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起落架系统
**** Hidden Message ***** <P>第四章起落架系统<BR>1. 概述<BR>1.1 功用<BR>起落架用于在地面停放及滑行时支撑飞机,使飞机在地面上灵<BR>活运动,并吸收飞机运动时产生的撞击载荷。<BR>1.2 简介<BR>B737飞机起落架为前三点式,采用油气式减震支柱进行减震。<BR>可利用液压进行起落架正常收放。也可以人工应急放下起落<BR>架。减震支柱的压缩可用于空地感应控制。在地面滑行时,可<BR>利用前轮进行转弯。刹车组件装在主起落架机轮内,防滞系统<BR>用于提高刹车效率。</P><P>1.3 系统操纵和指示<BR>1.3.1 起落架收放和位置指示<BR> 在P2板上有1个起落架收放手柄,可控制起落架液压收<BR>放。当手柄在“UP”位,所有起落架收上。当手柄在“DN”<BR>位,起落架放下。手柄在“OFF”位,是正常的巡航方式,<BR>所有起落架收放作动筒释压。有一个手柄电磁锁,用于限<BR>制在地面选择“UP”位。<BR> 在手柄上方共有六个指示灯,可提供起落架位置指示和警<BR>告。绿灯亮表示起落架放下锁好。红灯亮表示起落架处于<BR>运动过程中或收放手柄与起落架位置不一致。灯都不亮,<BR>表示起落架收上锁好。<BR> 3个红色人工应急放下手柄位于驾驶舱地板下,位于副驾<BR>驶座椅后部,用于液压A系统故障时人工放下起落架。应<BR>急放起落架时,起落架手柄应放在“OFF”位。</P>
<P>1.3.2 前轮转弯<BR> 当飞机在地面运动时,前轮转弯系统可提供方向控<BR>制。转弯手轮位于机长座椅旁边的侧壁上,可提供左<BR>右78°的最大转弯角度。飞机在地面时,通过方向舵<BR>脚蹬也可操纵前轮左右偏转7°。在P1板上有1个备用<BR>前轮转弯电门,提供备用压力(B系统)进行前轮转弯<BR>操纵。<BR>1.3.3 正常刹车<BR> 驾驶员通过刹车脚蹬可以进行人工正常刹车。<BR>1.3.4 自动刹车<BR> 通过P2板上的自动刹车选择电门可以在飞机着陆前选<BR>用自动刹车,飞机接地后,自动施加刹车压力。自动<BR>刹车解除指示灯(琥珀色)在选择电门的上方。<BR>1.3.5 防滞刹车<BR> 防滞刹车控制电门在P2板上,在电门上<BR>方有1个防滞不工作警告灯(琥珀色)<BR>1.3.6 停留刹车<BR> 停留刹车的操纵手柄和工作指示灯(红<BR>色)在中央操纵台上。<BR>2. 主起落架及其舱门<BR>2.1 功用<BR> 主起落架的作用是支撑机身后部。<BR> 当起落架收起后,舱门关闭,可以减小阻力。<BR> 采用油气式减震支柱来吸收、消耗着陆和滑行时的撞<BR>击能量,并消除滑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震动。<BR> 减摆器可以吸收摆动能量,消除机轮摆振。<BR> 主起落架还将刹车力传送到飞机结构上。<BR>2.2 主起落架安装<BR>2.2.1 结构<BR> 主起落架结构包括减震支柱、阻力杆、侧撑杆、耳轴<BR>连杆、反作用连杆、防扭臂、轮轴和机轮。<BR>2.2.2 保险接头<BR> 每个主起落架有1个保险螺拴和2个保险紧固件。<BR> 保险螺拴位于上阻力杆的上端,在承受过大载荷时会<BR>被剪断,从而减轻对主结构的破坏。