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大学积极应对就业挑战 为特色教育开路
2009-04-22 《中国民航报》 记者朱瑞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民航运输需求减少,导致航空企业运营普遍面临困难,从而对民航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中国民航大学积极应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求变挑战为机遇,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科学发展。
全员参与 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近日,上海波音航空改装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波音”)一次性在中国民航大学招聘32名机务专业学生。据了解,上海波音本来在民航大学没有招聘计划,是航空工程学院领导获悉该公司招聘信息后,主动向企业推介毕业生,为学生赢得了就业机会。
民航大学强化领导责任制,加强组织机制保障,坚持实行“一把手”工程的两级管理制度,积极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向学院延伸。学校和各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调动一切力量拓展就业市场,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收集需求信息,协助用人单位做好招聘毕业生工作,推荐优秀毕业生,针对毕业生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召开会议和座谈,分析就业形势,指导学生的择业行为。各学院将就业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深入行业挖信息、找岗位。2006年10月,学校成立大学生就业导航协会,充分发挥学生在就业工作中的主动性,建立完整的就业工作组织体系。
全程指导 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小刘是来自中国民航大学外语学院的学生,去年年底就已经找到了西藏机场的一份工作。他告诉记者,去年有3个民航方面的就业岗位可供他选择,其中有两个是沿海地区的岗位,而且待遇不错,但他认为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西藏机场的岗位更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他说:“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我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非常有信心。”
学生就业观念的日趋理性来自学校有效的就业指导。近年来,民航大学推出“大学生就业全程教育计划”和“职业起航计划”,就业指导分层、分专业、分年级,形成了“从进校做起,每年有重点,4年不间断”的就业指导工作局面。
使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转变,引导大学生从树立职业发展目标起步,分4个阶段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生涯。民航大学已先后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三门选修课,从2006级学生开始,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纳入就业课程体系,并组建了由中高级指导老师组成的就业指导课授课教师队伍,每年举办就业指导讲座20余次。
全面服务 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 在日前举办的针对天津滨海新区、中国民航大学的2009届毕业生大型招聘会上,有120余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据介绍,本次招聘会前,民航大学已为2009届毕业生举办了各类招聘会80多场,220余家单位进校招聘。同时,各学院也主动出击,组织召开本单位的招聘会。从去年9月底到现在,仅空管学院就举办了15场招聘会,52家单位来院招聘。
作为天津滨海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学生就业上,民航大学不仅立足民航领域,注重保持传统特色专业的就业优势,而且积极拓宽工作思路,广泛开拓就业市场,把服务社会、服务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学生就业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学校主动走出校园,走访单位,建立用人单位数据库1563家。针对这些用人单位,学校编制并派发了毕业生专业介绍及资源信息等多种就业资料,邀请其参加校园招聘会,同时开通了网上就业在线和就业服务热线咨询电话,大力开展网络招聘,加大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力度,确保信息不耽误、不遗漏,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动态反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计算机专业是国内高校普遍开设的专业,就业竞争压力很大。但中国民航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始终看好,今年的研究生就业更是供不应求。这和该院充分调研就业市场,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密不可分。
民航大学高度重视就业的导向作用,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电话回访、座谈等多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并认真进行分析和反馈,以需求作为改革和优化培养模式的重要参考依据。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学校推出了许多人才培养模式新举措,如大力推进“招生——毕业实习——就业——体化”招生模式,2008年空中乘务专业订单式招生比例已达到90%,机务专业的订单招生扩展到本专科所有机务类专业,仅东航订单招生即达240人;空管专业面向外专业学生举办空管、飞行签派初始资质培训班,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副书记白杰表示:“全球经济低迷,民航增长趋缓,给学校就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我们突出行业办学优势和民航特色教育,有就业指导服务等工作体系支撑,有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面服务的工作格局作保障,就一定能够为民航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