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解读2012年春运突破30亿人次大关
2012-01-21 新华网 记者林红梅、李志勇时值春运高峰,我国铁路民航公路运输全线紧张。不到14亿人口的中国怎么会有超过30亿人次的春运客流量?如何看待这一全球最大的人口流动现象?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一系列采访调查。
客流量是怎样预测出来的?
据国家发改委预测,2012年全国春运客流量在历史上首次突破30亿人次,达到31.58亿人次。一些公众感到疑惑,我国人口总数是13亿多,怎么会有超过30亿人次的春运客流量?
“人次和人口数不是一回事。”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司长李刚解释说:“人次的概念是,旅客每乘一次车,就需买一次票,就统计为一个旅客人次。”他举例说,以一个人从北京回西安郊区老家过年为例,这个人需要先买一张火车票到西安,再买一张汽车票从西安到郊区老家,这就是两个人次,返京也是如此,又是两个人次,这个人在春运中的流动就是4人次。”
春运客流量是怎样预测出来的?据了解,由于铁路运能不足,目前铁路预测的旅客人数,主要是依据铁路能够提供的运力确定的;公路春运的人次是平衡各省上报的数字之和得出来的;水运春运客流量也是如此预测的;民航春运客流量是根据民航本身能提供的航班运力和去年春运客流增加情况综合测算的,之后国家发改委对各部门上报的数字进行综合。
“预测客流量,对于确保春运顺利进行十分重要。”李刚说:“国家发改委提前召集各部门进行部署,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单位均依据预测的客流量,进行运力安排。”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教授说:“如此巨大的客流量,如果没有严密组织,提前进行周密部署,以及调动充足的运力,众多旅客将会遇到无车可乘、无票可买的情况,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春运人次是可以换算成人口数量的。”李刚说:“全国平均来看,一个人在春运中平均买四次票,乘4次车,31.58亿人次除以4,等于全国春运中有7.89亿人口在流动。”
十年将近翻一番,显示工业化步伐
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春运共运输旅客16.6亿人次,2011年达到31.58亿人次,十年几乎翻了一倍。
“春运客流年年攀高,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的新变化。”多年从事春运工作的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刘晓明分析认为,春运客流最大的增量是农民工,表明我国的工业化步伐在加快。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教授分析说,春运客流量年复一年增加,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愈演愈烈。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外资企业纷纷将劳动密集企业转移到我国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因而对劳动力产生了巨大需求。为了追求富裕生活,中国农民走出家乡,踏上了打工之路。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分析说,春运客流量5年多出11亿人次,表明我国从农业化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移的速度加快。
老家在安徽的武秀荣今年48岁,腊月二十五和丈夫、女儿一起赶回老家过年。夫妻二人在北京打工多年,女儿大专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家中有三口人长期生活在北京,儿子在郑州打工,但80多岁的老母亲仍在老家。一家人团圆的时候,唯有春节。
李明在北京政府机关工作,一家三口人在北京落户多年,但他父母亲仍在老家,年复一年,他携家带口,回老家过年,已经奔波了20多年。
返乡人潮汹涌,企业难得机会
春运期间一票难求,而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无论是公路客运公司、航空公司还是铁路经营单位,都是一年中重要的赚钱时机。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司长李刚认为,运输压力的背后是财富。
在石家庄火车站旁边,设有长途客运汽车站,附近的广告牌上,写着“随到随走,方便快捷”的字样。一位汽车站人员告诉记者:“买不到火车票的,来到我们车站,马上能买到汽车票,空调大巴,空姐式服务。”
在北京西站,火车票售票大厅旁边,就是售卖机票的窗口,民航售票服务延伸到了“铁老大”家门口。
在运输企业看来,31.58亿人次的客流量,不管是购买火车票、飞机票、还是汽车票,消费者都是要花钱的,“春运大餐”就像丰盛的酒席摆在运输企业面前。
一般来说,运距在500公里以下的以公路运输占优,运距在500至1000公里的以铁路运输称强,运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以民航占优。而今年春运,超过500公里运距的中长途旅客,也成了公路客运公司瞄准的重点。在北京赵公口长途汽车站内,客运长途大巴最北跑到黑龙江,最南跑到广州。
在首都机场,一位姓胡的女大学生说:“我家在广州,父母让我坐飞机回家,下午就能看到父母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出行质量,讲究舒适、快捷的旅客多了,航空市场逐渐做大。
专家指出,预计未来20年,仍是我国人口流动的高峰期,春运客流量将保持较高的水平。如果百姓收入增长快一点,长假流动的旅客还会上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