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标题:
罢工能解决问题吗?
[打印本页]
作者:
民航
时间:
2010-3-26 23:13:48
标题:
罢工能解决问题吗?
2010-03-26 FT中文网 龙溪微微
在英国大选即将来临之际,英国航空(BA)机组人员因不满公司成本削减计划引发的罢工行动闹得沸沸扬扬,颇有向政府叫板施压之势。英国首相布朗却毫不服软,公开表示英航乘务员大罢工的决定选择了“错误的时间”,而且是“没有道理和可悲的”。
而英国的工会向来都是强硬的主儿,坚持英航必须拿出新的劳动条件改革方案方可重启谈判。“团结”工会领袖托尼(Tony Woodley)表示:“政府官员的责任是促成劳资双方谈判。现在他们选择在一场劳资纠纷中对工会和工人们拳打脚踢是不明智的。”而英航也于3月中旬与工会就解决员工养老金计划赤字方案达成一致,但这仍无法阻止罢工计划如期进行。
我很佩服布朗先生的“坚果”态度——能够坚定地站在资方一边并谴责弱势劳方,这对他而言并非易事。众所周知,布朗所属工党的主要财源来自国内几大工会会员的赞助,而此次代表劳方谈判的“团结”工会恰恰是最大的赞助团体之一。难怪布朗首相的批评言论被英主流媒体形容为“罕见之举”,并怀疑布朗此举意在向工商界和公众展示工党敢于向其金主“说不”的政治魄力。
媒体的解读不免流于表面,因为触及事件的内核意味着恐慌——这只是今年欧洲航空业系列罢工事件中的一幕。从2月份起,德国汉莎航空、法国空中交通管制机构以及机场服务公司的员工纷纷举行罢工,抗议经济衰退形势下航空公司出台的减薪裁员政策。同样在2月,陷入债务危机的希腊爆发本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罢工,约200万希腊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经济紧缩政策,并与防暴警察发生肢体冲突。罢工人群包括来自航空、铁路、海关、税务、医疗和教育行业的公务员,导致全国铁路交通陷入瘫痪,航空交通及公共医疗服务深受影响。
欧洲大陆此起彼伏的罢工浪潮,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经济原因。而英国政府对“工人造反”的强硬态度,也从侧面反映了航空业推行财政紧缩政策以抗击衰退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罢工无助于改变现实。纵观欧洲各国罢工事件,原因不外乎抗议政府削减工资福利、增加税收和提高退休年限,但面对经济衰退的现状,政府似已无力继续承担高昂的福利保障计划,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也忍不住感叹“做好人真难”。
长期以来,欧洲人的高福利和医疗保障一直受到发展中国家的艳羡,上班族的工作时间相对较短,不用累死累活加班还能享受悠长年假,即使不工作也能领到政府发放的失业保障金,每天还能喝喝啤酒晒晒太阳。但高福利政策的前提是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缺乏财政支撑的高福利显然只是空中楼阁,没有进账又何谈享受呢?
危机面前,人人自危,每个罢工者都在考虑自身利益不受损害,旗帜鲜明地反对政府削减福利待遇。但罢工显然无法解决政府缺钱的根本问题,只会令经济雪上加霜。难怪工党领袖布朗此次不但没有站在劳动群众一方,反而“语重心长”地教育大家:“(罢工)不符合公司利益,不符合工人利益,当然也不符合国家利益。”由此看来,罢工并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换个角度想想,国内今年愈演愈烈的“民工荒”,事实上也是一种变相的“集体罢工”,而且显然行之有效。从前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工人并没有底气对低福利低工资说“不”。但随着经济回暖导致用工需求增加,话语权从企业主无形间转移到农民工手中,不需要低姿态的哀求和高姿态的抗衡,企业主自己会屁颠屁颠跑到火车站,打出高薪高福利的旗号招兵买马,甚至开出600元的用工介绍费。而农民工却可以按兵不动,用“变相罢工”的经济学行为抬高自己的身价,做出最优选择。
正如中新网报道所述,中国制造业廉价劳动力的人口红利逐渐褪色,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在阵痛中转型。据悉,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起草修订的《工资条例》将在年内出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工资协商制度、同工同酬等保障劳动者利益的条款将被纳入其中。《深圳经济特区劳动关系集体协商条例》也将于今年出台,从而使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得到法律支持。目前深圳市总工会已向145家世界500强企业发出集体谈判要约,有143家积极回应,其中50%以上的企业通过集体谈判实现了工资增长,其中包括台企富士康、日企先端精密公司等企业。
罢工能否顺利解决问题,归根到底取决于罢工事件背后的经济驱动力。换句话说,有钱才是硬道理。就连中国陕西的小县城神木,因开采煤炭发财后都率先实现了“全民免费医疗”,可见罢工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赚钱才是。
(作者系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
欢迎光临 航空论坛_航空翻译_民航英语翻译_飞行翻译 (http://bbs.aero.cn/)
Powered by Discuz! X2