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还是飞机?
2012-01-30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倘若从北京去上海,出行的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高铁。5个半小时的高铁,二等座555元,一等座935元。从北京南站去到上海虹桥,时间上偏差不大,安全程度,问题应该也不大——至少理论上永远如此。
如果选择飞机,提前两个小时得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赶,全价票1100元,飞行差不多两小时,到了虹桥,没人接的话,排队等出租车通常也要耗费很多时间——最头疼的是,只要你上了飞机,起飞时间变成传说,不是等待航道排队起飞,就是对方机场有各种问题,以致于我这两年养成的习惯是,航班延误一个小时,根本不算延误。偶尔赶上一班飞机能够准点到达,那简直比中五百万还要稀罕。
所以哪怕有着血染的风采,高铁的来势依旧汹涌。据说深穗之间的高铁服务已在建设中,未来高铁以380公里时速川行深穗,35分钟就能完成两城之间交通,深穗将变得和京津一样交通便利。我曾经一次开车从成都去往重庆,虽然老高速很有些赛车赛道的感觉,蜿蜒曲折起伏不平,印象中也要四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倘若蓉渝之间,也有一条高铁,也能达到380公里时速,那么两城之间以320公里距离论,将会变成一小时的旅行。在成都和重庆之间,现在的动车时长,大概是两小时40分钟,倘若高铁成行……
这只是我的臆想,从一个出行者角度考虑,时间上任何减短,都是极具诱惑的。同时一座城市拥有高铁,自然也是一张极好的城市名片。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发展,都得益于广大铁路系统的扩张。2011年底,高盛在哀叹十年前金砖四国(Bric)成为世界经济火车头判断落空时,曾经指出巴西印度内陆交通体系的滞后,严重影响了这两国的经济均衡发展。看来修铁路是必须的。
只是是否必须修高铁?高铁的成本,远在修机场开航线之上。
中国70%的民用机场亏损,是春节前焦点新闻,关于各地机场运营和亏损状况,有了很多分析。高铁可遇不可求,机场却是理论上各地都可修,机场经济给地方经济带来的刺激和辐射,远在机场自身经营成败之上,所以机场热还会延续。只是如今摆在中国社会面前的难题是,机场修得再多,民航服务质量依旧低下,机场和航线数量提升了,准点的反倒更是凤毛麟角。高铁则耗资巨大,有被作为形象工程的嫌疑,2011年的全社会震动,更让高铁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灾难痛点。
机场高铁,又似乎都不是好的选择,全都是社会发展的挑战。
英国《经济学人》对中国高铁热,提出了三点疑问:首先是安全性,其次是滞后的信息服务,例如最近的网络订票大崩溃,三者为整体订价服务--在欧美旅行,提前订票、选择非高峰期班次以及将车票纳入到旅行体系中,都能享受到诸多折扣,却不是现在中国高铁乃至整个铁路系统呆板又高昂的车票。简言之,还是服务质量的低下。
于是我觉得不论选择高铁还是飞机,对于长期需要旅行的人来说,都不是好的选择。硬件上的铺张搭建,有钱都能完成,然而有钱就能完成的事情,绝对不是一个社会的发达程度标尺,内里的服务,对个体的尊重,符合人性的基本原则,这才是由交通提升社会的关键。
伦敦有十二条地铁线,平均年龄在百年以上,至今承担着这个巨大国际化都市的公交,还能应对2012奥运会挑战。我曾经对大都会线堪称残旧的车厢不屑,如今回头想想,我们需要的,其实不是更多更新的机场、更多航线、更快的高铁,而是一个能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交通网络。(成都频道特约作家颜强简介:中国新锐知识分子、体坛传媒副总裁、FT中文网专栏作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