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之一:清洁显示器要用高纯度的无水酒精 3 @3 J/ f. z6 C& N3 J$ G; k% ~% I% X1 x
显示器作为人机交换的重要媒介,其屏幕使用日久难免粘有灰尘和污渍。很多朋友想当然的认为酒精尤其是高纯度(95%以上)的是最好的清洁剂。事实正好相反,现在的显示器(CRT类型)一般都在屏幕上有一层特殊的防护涂层,用来防静电和眩光,酒精作为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非常容易破坏掉这个特殊的涂层,给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大打折扣。 0 f. e# O) ]8 z' a, X9 O! f7 ]/ t# t+ ~9 Q) \ H+ a8 d5 q
正确做法:显示器的屏幕包括其外壳,都不能使用酒精、汽油、洗衣粉等溶剂,如果有条件请使用专门的显示器清洁剂。如果条件不具备,可以到市场上购买几瓶纯净水进行显示器屏幕和外壳的清洁。另外,对屏幕清洁时特别小心,不要使用普通的粗毛巾,应购买1~2块质量较好的眼镜布代之。* j$ \) Q% k2 {+ u- X% w
% U$ ~6 l- m1 `3 t" o6 V; ~) [- C
误区之二:关机后马上盖上防尘罩 . u1 X/ D2 W1 n6 ^5 N( ~ 4 {+ D7 T' \7 X+ f; Z2 B: K 很多朋友在购买新电脑后非常注意电脑的防尘,专门定做了防尘罩,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关机后马上罩上防尘罩就不可取了。原来,关机后机箱内、显示器还有大量的热量未散发出来,各种电子元件的温度都很高,需要有一个逐渐的散热过程,如果马上盖上防尘罩,非常不利于硬件的散热,甚至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 u( w+ {9 e. o8 f9 R: o
0 f8 P( I' ?" h& |' K. e 正确做法:关机1~2小时后,待机箱内热量散出才可使用防尘罩。 6 \, _+ m/ L+ d4 \0 i" d! e* o, m9 u. H% e, H
( c( |/ J) q5 E% K3 x
误区之三:打开机箱,让机箱内的电脑配件“裸奔”才是最好的散热 / C: m& V2 l# E: P8 M' x7 g) o& I8 ^* z% r
夏日已至,很多“菜鸟”甚至包括很多DIYer为了加强散热或方便拆装硬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廉价又方便的散热方案——让电脑“裸奔”。可是,我认为此举非常不当。其一,虽解决了散热,但机箱“开膛破肚”让硬件裸露在外容易积攒灰尘,长此以往“灰尘”也会成为电脑的杀手。其二,这种做法非常的有害人体的健康。众所周知,CPU、主板、电源等硬件都是高电磁辐射源,而机箱为我们屏蔽了绝大部分的电磁辐射,是我们健康使用电脑的“保护神”。如果仅仅为了散热,而让我们的身体直接暴露在高电磁辐射下,拿健康开玩笑是得不偿失的。: i" S- L) A9 n8 H5 B
$ D2 O" O0 k1 f * o4 } q `, v6 L- o 误区之四:接触电脑硬件,对静电不设防5 P* e: H3 m. s
' A$ ~! m" U' \2 p
很多朋友虽然在潜意识中都知道静电是电脑硬件潜在的“杀手”,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更加之操作的惰性以及存在的侥幸心理,往往进行“违规”的硬件操作,以致“火花”轻轻一闪,电脑内的主板、内存、显卡等部件在短短的瞬间就“香消玉殒”了。由于静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我们接触和维修电脑时非常容易积累大量的静电,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静电给电脑内的高精密部件带来的致命损害。& c6 X( u) ~- q5 I9 [0 J
$ `# q F v: H 正确做法:首先要保证电脑机箱的可靠接地,在打开电脑主机箱接触电脑硬件前,最好用手与机箱外部的金属部分或其他的接地金属接触一下,通过短暂的接触来释放身体上所带有的静电。另外对于拆下的电脑硬件可以放入防静电塑料袋中妥善保存,在进行硬件的敏感操作时通过佩戴防静电环能起到很好的防静电作用。最后,静电的产生和释放具有季节性,在冬天尤为明显,所以更应提高警惕谨慎操作。" K. P2 K- x' T6 ^ [
% b3 t8 d( b" A) _2 W8 O
- i8 Z7 N. E* [# u4 \: y 误区之五:带电热插拔各种电脑外设2 j3 z5 i7 a9 @8 v% k+ ]
* {* C* g9 H. C2 s5 z
很多朋友在进行各种硬件操作时,为图省事经常在未关机的情况下带电插拔PS/2接口的鼠标、键盘和各种串、并口设备。这些都是看似平常,但却很危险的操作,轻则造成系统或硬件工作不正常,重则造成硬件接口或主板的损坏。, f8 m( N) \8 X2 g# M3 s+ ]
/ x1 X% k- G" T' }6 s! i8 E) K
正确做法:除了USB、IEEE1394接口和串口硬盘外,一般普通台式机各种外设均不可带电热插拔,所以朋友们在进行其他硬件操作时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在关机断电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