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建军:美国航空裁员以自救 破产可能性不大
2012-02-02 中国广播网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 Inc.)裁员15%以削减开支,全球航空业前景堪忧,经济之声聚焦:大幅裁员能否拯救濒于破产的美国航空公司?美航裁员会不会引发全球航空业裁员潮?亚太地区航空业能否在本轮危机中异军突起?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运输服务研究所所长邹建军对此进行评论。
邹建军:应该这么说,美国航空公司这一次的裁员应该是处在一个意料之中的,因为在西方的这样航空公司它的工会的组织是相当厉害的,如果没有特殊时期这样的一个(署则),它是不可能出现这样一个裁员的。所以美航在提出申请破产保护的时候,其实就是为今天做下一个伏笔。但是这样的一个简单的裁员动作,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个成本压力,如果说要真正的让它起死回生的话,可能紧紧依靠裁员还是做不到的。
这次的裁员引发了很多人的焦虑,大家在担心美航裁员有没有可能会引发全球航空业的一股裁员潮呢?
邹建军:这个恐怕不是说引发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在欧洲的一些航空公司也开始了一些相应的举动。比如一个是把一些非优质的资产把它分割出去,或者说是也采取一些相应的重组的动作,事实上伴随着这种重组的动作可能带来的就是相应的裁员的举动,所以应该来说可能性是有的。但是它不可能说是最终说是由美国航空公司引发的一种浪潮,实际上应该是大家一种自救的手段。
美国航空公司接下来面临的命运是什么呢?破产?被竞争对手收购?
邹建军:破产的可能性估计不是很大,因为从现在来看,它之前已经做了一些动作,比如说把它“美国之音”给分割出去了,然后现在这一次这样的裁员。那么从总体上讲应该说使得它的经营的压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那么接下来它有可能就是说,因为我们知道美国这几年里边,几大航空公司之间的频繁的合并或者并购重组都在发生。随着新达美和新的美联航的出现,事实上美国航空公司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接下来很有可能发生的就是美国航空公司或者是其它的某一个他的大航公司之间的一种合并,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相对于美国和欧洲航空业的低迷,其实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的航空业的发展还是非常的稳定,那亚太地区的航空业能在这次的危机当中做到异军突起吗?
邹建军:这一点如果说成异军突起我觉得可能有点过,但是如果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亚太地区的表现来看,我个人认为就是说亚太地区可能还会是一枝独秀,也就是说在全球还是一个吸引人眼光的这么一个市场。之所以这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以中国包括周边的印度这些都是属于一种新兴经济体,我们从某个意义上讲就是说后来者居上,即使是这样来看,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需求开始出现大量释放这样的一个阶段。从航空公司来讲,从这个市场来讲,市场需求是足以供给的,即使经济发生一定的波折,如果说不是类似于像1997、1998年这样一个亚洲地区自己发生金融危机这样一个恶劣环境的话,我认为它的市场应该是能得到保障的,因此相对应来说,亚太地区航空公司的日子可能比其它地区的航空公司的日子要好过一些。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还是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欧洲前一段时间征收航空碳税对于我们国家航空公司来说还是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另外欧洲经济复苏的情况也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还有就是地缘政治导致的油价的波动等等。那面临着这些问题,我们国家的航空业应该如何来应对呢?
邹建军:现在怎么来说呢?我们说这样的一些因素的的确确对我们国家的航空公司来讲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现在航空公司之所以能保持一个亮丽的年报或者保持一个亮丽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我们国内的需求和国内市场在支撑。那么上述您所列举的因素对于我们国家的航空公司他的国际化战略来讲,应该来说是给了很大的障碍。因此从未来各种可能的因素来看,那么我们航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说从将来参与国际化竞争这个角度来讲,尤其是现在在一个内需我们所说,欧美国家它的需求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我们的这种国际化的可能反而会是一种机会。所以从未来的发展来讲,我觉得国内的航空公司可能一个方面还是要深耕国内的市场,尤其是在国内高端的服务市场,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说要大力的去拓展国际。那么从拓展国际来讲,如果我们跟传统的发达国家的航空公司尤其是现在在市场上已经品牌和服务效应遥遥领先的这些航空公司完全拼高端服务的话,我觉得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困难的。所以也许我们需要另辟蹊径去寻找一个新的市场,比如说靠近低成本,但又和低成本有一定的区别,反过来从某个意义上讲,期望走出一个高端和低成本中间的路线出来,也许这是国际化最好的手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