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航线短停维护工作单
1.00 预备项目 1.11 原文:“放好轮档,如短停时间超过4小时则安装前/主起落架安全销。” 1.12 原文:“如需拖机,将拖机手柄放到“拖机”位并插好安全销。” 注:如果飞机电网没有电,在完成后续项目前先完成以下两项: l 完成驾驶舱各操纵手柄正确位置的安全检查。 l 飞机电网通电。 工作程序与要求:飞机通电前,必须确保所有正在维护电路被隔离,电源面板上,确保GEN1、GEN2、APU GEN、BUS TIE、AC ESS FEED按钮在按进位,其他按钮在弹出位,确保驾驶舱停留刹车刹好,气象雷达在关闭位,ATC在STBY位,发动机模式选择NORMAL位,发动机MASTER电门在OFF位,反推手柄在最小慢车位并受进,起落架手柄在DOWN位,起落架重力释放手柄在收进位,雨刮,燃油泵在关闭位,确保电子舱通风BLOWER和EXTRACT按钮在按进位,检查各个电门和旋钮在正常位,检查跳开关面板正常。 1.13 原文——查看飞行记录本并按需采取纠正措施。 工作程序与要求:对机组反映的故障,必须依据相应故障等级,根据MEL要求,GO 、NO GO或者GO IF,并做好相应文件签署。如果时间允许,在保证正点情况下,应尽可能排除故障。如果确因航材、工具、或停场时间等原因需要保留故障的,应按照正确途径,及时办好故障保留。对于MEL要求的维护程序(M),在飞行前必须完成;如果有操作程序(O),必须告知机组;如果带有”*”,还必须在驾驶舱挂牌。 2.00 检查项目 2.10 油量检查 2.11 原文——发动机停车5——30分钟内,检查发动机滑油量(在下ECAM显示器上): * 如果指示低于下限,则到发动机滑油箱观察窗检查油面,按需补加MOBIL JET Ⅱ,并在记录本上记录。发动机滑油量检查及补加记录
发动机号 NO.1 NO.2 实际油量 夸脱 夸脱 补加至 夸脱 夸脱 工作程序与要求:发动机滑油量放行标准:发动机停车5分钟后检查滑油量不低于11.5+0.6×(下一航段飞行小时)夸脱,如需补加滑油,必须等发动机停车至少5分钟,以免灼热滑油伤人,加好滑油后,确保油箱盖盖好。(注:如发现滑油耗量不正常,应查明原因或进行相应的排故)补加的滑油量必须在飞行记录本相应栏如实填写。 2.20 外部检查 2.21 原文——确保所有防护罩和堵头取下。 工作程序与要求:确保皮脱管(3个)、全温探头(2个) 、静压孔、发动机进气道、发动机尾喷管、APU尾喷管堵头已取下并放入规定位置。 2.22 原文——完成飞机环绕检查,确保无下列情况发生: * 外来物/撞击。 * 油液渗漏。 * 部件松动或遗失。 * 过压释压片遗失。 * 机身尾鳍受损。 * 进气口/出气口堵塞。 工作程序与要求: l 雷达罩,缝翼前沿,尾翼前沿,垂尾前沿受气流冲击,最易受外来物冲撞,应注意检查!飞机结构发现受损后,为评估、判断飞机是否仍可飞行,必须参考SRM(结构修理手册)中的“ALLOWABLE DAMAGE”页。 l 液压油渗漏标准:参阅AMM29-00-00-790-001 如果怀疑有液压渗漏,可操作相关部件,目视检查,若确证有外部液压渗漏,可参考下表作为放飞依据:部件 | 正常操作限制 | 避免延误的最低放飞限制 |
1.液压泵 发动机驱动泵(EDP) 电动泵(EMP) 冲压空气涡轮(RAT) 动力传输组件(PTU) |
|
|
静封圈 | 不允许 | 2滴/10分钟 |
静态壳体 | 1滴/10分钟 | 1滴/分钟 |
轴封圈(系统增压) | 2滴/分钟 RAT:2滴/小时 | 8滴/分钟 RAT:6滴/小时 |
轴封圈(操作时) | EDP:30滴/分钟 EMP:5滴/分钟 RAT:1滴/分钟 PTU:5滴/分钟 | EDP:60滴/分钟 EMP:30滴/分钟 RAT:1滴/分钟 PTU:30滴/分钟 |
▓▓▓▓▓▓▓▓▓▓ | ▓▓▓▓▓▓▓▓▓▓▓ | ▓▓▓▓▓▓▓▓▓▓ |
2.伺服控制 升降舵、副翼、方向舵 扰流板、偏航阻尼 |
