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视角看民航:不能单纯地说“国进民退”
2009-05-07 《中国新时代》 陈婧2009年,可能是中国民营航空业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年:先是奥凯航空有限公司(Okay Airways Company Limited,简称“奥凯航空”)停飞后复航;然后是鹰联航空有限公司(United Eagle Airlines Co., Ltd.,简称“鹰联航空”)国有化;再到东星航空有限公司(East Star Airlines Co., Ltd., 简称“东星航空”)即将破产清算。
中国民营航空在准放开4年之后,是否如今又重新回到了出发点?
当年时任民航总局局长的杨元元拍板决定向民企开放民航业,其出发点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鲶鱼效应,打破垄断局面,搞活行业。那么,结果如何?眼下舆论界所有的质疑似乎都集中于同一个话题上,即公平与垄断的问题。
为此,《中国新时代》专程采访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以寻求另一个视角的观点。
放在大环境里来看 2005年,随着民航局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多家民营航空公司随之诞生,同样伴随着民营航空公司诞生的还有此起彼伏的抱怨声。抱怨什么?抱怨政策的不公平。
在民营航空公司看来,由于政策的不公平,在航线审批、飞行员储备资源、运转资金等方面民营航空明显缺乏优势,因此才导致了今天的现状。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时代》,“这时候,别强调什么国营和民营,也别强调什么大和小,我觉得,这就把问题引到另一个方面去了。我们应该把问题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来看。”该专业人士说,“刚成立的民营航空公司在航权获得、航线、时段的分配上确实有劣势,但是同时,他们在资源、规模以及运营程度上也都处在初级阶段。而国有航空公司在干线上已经有十几年的经验累积和信用累积了,相对于民营航空,更能保证航空运输的正常和安全。”而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基本也是承认先进入市场的航空公司所拥有的航线、航权等权利,也就是所谓的“祖父条款”。即便有不合理制度的存在,想要推翻已有的分配,实现绝对公平是需要时间的,需要经过一个又一个事件的推动才能逐步改变和确立。
这位业内人士认为,飞行员的问题也是如此。“对企业来说,培养飞行员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从航空公司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成本上,航空公司培养一名机长都得花费相当的精力。”
可以说,飞行员是国有航空公司用金钱“镀”成的,当然不会轻易让自己辛苦“拉扯大的孩子”随便投入别人的怀抱。如果培养飞行员不需要有什么投入,那么飞行员随便跳槽到其他企业当然不需要赔偿,也不需要打官司。
“对于民营航空”,这位业内人士说,“关键看有多大的投入来培养飞行员。”
而资金的短缺,正是民营航空业遇到的瓶颈中最关键的一项。虽然注册一家航空公司只需要8000万的资本金,看起来门槛并不算太高,但仅购买一架最便宜的新飞机也需要2亿元。资金缺乏是民营航空公司普遍存在的情况,航空公司只能借助各种渠道融资,引入股东。可股东的频频变换,新老股东之间难免会对公司的运营存在不同的意见。当整个行业形势较好的时候,这种矛盾可以在公司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解决,而当行业不景气的时候,矛盾就会顷刻爆发。
2007年,鹰联航空有限公司被停止加油,造成241名旅客滞留在石家庄机场,原因就是拖欠中航油华北公司的油款。民营航空公司的老板们觉得很不公平,国有航企欠下几千万的机场费都没问题,可民营航空欠了几十万就给断油了。
针对这种抱怨,民航局的人士指出:“国有航空作为央企,有着十几年的信用累积,所以油料公司和机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容忍拖欠问题,但民营航空公司还没有这个信用支持,当然不能期待同样的待遇。”
其实,所有企业都存在资金困难的问题,民营航空要解决资金问题不应仅仅只从政策扶持的方面预期,而是应该首先从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战略定位上找原因。
国家注资其实就是股东注资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民营航空来说,是继“9·11”事件以后最大的重创。中国民航业整体亏损280亿,不论是国有还是民企。在民航业的惨烈竞争中,这位业内人士坦诚,“国有航空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
