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标题: 【讨论】江苏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引争议 [打印本页]

作者: 帅哥    时间: 2009-1-1 10:14:34     标题: 【讨论】江苏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引争议

新华网南京8月30日电题:该不该有南北方分界标志?——江苏淮安建设我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引争议

  记者凌军辉

  连日来,“江苏淮安建设我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的新闻引起舆论高度关注。从选址是否科学,到地方利益之争,再到南北对立之嫌,这条新闻还引发了人们从地理、文化、经济、政治等不同角度的解读。淮安为什么要建南北分界标志?近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一番调查。

  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备受争议

  8月28日,网上出现了一条题为《江苏淮安开始建设我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的新闻,新浪网还进行了“如何看待建设南北分界标志”的网络调查。截至8月30日上午,共有约15万名网友参与调查,93.61%的网友认为淮安不该建设我国南北分界标志,只有不到7%的网友表示赞同。

  反对者认为:“南方和北方只是民间的一个模糊概念,我国不该有具体明确的南北方分界线。”“团团圆圆的中国为什么非要分南方和北方?”“所谓南北分界线标志和纯地理意义上的北回归线、赤道线标志不同,它只会留下历史隐患!”“花钱在这些没意义的事上,不如多给老百姓办些实事。”

  赞成者表示:“这对普及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建不建南北标志物,南北界线依然存在。建标志物只是为了有一个更明确的概念和认识。”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关于南北地理分界标志的争议早在2007年初就已经开始。2007年1月5日,一篇题为《江苏淮安将建中国南北分界线纪念碑》的报道称,淮安将以建设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纪念碑为主体,结合古淮河历史博物馆、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一个主题公园。这条新闻迅速引起了河南等地媒体的高度关注。部分河南学者还通过媒体发出反对声音,认为河南信阳更适合建设我国南北分界标志。

  淮安为什么要建南北分界标志?

  记者在淮安采访“南北分界标志”的发起人、规划人员、建设人员时发现,大多数采访对象对网友几乎一边倒的质疑感到“始料未及”“超乎想象”。

  淮安南北分界标志倡议者、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荀德麟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不断有当地文化界人士提出建设南北分界标志。当时的理由主要是,淮安历史上就是“辕楫交替”之地,有“南船北马”之说,在建筑、饮食、植被、气候、语言、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此外,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古黄河与古淮河汇为一体,穿城而过,因此,在古淮河上建南北分界标志有其代表意义。

  据介绍,2007年,南北分界标志工程被列入淮安市城市建设重点。荀德麟认为,建设南北分界标志主题公园主要有3个目的:一是依托气候地理博物馆,建设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二是配套文化休闲设施,建设人文景观;三是打造一张城市名片,提高淮安知名度。

  针对网友“工程建设劳民伤财”的质疑,工程建设负责人之一、淮安市市政公用局总工程师卢炳灿告诉记者,工程主体标志雕塑“红桥”并不是在古淮河上新建一座桥梁,而是对上世纪30年代建成、目前已被废弃的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进行改造,造价400多万元,对于一座现代桥梁来说“花钱并不多”。“同时,‘红桥’建成后将为古淮河两岸居民增加一条交通线,方便居民往来。”卢炳灿表示。

  “南北分界标志工程得到了全市各界的支持。”淮安市规划局用地规划处处长朱春阳表示,工程方案公示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响应,献计献策,最终的方案是在充分吸取意见的基础上出台的。工程还将在古黄河两岸种植南北方不同品种的乔、灌木植物,并修建不同风格的建筑,希望能给参观者留下身临南北分界点的直观感觉。

  记者在工程施工现场看到,目前工程主体人行桥梁已经建成,其余部件包括球形标志等将于近期安装。一些正在桥边休闲广场散步的市民告诉记者,南北分界标志建设将为这个城市增加新的人文地理景观,他们对此表示期待和支持。

  专家:开发文化资源应考虑社会心理因素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士谋表示,长期以来,横贯中国东西的秦岭-淮河一线,被公认是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南北地理差异并不是哪个省哪个地区所能垄断的,也没有哪个城市能够绝对代表,因为这个地理过渡带是个比较广的概念。

  针对舆论对于淮安“抢占历史文化资源”的说法,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认为,南北地理分界标志是自然遗产,不具有排他性,南北地理过渡带的典型城市都可以建设相关标志。荀德麟也表示,淮安只是想充分挖掘城市的地理、历史、文化资源,并无独占之意,位于南北分界线上的城市当然可以再建其他标志。

  对于很多网友“明确划分南北地理标志会造成南北对立”的担心,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季宗绍表示,由于区域间经济、社会、文化差异,不少人都对人为进行区域划分存在反感情绪。“事实上,一些对区域的人为划分,缺乏科学依据,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季宗绍建议,在开发地理、文化、历史资源时,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社会心理因素,避免激化区域对立情绪。同时,也应及时发布解释信息,回答社会舆论关心的问题。




欢迎光临 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http://bbs.aero.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