|
|
静封圈(系统增压) | 不允许 | 十分钟两滴 |
动封圈(系统增压) | 十分钟一滴 | 升降舵、副翼:十分钟六滴 方向舵、扰流板、偏航阻尼 30滴/分钟 |
动封圈(操作时) | 10个循环一滴 | 升降舵、副翼: 10个循环三滴 方向舵、扰流板、偏航阻尼: 15滴/循环 |
▓▓▓▓▓▓▓▓▓▓ | ▓▓▓▓▓▓▓▓▓▓▓ | ▓▓▓▓▓▓▓▓▓▓ |
3.作动筒 例如:起落架作动筒、起落架门作动筒、货舱门作动筒等等 |
|
|
静封圈 | 不允许 | 十分钟两滴 |
竿封圈(系统增压) | 1滴/分钟 | 30滴/分钟 |
竿封圈(工作时) | 1滴/循环 | 2滴/循环 |
▓▓▓▓▓▓▓▓▓▓ | ▓▓▓▓▓▓▓▓▓▓▓ | ▓▓▓▓▓▓▓▓▓▓ |
4.接头 |
|
|
管与管之间接头 | 不允许 | 十分钟两滴 |
管子 | 不允许 | 不允许 |
旋转接头 | 不允许 | 30滴/分钟 |
总管连接点 | 不允许 | 2滴/10分钟 |
▓▓▓▓▓▓▓▓▓▓ | ▓▓▓▓▓▓▓▓▓▓▓ | ▓▓▓▓▓▓▓▓▓▓ |
5.刹车系统 |
|
|
刹车组件(释放时) | 不允许 | 不允许 |
刹车组件(供压时) | 1滴/分钟 | 2滴/分钟 |
▓▓▓▓▓▓▓▓▓▓ | ▓▓▓▓▓▓▓▓▓▓▓ | ▓▓▓▓▓▓▓▓▓▓ |
6.地面渗漏测量总管 |
|
|
无压力时 | 2滴/天 | 4滴/天 |
系统增压时 | 1滴/5循环 | 2滴/5循环 |
系统增压操作后 | 1滴/15分钟 | 2滴/15分钟 |
▓▓▓▓▓▓▓▓▓▓ | ▓▓▓▓▓▓▓▓▓▓▓ | ▓▓▓▓▓▓▓▓▓▓ |
7.手摇泵(货舱门\液压油箱加油) | 5滴/分钟 | 30滴/分钟 |
▓▓▓▓▓▓▓▓▓▓ | ▓▓▓▓▓▓▓▓▓▓▓ | ▓▓▓▓▓▓▓▓▓▓ |
8.其他 |
|
|
静封圈 | 不允许 | 2滴/10分钟 |
动封圈(系统增压时) | 不允许 | 1滴/分钟 |
襟、缝翼,水平安定面液压马达轴封圈(系统增压并操作) |
5滴/分钟 |
30滴/分钟 |
衡速马达/发电机 | 1滴/分钟 | 6滴/分钟 |
渗漏位置 | 轻度渗漏 | 严重渗漏 | 连续渗漏 |
开阔区域,油液不可能流到潜在火源,大翼上或下表面渗漏 | A | B | C |
非全封闭场所,油箱后壁渗漏 | A | B | C |
封闭场所,油箱前壁、干舱、发动机吊架、大翼下表面中部 | B | C | C |
轮胎压力检查结果和灌充压力记录
检查值 充至 左前轮胎 Mpa Mpa 右前轮胎 Mpa Mpa l 接近探测器:牢固、清洁 l 滑行灯:清洁、无损伤 2.52 原文——左右主起落架 ——目视检查主起落架组件的一般情况,包括: l 起落架组件结构、连接和上锁组件:损伤、渗漏迹象 l 减震柱滑筒:伸长正常、洁净(如需要,用MIL-H-5606清洁并用干净的抹布擦干) l 刹车组件:渗漏或过热现象 l 机轮:轮缘损伤,剪断的/脱落的固定螺杆 l 轮胎:磨损、损伤 ——确认轮胎充气活门无漏气现象 注3. 短停时间超过4小时,必须测量冷却后的轮胎压力。正常前轮胎工作压力范围为:A319主轮胎:187~197PSI (1.289~1.358Mpa) A320主轮胎;209~219PSI (1.441~1.509 Mpa) 注4. 若轮胎压力不在此正常工作范围内,按需放气,充气或更换机轮。 (参考:AMM任务:324100-210-003) 注意:只能使用氮气。轮胎压力检查结果和灌充压力记录
检查值 充至 1号主轮胎 Mpa Mpa 2号主轮胎 Mpa Mpa 3号主轮胎 Mpa Mpa 4号主轮胎 Mpa Mpa l 接近探测器:牢固、清洁 l 轮舱和舱门(可视范围内) l 刹车毂磨损指示(停留刹车工作) 工作程序与要求: (1) 与轮胎面磨损相关的标准情况 | 限制 | 措施 |
正常磨损 | 1. 在整个轮胎面上轮胎槽深度大于0.5mm 2. 在轮胎表面任何一点上,轮胎槽深度小于0.5 mm 3. 抗插伤保护层显露 | 1. 继续使用. 2. 在本站更换轮胎,外站可飞回本站 3. 更换轮胎 |