据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公去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东航”)已被逼入“零净资产”的困境;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简称“国航”)也陷入了油价上涨造成的亏损窘境。为了帮助航空公司应对金融危机,到今年3月,作为央企的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简称“南航”)和东航分别获得了国家30亿和70亿元的注资。此事一经报道,立即引起各界轩然大波。东航、南航的股票因此开盘即涨停。“在民航业,国有企业亏损,所谓的补贴就是国资委注资。国航作为央企,他的出资人就是国家。所以,这次与其说是国家注资,其实就是一般性质的股东注资。”该人士告诉记者:“作为公共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营航空相比较民营航空来说,担负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的确,在历次的救灾工作中我们都能看到国营航空的身影,在各种抗灾救灾中,他们不论得失、不计成本全情全力投入,充分发挥了央企中流砥柱的作用。
但同时,也有一些学者为民营航空公司捏了一把汗,于是,坊间传出“国进民退”的说法。对此,这位业内人士表示,“国有航空公司和民营航空公司他们的定位不同。不能单纯说什么国进民退,或是民进国退。”
今年是民航业全线集体亏损的一年,航空公司作为高风险、高投入、低回报的产业,各个公司资金链紧张也是正常的事情。目前很多民营航空公司也在积极寻求公司的股东增加注资。这位业内人士坦言:“就算国资委想注资,他们还不一定愿意。民营航空公司亏损,国资委注资,结果可能变成了国有控股,改变了其民营的体制,这与让一家有实力的航空公司收购有什么区别?”
态度依然是支持 企业有没有效率,要看他的市场竞争力强不强。民营企业经营不善可以倒闭,同样国有企业也可以。过去,从民航管理局的层面上,并没有要搞“国进民退”;现在,国家政策对民营航空公司和国家控股的航空公司依旧一视同仁,民航总局对民营航空的态度依然是“鼓励和扶持”。“不支持,就不会让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业。”这位业内人士说。
而实际上,调控部门针对民营航空公司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去年年底,民航局出台了十项措施,为缓解整个行业的亏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对国内航空公司缴纳的2008年下半年的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的返还,使春秋航空有限公司(Spring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简称“春秋航空”)公司受益2000万。这2000万也是春秋航空去年一年的总利润额。
春秋航空是去年民营航空中唯一盈利的航空公司。到10月份,公司还有几千万的利润,可过了11月份以后情况就开始急转直下。在这个关口上,政府把去年下半年的民航建设基金退给了他们,因而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使其可以保持盈利。
2008年,民航局还实行了免征燃油附加税,实施价格收费调节等措施。这些政策是面向整个民航业的,并没有偏指民营航空或是国有航空。大公司的旅客多,退的机场建设费也多;而像民营的航空公司,如春秋航空,旅客少,因此退税也相对较少,但这些措施无疑给民营航空公司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去年,春秋航空公司获得的机场建设费退还款大概300万左右。政府的支持力度,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大的。
这位业内人士认为,尤其是在民营航空进入航空业之后,政策开放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比如航线问题,在民营航空刚刚进入的第二年,就规定凡是属于旅游航线的,一律开放。到2008年,只保留了10个繁忙机场须经审批,其余的都放开了。只不过,在一片唏嘘民营航空未来道路何去何从的声音中,这些鲜少引起大家的关注罢了。
5年前,中国民航向民营资本放开市场。8000万元的低门槛给航空业多年由国资主导的铁幕拉开了一个口子,民营投资者们看到了进入这个领域的绝佳机会。然而几年过后,民营航空陷入了集体困境。事实上,兰世立在初涉航空业之前,原北方航空总经理周永前便告诫过他,要有“破产做航空”的准备。因为航空业不仅仅是高投入、强竞争和技术密集的行业,还是个微利的行业。现在,与其埋怨“不公平待遇”,民营资本更应该在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就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增强自身的战略管理能力,以适应民航业发展的需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