干线机场来完成,其实具备条件的一些中小支线机场也大有可为。”沈建明说。
在这方面,浙江义乌机场近年来已开始“试水”,并取得初步成效。义乌市民航局局长张庭福介绍说,2010年,义乌机场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完成69万人次和3802吨,同比增长24%和16%,其中通过中转向杭州机场输送客货不少于总量的10%和15%。他说,由于义乌机场航线较少和航班密度不高,一些旅客,特别是外籍旅客,返程是通过乘坐义乌机场巴士专线到杭州机场出行的。“支线机场发挥‘中转’功能,细算经济效益账,干线、支线机场都获利;盘点社会效益账,旅客满意度和民航美誉度都提高。”张庭福补充说。
扎根义乌机场运营多年的南航汕头分公司负责人说,化解航空公司“飞不进”、“不愿飞”两难困局关键是要改变思路,在飞不进繁忙干线机场的情况下,掉头飞进支线机场同样天地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