由于过多刹车造成轮胎表面的扁平点 | 1. 扁平点没有深达抗插伤保护层,轮胎面厚度大于正常需要更换轮胎的标准,没有分裂出现,并且: 滑行时无震动. 滑行时有震动 2. 扁平点深达抗插伤保护层 | 1.1 继续使用 1.2 更换轮胎 2. 更换轮胎 |
不对称的轮胎面磨损 | 1. 磨损限制未达到. 2. 磨损限制达到或将要达到 | 1. 继续使用(作机轮校准检查) 2. 更换轮胎 |
损坏 | 限制 | 措施 |
切口 | 1. 抗插伤保护层没有显露 2. 抗插伤保护层显露,但没有损坏 3. 抗插伤保护层损坏,并且: 切口深度大于CL 切口深度≤CL,但切口长度≥LL 切口深度≤CL,且切口长度≤LL | 1. 继续使用并除去外物(必须无漏气) 2. 继续使用并除去外物.(仅可以从外站飞回本站. 更换轮胎 更换轮胎 继续使用并除去外物(必须无漏气) |
轮胎面脱落 | 1. 抗插伤保护层没有显露 2. 抗插伤保护层显露,但没有损坏,并且: 2.1 轮胎面碎片剥落区大于1平方英寸(大约)。 2.2轮胎面碎片剥落区小于或等于1平方英寸(大约)。 3. 抗插伤保护层损坏. | 1. 继续使用并除去外物。(仅可以从外站飞本站) 2.1 更换轮胎 2.2 继续使用并除去外物。(必须无漏气) 3. 更换轮胎 |
轮胎槽裂纹 | 1. 抗插伤保护层没有显露 2. 抗插伤保护层显露 | 1. 继续使用 2. 见线就换 |
肋下的切口 | 1. 切口深度大于1/4英寸 2. 切口深度小于或等于1/4英寸 | 1. 更换轮胎 2. 如不见线继续使用 |
轮胎面结合部开裂 | 更换轮胎 | |
变形 | 1. 轮胎槽不平整(例如Z型裂纹) 2. 轮胎表面不平整 3. 气泡 4. 鼓包 | 1. 继续使用 2. 继续使用 3. 更换轮胎 4. 更换轮胎 |
CL(深度) | LL(长度) | |
前轮 | 8mm | 40mm |
主轮 | 9mm | 50mm |
损坏 | 限制 | 措施 |
裂纹或开裂 | 1. 径向切口(径向的偏差小于30度) 深度小于2mm,没有触及保护层,并且长度小于或等于150mm。 深度大于2mm,或者触及保护层,或者长度大于或等于150mm。 2. 斜向切口(径向的偏差大于30度) 2.1没有触及保护层,并且长度小于150mm。 2.2触及保护层,或者长度大于或等于150mm。 | 1.1继续使用 1.2更换轮胎 2.1继续使用 2.2更换轮胎 |
织物分裂 | 更换轮胎 | |
气泡或 鼓包 | 更轮胎换 |
损坏 | 限制 | 措施 |
密封面钢丝的暴露 | 更换轮胎 | |
变形 | 密封面或密封面钢丝的变形 | 更换轮胎 |
裂纹 | 密封面上部的裂纹,并且其深度大于1mm | 更换轮胎 |
磨损 | 轮胎表面接近轮缘上部边界的磨损,磨损区深度大于2mm | 更换轮胎 |
气泡 | 密封面上部的气泡,长度或直径大于10mm | 更换轮胎 |
检查 | 最大可用限制 | 备注 |
起动机封严 | 7滴/分钟 | 更换封圈或参考AMM72-63-00-300-003/004 |
AGB后部液压泵封严 | 7滴/分钟 | 更换封圈或参考AMM72-63-00-300-003/004 |
AGB燃油泵封严 | 7滴/分钟 | 更换封圈或参考AMM72-63-00-300-003/004 |
润滑组件封严 | 不允许 | |
主滑油/燃油热交换器 | 7滴/分钟 | 更换主滑油/燃油热交换器 |
AGB/IDG封严 | 7滴/分钟 | 更换封圈或参考AMM72-63-00-300-003/004 |
前油室 | 20滴/分钟 | 换发 |
检查 | 最大可用限制 | 备注 |
燃油总管套 | 不允许 | 参考AMM73-11-40-790-002作渗漏检查 |
AGB驱动燃油泵封严 | 60滴/分钟(90滴/分钟允许25个循环 | 更换燃油泵参考AMM73-11-10-000/400-003 |