阻力杆上部接头<BR>处的保险销被涂成黄色,以防止与阻力杆下部紧固件<BR>互换。<BR> 2个保险紧固件用来固定耳轴连杆的2个球形轴承,避<BR>免起落架在收放过程中出现卡阻。<BR>2.2.3 维护<BR> 起落架上有许多润滑加注口。当润滑油压力超过2500<BR>PSI时,可能会导致加注口错位。加油枪的压力最大<BR>应限制在2500PSI。<BR> 向主起落架转动轴承注油时,压力不能超过400 PSI。<BR>2.3 主起落架减震支柱组件<BR>2.3.1 结构<BR> 起落架减震支柱是起落架的主要支承件。包括外筒、<BR>内筒、节流孔支撑管、缓冲活门和计量油针。另外上<BR>部和下部支承提供滑动表面。<BR> 一个密封组件(包括O型密封圈和T型密封圈)可提供<BR>内外筒之间的静、动密封。<BR> 外筒后轴承联接外筒到后支撑梁,前轴承联接耳轴连<BR>杆到后翼梁。前后轴承提供主起落架收放转轴。<BR> 内筒上有轮轴、刹车凸缘(法兰盘)、计量销和放油管。<BR>可更换的衬套装于轮轴上提供安装机轮轴承和保护轮<BR>轴。刹车凸缘用于安装刹车组件。<BR>2.3.2主起落架减震支柱<BR>2.3.2.1 工作原理<BR> 减震支柱内外筒之间有液压油,还充有高压氮气或干燥<BR>空气。<BR> 当减震支柱压缩时,气体受到压缩,吸收能量,起到缓<BR>冲减震作用。同时节流孔下面的容积减小油液必须通过<BR>节流孔向上流动。当减震支柱伸长时,气体膨胀,节流<BR>孔上面的油液又要通过节流孔向下流动。油液高速流过<BR>节流孔时,产生大量的热,起到消耗能量的作用。<BR>2.3.2.2 计量油针<BR> 计量油针是锥形的。<BR> 当减震支柱压缩时,油针向上运动,使得节流孔面积逐<BR>渐减小,油液的流量逐渐减小,减震支柱压缩速度逐渐<BR>减慢,可以防止内外筒之间发生刚性撞击。<BR>2.3.2.3 缓冲活门<BR> 缓冲活门位于上支承结构内,其运动部件是一个外圈<BR>有槽的青铜环,在环上有3个小孔。<BR> 当减震支柱伸缩时,上下支承间的容积也发生变化,<BR>油液要经过青铜环流动。<BR> 当减震支柱压缩时,上下支承间的容积增大,油液要<BR>经过青铜环向下流动。此时,油液可以经过3个小孔,<BR>也可以经过外圈的槽,流动不受限制。<BR> 当减震支柱伸长时,上下支承间的容积减小,油液要<BR>经过青铜环向上流动。此时,环被压紧到上支承上,<BR>外圈的槽被堵上,油液只能通过3个小孔流动,这就限<BR>制了减震支柱的伸长速度,可以防止飞机接地之后出<BR>现反跳。<BR>2.3.3 主起落架减震支柱密封<BR> 一个密封组件位于下支承与隔块之间。<BR> 密封组件上的T型密封圈在两个支撑环支撑下,与内<BR>筒接触,O型密封圈在两个支撑环支撑下与外筒接<BR>触。提供内外筒之间的油气密封。<BR> 备用密封圈装于下支承的环槽内。备用密封圈的存<BR>在,使得可以在不必分解整个减震支柱的情况下更换<BR>密封圈。当最后的备用O型密封圈和T型密封圈用坏<BR>后,必须分解减震支柱,以便更换每个密封圈。<BR>2.4 主起落架阻力杆<BR>2.4.1 功用<BR> 主起落架阻力杆的作用是沿前后方向支撑起落架减震支柱。<BR>2.4.2 组成<BR> 阻力杆包括上部阻力杆和下部阻力杆。