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改革:企业主体地位未确立 机场属地化不落实
经济参考报:我国民航体制改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刘伟民:中国民航改革从1980年算起,共经过了三轮:一是1980年2月14日,邓小平指示,民航要走企业化道路。二是1987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民航系统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和实施步骤的报告》,中国民航“一分为三”、“政企分离”。三是2002年1月23日国务院正式通过中国民航改革重组方案。 尤其是2002年中国民航改革,它历经两年多时间,促进了我国航空运输稳步地向前发展。但是,这一轮改革并没有完全到位,改革目标也没有全部实现。突出的问题,一是有的企业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加上决策错误,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益滑坡,亏损严重。二是机场属地化不落实。据统计,中国目前年吞吐量在50万以下的小型机场有90多个,但旅客吞吐量只占全国的3.3%,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因而机场发展处于困难境地,一些中小机场运营举步艰难。 关于前一个问题,应该以三大国有航空运输企业为主体,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其中,抓国企深化改革,应着重落实现代企业制度。对民营企业,应继续执行2005年2月19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后一个问题,各级政府和社会应达成共识,落实属地化管理,由地方政府负责把机场发展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实行地方政府和国家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双重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标准,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特许经营等方式运作,保障机场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行。不回避“航空自由化”
经济参考报:航空自由化是一个怎样的理念? 刘伟民:航空自由化,是一种管理模式,与“贸易自由化”同出一撤,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2003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第五次世界航空运输大会上发言,表明了中国政府关于航空自由化的立场:航空运输自由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都必须认真面对。中国将顺应自由化的潮流,根据中国经济建设和民航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渐进、有序、有保障地推进航空运输自由化进程。 此后,中国对新加坡开放了厦门、南京第五货运航权,又在海南省进行开放第三、第四、第五航权试点。2004年7月24日,中国与美国签订了扩大两国航空运输市场准入协定,极大地开放了航空运输市场。2007年5月22日,中美又就修改2004年中美民用航空运输协定议定书、扩大两国航空运输市场准入达成协议,双方还将从2010年开始就两国航空运输市场完全开放协定和时间表进行磋商,以最终实现中美航空运输市场的全面开放。 上述开放措施,对促进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改变亚太地区航空运输格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机遇与挑战并存。航空自由化既促进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形势,给企业带来强大的压力。航空自由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只能趋利避害,积极应对。“窄路相逢勇者胜”,别无选择!中国民航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1949年-1978年,初创期。
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1月9日,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两员工光荣起义,并率领12架飞机回到北京、天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1950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
二、1978年-1987年,调整期。
1980年2月14日,邓小平指出:“民航一定要企业化”。同年3月5日,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
1980年全民航只有140架运输飞机,且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或40年代生产制造的苏式伊尔14、里二型飞机,载客量仅20多人或40人,载客量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飞机只有17架;机场只有79个。
三、1987年-2002年,前进期。
“八五”时期是我国民用飞机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1995年末,我国民用飞机总架数达到852架,其中运输飞机416架,通用航空和教学校验飞机436架,运输飞机商载总吨位7900吨,飞机座位数6.05万个。这一阶段中,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分别达18%、16%和1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
四、2003年-至今,发展期。
2002年3月,中国政府对中国民航业再次进行重组。2004年10月2日,在国际民航组织第35届大会上,中国以高票首次当选该组织一类理事国。2008年,我国内地共有通航机场152个,完成旅客吞吐量4.06亿人次,货邮吞吐量883万吨。
欢迎光临 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http://bbs.aero.cn/)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