热交换器 | 60滴/分钟(90滴/分钟允许25个循环 | 更换主滑油/燃油热交换器参考AMM79-21-20-000/400-002 |
VSV作动筒 | 60滴/分钟(90滴/分钟允许25个循环 | 更换VSV作动筒参考AMM75-32-10-000/400-002 |
VBV燃油齿轮马达 | 60滴/分钟(90滴/分钟允许25个循环 | 更换VBV燃油齿轮马达参考AMM75-31-10-000/400-002 |
HPTCC活门 | 60滴/分钟(90滴/分钟允许25个循环 | 更换HPTACC活门参考AMM75-21-10-000/400-002 |
BSV | 60滴/分钟(90滴/分钟允许25个循环 | 更换BSV参考AMM73-11-70-000/400-002 |
LPTCC活门 | 60滴/分钟(90滴/分钟允许25个循环 | 更换LPTACC活门参考AMM75-22-10-000/400-002 |
RACC活门 | 60滴/分钟(90滴/分钟允许25个循环 | 更换RACC活门参考AMM75-23-10-000/400-002 |
HMU | 60滴/分钟(90滴/分钟允许25个循环 | 更换HMU参考AMM73-21-10-000/400-002 |
检查 | 最大可用限制 | 备注 |
裂纹或撕裂 (1)运行中产生的裂纹 (2)外部损伤引起的裂纹或开裂 | 不可用 不可用 | (1) 配对更换叶片(参考72-21-00-300-002) (2) 做打磨程序直到所有的裂纹消失(参考72-21-00-320-003)后,作荧光渗透检查确信所有裂纹消失(参考70-51-00-230-002),再额外多打磨0.01in(0.25mm)总打磨厚度必须与图中标识的最大修理限度一致(参考图606/72-21-00-991-314) |
在风扇叶片根部的叶型表面、中间凸台临界区域以外的全翼面上的缺口、凸陷和刮痕 | 去掉附着金属后如果深度不大于0.003in(0.08mm),则不限数量。 | 更换叶片(参考72-21-00-000/400-007)或如果损伤在图中标识的打磨限制以内则打磨损伤部位(参考72-21-00-320-003及图606/72-21-00-991-314)打磨过的风扇叶片必须在第一次返厂修理时按ESM72-21-01 REP 01修理。 |
在根部区域、区域A前缘处的缺口、凹陷和刮痕 | 如果不深于0.006in(0.15mm),不限数量 | 做打磨程序( 72-21-320-003参考) |
在区域D后缘的缺口、凹陷和刮痕 | 如果不深于0.006in(0.15mm),不限数量 | 做打磨程序( 72-21-320-003参考) |
在区域B前缘处的缺口、凹陷和刮痕 | 去掉附着金属后如果深度不大于0.03in(0.76mm),刮痕长度不大于0.40in(10.16mm),则不限数量。 | 更换叶片(参考72-21-00-000/400-007)或如果损伤在图中标识的打磨限制以内则打磨损伤部位(参考72-21-00-320-003及图606/72-21-00-991-314)打磨过的风扇叶片必须在第一次返厂修理时按ESM72-21-01 REP 01修理。 |
在根部区域、区域A前后缘的局部冲击变形 | 不可用 | 更换叶片(参考72-21-00-000/400-007) |
在区域B和D的前后缘的变形(不包括根部区域的后缘) | 如果没有尖角,且最小长度L是变形深度的6倍。则允许两个区域出现变形,其偏离叶型的深度不大于0.34in(8.64mm)。 | 作荧光渗透检查(参考70-51-00-230-002) |