上部阻力杆与耳轴连杆相<BR>联;下部阻力杆联接到外筒上的上扭力臂的凸耳上。<BR> 一个保险销位于上部阻力杆上端,起落架受到猛烈撞击时,保险<BR>销先被剪断,可以减小对机翼结构的破坏。<BR>2.5 主起落架耳轴连杆<BR>2.5.1 功用<BR> 耳轴连杆提供主起落架减震支柱的前部铰支点。主起落架减震支<BR>柱的载荷从阻力杆通过耳轴连杆传到飞机结构上。<BR>2.5.2 组成<BR> 耳轴连杆后端和减震支柱铰接,前端铰支在机翼后梁上,可在球<BR>形轴承里转动。<BR>2.6 主起落架侧撑杆<BR>2.6.1 功用<BR> 主起落架侧撑杆沿左右方向支持减震支柱。<BR>2.6.2 组成<BR> 侧撑杆包括上部侧撑杆和下部侧撑杆,中间铰接在一起。<BR>上部侧撑杆上端和反作用连杆上的凸耳铰接,下部侧撑杆<BR>下端和减震支柱上的万向接头铰接。<BR> 放下锁连杆两端分别与反作用连杆和侧撑杆中部铰接点铰<BR>接。<BR> 当收进起落架时,侧撑杆折叠。<BR>2.7 万向接头<BR> 万向接头提供侧撑杆下端、舱门操纵杆与减震支柱外筒的<BR>联接。它通过一个T型螺栓安装于外筒前侧。其上还有收<BR>上锁的锁扣。<BR> 当主起落架收放时,万向接头为舱门摇臂和下部侧撑杆的<BR>转动提供转动支点。<BR>2.8 主起落架反作用连杆<BR>2.8.1 功用<BR> 反作用连杆把侧撑杆承受的大部分侧向载荷传递到减震<BR>支柱的上部。<BR>2.8.2 组成<BR> 反作用连杆的外端通过一个万向接头联接到耳轴连杆<BR>上,内侧连到主起落架收上锁支架结构上。<BR> 2个起落架锁作动筒和弹簧装在反作用连杆上。内侧作动<BR>筒操纵收上锁机构。外侧作动筒操纵放下锁机构。<BR>2.8.3 收上锁机构<BR> 收上锁机构包括收上锁作动筒、收上锁钩、锁连杆、收<BR>上锁滚轮、弹簧等。<BR> 弹簧用于在无液压力作用时,保持锁钩和锁连杆在一个<BR>固定位置。<BR>2.8.4 放下锁机构<BR> 放下锁机构包括放下锁连杆、放下锁作动筒,弹簧等。<BR> 放下锁弹簧可以在没有液压力时,施加作用力保持起落架<BR>在放下锁好位置。<BR> 当地面锁销插上时,锁连杆不能折叠,可防止地面收起落<BR>架。<BR>2.9 主起落架防扭臂<BR>2.9.1 功用<BR> 防止减震支柱的内筒和外筒出现相对转动。<BR>2.9.2 组成<BR> 分为上防扭臂和下防扭臂。<BR> 上防扭臂上端和减震支柱外筒铰接,下防扭臂下端和减震<BR>支柱内筒铰接,上、下防扭臂也铰接在一起。3个铰链轴<BR>平行,且和减震支柱垂直,使得减震支柱的内筒和外筒能<BR>够伸缩运动,却不能相对转动。<BR> 在上、下防扭臂铰接的铰链里有一个减摆器。</P>
<P>2.9.3 减摆器<BR>2.9.3.1 功用<BR> 在飞机滑跑时,消除主轮摆振。<BR>2.9.3.2 组成<BR> 减摆器由上防扭臂内的缸筒和与下防扭臂固定的活塞组<BR>成,活塞上有节流小孔。<BR> 另外,还有帮助减摆器工作的补偿器、单向活门和释压<BR>活门。<BR>2.9.3.3 工作<BR> 当机轮出现摆振时,活塞在缸筒里运动,迫使液压油高<BR>速流过节流小孔,可以消耗摆振能量,消除摆振。<BR> 缸筒里的油液消耗,由起落架收放系统回油来补充,补<BR>偿器保证缸筒里始终充满油液。<BR> 75 PSI释压活门限制补偿器最大压力为75 PSI。