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证明:发胖与个性有关
核心提示: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发现,个性特征和个人习惯与肥胖之间存在着令人感兴趣的联系。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大脑中控制情感和应激反应的部分也支配着人的食欲。研究人员发现,早年的生活经历也会为后面的暴饮暴食埋下伏笔。减肥很简单:少吃多锻炼。但为什么很多人就是做不到呢?答案也许要从人性深处寻找。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发现,个性特征和个人习惯与肥胖之间存在着令人感兴趣的联系。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大脑中控制情感和应激反应的部分也支配着人的食欲。研究人员发现,早年的生活经历也会为后面的暴饮暴食埋下伏笔。
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的研究员苏丁(Angelina R. Sutin)说,如果能够知道个性是如何影响体重的增加的,我们就能制定干预措施,帮助人们应对体重增加问题。苏丁领导的一个研究项目对近2000名巴尔的摩市居民50年的体重指数(BMI)和个性特征进行了比较。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已于去年发表。
此项研究发现,神经质(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的人格特征)得分高和尽责性(或有序、自律)得分低的人最可能体重超标和肥胖。冲动性人格与体重指标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平均来看,冲动性得分最高的那10%的人比冲动性得分最低的10%的人重24磅。“随和性”自我评估得分较低的人的体重最可能逐渐增加。此项研究于去年7月发表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
情感、饮食与体重控制之间的联系在人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生根发芽了。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Eunice Kennedy Shriv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资助的一项针对977名儿童的研究显示,相比在婴幼儿时期与母亲建立了良好情感纽带的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未能建立这种情感纽带的孩子成长到15岁时,变肥胖的概率要高出一倍以上。此项研究1月发表在儿科医学杂志Pediatrics上。
节食教练、营养学家、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士早已提醒人们不要因为闹情绪而大吃,并敦促暴食的人找出会导致自己大吃的动因。
旧金山减肥教练、新书Full-Filled的作者斯蒂芬斯(Renee Stephens)问道:“谁会不知道花椰菜比巨无霸对自己身体更好呢?关键的是弄清楚我们脑子里在想什么、吃东西是为什么。”她说,否则任何节食计划都注定不会成功。
理清与饮食有关的情绪听上去或许有些可怕,但一些治疗专家说,从长期来看这样做可能很有效。
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BalaCynwy的贝克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所(Beck Institute for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的所长贝克(Judith S. Beck)说,人们不必彻底改变自己的个性,只需改变想法,行为就会随之改变。
有几种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容易导致体重增加,有时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就导致了体重的增加:
夜猫子
除非能晚起,否则熬夜的人很容易缺觉。大量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导致体内可分泌饱感信号的荷尔蒙“瘦素”水平下降,同时导致生长激素水平增加,而生长激素会增加食欲,尤其是对高碳水化合物、高热量食物的胃口。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的研究显示,即便短期的睡眠不足也会令一个健康人体内的糖分调节功能退步到像糖尿病患者一样。
夜猫子类型的人还往往不吃早饭(有时是因为起得晚),错过了让身体新陈代谢早些发挥作用的重要机会,而到了深夜通常还会吃点零食。这样很容易患上“夜食综合症”,即在晚餐后才消耗白天摄取的大部分食物,而肥胖和糖尿病都是夜食综合症的常见并发症。
解决方案:要改变自己的生物钟很困难。不妨从午后不喝咖啡开始,晚间保持灯光柔和,并将电视和其他电子产品的音量关小,并将必须出席的约会安排得早一点。或者,更简单一点的做法是,直接将晚上9点的厨房划为禁地。慢慢地,也许你会不再那么喜欢熬夜。
压力狂
喜欢竞争和紧迫感的人也许看上去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但支撑这种精力的是他们体内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在“打或逃”的应激状态下,这些压力荷尔蒙会迅速为人体供给大量能量。但如果人体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状态,就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包括肥胖。
皮质醇会刺激大脑分泌神经口Y,进而刺激人体对糖分的摄取欲望;并会促使人体分泌过量胰岛素,加重脂肪堆积,尤其是在腹部,从而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长期承受高压的人往往以犒劳自己为由,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和满足。
解决方案:医生表示,消减过量皮质醇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运动。克利夫兰诊疗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心理学家阿尔伯斯(Susan Albers)说,任何能够满足自己、让自己分神或放松的事情都可以被视为一种奖励。她写有But I Deserve This Chocolate!和50 Ways to Soothe Yourself Without Food(书中排名第26岁的是洗热水澡,第34位是编织)。
她说:“其实你应该对自己的外表感觉良好。”
下意识的分心者
有些人习惯边吃东西边工作、看书、开车、看电视或做其它事情,这样的人吃下去的东西往往超出他们自己所意识到的。饮食、市场营销与消费者行为方面的专家文森克(Brian Wansink)在2006年的图书Mindless Eating: Why We Eat More Than We Think中写道,不管因为何事,我们在吃饭时分神都更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吃得太多。
文森克现任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食品和品牌实验室(Food and Brand Lab)的负责人。他的研究表明,人们吃得太多极少是由于饥饿,而是出于种种下意识的原因,从家人、朋友到餐碟和食品包装等等,不一而足。
解决方案:连续几天记录自己吃进去的每样东西,然后下决心只坐着且全神贯注地吃饭。注意细嚼慢咽。每吃一口就放下刀叉,感觉一下自己是否已经吃饱。照此去做,你可能会吃得少多了,而无需拼命节食。
老好人
总是优先照顾他人需要的人常常容易在精神上感到空虚,进而从吃中寻求慰藉。饮食教练、Nice Girls Finish Fat一书的作者科尼格(Karen Koenig)写道,她在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市(Sarasota)执业时,遇到很多客户“无微不至、谦虚礼让、大公无私、体贴大方得过了头”。选择食物是因为它不费事,不需要麻烦别人,而且意味着体贴和爱。但是,由于吃东西并不能真正填补老好人心中的那份空虚,他们就会越吃越多。
有些“老好人”还害怕让别人失望或者与别人发生冲突,于是就通过吃来压抑自己的感受。
解决方案:科尼格推荐的“酷起来”技巧包括合理限定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弄清自己未成达成的渴望,找到关心自己的新方法。通过旅行或对着镜子发泄心中的不愉快,比暴饮暴食更有效果。
完美主义者
与老好人一样,凡事都追求尽善尽美的人也常常通过食物舒缓压力。很多人还会制定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减肥或健身目标。治疗肥胖症的外科医生们表示,他们发现完美主义与肥胖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度。饮食紊乱方面的专家表示,完美主义往往是导致厌食症、暴食症和无节制饮食的根源。很多完美主义者也容易抱着孤注一掷、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所以很快会对节食感到厌倦,重新从食物中寻求慰藉。
解决方案:试着制定更实际的目标;努力取得进步,但不苛求完美。请记住,很多人的缺点跟他们的优点一样可爱。(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版)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