叶尖(区域C) (1) 前缘尖部弯曲 (2) 后缘尖部弯曲 (3) 缺口、凹陷 | 尖部弯曲在叶尖部分的尺寸X1必须不大于0.5in(12.7mm),在前缘部分的尺寸X不大于0.5in(12.7mm)偏离叶型的尺寸Y最大为0.25in(6.35mm)。 最多允许6片叶片有满足下列放宽限制的尖部弯曲,即尺寸X1最大不超过1.3in(33.02mm),X不超过2in(50.8mm)Y不超过0.6in(15.24mm),最多允许有3片受上述放宽限制损伤的叶片相连,所有情况中,受损尖部偏离叶型的最大角度不超过60度 尖部弯曲在叶尖部分的尺寸Z1不超过0.5in(12.7mm),在叶尖后缘的尺寸Z不大于0.5in(12.7mm),偏离原叶型的尺寸Y最大不超过0.25in(6.35mm)。 最多允许有5片叶片尖部弯曲,并且尺寸Z1最大不超过1in(25.4mm),Z最大不超过1in(25.4mm),最大偏离叶型尺寸Y不超过0.3in(7.62mm),最多允许有3片受上述放宽限制损伤的叶片相连。 在深度不大于0.04in(1.02mm),长度不大于0.25in(6.35mm)的情况下不限数量 | 配对更换叶片(参考72-21-00-300-002) 如不在限制内,配对更换叶片(参考72-21-00-300-002) 做打磨程序(参考72-21-00-320-003), 做荧光渗透检查(参考70-51-00-230-002), |
在叶片平台表面的缺口、凹陷和刮痕(除了倒角和凹口的区域) | 对于刮痕:如不深于0.02in(0.5mm),不长于0.4in(10.16mm),不限数量,对于缺口和凹陷,去除附着金属后在直径上没有限制 | 做打磨程序(参考72-21-00-320-003) |
燕尾榫头承压面的微振磨损 | 不可用 | 配对更换叶片(参考72-21-00-300-002) |
燕尾榫头倒角半径内的缺口、凹陷和刮痕 | 不可用 | 配对更换叶片(参考72-21-00-300-002) |
凹坑 | 如果不深于0.005in(0.13mm)则不限数量,凹坑的直径和间隔不限 | 配对更换叶片(参考72-21-00-300-002) |
在中间凸台部分的缺口、凹陷和刮痕 | 如果不深于0.01in(0.25mm)则不限数量,刮痕的长度不限,凹陷的直径不大于0.5in(12.7mm)。中间凸台的倒角半径内不允许出现损伤 | 做打磨程序(参考72-21-00-320-003) |
因中间凸台搭迭引起的损伤 | 深度小于0.005in(0.13mm)不限数量 | 配对更换叶片(参考72-21-00-300-002) |
因中间凸台搭迭引起的附着金属 | 打磨去除附着金属后不限数量 | |
中间凸台 搭迭 | 不可用 | 见扩展限制(参考72-00-0-200-025) |
分扇叶片尖部卡在机匣的耐磨圈内 | 不可用 | 用手松开叶片向前向后周向移动叶尖,然后检查叶片和耐磨圈是否可用。确保低压转子自由转动 |
在下列部位的微振磨损: (1) 叶片柄后面 (2) 燕尾榫头前表面 (3) 叶片平台的前缘 | 如果不深于0.003in(0.08mm)没有限制 如果不深于0.003in(0.08mm)没有限制 如果不深于0.013in(0.33mm)没有限制 | 配对更换叶片(参考72-21-00-300-002) 配对更换叶片(参考72-21-00-300-002) 配对更换叶片(参考72-21-00-300-002) |
电子部分
1.00预备项目 1.11 原文——查看飞行记录本和PFR并按需采取纠正措施。 2.00 检查项目 2.10 外部检查 2.11 原文——前部机身 ——目视检查前部机身的一般情况,包括: l 静压孔、空速管、温度探头、迎角探头 l 雷达罩:锁钩锁定 2.12 原文——下中部机身 ——目视检查下中部机身的一般情况,包括: l 天线:无损伤 2.13 原文——左/右翼尖和整流边缘 ——放电刷。 2.14 原文——尾部 ——目视检查尾部的一般情况,包括: l 放电刷 l 天线和信标 3.00 结束项目 3.11 原文——确信飞行记录本已查审并完成,工作单已签字。
l 注:短停部分的附图参见航前或航后工作单培训教材!
欢迎光临 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http://bbs.aero.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