另外有一<BR>个3000PSI的热释压活门,用于防止液压油热膨胀超压。<BR> 有三个放气口,用于从减摆器中排气。<BR>2.10 主起落架舱门<BR>2.10.1 组成<BR> 包括外舱门、中舱门和内舱门。<BR> 外舱门铰接在机翼上,通过一个连杆联接到耳轴连杆的下侧。<BR> 中舱门通过卡箍固定在减震支柱和阻力杆上。<BR> 内舱门铰接在中舱门下端,一个连杆将舱门连接到减震支柱的<BR>万向接头上。<BR>2.10.2 运动<BR> 没有液压力操纵舱门。舱门运动是通过耳轴连杆转动和万向接<BR>头转动来打开和关闭的。<BR>2.11 主起落架减震支柱灌充<BR>2.11.1 概述<BR> 减震支柱使用MILH5606液压油和干燥的压缩空气或氮气。<BR>一个单向活门组件位于减震支柱底部,用来灌充或排防减震支<BR>柱内的油液。一个空气活门位于减震支柱的顶部,用来对减震<BR>支柱充气或放气。<BR> 注意:不要拆下空气活门体,内部压力会使活门体飞出,会打<BR>坏结构或伤人。<BR>2.11.2 减震支柱灌充曲线<BR> 灌充曲线位于主起落架舱侧壁板后部。<BR> 减震支柱灌充曲线反映的是支柱内部压力与减震支柱伸长<BR>量之间的关系。<BR> 主起落架减震支柱灌充曲线有两个范围。“工作范围”用于<BR>飞机正常工作时检查,“勤务范围”用于灌充时的检查。例<BR>如:当进行航线检查时,安装一个压力表到空气活门上,<BR>读出压力为600 PSI;然后检查减震支柱伸出尺寸在5到7英<BR>寸之间,根据灌充曲线,是在“工作范围”内,所以不需灌<BR>充。如果检查发现减震支柱伸出尺寸在“工作范围”之外,<BR>则必须进行灌充,使其达到“勤务范围”。<BR>2.11.3 灌充程序<BR> A、减震支柱上安装压力表。<BR> B、读出正确的减震支柱伸出尺寸。<BR> C、充压或排气以获得正确的减震支柱伸出长度。<BR>3. 前起落架和舱门<BR>3.1 功用<BR> 安装在驾驶舱后隔框上,提供机身前部的支持。<BR>3.2 简介<BR> 前起落架包括阻力杆、减震支柱、防扭臂、前起落架液<BR>压收放作动筒和液压锁作动筒。<BR> 前起落架正常情况下是使用液压作动收放(向前收起)<BR>的。<BR> 当起落架收进时,阻力杆折迭。<BR> 当操纵转弯时,减震支柱内筒可在外筒内转动。<BR> 当起落架收上时,前起落架舱门机械作动关闭;当前起<BR>落架放下时,前起落架舱门机械作动打开。</P>
<P>3.3 前起落架减震支柱<BR>3.3.1 外部结构<BR> 减震支柱包括内筒和外筒。外筒的上部是Y形耳轴连杆,<BR>伸到轮舱的侧壁。轴销将起落架连接到飞机结构上。<BR> Y型臂和轴销提供横侧稳定。在起落架收放过程中,起落<BR>架以轴销为转轴转动。<BR> 一个拖车挂钩和插销用于安装前起落架拖把。<BR> 防扭臂上端与转弯衬套联接,下端与减震支柱内筒相联,<BR>转弯作动筒可将转弯动作传递给转弯衬套,再由防扭臂传<BR>到减震支柱内筒,驱动前轮偏转。<BR>3.3.2 内部结构<BR> 包括内筒、外筒、计量油针、上部和下部节流孔组件、上<BR>部和下部定中凸轮组件、上和下支承组件。<BR> 上和下支承组件提供内、外筒滑动表面且保持减震支柱内<BR>外筒之间同心。<BR> 定中凸轮位于减震支柱内筒和外筒上。