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客服系统单日旅客量破一百万的背后
2011-05-24 《中国民航报》 通讯员刘灏http://www.plane.cc/uploads/allimg/110524/200AK434-0.jpg
图:中国航信助力首都机场T3国门自助值机建设。
2011年4月6日,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TravelSky Technology Limited,简称“中国航信”)运营的“中国民航旅客计算机服务系统”单日销售旅客量突破100万。照此规模,预计2011年中国航信运营的民航旅客服务系统全年销售旅客总量将超过3亿。这一数字的增长,标志着中国航信已具备了国际一流的电子客票服务能力、旅客信息处理能力和运维保障能力,证明了中国航信有能力满足和支持国内民航飞速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航信系统规模及销售量已位居亚太地区第一,每年为数百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和近万家机票代理商提供优质的机票分销服务,服务范围覆盖世界各地。
系统升级扩容带来更高安全保障 近几年,中国民航旅客量的高速增长,给中国航信运营的“中国民航旅客服务系统”的处理效率、服务质量及安全水平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此,中国航信正式启动了“中国民航旅客服务系统”扩容升级项目,应用主机系统热备份4-HOST架构,保障“中国民航旅客服务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本次扩容升级,由于在世界范围内尚无先例,无经验可循,其升级风险、实施难度之大,对于中国航信来说实属空前。
今年2月开始,中国航信近百名干部员工历时3个月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中国民航旅客服务系统”扩容升级项目,使“中国民航旅客服务系统”的综合处理能力提升了约1倍,系统平稳程度和安全系数有大幅提高,全年可为5亿民航旅客提供安全、便捷的航空客票服务,能够在“十二五”期间,满足各大航空公司、全国各地机场、机票代理人及广大民航旅客日益增长的信息服务需要。这也标志着中国航信在主机系统热备份架构解决方面已经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证明了中国航信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保障中国民航业的信息系统安全。
新一代网络平台大幅提升容量 “十一五”期间,中国航信积极探索构建新一代开放网络平台系统。2010年11月,中国航信正式告别了使用了10多年的DCP主机前端系统,全面升级为更加先进、安全、稳定的OMSE开放信息交换引擎,标志着中国航信网络系统迈入了崭新的互联网时代。
升级之后,中国航信运营的民航商务数据网络的性能和容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据估算,新一代开放网络平台OMSE系统同时接入的用户数量将是原有DCP600系统设备的5倍以上,维护成本仅为DCP600系统设备的1/4,而处理能力却达到DCP系统的2—3倍,为中国航信主营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坚实的网络系统基础。
实战演练做好应急准备 为适应我国每年民航旅客量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保证在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中国民航旅客服务系统能够安全平稳运行,中国航信时刻保持着高度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定期组织不同的实战演练,每年组织各类实战演练200余次,预防安全问题,排查事故隐患,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和有效。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等级故障,中国航信总结了多年来运维保障和实战演练中的经验,编写了《主机及开放系统灾难恢复应急预案》、《电子客票行程单系统应急处理预案》等各项应急预案近200项,形成了较为健全、科学、高效的中国民航旅客服务系统应急预案体系。
多年来,中国航信基本上杜绝了重大信息系统安全事件的发生,相继完成了民航局下达的各项重点保障任务,保障了中国民航旅客服务系统的平稳安全运行。
人才队伍是核心竞争力 中国航信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贯穿于一线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
每年,中国航信都会组织安全生产考核工作,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在公司范围内着力推行安全责任制监督机制,准确、严格地完成安全生产考核工作。
同时,中国航信还积极推进人力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十一五”期间,通过大量的实战锻炼和培养,中国航信涌现出了一大批技术骨干、项目经理和专家,形成了配置合理、年龄层段分明、技术能力处于国际一流水平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是中国航信“十二五”期间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更是中国航信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IT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中国航信将加大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投入力度,建设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开放的、以服务旅客为落脚点的新一代系统,扎实推进北京数据中心项目和长三角灾备中心项目建设,开展基础设施外包、灾难恢复及IT服务咨询等多种业务,打造中国航信IT外包服务品牌,努力满足中国民航“十二五”规划的全方位信息服务需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