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机场群”为依托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011-04-12 《中国民航报》 任新惠4月7日,全国民航规划暨机场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此会议发布的《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未来5年,中国将加速构筑五大“机场群”,包括北方机场群、华东机场群、中南机场群、西南机场群、西北机场群。
机场群与之前的机场联盟、多机场系统很类似。机场联盟可以是跨区域的,多机场系统所处的往往是一个大都市区,而机场群概念适用于更大的地理范围,并且是相对连续的地域。提出机场群的概念主要目的还是要依托区域内的机场,发展临空经济,以点带面,促进整个“大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机场群内的机场相互合作的关系强于竞争关系。
笔者认为,机场群包含的地域范围大,通过临空经济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要从战略层面进行规划,更要从战术层面制定相应的策略。
首先要进行战略规划,合理定位。在规划和建设布局上,一定要把航空港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进行战略层面的规划。如果不重视临空产业所依托区域的协调发展,就很容易变成一个“孤岛型”的产业区。韩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就是在规划中,把每个航空港规划成带动3000—5000平方公里的区域,把它叫做广义集群。机场的功能定位决定了临空经济的功能、范围、规模、空间和辐射力,因此在此次机场群的规划布局中,每个群落中的机场要明确定位。
其次要总体控制,多方协调。构筑五大机场群的规划,显示了中国在不断优化机场布局与建设规划,但同时也要与空域管理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综合运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依托机场群,要在大范围内形成临空经济带,就应该有一个跨行政区划,能够把各种相关机制包容起来的协调机制,形成一个整体的效应,这样才能有所作为。由于临空经济涉及很多利益体,这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得各方能够有效沟通,协调合作,推动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第三要分工合作,整合资源。机场群的构筑是根据航线布局、航班编排、空中交通管理、机场产业联合、航空运输合理化、地理限制、生态自然环境制约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对特定区域内各机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形成的相互协作关系,并以此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机场群的发展就是要通过整合区域内机场资源,分工合作,通过航线网络对接,带动支线机场发展,实现群体效应。
第四要建设综合枢纽,实现立体交通。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之所以能够持续保持欧洲领先航空枢纽位置,其原因主要是机场不仅仅作为航空旅客的集散点,而且是高效的交通枢纽,由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形式互为补充,机场从航空港发展到航空城,为其利益相关者及地区经济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因此,机场群内各机场需与区域内的其他交通方式合作,最终形成区域内立体交通网络,促进空港自身的发展,并带动区域经济繁荣。
最后要形成机场群落,对接城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机场群拥有机场近30个,其所在的大都市群创造了全美制造业70%的产值,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美国五大机场群拥有机场近20个,其所在的城市群聚集了美国的钢铁产业和汽车产业。这些区域以机场为依托,借助高效、快捷的航空运输体系,迅速形成产业链条完备、服务功能齐全、高效率、高产值的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又进一步促进了机场群的经济联系和整体发展,机场群与城市群共同发展。
(作者系中国民航大学MBA教育中心副教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