当减震支柱伸出<BR>时,下部定中凸轮与上部定中凸轮配合,把前轮固定在中<BR>立位。<BR>3.3.3 减震支柱工作<BR> 工作原理和主起落架减震支柱相同。<BR> 当减震支柱被压缩时,计量油针上移,节流孔开度逐渐减<BR>小,限制了压缩后期飞机的下沉速度,防止出现刚性撞<BR>击。<BR> 在上部定中凸轮的环槽内有一个活塞环,活塞环上有两个<BR>小孔。当减震支柱压缩时,活塞环下移,离开上部定中凸<BR>轮的凸缘,油液绕过活塞环自由流动。当减震支柱伸出<BR>时,活塞环上移,靠在定中凸轮的凸缘,油液只能通过活<BR>塞环上的两个节流孔流动,这就限制了减震支柱的伸长速<BR>度,防止飞机接地后出现反跳。<BR>3.4 前起落架阻力杆<BR>3.4.1 功用<BR> 承受前后方向的作用力,把前起落架保持在收上、放下位<BR>置。<BR>3.4.2 结构<BR> 由上阻力杆和下阻力杆组成。<BR> 上阻力杆呈Y形,可绕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和飞机结构联<BR>接。上阻力杆下部有和收放作动筒连接的球形轴承。<BR> 下阻力杆上部和上阻力杆铰接,锁连杆也铰接在此处。<BR>3.5 前起落架舱门<BR>3.5.1 结构<BR> 前起落架舱门是两个蛤壳门式舱门,当起落架收起时,起<BR>整流作用。<BR> 舱门是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铰接在轮舱侧壁上。<BR>3.5.2 工作<BR> 前起落架舱门通过连杆、摇臂和减震支柱转轴上的凸耳连<BR>接,由减震支柱带动开关。<BR> 运动特点是:在前起落架收上最后阶段,舱门迅速关上;<BR>在前起落架放下开始阶段,舱门迅速打开。<BR> 3.6 前起落架维护<BR> 和主起落架类似。<BR> 主要区别:日常检查和灌充维护时,都<BR>使用同一个充气曲线范围。<BR>4. 起落架收放<BR>4.1 概述<BR> 起落架收放系统控制起落架的收放运动。<BR> 起落架正常收放是由A液压系统供压,由起落架选择手<BR>柄控制。应急收起落架时,可使用B系统的压力。应急<BR>放起落架装置可在没有液压的情况下,靠重力放下起落<BR>架。<BR> 起落架液压收放系统包括起落架控制手柄、钢索鼓轮组<BR>件、操纵钢索和扇形轮组件、选择活门、手柄电磁锁<BR>等。<BR> 应急放起落架系统包括三个T型手柄、钢索和应急开锁<BR>机构。<BR> 4.2 起落架控制手柄组件<BR> 4.2.1 功用<BR> 起落架控制手柄可将驾驶员的操纵动作通过钢索传递到<BR>选择活门,使用液压收放起落架。<BR> 4.2.2 位置<BR> 控制手柄位于中央仪表板(P2板)的右侧。<BR> 4.2.3 工作<BR> 此手柄有三个位置(UP、OFF、DN)。移动手柄时,需<BR>将手柄拔出。<BR> 手柄电磁锁用于防止飞机在地面时将手柄移动到“UP”<BR>位,以防止地面意外收起落架。锁电磁线圈由继电器控<BR>制,当飞机在空中时,继电器通电;当飞机在地面时,<BR>继电器断电。当继电器断电时,锁销伸出,上锁,可阻<BR>止起落架手柄板到“UP”位。<BR> 4.3 起落架收放选择活门<BR> 4.3.1 位置<BR> 位于主轮舱顶板。<BR> 4.3.2 工作<BR> 当控制手柄在“DOWN”位时,控制钢索和扇形轮移动使<BR>选择活门柱塞伸出,放下管路通压力油,收上管路通回<BR>油。<BR> 当控制手柄在“UP”位时,控制钢索和扇形轮移动使选<BR>择活门柱塞缩入,收上管路通压力油,放下管路通回<BR>油。<BR> 当控制手柄在“OFF”位时,选择活门柱塞处于中立位,<BR>压力口被堵住,收上和放下管路都通回油。<BR> 4.4 主起落架收放作动筒组件<BR> 4.4.1 功用<BR> 将液压能转换成收放起落架的机械作用力。<BR> 4.4.2 位置<BR> 作动筒位于大翼内、减震支柱外侧。<BR> 4.4.3 安装<BR> 作动筒的缸筒一端与梁吊架和游动梁铰接,活塞杆端铰<BR>接于减震支柱的凸耳上。<BR> 液压油通过两条柔性软管供往动作筒。作动筒上的两个<BR>液压接头采用不同尺寸,以防止装错。<BR> 4.4.4 工作<BR> 当作动筒收上端加压时,在作动筒和游动梁反向力作用<BR>下使起落架转动,起落架向内收进轮舱。当作动筒放下<BR>端加压时,起落架放下。<BR> 4.4.5 作动筒缓冲器<BR> 主起落架作动筒内有缓冲器。其功用是,当活塞接近<BR>行程的末端时减慢运动速度。<BR> 4.4.6 游动梁<BR> 游动梁的内端连接于减震支柱的凸耳上。游动梁的外<BR>侧端连接于作动筒的头部和吊架上。吊架铰接在飞机<BR>结构(在起落架支撑梁和大翼后梁之间)上。<BR> 游动梁与主起落架作动筒配合工作,既增大了收放起<BR>落架的作用力,又减小了通过梁吊架传递给飞机结构<BR>的力。<BR> 4.5 主起落架锁机构<BR> 4.5.1 功用<BR> 主起落架锁机构可将主起落架锁定在放下位置或收上位置。<BR> 4.5.2 收上锁<BR> 锁机构包括锁钩、收上锁作动筒、锁弹簧,锁连杆等。<BR> 收上锁作动筒伸出时,使收上锁钩倾斜,不能钩住锁扣,开锁;<BR>当收上锁作动筒缩入时,安装于万向接头上的锁扣滚轮进入锁<BR>钩,锁钩可以钩住锁扣,上锁。<BR> 收上锁作动筒无液压时,锁弹簧保持收上锁机构在上锁位置。<BR> 4.5.3 放下锁<BR> 放下锁机构是过中心锁。包括放下锁作动筒、锁弹簧、锁连杆<BR>等。<BR> 起落架在放下位置时,放下锁作动筒缩入,锁连杆处于过中心位<BR>置,侧撑杆不能折叠,防止起落架收起。飞机离地后,若放下锁<BR>作动筒伸出,将使锁连杆转动,绕过中心位,侧撑杆开始折叠。<BR> 放下锁作动筒无液压时,锁弹簧保持锁连杆在过中心(上锁)位<BR>置。</P>
<P> 4.6 主起落架液压组件<BR> 4.6.1 功用<BR> 保证协调、平稳、同步地收放起落架。<BR> 4.6.2 位置<BR> 液压组件位于机翼后梁、起落架上方。<BR> 4.6.3 工作<BR> 在主起落架收上管路上有两个反向串联的单向限流器,<BR>用于限制进入或离开主起落架作动筒收上口的液压流<BR>动,限制作动筒的运动速度。<BR> 在两个锁作动筒的开锁管路上都有一个单向限流器,在<BR>收上起落架、开放下锁时,不限流。在放下起落架、开<BR>放下锁时,也不限流。使得起落架在收放运动开始时,<BR>开锁动作迅速。<BR> 一个优先活门和开锁管路上的单向限流器并联。当锁作<BR>动筒缩入,回油受限,压力超过3500 PSI时,优先活门<BR>打开释压。<BR> 4.7 传压筒<BR> 4.7.1 功用<BR> 在起落架收放初期,使收放作动筒延时,让锁作动筒有<BR>足够的时间去开锁。<BR> 4.7.2 位置<BR> 在液压组件上方。<BR> 4.7.3 工作<BR> 传压筒和收放作动筒并联。<BR> 当起落架放出时,收上管路的油液由流动限制活门限<BR>流,活塞从放下管路侧向收上管路侧运动。所以传压筒<BR>将放下管路压力传递到收上管路。传压筒活塞的面积比<BR>收放作动筒活塞的面积大,则导致起落架收放作动筒短<BR>时在收上方向增压,使起落架有一个短时的收上动作,<BR>这样有利于收上锁开锁。同时到达收上锁作动筒的油液<BR>未受到限制,实现先开锁。当转换动作筒活塞运动到极<BR>限位置时, 起落架收放作动筒收上管路压力降低,起落<BR>架开始放出。<BR> 4.8 前起落架收放作动筒组件<BR> 4.8.1 位置<BR> 前起落架收放作动筒的头部连接于轮舱顶板的支架<BR>上,活塞杆端和上阻力杆铰接。<BR> 4.8.2 工作<BR> 当活塞杆伸出时,收前起落架;当活塞杆缩入时,放<BR>前起落架。<BR> 作动筒带有缓冲活门,当接近行程极限时使作动筒减<BR>速。当活塞杆刚开始伸出时,缓冲活门关闭,限制油<BR>液流动,使收起动作缓慢。当活塞杆伸出0.65英寸后,<BR>缓冲活门打开,油液流动不受限制,起落架快速收<BR>起。当活塞杆距完全伸出还有1.0英寸时,缓冲活门开<BR>始关闭,起落架收上速度减慢。放前起落架时,工作<BR>情形相反。<BR> 4.9 前起落架锁机构<BR> 4.9.1 功用<BR> 将前起落架锁定在收上和放下位置。<BR> 4.9.2 位置<BR> 锁连杆一端和阻力杆中部铰链连接,另一端和位于前起<BR>落架舱后隔框前面的支架铰接。<BR> 4.9.3 组成<BR> 是一个过中心锁。机构包括锁作动筒、锁连杆、锁弹簧<BR>等。<BR> 4.9.4 工作<BR> 当前起落架收上(或放下)时,锁连杆处于过中心锁定位<BR>置。锁作动筒可作动锁连杆,使之离开过中心位置而开<BR>锁。锁连杆上有地面锁销插孔,当插入地面锁销时,锁<BR>连杆不能折叠,以防止地面误收起落架。<BR> 当收上前起落架时,液压力通到锁作动筒,使活塞杆<BR>缩入,锁连杆开锁、折叠,阻力杆在收放作动筒驱动<BR>下折迭,前起落架开始收上。同时,使锁连杆从水平<BR>位置向垂直位置运动,锁作动筒在运动后期会被强迫<BR>伸长。进入垂直位置后,锁作动筒活塞杆再次缩入,<BR>拉动锁连杆进入过中心位置,将前起落架锁定在收上<BR>位。<BR> 当放下前起落架时,液压力通到锁作动筒,使活塞杆<BR>伸出,锁连杆开锁、折叠,起落架作动筒缩入,带动<BR>前起落架放下。同时,锁连杆从垂直位置向水平位置<BR>运动。锁作动筒在运动后期会被强迫缩入。进入水平<BR>位置后,锁作动筒活塞杆再次伸长,推动锁连杆到过<BR>中心位置,将前起落架锁在放下位置。<BR> 当作动筒没有液压力时,锁弹簧可保持锁连杆在过中<BR>心位置.<BR> 4.10 起落架转换活门<BR> 4.10.1 功用<BR> 当用2号发动机单发起飞时,转换活门引导B系统压力来收上起<BR>落架。在地面时,如果选定,转换活门也可以引导B系统压力<BR>到前轮转弯系统。<BR> 4.10.2 位置<BR> 转换活门位于主起落架舱的龙骨梁的前端。<BR> 4.10.3 组成<BR> 转换活门包括电磁控制活门和分油活门。壳体上有六个通油接<BR>头,分别接A/B液压系统的压力油路和回油路以及起落架收放<BR>系统的压力油路和回油路。<BR> 4.10.4 工作<BR> 4.10.4.1 自动转换<BR> 当下列条件同时满足时,电磁线圈通电,活门自动转换,以便<BR>备用收起起落架:<BR> a.起落架控制手柄不在“DN”位;b.至少一个主起落架未收上锁<BR>好;c.1号发动机N2转速低于56%;d.飞机在“空中”。<BR> 4.10.4.2 人工转换<BR> 当飞机在“地面”时,若B系统压力正常,将P1板上的备用<BR>前轮转弯电门S941扳到“ALT”位,则转换活门电磁线圈<BR>通电,使B系统压力进入起落架放下管路,可驱动前轮转<BR>弯。<BR> 4.10.5 监控<BR> 在起落架逻辑架E11上有一个故障球,当故障球从正常的<BR>黑色变为白色时,表示转换活门移动到B系统位置。此指<BR>示将一直保持,直到按压故障球复位。<BR> 4.10.6 地面检查<BR> 在E11上故障球右边,有两个测试电门,可测试两个电磁<BR>线圈的工作。<BR> 当A系统关断、B系统增压时,按压测试电门,如果故障<BR>球转换,说明转换活门工作正常。<BR> 4.11 起落架旁通活门<BR> 4.11.1 功用<BR> 当自动缝翼工作和转换活门处于转换位置时或自动缝翼<BR>工作且PTU控制活门打开时,起落架旁通活门关闭,限<BR>制流向起落架收放系统的液压流量。<BR> 4.11.2 位置<BR> 活门和流量限制器位于左起落架舱顶板。<BR> 4.11.3 工作<BR> 活门是电机控制的双位置活门,与流量限制器并联。<BR> 旁通活门在正常情况下打开,使油液自由流向起落架选<BR>择活门。<BR> 当自动缝翼工作且转换活门转换到B系统供压时,旁通活<BR>门关闭,起落架收放系统液压流量被流量限制器限制在5<BR>GPM。当PTU控制活门打开且自动缝翼工作时,旁通活<BR>门也关闭。<BR> 4.12 起落架正常收放<BR> 4.12.1 收上起落架<BR> 当起落架控制手柄放到“UP”位,起落架选择活门将压力<BR>引到起落架收上管路。先开锁,后收起落架。当起落架<BR>到达收上位置时,锁机构上锁,把起落架锁在收上位<BR>置。<BR> 在收上过程中,液压还通到两个备用刹车计量活门,在<BR>主轮进入轮舱前使机轮停转。<BR> 前起落架舱顶板上有两块弹簧板,当前轮接触弹簧板<BR>时,产生摩擦,使前轮停转。<BR> 4.12.2 放下起落架<BR> 当起落架控制手柄放到“DN”位,起落架选择活门将压力<BR>引到起落架放下管路。先开锁,后放起落架。当起落架<BR>到达完全放下位置时,锁机构上锁,把起落架锁在放下<BR>位置。<BR> 4.12.3 巡航飞行<BR> 巡航飞行时,将起落架控制手柄放到“OFF”位,选择活门<BR>将压力口堵死,使放下管路和收上管路都通回油。锁弹<BR> 4.13 应急放起落架<BR> 三个应急放起落架手柄,位于驾驶舱地板下。<BR>手柄通过钢索连接到三个起落架的收上锁。<BR> 当用力拉动应急放起落架手柄时,将人工打开<BR>收上锁,起落架在重力和气动力作用下就可放<BR>下。<BR></P> 起落架系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